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 >

第142部分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第142部分

小说: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刘备的计划,真是太牛逼了啊!

  曹操在聒噪大胜,刘备却没有太多的反应,也许有一些遗憾,但是,那本就是一次尝试,成功了当然好,失败了也不影响正面战争的局势,一连串的布防,尤其是张飞对张郃的胜利,已经拉开了蜀军对汉中进攻的序曲,张郃与徐晃的一胜一败,其实都不足以从根本上扭转夏侯渊的失败的命运——即便他可以侥幸不死,但是,汉中,在刘备的精心策划下十有*是看不住的,而曹操,又高估了这支留守部队的实力,低估了刘备的反弹力度。

  失败,已然是在所难免。

30—05:妙才,死于非命(5)
对于这次大反扑,刘备下了不少功夫。

  人马未动粮草先行,诸葛亮依旧承担起后勤部长的重要作用,千万不要以为诸葛亮没有像在小说中那样能掐会算,但是,没有人家在后面足食足兵,刘备拿什么去打仗啊,而且是打胜仗。

  你想啊,虽然益州号称是天府之国,但是,道路崎岖,要不怎说是蜀道难呢,诸葛亮能做到这一点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了。

  后面安排好了,再筹划前方的参谋们,法正,在庞统死后,理所当然的成了天字第一号军师。

  二号人物就是黄权,“杀夏侯渊,据汉中,皆黄权本谋也”,语出自《三国志黄权传》,至于最后论功行赏的时候,同一件功劳上如何分割那就是另一回事了,总之是群策群力,乃是集体创作的结晶。

  主要的参战将领就是即将出彩的黄忠将军了,以及不久之后就要被委以重任的魏延。

  这些还是作为主力的中路大军,为了配合攻势,让曹操无法兼顾,刘备还策划了几只偏师发动了进攻,前面所讲到的张飞在巴西的攻略,以及陈式在前面的先遣军都是一种表现,除此之外,在兵发汉中的时候,刘备还让宜都太守孟达从秭归出发进攻房陵,斩杀了房陵太守蒯祺(终极目标是上庸),后来,又生怕孟达离老巢太远难以控制,于是,让大将刘封自汉中出发统率孟达进攻上庸。

  这些布置妥当之时,刘备就已经发动了对夏侯渊的攻势,整个的建安二十三年,大家一直处于零星的遭遇战和相持状态下,于建安二十四年的正月,刘备终于有了大规模的行动,自阳平渡过沔水,驻于定军山,当时,张郃本部人马驻扎在广石,刘备精选了大约10000左右的士兵,分为十部,于夜间发动了对张郃的突然袭击,夜袭战对单兵作战能力要求比较严一些,就那么10000多人,还分成了十部,每一路不过是1000人上下,这也是为了在夜间制造迷惑敌人的效果,给人一种防不胜防的感觉,但是,人家张郃也是见过世面的,亲自率领亲兵精锐组织抵抗,虽然兵力处于劣势,但是总算没有被刘备浑水摸鱼。

  随后,刘备又在走马谷于夜间发动了进攻,当时,已经调动主力前来作战的夏侯渊让大难不死的张郃镇守东面,自己守护南面,刘备摸清了敌人的部署之后,马上集中全部的机动力量攻打张郃所部。

  这一下子,张郃有点吃不消了,向夏侯渊求救,夏侯渊倒是表现的比那些勾心斗角的国民党军官好很多,很大气的从本就不多的本部人马中抽调出一半来前去支援,总算是遏制了刘备的又一轮攻势。

  但是,刘备在这个时候表现出了一定的军事才华——也许如史料记载,现在进入了法正和黄权等人的表演时刻,这俩人出谋划策,让刘备来个将计就计、引蛇出洞,趁着夏侯渊所部实力被削弱一半,还没有来得及回师的情况下,纵火烧鹿角。

  火光冲天,夏侯渊一看不好,以为要顶不住了,于是,赶快率领不多的人马赶来支援——没有办法,那个时侯没有电话啊,再加上留守一部分兵力,那么这支机动力量的人数就是更加少得可怜了。

  随后,就是黄忠的表演时间,他按照刘备的吩咐已经等了很久了,一看夏侯渊的那么点军队急冲冲的赶来,立刻来了一个猛虎下山,狭道相逢,两军就展开了白刃战(废话,那个时侯是冷兵器战争,当然是白刃战了),占据绝对优势的黄忠击溃夏侯渊所部那是很轻松的事情了,夏侯渊再牛逼也不行啊,因为黄忠同学也不是白给的,“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就算达不到张辽和张郃的高度,但是,做一个乐进,做一个鞠义还是没有问题的吧?

