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 >

第122部分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第122部分

小说: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醣福辛醣刚肿牛灰惶龈窬涂隙挥惺拢灰晕醣覆恢婪ㄕ闪耸裁矗悦挥兴祷熬褪且蛭苟荚谌萑谭段е冢裕筒灰嗨祷傲恕

  总之,诸葛亮不是那种眼里容得沙子的人,法正搞不定,所以,就不会触这个霉头,而有一个叫彭羕的人,脾气也不太好,也是小人得志,甚至还没有法正这样弄出人命来,但是,诸葛亮就看不上他,一有机会就去刘备那里告状,时间一长,就被疏远了。

  可见,大神也是人,法正,既有本事,又有政治立场,还对刘备有大恩,三重大礼打造出来的护身符,诸葛亮自然要好自为之了,反正也是扳不倒法正的,这张护身符太好使,最后还会影响二人的关系,甚至自己的形象,算了,就睁一眼闭一眼吧,老大都忍了,我为什么不忍呢?

  再到后来,法正和诸葛亮,一前一后,又为刘备攻下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一地位,更加是不可动摇了。

  还好,两个人相处起来相安无事——还是要说诸葛亮聪明,刘备政府中脾气最差的就是关羽和法正了,和这两个人相处,诸葛亮一直是有理有节,可以说是进退有据了。

  议会中诸葛亮和法正这两位高光人物各自占据了一个席位,那么张松和庞统所空出来的会有谁来填补呢?

  放心,排着队的上门申请呢。 txt小说上传分享

26—08:将三大帮派重组(8)
这两位后补议员,第一个就是大名鼎鼎的许靖。

  许靖,严格来讲,并非是土生土长的益州帮,他是汝南人士,和从弟许邵,都以评点人物著称,不过同行是冤家,这俩人,私底下的关系并不好,许邵在出任郡功曹的时候,最大的业余爱好就是给许靖穿小鞋,好在颍川的刘翊出任颍川太守之后一直是抬举他,孝廉、尚书郎,晃荡了一圈。

  还记得当初一个叫周毖帮着反董联盟出谋划策吗?许靖也参加了,评点的几位人物也就是后来*董卓很卖力的那几位诸侯,也正因此而开罪了董卓,不得不跑路了。

  让我们来看看许靖点名上任并且被他好评的名单吧:

  颍川的荀爽、陈纪、韩融出任公卿、郡守;

  尚书韩馥出任冀州牧;

  侍中刘岱出任兖州刺史;

  颍川张咨出任南阳太守;

  陈留孔伷出任豫州刺史;

  东郡张邈出任陈留太守;

  这一份庞大的名单中,背后就有许靖的参谋,可见,他在那个时候就是一个知名度很高的人物了。

  而许靖自己也被人保举为巴郡太守,不过,他自己却没有去,还是留在了中央,大概是觉得这样的生活比较清闲吧。

  只是,到时候你想不走也不行了,没有多久,那帮人就联合起来和董卓作对,董卓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于是,周毖一干人等成了刀下鬼。

  这其中也有许靖的份,只不过是没有站在台前,所以,逃过一劫,但是,许靖还是害怕受到牵连,于是,主动跑路了。

  之后的一段时间,许靖就掀开了自己的旅游家生涯,这段路程可以和刘备相媲美,只不过更加舒适一些而已。

  先是孔伷、许贡和王朗等人一直帮着他东躲西藏,就是看重着许靖的资历和名望,才两肋插刀的。

  后来,孙策进攻江东,许多人都是望风而逃,许靖倒是干了一件比较有骨气的事情,那就是断后,等到自己的随从安然脱离险境,这才上船,弄得当时看见的人一个个叹息不已,觉得要对许靖刮目相看了。

  摆脱了孙策的魔掌之后,许靖又在交趾的士燮那里混了一段时间,最后,应了刘璋的聘请,前往益州任职。

  在这里的日子还是比较滋润的,历任巴郡、广汉太守,最后,在刘备发动战争的前夕调到蜀郡任太守。

  总之,这是一个被刘璋很器重的人物,按理来说,许靖应该效忠,像张任那样舍生取义吧?没有,那么应该像黄权那样闭门自守,然后择机投降吧?也没有,那么应该像法正这样明智的起义?

