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 >

第144部分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第144部分

小说: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欧稍诎臀骱驼培A交手,吴兰骚扰下辫开始,到亲自出征和夏侯渊、张郃开战,都和袁绍当初的战略意图差不多,区别在于刘备捞到了一个夏侯渊,而袁绍一无所获,反而折掉了颜良和文丑。

  而等到曹操的主力到达之后,马上转入了相持状态。

  大家都知道,曹操的军队很精锐,很能打,速决的话只能是找死,捞到一个夏侯渊已经是赚的了,但是消耗战的话曹操不行,或者说是一个软肋,第一次和陶谦开战,十分顺利的情况下因为陷入持久战而退兵,因为粮不够了,第二次粮草充足又是陷入持久战,结果老巢起火,和袁绍开打,虽然取得最终的胜利,可是,差点弹尽粮绝,要不是火烧乌巢,中国历史将就此改写,赤壁一战又是陷入持久战,结果,因为火攻和病疫而惨败。

  曹操不多的挫折和失败都是因为对手刻意防守,再伺机反攻的战术,而他的胜利几乎全是酣畅淋漓的大胜和速胜,即便是面对拥有数量惊人的游牧骑兵也可以完胜,可见曹魏部队的作战能力之强悍。

  所以,面对曹操,最好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防守,铁桶阵防守,然后有机会再出击,大不了捞一个平局嘛,那就是胜利。

  这就是功利足球与艺术足球的区别。

  所以,在法正等人的策划下,刘备收缩防线,重点把握几个重要的关隘和据点,就是不出战,就像钉子一样楔在曹操的身上。

  这样的钉子很难拔出来,因为不管你怎么出拳,人家就是不接招。

  结果两个月不到的时间下来,曹操有点按耐不住了。

  他曾经设想过无数的场面,就连刘备击败自己的画面都设想过,但是,唯独这一种没有,这么多人马就在这里无所事事的耗着,打,没有敌人,只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关隘,退,就这么走了?那意味着汉中就要被刘备占据了。

  进退两难的曹操,苦于各种巨大的消耗和士气的低落,以至于“亡者日多”,甚至由此制造了一个鸡肋的经典案例,配合他的悲剧演员就是杨修同志,这个大家都知道了,当然了,杨修的被杀也不仅仅是妄猜上意,还有一个曹植党派的重要原因,前面也介绍过了。

  于是,两个月的消耗之后(三月兵出斜谷,五月,回师长安),曹操做出了一个无奈的决定——撤军。

  当然,在这之前,曹操没有忘记把一些可以撤出来的有生力量给撤回来,因为这里距离后方过于遥远,战线拉得太长,过长的补给线给曹军的给养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不管是调兵还是调粮,都比坐镇成都的诸葛亮困难的多,而且,自己的两位优秀的后勤部长,运输大队长荀彧和夏侯渊都已经不在了,而荆州战场俨然有了愈演愈烈的趋势(稍后就会讲到),多线作战万一被各个击破怎么办?最为稳妥的办法就是撤出希望不大的一个,集中全力补仓另一个还有希望的。

  这个选择,就是放弃“食之无所得,弃之如可惜”的鸡肋汉中,保住荆州最后的阵地樊城—襄阳,是比较明智的选择。

  于是,这一次本该是惨烈的一战变成了一场0:0的闷战,一分,对于刘备来说已经完成了目的,因为曹操的撤退意味着他可以从容的收编汉中,而对于曹操来说,则是失败的,有生之年,他无法再染指益州,哪怕是汉中一步——不到一年之后,曹操便病逝了。

  随着张郃率领部队进驻陈仓,徐晃入编后备,准备驰援荆州战场,刘备终于实现了他的夙愿——同时占据益州、汉中、荆州(一部分)。

  三国,在这一天,完成了他构建三部曲的第三步,最关键的一步,最终构建完成了。

  伴随着刘备难得的一胜,完成了。

30—12:玄德,终有一胜(3)
也许会有人感觉很郁闷(也包括我在内),怎么本该列入史册的重要一战会如此平淡无味呢?

  很简单,因为对手并不在一个重量级别上,刘备,暂时还不具备和曹操正面对话的资格,而曹操,要想收拾铁心防守的刘备,也是想面对一个刺猬一样,无从下嘴。

  而看待刘备是如何取胜,似乎也不该单纯的从这两个月的防御入手,虽然这是最关键的一步,但是,总揽全局,可以把曹操拖入最终的尴尬局面,还有更重要的措施,如果我们简单的把重大事件按照时间顺序捋一下的话就会发现其中的蹊跷。

  建安二十年十二月,曹操摆平张鲁回到了邺城,夏侯渊开始正式主导汉中大局。

  整个建安二十一年,不安分子们都很给曹操面子,没有什么动作,因为曹操在这一年晋封为魏王,达到了个人荣耀的巅峰,除了岁末和孙权发生了军事摩擦以外,但是,这一次摩擦也是率先有曹操挑起的,孙权是被动防守。

