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 >

第120部分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第120部分

小说: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的公司里面,你们才会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啊。

  这里提一句,即使我们对那些砍头不要紧,只要主意真的顽固派致以崇高的敬意,可是,也不代表我们要对这些前后不一的投降派报以人格上的鄙视,毕竟,三国时代不是民族矛盾激烈对抗,而是内部的分歧,你看,诸葛亮和自己的兄弟还有好友分属于不同的阵营,难道他们就划清立场不相往来了吗?没有,实际上很多人虽然分属于不同的势力,可是还是保持着不错的关系,比如刘巴和陈群,比如许靖和魏国的士大夫,再比如诸葛亮和诸葛瑾,所以,我们可以不把他们看作是势如水火的国家战争,而是几家大公司的激烈竞争,而这种归顺和投降,我们可以称之为跳槽,只要不太龌龊就行,我们甚至可以把他们看作是几大帮派,有着你死我活的斗争,但是也有坐下来好说好算的时候,下面的小弟也不是一见面就握着西瓜刀。

  也有美酒、佳肴和女人。

  回来接着说,其实在这第三批人中也是分有不同情况的。。 最好的txt下载网

26—02:将三大帮派重组(2)
首先,这个“第三种人”当中有不少是被刘璋所信任的,提拔的人才,李严和严颜就是属于这一种的,所以,他们的大部分都是坚持到最后才“不得已”倒戈,也算是尽力了。

  还比如那个比如后来被刘备重任、被诸葛亮欣赏的董和,他的祖籍本是巴郡江州,后来到了自己这一辈的时候混到了南郡枝江,最后率领宗族西迁,又回到了益州,在刘璋的统治时期历任江原长、成都令,巴东属国都尉等官职,但是刘璋虽然重用他,没有像冷落法正那样冷落他,可是却没有尽其所能,所以直到刘备时代,董和才有了青史留名的机会。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前面提到的那位直言敢谏的黄权,这位触了刘备霉头的家伙并没有因此而得到刘璋的信任,当刘璋和刘备打的一片火热的时候,他从主簿一职给贬官出去当了小小的广汉长,而在后来刘备四面出击,各地望风而降的时候,黄权也没有对不起刘璋,他选择的是闭城死守,直到确定了刘璋投降了,这才归顺刘备——可见这个人其实还是蛮有原则的,因为他知道恪守职业道德,一旦是刘璋给发工资,他就绝对不会吃里扒外,可是,同时,他又很爱惜自己的生命,所以,他不会像张任等人一样舍生取义。

  被人称赞固然是好处,但是前提是要保住自己的性命,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所以,一旦确定刘璋投降了,他就放弃抵抗,这也可以理解后来他万不得已的投靠曹魏的心理状态了,有前科的。

  其次,就是那些和刘璋有着各种关系的人,比如同学关系啊,比如姻亲关系什么的,这些人出于自己的长远考虑,出于刘备的主动拉拢,也都半推半就的归顺了。

  比如吴壹,他的妹妹嫁给了刘焉的儿子刘瑁,就是通过把自己妹妹倒手给刘备(前提是她妹妹守寡和刘备的主动出击)进一步确定了自己的地位。

  再次,就是那些被刘璋排斥的人了,这些人自然是早早的归顺到刘备的帐下,因为他们本就和刘璋没有什么亲近感,巴不得换老大,之前讲到的卧底一族都是这一类的,除了无间道们,还有一个叫彭羕的家伙,这家伙被排挤的更惨,已经被弄到工地上当民工去了,听说刘备来了,马上跑过去,和庞统聊天,庞统见他是个人才,于是就和法正联名推荐给了刘备。

  总之,成阶级成分和政治立场上看,刘备收纳的是一个庞大的集团,兼收并蓄,就可以看出刘备的本事了,也可以看出刘备是多么的饥渴。

  这样,由于人数庞大,又是地头蛇,刘备虽然是强龙,可是初来贵宝地,还是要多多依靠他们,于是,就形成了刘备企业中第三大帮派——益州本土帮,虽然他们这个帮派成立的时间最短,但是由于他们有着数量和地利的优势,所以,发展很快,下面,就让我们来展望一下刘备的三大帮派吧——套用一下古惑仔6《战无不胜》的情节,我们可以归之为日本山田组、台湾三联帮以及香港的洪兴三大帮派吧。 电子书 分享网站

26—03:将三大帮派重组(3)
事先声明,在这里我要为自己所做的低俗化历史行为向在座的各位表示深深的歉意,被各种光环和尊贵的社会身份所笼罩的英雄们怎么会和街头的混子沦落到一个行列?希望可以谅解,第二点声明,就是千万不要太较真的对号入座,其实所谓的帮派和历史人物并没有那么多的相似性,否则,我就是真的堕落,在这里庸俗化历史了,其实这么写,只是按照出场顺序而已,至于为什么要选择古惑仔来作类比——只是因为我在写这一段历史的时候,播放器中放的就是古惑仔系列。

