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 >

第123部分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第123部分

小说: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费诗,犍为南安人,刘璋时代为绵竹令,在刘备进攻时战前倒戈,战后也得以进入军委,历任督军从事、州前部司马等职;

  黄权,前面重点讲过了,这次也是被被封为偏将军,可惜,被法正的光芒掩去不少,其实,刘备在后来的在汉中的一系列胜利当中,黄权也是做出了不少贡献的;

  这是第二梯队的中央军委委员,在他们的下边,还有次一级的地方军委委员,如李恢、邓芝、张翼、宗预、吕凯、向宠、马忠、张嶷、王冲(李严的下属,因为和上级关系不好,投降魏国去了)、乃至吴班、冯习、陈式等人,都是或多或少的发挥着自己的作用相比于这些人,是逊色不少的,不过因为他们资历欠缺,还比较年轻,所以,慢慢往上爬很正常,到了蜀汉后期,他们中的许多人都趁势崛起,谱写了一段自己的历史。

  一句话,本事还是有的。

  手里拿着这份还不算短的军委成员名单,我们可以看到,刘备的实力还是拿得出手的,虽然比曹操和孙权相比逊色不少(有关他们的总结报告以后相关章节中会提到),可是,比起之前的自己来,已经是进步很多了,而且还有升值空间,至少,别人想打进来把他灭掉,那也是不太可能的了,下面该想着主动出击了吧。

  这是刘备政权初期阶段的军事实力分析(以前的刘备,只能说是一个工作团队,远说不上是政权,是政府部门),下面,再让我们看看蜀汉的经济部门运作情况。

26—11:一朝天子一朝臣(2)
经济,乃是一国政府运转正常之根基,不要和我说什么农业啊,工业啊什么的,还不都是要统筹到经济指数中来?如果一个国家搞得经济危机频出,那他哪有精力去稳定民心?去招募军队发动战争?

  金钱不是万能的,可是,没有钱那是万万不能的。

  何况,对于刚刚来到益州的刘备来说,金钱,还有额外的一层意义和功效。

  给刘备卖了这么长时间的命,吃不好喝不好的,图的是什么?千万不要说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太假了。

  现在,跟着刘备的又多了一批卧底,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抛弃目前安逸的公务员铁饭碗,图的又是什么?权力和名望固然是,可是还不全是,money,也很重要啊。

  这还是对于那些可以青史留名的高干们而言的,那么那些随时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大头兵们呢?荣誉和被历史书写一笔,那是甭想了,当年还没有红极一时的军旅传记出现,所以,你想在史书中看到路人甲刺杀大款乙,想看到大兵丙舍身炸碉堡,都是不可能的,实际上,没有裴松之的话,更多的无名英雄会消散于历史长河当中。

  所以,对于他们来说,要求只有一个,大碗喝酒,大块吃肉,隔三岔五的有些红包,就知足了。

  所以,所有跟着刘备混的人,都对金钱有着不同程度的渴望,攻下的益州,在很多人眼中,都是一座金山。

  根据《蜀书》中的《张飞传》记载,光是有具体数字的瓜分蜀中财富就有以下一笔巨款:

  益州既平,赐诸葛亮、法正、张飞以及关羽各金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

  要知道,那个时候还不流行纸币,发放的这些都是真金白银,是硬通货啊,光是这几位的额外赏赐就是一笔巨大的支出了,但是,刘备能不拿吗?不拿的话以后还会有人给你卖命吗?可见刘璋治下的益州还是有不少财富的,早知道这样的话,还不如拼死一战,反正到最后还是流入了别人的口袋里。

  以上人员都是顶级人才,拿到钱当然要大书特书一下,要赏赐的肯定不光是这些,所以,“其余颁赐各有差”,只不过没有这么变态而已。

  这一封赏事件,还牵扯出了一位忠义之士,就是赵云,刘备还要赏赐什么呢?“成都中屋舍以及城外园地桑田”。

  人家是大土豪劣绅,显示自己是解放军,刘备这倒好,一方面打着拯救益州人民的大救星的旗号,一方面还制造出了大量的新地主。

  所以,赵云觉得有些过了,呼吁停止这种愚蠢的做法,说的是霍去病的光明词汇,什么“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啊”之类的,其实中心思想还是表露了一种隐忧,生怕引起社会动荡和人民的不满情绪,毕竟,钱就算了,土地那可是命脉和根本啊,在益州先前的架构比较稳定的前提下,贸然的打破均衡颠覆几大阶层,硬生生的塞进去开国功臣实在是有些不妥,肯定会有更多人不满的。

  所以,刘备也就见好就收了。

  但是,经济危机还是会产生的,因为,土地虽然没有划分下去,可是,那些钱,还是如约划到了各位的帐户上去。

  这还是从正当渠道拿走的,已经让益州国库遭受了沉重的打击,那么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下级军官和大头兵们怎么办?不也要赏赐吗?虽然不用给这么多,可是架不住人多啊,这不还是一笔巨大的支出吗?

