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 >

第111部分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第111部分

小说: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绕了一个大圈,庞统还是和诸葛亮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也算是殊途同归吧,而这,只是庞统和诸葛亮暗战的开始,好戏还在后面呢,与刘备的零距离接触让庞统意外的发现了一个天赐良机,一个让自己迅速超过诸葛亮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千载难逢的机会。

  只是从刘备那次阐述自己为何冒险去会晤孙权的谈话中发现的,那可以说是诸葛亮的死穴。

24—12:道不同,不相谋(1)
刘备是怎么说自己的冒险行动呢?

  第一,承认自己的行为是冒险的,并非是万全之策,诸葛亮们的苦谏很有道理,自己就是在赌一把,赌孙权的防御重点在北方的曹操,不是自己,而自己又是他唯一得力的同盟;

  第二,这才是刘备想重点说明的问题,那就是,既然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行为十分冒险为什么还要去?

  “孤时危急,当有所求,故不得不往。”

  刘备想说的就是这句话,不仅仅是要对庞统说,还是要告诉所有的下属,自己不是傻子,而诸葛亮就是第一听众。

  但是,很遗憾,诸葛亮还是在坚持自己的主见,那就是过于危险,最好还是不去,可以说诸葛亮不开窍,也可以说他过于忠心而胆敢说实话,总之,就是坚持自己的立场,虽说刘备还是去了。

  刘备的牢骚既是证明了诸葛亮的忠心,也说明了自己是一个有主见的人,他只会选择他所认同的政见,而不会因为那个人是不是最亲近的人,只要他认为对,那就可以排斥掉诸葛亮的政见,而采纳别人的,这个人可以是小小的殷观也可以是他庞统。

  而且,庞统通过这番话还感觉到诸葛亮与刘备之间并非是铁板一块,有点隔阂,按理来说聪明的诸葛亮不应该犯这种错误的,不过无所谓了,他怎么做是他的事情,至少这个破绽可以被自己拿来利用一下,只要自己的意见更多的被刘备认可,那么就可以顶掉诸葛亮,时间一长,地位和话语权自然可以转移到了自己手中,卧龙?哼哼,一边卧着去吧,接下来的表演时间是我凤雏的了!

  以上一段心理分析完全是我自己的猜测,结合一些史实自己做出的猜测,这就是历史的魅力所在,既然有人敢大胆妄言刘备故意要借孙权的手干掉自己讨厌的关羽,那么我这里拿诸葛亮和庞统说事可就一点也不过分了。

  支撑我的假设论据有以下几个:

  首先,是庞统发迹的诡异,前面已经说过了,为什么不是近水楼台的诸葛亮先写信而是千里之外的鲁肃?真要不知道的话为什么又要补上一封信?这更证明了诸葛亮对于庞统的崛起有一种危机感,就像当初关羽张飞不喜欢他和刘备走的太近一样,现在,轮到他身上了。

  其次,很多年以后,刘备败了,诸葛亮为此很伤感的说,如果法正还在的话一定会劝阻主公的,而即使劝阻不了也一定不会输得这么惨。

  问题来了,为什么诸葛亮假设的不是庞统而是法正?事实上刘备对这两位的早逝都是十分痛惜的,诸葛亮的比喻和假设没有都选择而是取舍掉了法正,个中的潜意识十分的耐人琢磨。

  以上两点似乎是把矛头对准了诸葛亮,在贬低这位后来的大神的嫉贤妒能,其实不是这样的,因为诸葛亮在这段时间虽然没有帮助庞统什么,但是也没有使坏,他很好的克制了自己内心深处的阴暗面所能够释放的破坏力,庞统不管是低谷阶段还是青云直上的时候,诸葛亮的态度都只有一个——沉默。

  我们没有必要苛求古人,或者是把那些牛逼人士粉饰的神灵一般,诸葛亮也是人,也有自己的小算盘,有自己的势力,有自己的派系,也和我们普通人一样,有点嫉妒心,看到别人的风光盖过自己都会有点不舒服的,这很正常,再说了,庞统不还是起来了嘛,年轻人犯错误上帝都会原谅,这个时候的诸葛亮和庞统都是热血沸腾的年轻人,理解万岁。

  这是诸葛亮的问题,下面说庞统的,庞统的问题在于他太激进了,当他初步察觉到刘备对于诸葛亮并非他想象中的言听计从的那样之后他就意识到,自己的机会来了。

  所以,没有多久,庞统就开始对刘备的三大基本国策开刀了。

  刘备的三大基本国策是什么?第一个就是以德服人,甭管他是虚伪还是怎么的,反正刘备在这上面文章做的很足,哪怕是早期经受了那么多的挫折也不会改变,庞统对这一点下手勇气可嘉,因为即使是诸葛亮,也没有敢于在这上面找文章做。