  言归正传。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最先在刘备幕府中占据一席之地的帮派吧,这就是洪兴——*帮派。

  所谓*帮派,就是在一开始的时候便跟着刘备出来打天下,众所周知,刘备的早期生涯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惨。

  所以,这一时期跟他出来混的人,都是政治上过硬的家伙,他们纵横江湖靠的就是一个字,那就是:义。

  出来混讲义气,也可以算是最原始的古惑仔们的行事准则了。

  有资格进入这个集团的骨干成员分别是以下几位:

  张飞、关羽——不用说了,从第一回开始就有他们的台词;

  赵云——本来是袁绍治下的居民,反其道而行之跟随了公孙瓒,后来感觉公孙瓒不是什么好鸟,借着大哥病亡的机会回到家中,然后,带着私募军队投靠到了还跟着袁绍混的刘备门下,盖因为之前在公孙瓒那里有着一面之缘,这是他第一次跳槽,也是最后一次,此后,就奠定了刘备帐下中南海第一保镖的美誉,在这个偌大的企业中,一直是一个称职的保安部门经理;

  简雍——字宪和,涿郡人,从这个籍贯就可以看出,他和刘备是老乡,而且确实是一起玩大的,刘备转战南北,他一直兢兢业业的跟在身边,这次来益州和刘璋签署工作合同,刘备也带着简雍,刘璋就很喜欢他,能说会道,还很有幽默感,司马迁来写《三国志》的话,应该会把他划分到《滑稽列传》中去。

  当刘备兵临城下,刘璋心理防线完全坍塌的时候,又是简雍,进城把刘璋拽了出来;

  孙乾——字公佑,北海人,是在刘备活动于徐州期间归到他的门下,辟为从事,他的主要职责是外交官,比如帮着刘备和袁绍建立不太平等的同盟关系,比如竭力劝说刘表和袁绍余党成立貌合神离的合作伙伴关系;

  糜竺——前面已经说过了,徐州的大富豪,红色资本家,一直在背后资助着刘备吃吃喝喝,甚至贡出了自己的妹妹;

  糜芳——糜竺之胞弟,曾被曹操拜为彭城相,但是,他毅然抛弃中央的正规官职,拿着私人财产和大哥一起跟着刘备打天下,刘备进攻益州的时候,糜芳荣升为南郡太守,可惜,由于和另一*关羽私人关系不佳,所以落得个晚节不保,客死他乡。

  以上就是刘备的*帮骨干成员,他们的本事是有的,又可靠,所以,在任何情况下,刘备的政府中都会有着他们的一席之地。

  只不过,这个时代是发展变化的,刘备的首要目标就是在这个乱世生存下去,然后再发展壮大。

  *帮的存在让刘备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可是,在别的帮派都发展壮大的时候,刘备就显得有些弱小了,而这,是数量、质量以及技术领域覆盖面都很有限的*帮做不到的了,所以,刘备在尊重他们,保持他们的实际职权、国会中可以接受的席位比例以及荣誉职务不变的前提下,扩大自己的统治基础,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政权建设中来,这样才可以和曹操们抗衡。

  只不过曹操们并没有给刘备这个机会,作为一名著名的旅游家,刘备的前半生一直在颠沛流离中度过,如果他可以在涿郡,或者是徐州一带站稳脚跟,那么以*帮为统治基础,再慢慢吸收成员发展组织也是并无不可,比如曹魏集团就是在中原站稳脚跟之后形成了以颍川士人为核心骨干的帮派集团。

  这是刘备不幸的地方,他很难在一个地方长期发展,组建一个真正的盘根错节的势力关系网。

  刘备也有幸运的地方,那就是总是有一帮人对他不离不弃,跟着去下一个根据地打拼。

  所以,当刘备流窜到了荆州之后,再吸收成员发展组织,这就不可避免的因为地域因素而形成了第二大帮派——三联帮:荆州帮派。

  不看益州集团,单拿荆州帮和*帮来对比的话,明显前者属于地头蛇,而且在人数和能力上也占据着明显的优势,还有一点,就是随着荆州帮的加入,刘备的命运也发生了转机。

  所以,荆州帮发展的很迅猛,一度对根深蒂固的*帮地位产生了威胁,毕竟,狼多肉少嘛,不过刘备的能力不错,长袖善舞的他很好的做到了平衡两大帮派。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荆州帮的骨干成员吧。