  至于建安二十二年,还是倡导着和谐的主旋律,即便是大小不等的几次战役,也是围绕着孙权战场而展开的,说到本年度的时政焦点,那就是曹丕被官方承认为曹操大业的接班人。

  但是,有一个事件是无法跳过的,那就是在曹丕被任命为继承人的同时(这一年十月),刘备调动了张飞、马超、吴兰,屯兵于下辫,曹操相应的举措是派出了曹洪——当然,还有曹真。

  这可以看做是刘备和曹操对决汉中的一个序曲,当曹操处理好了相关事宜之后,已经准备对汉中下手了,而刘备,接连出动了马超和张飞,也是出了血本,这是当时除了镇守荆州的关羽之外,最为重量级的将领了,他们分别是出任临沮和巴西两大军分区的司令。

  这一战,在建安二十三年春有了一个结果,曹操军算是胜利的一方,曹洪和曹真的表现不错,可以给曹操的大军南下铺路了吧?

  慢着,即便是曹操想,也不可能成行,因为就在同时,爆发了许昌叛乱事件,前面也讲过了,这一拖,就拖到了三月份,而四月份,北面的代郡、上谷一带的乌丸也起来造反,烧杀抢掠,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曹操第一时间南下。

  到了七月份,曹操终于可以真正的向汉中调动了,“秋七月,治兵,遂西征刘备,九月,至长安”。

  经过两个月的调动和准备,曹军主力已经在长安集结完毕,看来和刘备的正面一战是不可避免的了吧?可惜,又被耽搁了一下,这就是前面所说的侯音在宛城发动叛乱事件。

  侯音叛乱发生在这一年的十月,等到被曹仁摆平的的时候已经是建安二十三年正月里的事情了。

  这三个月里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夏侯渊被杀。

  接下来,三月,曹操兵发斜谷,因为刘备铁桶阵战术,相持了两个月之后,于五月回师,汉中,被纳入了刘备名下。

  从这个大概的时间表来看,曹操至少有两次要主动兵发汉中进攻刘备了,但是,一次被耿纪等人的叛乱耽搁一下,一次被侯音的叛变耽搁一下,结果让刘备赢得了致命的喘息之机和调动兵力的时间。

  更为有趣的是,这两次,一次是响应刘备,一次是联合关羽,而且,都是曹操箭在弦上的时候发生的,难道仅仅是巧合吗?如果说第一次的耿纪们是自发的(距离刘备太过遥远)还有情可原,那么第二次呢?宛城距离关羽所部较为近一些,虽然说苦徭役是一个爆发的原因,但是,偏偏在这个时候爆发,挑着曹操要进军汉中和曹仁屯兵樊城的时候爆发,没有一个所谓的约定和串联,似乎是不太可能的。

  而这个时候,也是刘备和夏侯渊开火的关键时刻。

  遥想当年,袁绍和曹操官渡对峙的时候,也让刘备偷渡到汝南,开辟了第二战场,战略思想真的是很相似啊。

  相同点还在于都把第二战场的开辟当作了偏师,除了口头鼓励和许诺之外没有一兵一卒,所以,这些偏师的活动无一例外的都失败了。

  但是,偏师在失败的同时也为主力部队赢得了缓冲时间,牵扯了曹操的精力,虽然张飞等人没有在曹洪那里占上风,不过最关键的一步,刘备做到了,那就是趁着侯音造反,曹操注意力转移到宛城的时候,重创了夏侯渊所部,并且将其击溃。

  一旦夏侯渊坚持到了曹操到来,再合力进攻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现在不一样了,夏侯渊的死亡逼着曹操把战略进攻方针转为相持消耗,最后,因为消耗不过不为所动的刘备(人家准备充分,带来了充足的口粮),不得不改为战略退却,弃守汉中(就像当年蒋介石最明智的选择是放弃东北,把几十万部队放进淮海战场一样,但是,老蒋非要保住几个孤岛城市,结果被一一吃掉)。

  可见,夏侯渊的死是最关键所在,看似立功的是斩杀夏侯渊的黄忠,但是,这一刀砍得偶然性极大,事实上,看看三国这段武将辈出的历史,有几个是真正战死沙场马革裹尸的?实在是太少了,黄忠捞到了夏侯渊,关羽捞到了颜良,曹操捞到了文丑、陈武和董袭,损失了典韦,都算是精品了,这其中,董袭还是淹死的,颜良还是被偷袭秒杀的,只有典韦死的像个男人,可惜,还是寡不敌众,带着少量的亲兵抵抗了N个时辰,如果不是趁着一个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黄忠可不可以拿下夏侯渊,还真是不好说。