  都没有,许靖的方式比较搞笑,大敌当前的时候身为蜀郡太守居然要半夜翻城出去投降,狗急才跳墙啊,你完全想不到这就是当年那个掩护随从顺利渡江才坦然上船的英雄。

  按照当时的法令,被揭发事败的许靖应该被处死,可是,刘璋觉得不该在这个时候诛杀朝廷大员,于是,一个心软,就既往不咎了。

  但是,刘备知道了这件事,很是不齿,别看他希望都来归顺他,可是,投降也要有个限度吧?像黄权,就是一个好同志嘛,要脸,要不你就像法正这样的,早点过来,也算是坐在一个战车上,生死与共。

  除此之外,刘备,或者说大部分人佩服的都是张任这样的,许靖的行为,只有被人鄙视,看不起。

  所以,他压根就不想用这个垃圾,更别说让他进入内阁,兼任四大长老之一了。

  不过,法正却是极力的推荐许靖,没有错,这一行为的确是很大的污点,而且,许靖的本事也不太适合跟着法正运筹帷幄以及像诸葛亮那样做一个称职的后勤部长,实际上,许靖的行政能力也不太高,不过,法正看中的不是这些,而是许靖的资历和名望,把这个喜欢写人物传记的家伙往显位上一放,够吸引人的了,既可以表明刘备对人才的渴望,也可以通过许靖,来拉拢士族的信心,这就好比那位燕昭王给一个大垃圾郭槐高官厚禄,从而吸引来真正的千里马乐毅等人一样,在法正看来,许靖的作用和这个差不多,所以,不能放弃。

  刘备目前正处于对法正言听计从的阶段,想想也对,所以,就批准了这个方案,不计前嫌,册封他为左将军长史,后来,更是拜为太傅、司徒,等,当然了,都是虚职,级别挺高,可是没有太多的实权,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下,还不如一个看门大爷。

  不过这也是皆大欢喜,许靖混了这么多年,也疲倦了,乐得被人当枪使还不用太费力,真正的享受起生活来,就是种花养鸟,写写机关报的评论,特约一下人物传记的约稿,耍耍笔杆子,然后就是乐此不疲的提拔新人而已。

  这种好好先生,当然不会得罪人了,从诸葛亮开始,都和他保持了良好的关系,所以,我们可以鄙视许靖的那种做派,可以嘲笑一下许靖挂着虚名无所事事,没有干什么实事,可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他在刘备政府中确实起到了润滑剂的作用。

  好了,这就是四大金刚的第三位,如果说第一金刚法正主攻,第二金刚诸葛亮主守,第三金刚许靖务虚,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第四位金刚吧,巧了,法正和诸葛亮形成对比,这位也和许靖形成了对比——低调、务实,脚踏实地的干活。

  这就是老牌官吏董和。

26—09:将三大帮派重组(9)
董和,字幼宰南郡枝江人,他的先人是巴郡江州人,后来跑了出来,到了董和的时候,又率领宗族迁到了益州境内。

  人挪活嘛。

  董和到了益州之后很是得到信任,历任江原长、成都令等职,慢慢的形成了自己的执政风格。

  当时,由于远离战乱,所以,益州的国民生产总值保持在一个很不错的水准上,而且人均水平也蛮高,饱暖思*啊,很多有钱人物质生活上去了,精神文明建设却是没有跟上,闲着没有事就爱比谁有钱,什么红白之事啊,同学聚会啊,都是不惜倾家荡产,也要把门面给撑起来,结果攀比骄奢的作风培养起来了。

  董和很讨厌这种做派,碍于并没有违法,所以也不好太直接,于是,就以身作则,发扬艰苦朴素的作风,带头穿乞丐服,粗茶淡饭,杜绝走后门和潜规则,就差上街要饭去了,还制定了种种的规章制度打击富豪们的伤风败俗行为。

  时间一长,就把这种*风气扭转了一下,当地的老百姓们还是比较喜欢的,毕竟,他们比不起,宁愿生活简单一些。

  可是,那些有钱人就不爽了,觉得自己最大的爱好被人扼杀了,可是,董和又是一个软硬不吃的人,想腐化他没有机会,想恐吓他,人家又不害怕,更重要的是抓不住小辫子,我们的董和没有什么生活作风问题,所以,思来想去,只好走上层路线,恳求刘璋把董和给和谐掉,虽然杀掉他和免职是没有借口的,但是调走没有问题吧?

  刘璋的政权不是民选政府,而是金钱政治,所以,就必须考虑这些大款的意见,哪怕是错的,于是,就把董和调走,做了巴东属国都尉,据说走的那一天,不少老百姓前去相送挽留。

  当官如此,夫复何求?有再多的大款放鞭炮庆祝,董和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刘璋呢,也不是傻子,这一切都看在心里,他也不想把董和就这么废黜掉,之前那么做就是为了避下风头,也算是一种保护吧,过了两年,就按照正常程序,因为出色的工作表现而升迁董和为益州太守。

  新官上任的董和还是像以前那样艰苦朴素,很有操守,而且在处理和少数民族事务中也是做到了很有诚信,推心置腹的交往,绝对不会坑蒙拐骗,时间一长,不仅保持了在益州汉族人群体中的崇高威望,还赢得了少数民族的一片赞誉。

  这样一位有本事,有威望,有资历,品德也上佳的资深官吏,你说刘备能不重视吗?

