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 >

第112部分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第112部分

小说: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甚至是诸葛亮本人也没有找到破解方法的瓶颈。

  但是庞统找到了,不破不立。

  所以,刘备全盘接受了庞统的计划,包括对自己几大基本国策的全盘修正,这就是如何拿下四川。

  如果庞统死的不是太早的话,那么也许蜀汉败亡的不会是那么早,而诸葛亮能否占据高位还不好说。

  这就是历史,已经发生了,而庞统的早逝,刘备也要负上一定责任的,如果他没有一点犹豫的话,庞统也许就不会死了。

  庞统死,他痛哭流涕,如此才俊没有成为一颗璀璨的明星,反而成了一颗转瞬即逝的流星,岂能不痛心呢?死后优待庞统的后人,还给他找了一块风水宝地,可以看作是对他的一分愧疚吧。

  所幸,又出现了一个法正,刘备喜欢法正,因为在法正身上有着庞统的影子,他在一定的程度上继承了庞统的使命,虽然无法完全代替;

  而不幸的是,法正同样英年早逝。

  所以,陈寿列传记,把庞统和法正放在一起不是没有原因的,不仅仅是因为他们都死得早而已。

  好了,在讲述这些事情之前,先看看庞统是如何让刘备突破瓶颈的吧,一个诸葛亮没有(或者说不敢)解决的问题。

24—15:道不同,不相谋(4)
庞统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其实还是刘备主动提出来的。

  话题要从庞统讲述巴蜀的大好河山开始,他说这番话是为了怂恿刘备抓紧时间对四川,对刘璋下手。

  刘备是怎么说的呢?

  “今指与吾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反,事乃可成耳。今以小故而失信义于天下者,吾所不取也。”

  这番话就暴露了刘备的所谓国策,其实和曹操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都是一种技术上的手段而已。

  只不过是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啊,时间一长,刘备有点被异化了,真的把所谓的仁义道德当作一回事了。

  但是,事实证明,道德这东西是不能当饭吃的,仁者无敌,只是存在于胜利者的自我美化,保守点讲,你可以拿仁义去忽悠人(而且只能忽悠老百姓,不能忽悠和自己一样的军阀们),但是自己不能真信。

  我们在这里再重审一边刘备的沉浮历史,他奉行的仁义在他的早年给他带来了实际的好处吗?没有,所以一路往南走。

  什么?你说得到了民心?其实这个世上最不可靠的就是民心,因为民心是可以收买的,越是老百姓的民心就越好收买,这话说的有点不好听,其实这就是事实,常年的愚民政策培养了一个数量庞大的傻子群体,你可以说这帮人是创造历史的主体,没错,没有他们,就没有吃的喝的,金碧辉煌的宫殿也无从谈起,我并非纯粹的英雄史观者,可是,这些伟大的人民们如果没有一头狮子的带领,永远是一盘散沙的绵羊,任人宰割的绵羊,他们要被强权的明智*者们驱使,他们甚至要被自身群体中变异出来的领袖们愚弄,就是因为他们没有远大的目标,没有强烈的贪欲,只想着老老实实的过着小日子。

  这样的人被人当奴隶使唤无疑是可怜的,可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啊,他们的要求不高,不饿死就行,那么反过来看的话就是他们很好收买,只要给他们一口饭吃就可以了。

  所以,曹操残暴?无所谓啊,你杀我们我们就骂你,反过来只要你给我饭吃我就支持你的统治,我就交税。

  中国的老百姓是最好管理的,因为他们的要求最少。

  所以,刘备失败了,好名声起来了,但是好名声却不会给他带来实实在在的军队和土地和纳税者,这些都被曹操夺走了。

  而目前的最大的成功完全是靠着自己的二皮脸,靠着强敌的存在,孙权不得不与他合作。

  所以,庞统,是在帮刘备反省自己的失误,这个工作本来可以由诸葛亮来完成,诸葛亮不是傻子,但是,由于胆怯或者其他的什么原因,他没有说明,那好,你不敢说,就由我庞统来说吧。

  因为很明显,拿下四川,那是重中之重的工作重点,诸葛亮的隆中对提出了四川的重要意义,可是,有点空想,没有具体的计划,就是因为刘璋的存在,刘璋的存在一方面使它的军事攻克难度小于其他势力,可是,另一方面又和刘备的仁者无敌基本国策相悖逆。

  诸葛亮不知道怎么说。

  而此时的刘备,即便是在庞统挑明了,还是一副既当婊子有立牌坊的嘴脸,仁者无敌是大我,而四川就是“小故”。

  典型的唯心主义者,当然了,伟大的说,刘备这叫舍生取义,宁肯自己失败,拿不下四川也不会违背自己的“良心”。

  问题是刘璋就算傻到了家也不会主动双手奉上的,那是人家的祖业,凭什么给你刘备。

  所以,只能打。

  还有问题,因为凭借现在的刘备拿点军事实力,捡漏子,收拾一下望风而降的江南四郡还是可以的,明刀明枪的登上蜀道,攻克天府之国,还是有难度的,而且,说不好你前面打的不亦乐乎的时候,后面被人抄底。

