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 >

第143部分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第143部分

小说: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总之,当时曹军的士气十分之低落。

  正在这个危急时刻,夏侯渊的司马郭淮(就是后来和诸葛亮还有姜维对抗的重要将领之一,现在,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司马而已)站了出来,他倒是想把大家伙组织起来,可惜,虽然长期跟在领导身边,依旧是一个小蜜的角色,威信实在是不够,老大在的话那你当一号人物,老大不在了,你就是一个屁,所以,思前想后,只好再扯出一竿大旗来。

  这个大旗就是张郃。

  于是,郭淮就自己起草了一份公告(小样,文笔还是不错的哦):张郃将军,是国家的一流人才(张将军,国家名将),就连刘备都不敢小视,不得不全力应付(刘备所惮),现在,夏侯将军已经杀身成仁,三军不可无帅,这个危局只有张郃将军才能镇住(今日事急,非张将军不能安也)。

  最后,郭淮盖上了夏侯渊和张郃的印章,批量生产发给了下面营连级的领导,让他们去给士兵们做做思想工作,组织学习一下。

  反正现在也没有主心骨了,张郃又是夏侯渊的副手,也算是有一个依靠了嘛,所以,大家一致通过,然后,张郃又假模假式的在郭淮一干人等的陪同下,率领着亲兵到各个前沿阵地、碉堡炮楼以及野战医院,会见了各级指战员和躺在病床上的伤员,嘘寒问暖,致以亲切的问候,向他们发誓,保证会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保证领土安全,不会再让刘备前进一步,大家接受了张郃的心理暗示,这才把心放回了肚子。

  损失了夏侯渊所部的大半兵力,阵地也被刘备夺去了不少,后方也没有调来一兵一卒的援军(来不及啊,夏侯渊死的太突然了),张郃就这么空手套白狼的稳定了军心,也算是一本事,别看史书上一笔带过,说的挺容易的,其实理论谁都懂,真要把散了的军心归拢起来,怎么去劝说,难得很咧,那才是关键所在,张郃,要是平日里没有那个威信,没有那个口才和思路,也不会这么快就完成任务,就像谁都知道的刘备空手套英雄的光荣事迹,其实这个人一没有钱二没有权,怎么就这么好事呢?收买人心谁都知道,但是,怎么就做的滴水不漏,让人口服心服或者口服心不服也行啊,这就是一点一滴的积累了,所以,最后还不是很多人都上了刘备的贼船?那就是真本事。

  所以,估计《魏略》中说刘备真正忌惮的是张郃,而不是夏侯渊——“渊虽为都督,刘备惮郃而易渊”就是从郭淮这里的传话变异出来的。

  倒不是说张郃就不如夏侯渊,其实大家差不多,夏侯渊做了都督,张郃成了副手,固然是因为背景和资历的问题,可是即便是张郃比夏侯渊强一些,也没有到了刘备公然的厚此薄彼的程度,到了夏侯渊死后,刘备才把这层窗户纸给捅破,分明是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态,你想想,和曹操打了这么多年的交道,刘备何曾占到这样的便宜啊。

  所以,我们对于刘备的这种心态可以用下面这句话来归纳一下——得了便宜卖乖。

  张郃,为曹操赢得了关键的喘息之机(虽然最后还是没有把握住),因此,曹操还没有派出援兵呢,先弄了一个使臣过去,正式委任了张郃全权负责汉中大局,算是开了一个空头支票吧,你想啊,都快守不住了,还弄这些表面文章干什么呢?

  表面文章当然要做,这是在告诉大家,中央并没有抛弃你们,不会忘记你们的功劳的。

  但是,光有表面文章也是不行啊,必须有进一步的实际性动作,刘备的军队正在四面出击,所以,很快,曹操就任命青年将领曹真为征蜀护军,率领一支先遣军先行出发(之前,曹真一直以中领军的身份驻扎在长安,离得比较近一些,也和刘备交过火,比如在下辫击败了刘备的一支人马),与徐晃的部队会合(当然了,曹真是一把手,徐晃再能打,经验再丰富,也是老二,就像夏侯渊和张郃之间的关系一样),在阳平关打败了刘备手下的高祥所部,算是干了一件比较振奋军心的事情。