26—04:将三大帮派重组(4)
三联帮,不好意思,其实就是荆州帮。

  顾名思义,荆州帮就是指那些从籍贯以及地域来划分的话,乃是土生土长的荆州士族们。

  这只是一个方面,从另一角度来看,也就是时间上,荆州帮又可以分为两个类型,第一个类型就是在刘备依附于刘表期间就和他眉目传情,进而被笼络人心拉过来的小弟,而且这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在刘表死去,新野败退期间正式加入的,也算是患难与共了,如果我们把他们放进*帮也是可以接受的,至于第二个类型,则是在赤壁大战之后,刘备趁着曹操无力南下,孙权又忙着和曹仁等人作战的时候疯狂扩张期间吸收加进来的;

  最后,如果再从重要性以及职务高低来看,这一批人才又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第一档次人才就是直接对刘备的基本政策进行规划并且产生重大影响的精英,诸葛亮以及已经阵亡的庞统就是这里的领头人物,不过,即便是庞统不死,得到了刘备的高度重用也很难成为领军人物,至多是重要的一员,这主要是由于他的性格特质和人脉圈子所决定的;

  第二档次人才就是平定益州前后时间内或者出任地方太守,或者跟着大部队出去冲锋陷阵的技术骨干,刘备老大第一档次人的计划和意图得以顺利的实施就是有着他们的一份功劳;

  第三档次的人才被划入这个金字塔的底层,其实不代表他们是笨蛋,本来至少应该和第二档次平分秋色的,只是或者由于性格上的缺陷,或者是人际关系不够硬,结果牛气了一段时间之后,先后被刘备不同程度的抛弃了,不免造成了一种遗憾。

  下面就结合这三种构成方式来介绍一下荆州集团的骨干成员:

  位于金字塔顶端的无疑就是卧龙凤雏,他们的计策直接被刘备参考并且施用,他们在荆州乃至天下的名望都配的上目前的地位,甚至他们身后都有一个庞大的策划炒作团队,其中诸葛亮来的早一些,庞统虽然比较晚,可是发展很是迅猛,可惜,英年早逝,所以,就形成了诸葛亮一家独大的局面,虽然没有任何资料显示诸葛亮欣喜于庞统的早逝,但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客观事实就是,随着凤雏的夭折,他已经成了荆州集团不可替代的旗帜人物,而且,诸葛亮是一个很称职的旗帜人物,即便是在人家益州帮派的地盘上,不管是刘备活着还是死去,他都尽力保证了荆州集团利益的最大化——当然了,在某些个领域里面,这么做也未必是一件好事;

  第二阶层就是那些各行各业的技术骨干,这批人才的存在,对于人丁单薄的*帮是一个很好的补充,让刘备的日子过得不再紧巴。

  这其中混的比较牛逼的有以下几位:

  第一个是黄忠,老黄忠字汉升,南阳人,本来是刘表手下的中郎将,与刘磐共同据守长沙攸县,曹操攻克荆州之后,黄忠被拜为稗将军,统属于长沙太守韩玄,后来刘备平定江南四郡,黄忠正是归于刘备门下,这次进讨益州的战争中,他就是作为第一梯队,屡立战功,可见很得刘备的赏识,低调、务实,指哪打哪都是刘备喜欢黄忠的重要原因,因为他没有马超那样荣耀的过去,也没有张飞和关羽可以炫耀的资本,以至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遏制了赵云的成长——如果缺少人才的话想必刘备也不会一直把赵云放在二线战场上吧,至少后来诸葛亮主政的时候已经开始发挥赵云这方面的才华了;

  第二个是伊籍,山阳人,和黄忠不同,他是“笨鸟先飞”在刘表府中任职的时候就和刘备保持的密切关系,前者,黄忠是冲锋陷阵,后者,伊籍则是沉溺于繁琐的政府日常公务中。

  蜀科,伊籍就是参与制定者之一——这个团队的另外几位成员是诸葛亮、法正、刘巴、李严,由这个共事名单的重量级程度就可见伊籍的地位了;

  第三个就是马良、马谡兄弟,兄弟五人都很有才华,但是真正闯出名堂的只有这两位,他们可以立足刘备政府,除了自身的本事之外,还有一点不可忽略,就是马良和荆州帮的老大诸葛亮称兄道弟,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嘛,想不吃香都难啊,和诸葛亮几乎到了一条裤子的交情这一点很重要,当然,后来也正是这个原因,马谡才不得不死,这是后话;

  第四个是陈震,南阳人,字孝起,刘备领荆州牧的时候,被辟为从事主要职责是搞外交,因为在完成使命的同时,还显示出了自己出类拔萃的口才,所以,很出名;

  第五个是刘封,这位青年才俊是刘备的养子,想当初刘备刚刚混到荆州的时候,阿斗还没有出生,于是,就把这个年轻有为的家伙收了,过过当爹的瘾,当然了,前提是刘封有本事,后来刘备与刘璋开战的时候,刘封不过是二十岁,可是打起仗来不要命,冲杀在前,如果不是出了后来的事情,算得上是优秀的年轻将领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