  第二个基本国策就是诸葛亮为他谋划的三分天下大计,立足荆州,进而拿下巴蜀汉中,真正的可以和曹操孙权对抗,刘备对这一点是深信不疑的,庞统要在这上面做文章也是很有难度,可是庞统很聪明,微调了一下,就形成了完全不一样的版本,打上了庞统的“凤雏”烙印。

  第三个基本国策就是对外关系方针,在关羽败亡之前,虽然孙刘联盟之间有着多次的摩擦和军事冲突,可是,基本上是按照诸葛亮的意思来的,那就是合作,求同存异,而庞统却悍然的鄙视诸葛亮和刘备制定的这一政策,也算是虎口拔牙了啊。

  由于对第一个基本国策的开刀正是从篡改隆中对以及修改外交政策作为切入点的,所以,就让我们从庞统版的“三分天下”开始欣赏这段卧龙凤雏之间的暗战大戏吧。

24—13:道不同,不相谋(2)
诸葛亮版本的三分天下前面已经说过了,大家也都知道,这里不再赘述,下面说说庞统的版本,从鲁肃到诸葛亮,再到庞统,这已经是一部戏的第三个版本了,简直和金庸的武侠剧差不多,当然了,这三位导演都比那个大胡子强很多哦,不具备可比性。

  先来看看庞士元先生的构思吧,没有诸葛亮的那么滔滔不绝,不过抛去后者的时政报告内容,二者字数也差不多,这位凤雏行文措辞还是比较简练的,虽然陈寿的《三国志》中没有分析,可是幸亏有裴松之,搜集了《九州春秋》的相关史料(这不是第一次感谢裴松之,也不是最后一次):

  “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吴孙,北有曹氏,鼎足之计,难以得志,今益州国富民强,户口百万,四部兵马所出必具,所需无求于外,今可权借已成大事。”

  这就是庞士元版三分天下的核心部分。

  让我们回顾一下鲁肃的版本先:

  在刘表还没有咽气的时候,鲁肃是这么跟孙权说的——“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

  而刘表咽气之后,鲁肃进一步强调了这个观点——“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而周瑜也和孙权说过类似的话题,让我们来看看他这个剧场版的三分天下吧——“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

  综合起来,我们也就得出了东吴版的三分天下了,荆州的重要不言而喻,再配合上周瑜口中的巴蜀,字面上看和庞统的也就差不多了。

  下面再来回顾一下诸葛亮的隆中对版本: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诸葛亮的比较啰嗦,好在大家都耳熟能详,而归纳一下,诸葛亮的这个版本中关键词也是荆州、益州。

  既然三个本本都说到了这几个词,那么就都是捡软柿子捏呗?毕竟曹操暂时惹不起,就只好欺负刘璋和张鲁了。

  不过这也只是字面上的类似而已,其实庞统和其他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这区别之一就在于对荆州板块的定位上。

  诸葛亮和鲁肃周瑜,都是很看重荆州的,不乏溢美之辞,而到了庞统这里,却是风格大变,曾经的“沃野万里”成了“荒残”之地。

  不错,鲁肃和诸葛亮说话的时候,荆州还是一片世外桃源,没有饱受战争的摧残,而庞统说这话的时候已经经历了赤壁大战,也被三家各自分去一块,已经够不上沃野万里的标准了,可是,毕竟还没有堕落到庞统口中的荒残的地步,荆州并非赤壁的主战场,一场大火也没有烧掉荆州二十年的经济发展,庞统这么说完全是为了后面强调益州的优越性疯狂制造舆论而已,这种措辞手法并非是庞统的首创,从春秋战国开始,那些周游列国的策士们就喜欢玩故弄玄虚的这一套了,甚至不惜歪曲事实。

  下面那句“人物殚尽”更是让人有点寒心,分明是说所谓的荆州士人集团该发掘的都被发掘出来了,该瓜分的已经都给瓜分完了,言外之意,再结合后面对益州的溢美之辞,可以看出,庞统的意思是——荆州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是一块废铁,是垃圾到了抛弃他的时候了。

  这种话也只有庞统说得出来,诸葛亮和他同为荆州士人,但是卧龙先生却本人代表着这个集团的利益,他和其中的许多人士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庞统则不然,凤雏先生只是籍贯属于这里而已,司马徽已经不在了,诸葛亮和自己貌合神离,说到人际关系,他倒是和江东士大夫们走的更近一些。

  所以,庞统说出这种话来很正常。

  这就是诸葛亮和庞统的第一个分歧了,在诸葛亮的三分大计中,益州很重要,可是荆州也不能放弃,而庞统虽然没有明说荆州是个垃圾,可是,“四战之地”,“难以得志”,已经很明显了。

  庞统这么干有着很明显的私心在里面,那就是自立门户,必须要表现的和诸葛亮有所不同,要不然怎么显得出自己来?