  当然了,曹真的努力,张郃的努力,都是只能取得局部上的胜利,刘备整体上的优势已然确立下来,曹操,如果还想在汉中和刘备玩下去的话,就必须有进一步的动作。

  这个就要他亲自出马了。

  没有多久,在曹真告捷没有多久,曹操真的出动了。

  但是,身在汉中心在哪呢?投入的力度以及积极性的高低决定了曹操可以取得多大的成绩。

  恰恰是在这一点上,曹操的态度令人怀疑。

30—09:孟德,亲自出马(4)
其实,早在去年的七月份,曹操就已经开始谋划进攻刘备了,曹洪击溃蜀将吴兰,斩杀任燮,少数民族头领强端又斩杀了吴兰都是一个前奏。

  曹操的动作虽然是慢了一点,可是,还是在两个月之后,也就是九月份进驻了长安。

  当然,这主要是得益于内乱基本上摆平,该处理的也都处理完了。

  但是,刚刚处理停当,又发生了一起叛乱事件,十月份的时候,由于南阳一带徭役比较繁重一些,老百姓吃不消,于是,宛城的守将侯音趁机绑架了南阳太守东里衮,忽悠着手下的一些官吏、士兵和老百姓造反,当然不是自立门户了,而是要和关羽联合——鉴于这一时间内关羽所部和曹仁等颇有摩擦以及宛城的地理位置,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不是单纯的背叛,而是有计划的煽动,甚至不排除卧底运作的可能。

  当时曹仁正把主力放在樊城一带和关羽对峙,杀回去需要一定的时间,曹操的部队也已经集合在长安,所以,这里相对来说空虚一些,这才被钻了空子,不过,曹操的运气比较好一些,关键时刻总是有一些小弟站出来替他排忧解难(当然了,也有许多小弟给他添麻烦,比如这个侯音),这一回出彩的是南阳功曹宗子卿,他假装逢迎侯音,跟着他一起喊完刘备万岁,曹操该死的口号后,这样劝解道:侯音将军啊,您现在干的是大快人心,顺天应民之举,所以,才会有这么大的轰动效应,远近许多人都来投奔,但是,手里攥着太守这个肉票却不是什么明智之举,你既不准备杀他,又不想用他来换钱,反而让人觉得咱们像是一群绑匪,还不如把他放了,我留在这里和你一同把守城池,相信曹操的军队来了也不会有什么作为,到时候关羽大人也会赶过来的,我们也就成大事了,这才是重中之重啊。

  侯音同学就这么被忽悠了,宗子卿的马屁拍的恰到好处,不会让人产生什么足够的戒备心理,的确,东里衮当一个囚徒是没有什么威胁的,作用也是0,但是,一旦放虎归山的话效果就不一样了。

  侯音没有想到这一点,直接让东里衮滚蛋了,前任南阳太守一跑路,大半夜的,几个小时前还信誓旦旦的要与宛城共存亡的宗子卿就翻墙逃跑了,和等在外面没有走远的东里衮会合,纠集了一些不愿意和侯音绑在一个战车上的散户包围了宛城,从而组成了“东里”火车组合。

  倒不是让这些非正规军(其中还有一些是老百姓)充当炮灰,只不过是围而不战,阻挠侯音的进一步行动,以防他出去打劫扩张势力或者和关羽会合什么的。

  知道太守的重要性了吧?潜龙升天啊,单纯依靠宗子卿的号召力是做不到这一点的,而且,一旦开战,东里衮憋在侯音手里也会跟着倒霉的。

  结果,宗子卿的计划成功了,这支游击队熬到了曹仁的主力回援,光复宛城,三流人才,不作为的侯音也死于非命。

  十月份侯音造反,同月,曹仁赶回去,二十四年正月,曹仁获胜,侯音被杀,这家伙蹦跶了二个多月才挂掉,人不大,鼓捣出的动静不少,也顺带着牵扯了曹操的精力,把注意力放在了这里。

  但是,这两个月是致命的,因为夏侯渊挂掉了,完全打乱了曹操的如意算盘——他老人家本来是想和夏侯渊会合进攻的,现如今,却成了救援和防守,不经意间,侯音的努力让曹操和刘备完成了角色互换。

  这年三月,曹操终于从长安出发,由斜谷君临汉中,不过精神头被折腾掉不少,也不太可能搞出太多的兵力支援留守的张郃,各个战场都是比较吃紧的,本以为曹仁那里可以暂缓对关羽的进攻,拿出一些人来,结果,宛城一出事,也不敢动了。

  所以,曹操能有多大的作为已经是可想而知了。

  但是,还得打啊,既然已经来了,怎么说刘备,这个家伙,翅膀再硬那也是自己的手下败将,当初你乱中占了徐州不还是被我轻松搞定?

  曹操有点抱着侥幸心理,希望对刘备作战的传统优势可以助他一臂之力,希望自己的亲自带队可以给刘备制造一种心理压力,让他自乱阵脚,被自己有机可乘一下。

  也许,战局还可以挽回。

  也就是想想吧。

  因为刘备,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刘备了。

30—10:玄德,终有一胜(1)
刘备一直在执着的追求着胜利。

  他不是没有胜利过,但是,在这位号称颇有高祖遗风的家伙身上,我们要想轻松的找到胜利的事迹,那真的是太难了,不说是大海捞针也差不多了——这一点刘备倒和他的老祖宗有点相似,刘邦亲自指挥的战役,如果想赢的话也是很费劲的。