  所以,打是肯定的,可是还要玩阴的。

  这样一来,就要突破刘备的道德承受或者说是装逼承受底线了。

  为什么在这件事上我不认为刘备是伟大的,而只是一个道德装逼者,一个想立牌坊的婊子而已,就是因为庞统的一席话就把他给搞定了。

  其实,刘备需要的只是一个借口而已,一个可以欺骗自己,可以糊弄天下人的借口而已。

  在这个问题上,庞统比诸葛亮看得开。

  他给出了这个苍白的理由。

  英雄也可以无耻,可以龌龊,因为他们有这个资本。

  借口是什么?下回接着忽悠。。 最好的txt下载网

24—16:道不同,不相谋(5)
庞统是怎么编造借口的呢?

  “权变之时,固非一道所能定也,兼弱攻昧,五伯之事,逆取顺守,报之以义,事定之后,封以大国何负于信?今日不取,终为人利耳。”

  这句话有这么几层意思。

  首先就是阐明了自己的原则,就是小平叔的理论,只要逮着耗子的就是牛逼的猫,说别的都是白扯。

  其实要非得给中国的政治家和政客们划出一个门派来的话也行,分到哪个门派都可以,就是不要把他们划到儒家的门派里,越是把儒家经典挂在嘴边上的越不是,自从汉武帝之后,这一类人更是绝迹了,纵观几千年,就那么两个,早就死了,一个孔子,一个是孟子。

  就算一开始抱着这种信念,随着宦海沉浮,也都变质了,没变质的也都死翘翘了,为什么?很简单,前面已经说了,与现实不符,就算是老百姓,这个看似最受益的群体,也是不买账的。

  所以,庞统开门见山的告诉刘备,死了心吧,收起你的牌坊,等你成功了再挂出来吧,先去卖身赚钱去。

  其次,是给刘璋安排了一个归宿,这个就是纯粹的心理安慰,谁都骗不了,连刘璋都骗不了,说过了,刘璋是个平庸之辈,但是还不是弱智,我现在是一方诸侯,吃香的喝辣的,凭什么把地盘都给你,然后再祈求你给我一口饭吃?好说好商量,但是你要来打我,我将誓死捍卫我吃香喝辣不仰人鼻息的权力!

  后来的事实证明,人家刘璋也确实不是吃素的,吃素的不是没有,叫曹爽,过了很多年才被司马懿碰上,又过了很多年有一个叫做刘禅的家伙也这么干了,巧了,他是刘备的儿子,真是因果报应啊,央视版《三国演义》让一个演员扮演投降版的刘禅和刘璋,真是绝妙的讽刺。

  所以,庞统在这里许诺,代替刘备为刘璋许诺,就是为了给刘备一个出兵的借口:孩子,别闹,去吧,放心大胆的去干吧,那里有好吃的,你不是饿吗?抢过来吃点,再给他留点,就算对得起他了,这样大家都不会饿死,多好啊,再说了,那个笨蛋,吃多了也是浪费啊,去吧,乖。

  最后,庞统带点恐吓的意思,说什么呢?这是抢东东的最好时机了,再不抢就完了,你不抢别人也会抢的,到时候被一个聪明人搞到手了,你就再也没有机会吃了。

  由此可见庞统说这番话说的很是时候,节奏把握的很好,并不是一开始就上来教刘备学坏的。现在,是刘璋内部自乱阵脚,在张鲁和曹操的压迫下,刘璋有点发蒙,居然想到了找只恶狼进家帮忙把前门的老虎赶走的绝世点子,他以为可以找条狗,但是战争都打到这份上了,哪里还有狗啊,狗不是饿死就是被人吃掉了,活到现在的全是狼了。

  所以,他的手下除了几个死心眼的全都在找下家,有的看好曹操,而有的,已经瞄上了刘备,比如法正和张松,主动投诚当卧底来了,所以,庞统这是在告诉刘备,不是你先使坏的,人家主动的,不要浪费嘛。

  三下五除二,庞统把困扰了刘备很多年的难题给解决了,诸葛亮没有办到的,他凤雏办到了。

  所以,你说庞统能不被刘备另眼看待吗?这也让刘备认识到了二人的区别,诸葛亮可以胜任常规性工作,但是此乃非常之时,必须借鉴庞统的急智脑袋瓜,必须靠着他的智慧去攻城略地,二人的分工也就形成了,一个主外一个主内,攻略四川,刘备带去的是庞统,而由诸葛亮坐镇荆州,足食足兵。