  支出没有问题,问题在于支出的方法。

  当初刘备为了鼓励手下将士,快点拿下益州,就对这帮不走大脑的士兵开了一张巨额空头支票:若事定,府库百物,孤无预焉。

  没有办法,和他们说别的都是没有用的,又不是解放军。

  所以,攻克成都之后,这些千百年后的正面形象,仁义之师,一个个抛下武器,抢着跑到了各个仓库门口,不管是金银珠宝,还是各种器物,反正大头已经被分完了,随便抢。

  记得央视版的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张飞鞭挞几个忍耐不住饥渴跑到老百姓的果园子里面偷摘果子吃的士兵。

  这肯定是虚构的,即便是有这种事,我们也不能忽略到这样一个前提,那个时侯益州还不是刘备的,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吗?若先取之必先予之,给点好处,大头,在后面呢,就等着挨宰吧。

  这个景象我们在刘邦身上也看到过,当年入咸阳,手下那帮大老粗都是哄抢金银珠宝——除了一个抢图书和公文账簿的萧何以外。

  于是,一面发钱,一面抢钱,益州虽然是天府之国,可是还不是极乐世界,结果闹得军备严重匮乏,也就是勉强给属下发工资而已,要稳定民众的日常生活和发动新的战争就有问题了。

  这就是经济危机啊。

  刘备很头疼,也很郁闷,总不能让他们再把钱给吐出来吧?这好比和狗争夺已经吃进嘴的骨头,找倒霉嘛。

  可是,钱又不能生钱啊,刘备没有进修过经济学,也从来都是大手大脚花钱的,开源和节流这两种最通俗的办法此时都遇到了瓶颈,走进了死胡同。

  这就不是刘备所能解决的了。

  必须有一位正牌的经济学专家出场了——不是那种御用的或者是书呆子造词型、考试型人才。

  这位老兄就是刘巴。

26—12:一朝天子一朝臣(3)
刘巴,字子初。

  之所以把他单独拿出来说事,一方面是他的背景很复杂,一方面是他的个性很特殊一方面,这也是一个被演艺忽略的人物,而实际上他在这个阶段起到的作用并不亚于诸葛亮和法正,而他之所以被演艺给和谐掉了,也是由于他的发光点和主旋律不相符,必将被和谐掉,也是由于他的经济学范畴在当时的语境下属于一个比较冷僻的领域,不利于在喜欢绯闻、战争的大众中普及推广。

  但是,有必要把他拿出来说一下。

  因为他是刘巴。

  先来看看刘巴的复杂背景吧。

  刘巴是零陵人,祖父刘曜是苍梧太守(娃哈哈,和我的笔名苍梧之野有渊源啊,值得写一下),父亲刘祥也是江夏太守,小刘巴算得上是官宦世家了,只不过刘祥有点倒霉,和南阳太守张咨一个鼻孔出气,而张咨又开罪了孙策被干掉了,所以,小弟刘祥也只好跟着倒霉了。

  刘祥遭殃,刘表也要趁机落井下石,而且比较恶毒,要对小孩子刘巴下手,把他软禁,监视控制起来,还要杀他。

  这一年刘巴才十八岁。

  不过,刘表还是比较爱惜自己的名声的,不想被人说闲话,就威胁一些刘祥的故交去给刘巴递话,说刘表要杀他,让他快点跑路。

  这就是老好人刘表阴险的地方,你刘巴惊慌失措,一旦逃跑就是心虚,就是背叛我,我就有充分的理由杀掉你,什么?你说是我要杀你?呵呵,不好意思,我从来没有下达过相关方面的条文,只是你自己听了谗言而已,谁可以为你证明呢?

  刘巴呢,根本就不听这些,把他们的密函一律上缴给刘表:这帮人再说你的坏话,我是不会相信的,你看着办吧。

  这样一来,刘表反而不好意思下毒手了。

  睿智的刘巴逃过一劫。

  但是,刘表想提拔他,他却一直是阳奉阴违。

  在刘巴看来,刘表这个老大没有前途,没有可能给自己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所以,他就一直在等待。

  这一等,就等到了刘表病死,等来了命运中的两个可能性大佬:曹操和刘备,孙权是不可能了,有仇。

  这一阶段的刘巴还算是荆州帮,刘备跑路的时候,荆州帮“从者如云”,唯独刘巴,反其道而行之,虽然刘备一直要收买他,可是,就是义无反顾的投靠到了曹操的怀抱中。

  后来,曹操赤壁失败,就想留下一些牛人站住脚,来个敌后根据地,选择的这个人选是桓阶,可是,桓阶不想当陈毅,他吃不了苦,跑到山沟里面组建什么敌后游击队,于是就自我贬低说实力太差,进而推举刘巴,说这才是牛逼人士——真不知道这个家伙是和刘巴有仇,还是真心的推荐他出山效命。