  如果我们要找刘备失败的话倒是很多,从黄巾起义开始,每一个曾经在这个大舞台上得瑟过一段时间,哪怕得瑟的时间很短的人,都曾经在刘备身上寻求过胜利的*。

  黄巾军这种散兵游勇战胜过刘备,吕布战胜过,就连袁术也战胜过,更不用说是一代军事家曹操了,没有多久,就连孙权也要在刘备身上找点优越感(当然了,主要是假陆逊之手)。

  但是,这样一个百战百败,很少尝到胜利滋味之人,依旧顽强的生存着,而那些曾经击败过他的对手们,除了曹操和孙权之外,早就和这个乱世告别,被黄沙淹没了。

  袁绍在官渡之战之后感受到的是空前的绝望,曾经拥有的一切都被人剥夺了,而刘备没有这种痛苦,因为他自打出道那一天起就一直生存在这种令人窒息的绝望之中。

  董卓*过,疯狂过,只不过这种时光是及其的短暂,但是,刘备比他还要哀叹时光的飞逝,徐州,只不过是过了一下手而已,不,前后是两次,分别被吕布和曹操终结了。

  吕布感叹命运的不公,生活所迫(也是欲望太强),寄人篱下了那么多人,还要背上一个惯性出卖主子的骂名,省省力气吧,刘备比你还惨,你吕布寄人篱下过的我刘备也寄人篱下过,你没有混过的老大我也混过,你跟过袁绍袁术,我也是,但是公孙瓒和曹操,你试过吗?你试过被你的同窗当枪使的滋味吗?你试过在把你当作劲敌的人手下如履薄冰的生活的日子吗?

  当然了,你也想来着,但是我和曹操都没有给你这个机会。

  很多人都喜欢夸赞曹操,就因为他和袁绍相比,是那么的弱势,但是硬是挺了过来,这种顽强铸就了一个奸雄的霸业。

  不过在我看来,单纯比较顽强的话,还是刘备更胜一筹,因为曹操再弱势,再起点低,也比刘备强,至少曹操会作诗啊,手下有足够的小弟啊,也不缺钱啊,刘备有什么?

  曹操是那种刚劲的顽强,而刘备,则是坚韧的顽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柔中有刚。

  都说无欲则刚,刘备的欲望很强烈,却也可以做到无比的顽强,所谓顽强,不光是在逆境中宁死不屈,刘备可以在刘表那里被人养膘而不磨灭斗志,肥肉,只是长在了他的屁股上,而没有成为他精神上的负担和累赘,他对益州垂涎欲滴,但是,当着刘璋的面,他可以压制这种欲望大半年,没有露出马脚,然后再找准时机奋力一击。

  做到这一点,尤为不易。

  不是说别人,不是说曹操做不到这种顽强,而是上帝没有拿出这么多的机会去考验他。

  但是,刘备做到了,所以,才有了今天。

  那么,是不是应该有一些奖励呢?

  屁股坐着益州,两手摸着汉中和荆州,是刘备的梦想,或者说是诸葛亮们给他规划的宏伟蓝图实现的第一步,现在,荆州攥的差不多了,屁股也坐热乎了,就差汉中了,而现在,汉中,也是快要成功了。

  只是,在眼看就要到手的情况下,上天又要折磨一下刘备,非要让他过了曹操这一关。

  因此,汉中一战,也可以看作是拼搏之男和忍耐之男的对决,曹操,就像一个强劲的中锋,气势汹汹的带球而来,好似坦克一般。

  长坂坡大溃败的一幕还历历在目,这一回,有了法正和黄权的正牌参谋的帮衬,刘备会拿出怎么样的妙招化解呢?

30—11:玄德,终有一胜(2)
四个字:贴身防守。

  所谓贴身防守就是紧紧逼住曹操,不让他有机会轻松的切入、突破,不让他有机会传球,不让他有机会给同伴拉出空挡。

  总之,就是不让他曹操感到痛快,你想和我打?想和我单挑?嘿嘿,就是不给你这个机会,我承认我是缩头乌龟可以了吧?

  这是典型的弱队面对强队的铁桶阵战术,反正不存在一个主场球迷嘘声的问题,我只要达到自己的战略目的就可以了。

  曹操,是一个强劲的敌人,这个战术不丢人。

  所以,当这个久违的敌人(自从赤壁之战以后再也没有会面)聚众从长安南下的时候,刘备很有自信的说:你来了又能怎么样呢?太晚了,我不怕你了已经,汉中,即将是我的了。

  ——曹公虽来,无能为也,我必有汉川矣。

  刘备的自信源自于以不变应万变,他不管曹操有什么花招,就是不出来和你硬拼:敛众据险,终不交锋。

  其实这个办法和当初官渡之战袁绍的招数有点异曲同工之处,袁绍一开始接连派出好几个自以为是优秀的牌和曹操对拉,在没有占到什么便宜之后即使的调整方针和曹操玩消耗战,现在的刘备也是,从张飞在巴西和张郃交手,吴兰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