  由于庞统的意外身亡,诸葛亮临时被抽调到了前线,可是,这也只是暂时的,当刘备寻觅到了庞统的最佳替身法正之后,带到汉中前线的还不是我们的诸葛大神,我们的大神改行坐镇成都为前线将士们补充给养了,再把视线往后推移,法正已死,吴蜀开战,刘备索性自己上了,乃至最后惨败,诸葛大神的感慨也没有吹牛逼说什么“带我好了啊,带我就不会输了啊”,感慨的是法正死的太早(为什么不感慨庞统死的太早?看来还是有问题),估计老罗也很郁闷:大神啊,你怎么就不吹牛逼啊,这让我怎么吹捧你啊,一边嘟囔一边把大神的这句话填进去,又不忘加上诸葛亮对刘备排兵布阵失误的段子聊以*。

  一句话,隔行如隔山,诸葛亮最合适的岗位还是后勤部长+运输大队长,运筹帷幄的是庞统和法正。

  刘备的幸运是拥有了“汉初三杰”的萧何和张良,不幸有二,一是张良死的太早,两个绑一起也没有那一个原装的活得长,不幸第二就是穷其一生也没有找到自己的韩信——他最信任的关羽同志差的不是一点半点,所以,他只能无限的接近那位老祖宗,却始终无法成功的完成这场模仿秀。

  扯得有点远了,再绕回来说说庞统和诸葛亮的问题吧,经过少年时代的亦敌亦友,青年时代的殊途同归,人到中年的卧龙凤雏终于走上了一条相反的道路,庞统不早死,最大的受益者是刘备,庞统早死,最大的受益者是诸葛亮(还有一个前提就是法正也要死的早一点)。

  这么说不是说诸葛亮的心里有多么阴暗,因为没有人规定在一个公司工作,就必须是死党,关系铁的不得了,哪怕是校友又能怎么样?

  所以,对于庞统的迅速崛起,诸葛亮虽然什么都没有说,可是还是有点担忧的,而巧合的是,庞统也埋下了一枚定时炸弹,人死了,一了百了,而活的人却要为他买单——付账的是刘备、关羽、蜀汉帝国企业。

24—17:道不同,不相谋(6)
面对老朋友火箭般的蹿升速度,诸葛亮的内心滋味很复杂,这种感觉,之前落魄的庞统就曾体会到,风水轮流转,虽然诸葛亮没被贬职当县令,可是相对来说,还是很苦涩的,我们可以把这段时间内低调诸葛亮的沉默态度诠释为——暗自的担忧。

  这个担忧有公有私,私的方面就不多说了,一个人享用的现在被老同学分享了谁都不会舒服。

  于公,则是因为自己的隆中对被人篡改的面目全非,因为在自己的计划中,从来都没有否定过荆州的重要意义,而现在,从荆州成长起来的庞统居然有点数典忘祖了。

  更加麻烦的是,刘备似乎已经默认了这个计划,本次入川几乎是抽调了全部的主力,不错,*们是被留了下来,可是,那只是暂时的,属于权宜之计,他感觉的到,即便是以后人手充裕了,刘备也不会再对这个四战之地投入过多的资本了。

  没有错,诚如庞统所分析的那样,这里多方势力交错,腹背受敌,可是,正是这样,才凸显了荆州的战略地位,曹操想拿下这里是因为他要一统中原,孙权想拿下这里是为了保证上游要冲不被他人虎视,而刘备,就看他的心志达到什么境界了,如果想像孙权一样当一个土霸王的话,那么没有问题,到时候拿下四川,再好好经略汉中,然后把荆州还给孙权,各取所需,这辈子也甭想有人打进来,除非自己自乱阵脚。

  但是,如果刘备还有雄心壮志的话,就必须对荆州所有权寸土必争。

  后来刘备无论是在拿下益州之后和孙权剑拔弩张,还是打着复仇的旗号,都是不想放弃荆州的。

  只不过,庞统的策论已经形成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进入四川之后,刘备抽走了荆州的大部分主力,前领导核心集团只是保留了一个堪堪可用的关羽。

  当时的板块从大的来看可以分为益州板块、汉中板块和荆州板块,细一点的话还可以弄出江州军分区、临沮军分区等等,相比之下,无疑是荆州板块的防务难度最高,其他的都是深处益州统治核心的内部不说,汉中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绝佳要塞,既没有四面受敌又和成都遥相呼应,唯独荆州,千里之外,一旦发生事变,信息通讯闭塞,救援都来不及,所以,如果刘备真的还把荆州当作一回事的话就不该只把关羽扔在这里。

  没有错,关羽的脾气是不适合有人和他在荆州平起平坐的,刘备把他自己仍在外面当老大还行,但是也要给他配备一个合适的领导班子吧?结果,这里除了他的关家军外就只有一个参谋马良了,对了,还有一个诈死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