  所以,一阵血战之后,最大的收获不是击溃了夏侯渊所部,让张郃陷入了孤军奋战的困境之中,而且,斩杀了夏侯渊。

  定军山一战,不仅是黄忠的成名作(背后有刘备、法正和黄权的功劳,他不过是一个执行者而已),更是曹操的梦魇,夏侯渊,是曹操发迹以来阵亡中的最高军事将领,曹昂,不过是自己的儿子,军事意义和影响还不大,典韦,也就相当于禁军统帅,说的实际一点,也就是中南海保镖的头头,夏侯渊则不然,那就是刘备手下的关羽,目前实际行使的就是汉中太守的职权,他的阵亡意味着曹操不得不亲自出马了。

  但是,在这之前,还要看曹操有没有出马的必要,也就是说,夏侯渊所留下的残部究竟会不会一溃千里,万一在曹操来之前就缴械了,那么曹操的出现也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

  徐晃,还要扼守马鸣阁,所以,如何在曹操支援之前收拾残局,就要看张郃的了。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30—06:孟德,亲自出马(1)
在张郃出镜之前这之前,先来絮叨絮叨夏侯渊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夏侯渊是牛人吗?是不是有点言过其实啊,是不是仗着和曹操的关系才这么嚣张啊?

  第二个问题:夏侯渊是不是有勇无谋,是不是真的像曹操评论的那样,不太喜欢动脑筋,甚至和他死亡有一定的关系。

  第三个问题:夏侯渊是死于自己的疏忽还是死于刘备军,尤其是黄忠的过于神勇。

  第四个问题:夏侯渊对于汉中的丢失究竟要付多大的责任,或者说有没有责任。

  第一个问题直接忽略掉,妙才的本事毋庸置疑,没有必要因为他的战死沙场就觉得能力有问题,为什么我们不可以理解为死得其所呢?真要是论比关系的话,倒是夏侯惇更加明显一些,他老人家的表现最多也就是中庸,至少和游戏《曹操传》比起来还是有很大差距的,而我们的妙才至少在骑兵运用和战机的把握上还是不错的,肉搏战指挥过,大规模的战役也是掌控过的,曹操也是通过一步步的考察才让他站到这个岗位上来,汉中太守,不光代表着荣耀,还意味着责任和风险,几大亲族将领,除了夏侯惇全都派到了第一线上,已经证明夏侯渊至少在曹操这里通过,否则,一起和夏侯惇搞后勤去了,要知道,夏侯渊搞后勤的成绩也是不错的哦。

  第二个问题就来了,夏侯渊有没有什么致命的缺陷呢?当然有了,人无完人嘛,作为一个军事指挥员来说,夏侯渊也是有技术短板的,就是曹操说的那一个,那么这个是不是导致夏侯渊败亡的关键因素呢?

  未必,成王败寇,勇敢和鲁莽其实只有一线之隔,这条线,就是成败,夏侯渊战死了,所以,就说他鲁莽,如果成功了呢?自然就是勇敢了。

  这样有点不太厚道吧。

  其实放在那个当时的环境下,夏侯渊没有太多的抉择,刘备大军压境,还总喜欢在晚上发动突击,张郃那里已然是众矢之的,作为统帅,夏侯渊能袖手旁观吗?分兵一半前去支援没有什么毛病,至于率众前去救火,看似有些毛躁,但是,能隔岸观火吗?不能吧?除了自己,还有谁可以完成这个任务呢?除了我夏侯渊,还有谁会达到这个闪电突击的高难度技术程度?

  所以,夏侯渊的败亡,和那个所谓的“木桶上最短的板块”理论实际上没有太大的关系。

  第三个问题,名嘴罗贯中笔下演义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太大,过于强调法正的足智多谋和黄忠的勇冠三军,虽然这些都是事实,可是,不能忽略这样一个前提,那就是在局部战场上,刘备军的实力以及所做充分准备都让夏侯渊处于一个十分尴尬和弱势的位置上,以逸待劳,又兵力占优的黄忠不赢那才叫见鬼呢——一句话,黄忠胜得不稀奇,做的是自己分内之事,夏侯渊败得不窝囊,不像小说中那样狼狈龌龊。

  最后,就是讲到一个责任的问题了。

  单从结局来看,夏侯渊似乎要为汉中最终的丢失负上完全的责任,因为刘备已经占据了先机,但是,我们更要看到,夏侯渊是在完成一个几乎不能完成的任务,几乎没有反扑的机动兵力,所有的部队都在被动的防守,结果,最后被刘备给各个击破了。

  是谁,造成了夏侯渊的这个局面?

