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 >

第171部分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第171部分

小说: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这个角度来讲,最好皇帝选举更迭的更加频繁一些,这样一来红包自然多多。

  黄初元年,延康元年,建安二十五年。

  在大家的努力之下,终于完成了三合一,最后由末代帝王刘协,宣告了刘姓江山的彻底倒台。

  ——就像戈尔巴乔夫无奈的宣布前苏联解体一样,那倒下的一瞬间固然令人惊愕,但是细细看来,其实已经是迟早的事情,就看是谁来捅破这层窗户纸。

  掀翻汉献帝的末代江山的,就是曹丕。

  曹操想做,由于种种原因选择了规避的事情,由他的儿子完成了。

35—06:下台,末代皇帝(6)
对于禅让这件事,《魏氏春秋》中记载了曹丕这样一个“不和谐”的举动:

  完成了繁重的话剧任务之后,曹丕一身轻松的对身边人说“当年尧舜禹禅让的那一套东西我今天算是明白了,什么贤人啊,不过如此而已。”

  曹丕的心态比较放松,所以没有在亲信们面前过于掩饰,但是,这个并不能说明上古时代的禅让制真的就是曹丕所说的那样,就像我们不能根据司马迁们的娓娓道来就认定我们的贤人是无比的纯洁。

  ——说了半天好像和没说一样,我所想表达的就是,我们的贤人还没有龌龊到曹丕的这种程度,可是,也不要设想的太美好吧。

  说的有点远,回过来看本次禅让制的另一位主角汉献帝同志,拔了毛的凤凰不如鸡,下了台的他是怎么被曹丕处理的呢?看上去还是不错的。

  ——黄初元年十一月癸酉,以河内之山阳邑万户奉汉帝为山阳公。

  不仅仅是封为山阳公,在他的一亩三分地内,还是行汉正朔,以天子的礼仪郊祭,上书言事的话也不用自称为臣子,而且还把他的四个儿子封为列侯。

  这就有点像民国初年对满清皇室的待遇了,其实不能说是妥协,我们可以理解之为:

  ——人性化。

  汉献帝带走的不光是仅存的荣耀和子孙富贵,还有几位不应该被历史抹煞的女性,这就是曹节、曹华、曹宪三姐妹。

  这是曹操的三位女儿,伏皇后被杀之后,曹操就把这三位送进了宫中,尤其是逼迫汉献帝立曹节为皇后更是让刘协难以忍受。

  不过从后面的事情发展来看,这也算是刘协的幸事了,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进了宫,她们就不是曹操的女儿,不是曹丕的姐妹,有一个身份更加为她们谨记:她们是皇后的女人。

  据后汉书记载,华歆等人逼迫曹节们交出玉玺的时候(这个情节就有一些不太和谐了,不过也很正常,陈寿很难光明正大的把这些事情讲出来,要不然会被屏蔽的),遭到了曹节的强烈抵抗,最后,虽然勉强交出,可是,曹节还是“恶毒”的对华歆背后的主谋,曾经的血亲曹丕发出了诅咒:老天绝对不会让你活长久的!

  还真别说,这个预言很灵验,不过灵不灵的都是后话,反正汉献帝和曹节都见证了,只不过呢,眼下一个弱女子是什么都干不了的,随着老公从汉献帝吧唧一下一帮子打成了山阳公,曹节,也从昔日堂堂的皇后(挂名的,因为皇上本人就是挂名的嘛)“堕落”为山阳夫人,不过由于前面提到汉献帝的天子礼仪保留下来。

  所以,当234年,汉献帝病逝(享年54岁)之后,以天子礼仪归葬于禅陵,又过了26年,260年的时候,曹节也病逝了,以汉朝的礼仪合葬于献帝的禅陵,谥号献穆皇后。

  仇人的三个女儿尽忠职守的陪伴着末代帝王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段路程。

  滑稽吗?有一点吧,不过相对于有点闹剧般的禅让大典,至少这个还是有点温情的。

  可是,眼下,禅让之后,倒掉的毕竟是一代帝王,哪怕只是一代挂名帝王,可是,挂名的帝王还是帝王啊,难道他就真的会被曹丕如此人性化的安置吗?

  所以,一时间众说纷纭,坊间最为骇人听闻的一种说话就是:

  ——汉献帝被人杀了。

  准确的说,是被曹丕借刀杀人给除掉了。

  这个传说是谁传的呢?不得而知,不过看看之后发生的另一件大事,我们就知道,主谋或许已经水落石出了——什么大事呢?

  刘备称帝。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35—07:称帝,玄德大梦(1)
刘备称帝的欲望也是无比强烈的,只不过他没有袁术那么愚蠢,只不过他和曹操一样,懂得控制自己的欲望。

  迈出这一步是需要满足许多条件的,而条件,不光是实力,否则的话曹操早就称帝了,否则的话,刘备就不玩什么汉中王,直接一步到位当上益州的土皇帝就好了。

  相比于曹操,刘备的这层窗户纸更加难以捅破,首先,他以仁义的化身自居,经常把推行严政的曹操钉在道德的耻辱柱上,你说,反面典型的曹操都没有迈出这一步,那么自诩为正义化身的刘备能冒天下之大不韪吗?曹操在做一个忍者,刘备同样也要做。

  所以,要把曹操放在炉子上好好烧烤一下的,心情最迫切的不是孙权,而是刘备啊。

  其次,成也姓氏,败也姓氏,刘备,“倒霉”就倒霉在“刘”上面了,甭管他是不是汉室宗亲,反正你是不能率先称帝的,现在的汉献帝还在啊,天无二日国无二主,你称帝了那就是不把汉献帝放在眼里,你不是号称要以刘姓子弟身份匡扶汉室吗?这就是你要做的?