  再打击一下演义迷们吧(不是成心的,其实下面要说的大家都明白),民间不是喜欢说什么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吗?好,就把这几位拿出来念叨念叨:这里面吕布是睡着了被抓处以极刑,赵云,正常死亡,算是幸运的,而且生前没有挑过文丑,斩过鞠义,典韦倒是战死沙场(惜哉),不过生前也没有沾过什么名将的鲜血,关羽,慌不择路被抓处以极刑,马超,病死,张飞,被小人暗算。

  所以,黄忠的胜利果实,有很大成分是撞大运,真正决定了曹操和刘备命运的是不起眼的侯音。

  就是这个家伙,让本该于建安二十三年十月兵发汉中的曹操,把行军计划推迟到了半年,也就是二十四年的三月,夏侯渊在劣势的情况下多坚持了半年,这要了命的半年。

  所以,不管侯音是不是刘备和关羽的卧底,刘备都要在自己功成名就的时候给侯音留一个地方出来。

  不过,好像没有。

  好了,罗嗦了半天,就是想说一个事情:刘备的胜利,不是在正面战场上,而是在一些看似不起眼实则很致命的小动作上,尤其是侯音的那一次。

  下面,三国历史就要进入一个刘备的时刻表了——虽然很短暂。

31—01:荣耀,进位汉中(1)
乱世,是阴谋家的乐园。

  这里的阴谋家没有什么贬低色彩,因为要想成为一个出色的阴谋家,没有足够的基本素质和胆量,是没有资格被冠以这样的称呼的。

  它们不安于现状,喜欢赌博,喜欢押上看似平稳的现在和一个在老百姓看来很令人羡慕的铁饭碗,去博取一个更加辉煌的未来,即便是其中有一些宵小之徒,但是,他们欠缺的也只是一个优秀的祖宗留下来的的丰厚的资产,在软件方面并不逊色于他人。

  窃国者侯,没有错,他们冒着生命的危险,要的就是这个。

  现在,到了大阴谋家刘备收获的季节了。

  进位汉中王,就是一个阶段成果的展现。

  为什么当初拿下了益州没有称王,直到拿下了汉中才称王?

  很简单,当初即便获利很大,可是,还要面对曹操的威胁,胜的还是刘璋,而现在,最大的警报已经被解除,搞定的又是压制了自己很多年的曹操,这么提气的时候当然要有一些表示了,不再是之前拿下益州,进入成都开库发赏钱那么低水准的事情了。

  赏赐给自己这个封号,既是对自己之前一个阶段的总结和褒赏,也是再接再厉,进行下一步的攻势。

  所以,在建安二十四年的7月,就是曹操回师不到两个月之后,刘备开始换行头了。

  同时,黯淡的曹操也要干一件提气的,或者说是冲喜的事情,那就是“以夫人卞氏为王后”。

  卞氏,就是曹丕的老妈,儿子已经是太子了,自己当然会母以子贵,再说了,前任太太被驱逐之后,卞氏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干了很多年,就差一个名分而已,比起刘备那个,实在是不值一提。

  当然了,名义上的中国还是只有一个中央政府,那就是曹操垄断下的东汉中央政权,所以,一直是标榜自己乃是匡扶汉室的大忠臣的刘备,不能就这么自立为王,那是大不敬,所以,一定要告诉朝廷一声,让皇帝心中有数,而且,这个王不是自己想当的,乃是很多人很多人上书请求而来的,一句话,刘备乃是“不得已而为之”的。

  曹操当然不会笨到这么慷慨的地步。

  所以,在这份奏章这份署名大名单达到120人之巨的奏章中,我们看到的是如下几位带头的人士:

  平西将军都亭侯马超、左将军长史镇军将军许靖、营司马庞羲、议曹从事中郎军议中郎将射援、军师将军诸葛亮、荡寇将军汉寿亭侯关羽、征虏将军新亭侯张飞、征西将军黄忠、镇远将军赖恭、扬武将军法正、兴业将军李严等一百二十人。

  当然了,因为这份书是给皇帝看的(多半会被曹操或者他的手下先瞻仰一番),所以,每一位在自己官衔的后面写上一个“臣”字。

  至于内容嘛,很是繁琐,由于中国历史过于悠久,为了显摆自己是有迹可循,所以自然要从虞夏商周开始罗列,周公这样的例子肯定要重点点题一下,然后,再讲本朝四百年历史,把吕后、上官桀、董卓相提并论,声称他们是天下祸乱的根源所在,必须要周公、霍光这样的牛人才可以摆平。

  这些还都是铺垫,重点是为了讲述刘备和曹操,曹操,自然和董卓之流是一路货色,什么杀害皇后、太子啊,剥乱天下啊,残毁民物啊,简直是罄竹难书(就差罗织罪名,说曹操曾经*一头母猪了——类比典故出自《九品芝麻官》),而刘备,自然是霍光一个级别的人物。

  当然了,再重点介绍刘备的时候,还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