  这只是分歧之一,再让我们看看第二个分歧吧:庞统对诸葛亮和刘备的外交政策修正(或者说是颠覆)。

24—14:道不同,不相谋(3)
诸葛亮是极力鼓吹孙刘之间精诚合作的,小说中总是讲他如何绞尽脑汁的和周瑜作对,欺负鲁肃,调戏孙权,可是历史上的诸葛亮从来都没有这么干过,甚至在刘备要为关羽报仇的时候,他还在为江东孙权说话。

  而鲁肃更不用说了,他甚至比诸葛亮还要热心,因为大部分时间里诸葛亮的表现是沉默的,或者是躲在幕后操控,而这位老好人,在这一点上从来都不掩饰自己的工作热情和拥刘反曹的立场。

  不过到了庞统这里就不一样了,“东有吴孙,北有曹氏,鼎足之计,难以得志”,言语之间的情绪是如此的不和谐,我们文字狱一下,居然把孙权的威胁放在了曹操的前面,真是过分啊。

  在诸葛亮和鲁肃看来,三足鼎立的存在前提就是对方的存在,而在庞统这里,则是把孙权的存在看作是鼎足之计难以维系的关键人物,这就有点和周瑜相近了,在周瑜的那个版本里,也提到了拿下巴蜀汉中,再联合马超,以为外援,和曹操对着干,看来不愧是庞统跟周瑜干过,在这方面二人颇有共识,可是周瑜的言论也没有他这么过火,明摆着把盟友列到对手的名单当中,庞统做到了,这就和吕蒙走的比较近了,但是又不如吕蒙,人家是明枪暗箭的干上了,甚至不惜遭报应。

  这就看出庞统是一个很冷酷的人物,私人感情绝对不会带到工作中来,周瑜和鲁肃在政见上有着本质的分歧,可是私人上却很好的关系,庞统也是和江东士大夫有共同语言,不过却不会在施政当中倒向他们。

  为什么庞统会对东吴政权如此没有感情?原因是多方面的,很复杂。

  首先,不能违背自己的基本原则,什么呢?就是诸葛亮往东走,我偏往西,没理辩三分那才是本事,总之,就是要和他对着干,否则的话,最后还是仰人鼻息啊;

  其次,诸葛亮可以和东吴走的近一些,谁都可以,唯独他庞统不可以,即使是内心不想和江东人士保持这样的距离也要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绪,对昔日的工作部门表现的也要残忍一些,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他曾经给周瑜当过手下,和陆绩们私交不错,还是鲁肃推荐过来的,表现的太右派的话难免会被刘备猜忌,所以,必须抹掉自己政策中的江东痕迹,在外交政策上,保持的中立或者偏左一些就是他比较明智的做法了;

  第三,就是庞统的这种认识自身确实有点合理性,因为诸葛亮的外交政策本身就有漏洞,大家都想独自把持荆州,只不过是迫于曹操的压力才合作而已,早晚都会闹掰,所以没有必要浪费太多的感情,所以,相比于诸葛亮的隐忍,庞统更多的是不屑,如果只是喝酒聊天品评人物的话那还可以,真要在外交中显得亲密无间,还是省省吧,哪怕是作秀我也懒得做啊。     

  基于以上三点认识,庞统大胆的修正了诸葛亮的外交政策,不过当时毕竟是国共合作时期,这种不太和谐的言论还是不说也罢,大家心知肚明,早点做打算也就可以了。

  庞统对自己的策略是有信心的,可是他对刘备是否可以全盘接受就没有太多的把握了,所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啊,庞统要想让刘备,让这个已经不是那个咋忽悠咋好使的小县长对自己言听计从,还需要接着大胆的篡改下去,这一次就轮到了对刘备“以德服人”统治方针的大刀阔斧的修改了。

  这有点伤了刘备的根本,所以,遭到了刘备的质疑和抵制,不过庞统成功了,因为他的策略解决了刘备向上发展的瓶颈,一个他刘备,甚至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