  没有错,就是曹操。

  这个站在背后统筹全局的大佬。

30—07:孟德,亲自出马(2)
赤壁之战之后,曹操的转变很大,他的作战思维缺少了以前的那么一点灵气,可见曹操也不是完人,有一点也许是巧合,但是不能忽略的就是,从赤壁之战开始,曹操身边相继缺少了两位重量级的谋士:

  一个是荀彧,一个是郭嘉。

  即便不能说曹操是个混子,一直靠着这两个人生活,但是,少了这两根擎天柱(一个是计划内损失,一个是计划外损失,不是曹操的本意)以后,对于曹操的政治生活和军事指挥造成的消极影响是不言而喻的,自此之后,曹操发动的难得的攻击性战役对手,就只有马超了。

  马超,他的武力很强,但是政治上很低能,类似于吕布,强度逊于袁绍,但是,曹操摆平他很是费劲,还差点被逆转,要不是马超自己毁掉长城,结果还真不好说,拿下汉中,也是因为张鲁想争取拿一个年终的好市民大奖,抵抗的十分的不积极。

  除此之外也就没有什么令人*的了——当然了,这也和现如今没有太多的对手有关系,问题是,连着在孙权那里占不到便宜足以说明曹操目前在军事指挥上遭遇到了一个瓶颈期。

  如果只是得分能力显得比较差还行,一旦日后捋顺的话还是可以恢复进球如麻的豪门本色的。

  问题是,现如今,防守也出了很大的问题,曹操布置了三大防守区域,就当是三线作战吧,杯赛、联赛和欧洲赛场,其实不用刻意追求相似度,反正对于曹操这种人来说,三个冠军肯定都是想拿的,重要性也不分个彼此,所以,就随便分分,曹仁,主打的是联赛——荆州战场,夏侯渊主打的是欧洲——汉中战场,张辽主打的是杯赛——合肥战场。

  这三条战线,曹仁绞尽脑汁,还是败在了周瑜的手上,以后,荆州战场成了刘备和孙权的角斗场,不过还算是留了一些颜面,没有丧失全部的领土,张辽,拼死三军效命,保住了合肥没有丢失,南面口子没有撕开,至于这里要讲的夏侯渊,很不幸下课走人,以完败告终。

  综合资历、背景和能力,曹操的任命没有什么问题,他们的确是最合适的人选了,但是,在这之后,曹操就没有了下文,最突出的一点就是紧缩财政,没有给各位以充分的后勤保障,眼睁睁看着曹仁顶了大半年之后以点数之差败在了周瑜的手上,丢掉了荆州首府——江陵,间接的让刘备捡便宜。

  如果曹仁这条线的失败可以理解为赤壁惨败,曹操实在是没有多余的精力和兵力,可以看作是主动的战略放弃,但是,合肥战场上只是留守了区区八千子弟兵就有点过分了,后来曹操不也是及时挽救增加了部分兵力吗?可见后备队还是有的,但是,张辽赢得多悬啊,淘汰赛就是这种偶然性比较大,胜负只在一念之间,万一当初输掉了呢?

  问题是,连续的两次正反教训之后,在汉中问题上,曹操依旧没有吸取教训,那两个战场可以理解为单纯的防御,汉中则不然,那是进攻刘备的桥头堡啊,而且基础不差,好市民张鲁留下了几乎全部的战略物资,好好经营的话不会是一个堪堪局面。

  三线作战总体表现不佳,在足球领域里面是常见的,不过通常发生在中游球队身上,由于上下一心发力,拿到了联赛冠军,或者进军了欧洲赛场,结果比赛任务陡然加重,而且对手不再把你当作一个中游对手看待,而是直接的竞争对手,所以,难度和强度也是数倍的提高,再加上板凳深度不够,又很有野心的想多方并进,结果各条战线败得稀里哗啦,如果不是张辽的自我救赎,曹操面临的就是这样的尴尬局面了,问题是,人家不是没有底蕴的中游球队啊,而是顶级豪门,刘备和孙权一直把他当作是死敌,板凳深度不够更是无从谈起,人才济济那是,可以排出两套豪华阵容。     但是,曹操打着后方有重大变故的借口,三条战线全开,可是又全都没有使出全力,结果,就是三条战线都是被人诟病(除了张辽那一个)。

  综上所述,夏侯渊的失败的确是有他自己的责任,但是,他的失败不是偶然和孤立的,而是赤壁之后曹操全面黯淡的一个表现,这样来看,汉中最后丢失的责任就不应该由夏侯渊来负责了,而是曹操。

  曹操神武不假,可是,该有错误指出来还是要指出来,小弟是用来背黑锅的不假,可是,我们不是曹操的小弟,没有那么多的忌讳。

  以上,算是一个给夏侯渊的“*”吧,欢迎不同意见的讨论,下一回,接着前次的往下讲,看看张郃是如何拯救危局,让曹操的亲征从理论上看还不是那么亡羊补牢的——当然了,仅仅是理论上的,所谓理论就是单纯的从曹操角度分析,而把刘备军团假定在一个不作为的环境下。 。 想看书来

30—08:孟德,亲自出马(3)
夏侯渊挂掉之后,大家伙都很是惊恐,你想想啊,连元帅都没有了嘛,万一被刘备包围偷袭怎么办?

  总之,当时曹军的士气十分之低落。

  正在这个危急时刻,夏侯渊的司马郭淮(就是后来和诸葛亮还有姜维对抗的重要将领之一,现在,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司马而已)站了出来,他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