  曹操也不为难他,就找刘巴商量,刘巴的脑袋摇的和拨浪鼓一样,说:刘备占据了荆州,那已经是大势所趋了,不能让我往火坑里跳啊。

  曹操给他吃宽心丸:你放心吧,如果刘备来打的话,我一定率领主力前来增援。

  刘巴当然不信了,可是也没有办法,曹操都这么说了,那就是主意已定,再说反而会显得自己懦弱,于是,就硬着头皮去了。

  曹操给他的硬指标是招纳长沙、桂阳、零陵三郡,可是,一个都没有完成,全被刘备拿下了。

  交通一断,刘巴就回不去了,又不想和刘备混,于是就大老远的跑到了交趾,而此时,刘备还在拼命的向刘巴挥动着橄榄枝。

  刘巴的反应是什么?拒绝,他和诸葛亮有着一面之缘,就给诸葛亮去了一封信,表明了自己的立场,诸葛亮就劝他,说了一堆刘备的好话,什么雄才伟略之类的,可是,刘巴就是不干。

  这就让刘备感觉很没有面子了,“深以为恨”。

  刘备和刘巴的这段往事感觉有点像爱神丘比特的恶作剧。

  传说这位爱神有两只箭,一支是激发爱情的,一支是断绝爱情的,前者是金子做的,后者是铅做的,丘比特把金子的射向了刘备,于是,刘备就疯狂的追求刘巴,而丘比特又把铅的射向了刘巴,于是,刘巴就拼命的排斥刘备,有多远闪多远。

  这就有点像希腊神话中阿波罗和达佛涅之间的爱情悲剧开头。

  这种刻意的回避,同时也造就了刘巴背景的复杂,本来挺单纯的荆州帮,为了躲避刘备,拐了一个大弯进入了益州,稀里糊涂的成了刘璋的属下——没有办法啊,都要吃饭的,而且,刘焉是被刘祥举为孝廉的,有这一层关系自然要罩着刘巴了。

  要不怎么说是缘分呢,刘巴来了没有多久,刘备也要来了,于是,刘巴就拼命的诋毁刘备,可惜不好使。

  所以,刘巴只好闭门不见客了,但是,你闭上双眼不看外面的世界这也无法阻拦刘备的势如破竹,所以,刘备还是按照既定的时间表进入了刘璋的地盘。

  之前都已经是“深以为恨”了,那么再加上这样的一番敌对言论,是不是就代表了刘巴死定了呢?

  没有,刘备还是深爱着刘巴的(我这个词用的真是恶心啊),丘比特的那一箭对于命运的诅咒并没有解除。

  这才有了后来伟大的经济学家刘巴。 txt小说上传分享

26—13:一朝天子一朝臣(4)
在围攻的成都的时候,刘备特意发布了一条军令,不是有关刘璋的,也不是有关城中负隅顽抗的军民的,而是专门针对刘巴的:

  其有害巴者,诛及三族。

  这可以说是莫高的荣耀了。

  所以,在刘备进入成都之后,刘巴难得的服软了,上门请罪——不能再不给面子了,刘备已经做到仁至义尽了。

  而刘备已经达到目的了,自然不会追究什么,于是,册封刘巴为左将军司曹椽。

  不过,虽然从了刘备,可是刘巴还是保留了自己的一贯风格——没有自己的小圈子,对任何贴上来的人都保持一定距离,最有名的就是不给张飞面子事件。

  刘备有喜欢和属下睡觉的习惯,也是为了展现俩人关系不一般,时间一长,张飞也染上了这个习惯,和关羽鄙视士大夫相反,张飞就喜欢和这帮人打成一片,所以,当得知刘巴来了之后,欣喜若狂,马上卷起铺盖奔刘巴家来了。

  依照张飞的资历和威望,这完全是荣耀啊,而且又没有什么不宜镜头,只是促膝长谈而已,可是,刘巴却拒绝了张飞的一番好意,而且,不但拒绝,方式还很粗暴,很不给张飞面子的那一种——大丈夫处世,当交四海英雄,如何与兵子共语乎?

  刘巴没有说自己不通人情,而是认为张飞只不过是一介武夫,还不是英雄那一类的,未免太扫兴了,再说了,也不符合实际啊,张飞哪有那么烂?只能说此时的刘巴还没有真心归顺,不太适应。

  刘备听了这话感觉不太爽,之前的旧账又都翻了出来,好在有诸葛亮打马虎眼,甚至不惜贬低自己:运筹策于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远矣。

  这才让刘巴逃过一劫。

  没有多久,表现机会就来了,这就是经济危机事件。

  正当刘备无比烦恼的时候,刘巴很是轻松的说:太简单了,就交给我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