  所以,入主益州之后,刘备立刻册封董和为掌军中郎将,与军师中郎将诸葛亮共同打理左将军大司马府事,相当于国务院的日常事务就交给他们两个人了。

  董和的脾气也很好,和诸葛亮共事的二十余年,一直是相安无事,而且诸葛亮也很佩服董和,因为直到董和他死的那一天,还是家无余财,更别说把子女弄到国外去开公司洗黑钱了。

  总之,这是一个表里如一的清官。

  这样,诸葛亮、法正、许靖、董和,四位构成了四大金刚,可以看做是刘备政府的顶梁柱了,在刘备前期的政府中,他们对于政权的建设和稳定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也都是各司其职,打理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互不干涉,从而形成了一个有序高效的工作团队,老大,不在他们中间,他们属于平行站位,直接归刘备指挥。

  即做到了平衡几大帮派,又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才华,可以说刘备选择的还是比较明智的。

  第一档次的平台搭建完毕了,可是一些琐碎的事情还是要有人干的吧,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刘备是怎么运作中央各部门以及郡县一个级别的人事安排的吧。

  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益州本土帮将要占据主流地位。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26—10:一朝天子一朝臣(1)
首先,来看看这一时期刘备政府的国防部以及军委会的人员构成吧,毕竟这是战争年代,这个团队有没有战斗力,直接决定了刘备政权的生存状态。

  军委主席和国防部长,都是由我们不怕辛苦的刘备主席亲自兼任,至于首席副手,也就是常务副主席,则是由法正同志兼任,虽然说法正并没有拿这一份薪水,可是,尤其是在后来的汉中争夺战中,这一搭档组合和分工体现的尤为明显。

  再来看看军委会的构成吧,远在荆州的关羽自然是要算上一份,作为荆州军分区司令,兼任着副主席和中央军委委员并不过分。

  再往下数,*帮二号人物,攻打益州立下汗马功劳的张飞将军,也要进入这个委员会的,和关羽主要负责荆州防务一样,刘备又划分出来一个巴西军分区来,由张飞出任司令兼政委,党政军一把抓,这一带的战略地位也是比较重要的,尤其是在汉中还没有纳入帝国版图的情况下,后来张郃侵略这一带就有作为突破口骚扰益州的意思。

  让张飞出任这一要职,既是看重他的本事,又有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考虑。

  张飞之后,三位重量级的军委委员分别是马超、黄忠、赵云,其中马超由于自己的资历和背景,即便是来的比较晚,功劳也不是很大,可是还是被拜为平西将军,出任临沮军分区司令,为前都亭侯,黄忠则是被封为讨虏将军,这位老兄比较辛苦,拿着委员的工资,冲在了第一线奋勇杀敌,以后的战斗中,直到他病死,一直都是刘备的首席前锋——也许,军功的积累可以让黄忠坐上大区司令的高职,可是,最适合的空间还是带着一个王牌师拼杀在第一线。

  至于我们的赵云同志,虽然也是委员,也被拜为翎军将军,可是地位却是差出不少来,有点后补中央军委委员的味道,不仅没有出任地方军分区的要职,也没有像黄忠一样身处作战第一线,还是干着老本行:中南海第一保镖,算是公安部长一职(也可以理解为国家安全局一把手,全权负责一号首长的安全)被他占据了吧。

  这是第一级别的中央军委委员,下边还有一批,工资和地位都差出来半级,这个名单如下:

  孟达,出任宜都太守,负责这一军分区的攻防;

  刘封,留在中央,被册封为副军中郎将,等待调遣,相当于比黄忠矮一个级别,不过是优秀的年轻将领,潜力有,年纪也比较年轻,算是有很大的挖掘空间;

  李严,稗将军,出任犍为太守,兴平将军;

  魏延,牙门将军——没有背景,没有人缘,没有资历,这种三无人员需要靠着自己的本事慢慢往上爬,所以现在,没有新的作战任务的时候,还没有到他们发挥的时间;

  霍峻,前面讲过的防守大师,平定益州之后,也顺利的进入中央军委,由于之前的出色表现,刘备特意划出一个广汉郡与现有的梓潼合并,成立新的梓潼军分区,由霍峻出任太守,前途不可限量啊,可惜命太短,干了三年就病死了,死的时候才四十岁,弄得刘备很是伤感——中后期的刘备已经很少伤感了,即庞统和法正之后,霍峻是比较例外的一个;

  费诗,犍为南安人,刘璋时代为绵竹令,在刘备进攻时战前倒戈,战后也得以进入军委,历任督军从事、州前部司马等职;

  黄权,前面重点讲过了,这次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