  所以,谁都可以头脑发热的过一把瘾,甚至曹操喝高了的话也可以唯独刘备是不可以的,谁让你姓刘呢?

  第三,是实力,说到底,实力还是迈不迈这一步的基础标准,曹丕迈出去了还是因为有充裕的实力撑腰。

  刘备有吗?我们假设他在进位汉中王的时候,国力达到一个鼎盛的阶段算是有实力的话,那么,现在,单纯的从实力比较来看,刘备不行了,不仅比不上曹丕,还要落在孙权的后面。

  一切都是因为荆州军区的丧失,关羽军团的败亡,全军覆没,这意味着刘备帝国整整折损了至少四分之一的根据地和军事、经济实力。

  而这,还只是倒下的第一个多米诺骨牌。

  第二个就是孙刘联盟彻底撕破脸,不复存在,实力大为削弱的刘备所要面对的是两个强劲的敌人,和其中随便一个掰手腕都没有胜算的刘备何况是同时面对两个了?

  所以,刘备就想改善其中一股势力的外交关系,这样的话在未来战争中不至于沦落为双线作战的尴尬局面。

  他选择的是谁呢?曹丕,于是就借着曹操新亡的时候加强和曹丕的联络,妄图修复一下之前不能再糟糕的局面,可惜,最后还是以失败而告终,曹丕拒绝的理由是刘备借着自己父亲去世的时候谈判是对自己和死者的不尊重,再加上之前连绵不断的战争,促使曹丕根本就没有什么开始就直接粗暴的拒绝了,不过估计曹丕的想法也没有这么简单,孙权率先示弱,如果再联络刘备的话就有点弄巧成拙了,必须让那两家自己打起来啊。

  可是不管怎么样,从刘备的这个动作来看,我们也可以分析出后来之所以发动对东吴的战争并不是偶然为之的了,因为在这个阶段,孙权就已经成了他的假想敌了,根本就没有什么斡旋的余地。

  第三张多米诺骨牌就是因为关羽的败亡,蜀汉帝国内部不得不展开问责制,找出一个负责人来,这件事本身就有一定的偶然性,而且“罪魁祸首”关羽已经英勇就义,自己又是领导,领导不能有错误,所以,问责制必然的演变为揪出替罪羔羊。

  这样一来,也引发了蜀汉帝国进一步的内讧。

  垮掉的就是上庸军区。

  刘封,老大的义子,杰出的青年将领,战功卓著,忠心耿耿,但是,因为拒绝配合关羽发动襄樊攻势而被刘备秋后算账了——刘封和孟达的拒绝很有道理,而且关羽不死的话不也就没有事了?

  可惜,一切只是假设和如果,关羽死了,于是,曾经拒绝伸出援手的刘封就浮出水面,“先主恨之”。

  单单是刘备和刘封之间有点摩擦的话还不足以让这个新兴的军区遭遇灭顶之灾,问题在于,除了和义父那里,刘封还和自己的政委孟达之间也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矛盾在于政权,刘封自恃为刘备养子,又是骁勇善战,所以,必然强调对权力的掌控,而孟达呢?本来和法正一样有“先见之明”,可是,却被发配到了上庸,发配就发配吧,到了这里还要被刘备猜忌,居然让刘封这个黄毛小子来牵制自己,所以,因为刘备自身的一个疏忽,让刘封和孟达之间不可避免的明争暗斗,而相比之下,孟达都比刘封的怨气更重一些。

  忌惮于刘备的不信任,恼火于刘封的年轻气盛不给面子,又害怕关羽医师被别人做文章,所以,当刘封借故夺了自己的鼓吹之后,一直隐忍和不满中度过的孟达终于爆发了!

  怎么一个爆发方式?反正自己已经是一个有前科的人了,大不了再投降一次吧,谁怕谁啊。

  孟达这么做,不仅仅是给刘封出难题,也是给刘备来了一个并非是毫不留情的背后一刀。

35—08:称帝,玄德大梦(2)
孟达,在某种程度上一直被看作是两面三刀反复无常的人,但是,至少在背叛刘备这件事上做的还是有点人情味,临走的时候写了一封信转交给刘备,言辞颇是诚恳和谦卑,歌颂了刘备的伟大,祝福他好运,最后又鄙视了一下自己,“臣诚小人,不能始终”,算是有点自知之明吧。

  而后,孟达的背叛也不过是拉走了本部人马,并没有进一步的分裂主义倾向,看似有点友好分手的味道。

  如果只是孟达的单方面出走的话,刘备的损失也不会很大,随后事态的发展就令他乐观不起来了,因为孟达投降的是曹丕,而曹丕显然不希望孟达所起到的作用仅仅是这么一点而已。

  而且,因为孟达本人也是一个大帅锅,文采也不错,很容易招来文人出身的曹丕的欣赏,于是,虽然是刚投降过来,本着政治影响和个人喜好,曹丕对他委以重任,拜为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封平阳亭侯,而后,做出了新的行政划分,将房陵、上庸、西城三郡合并为新城郡,新人孟达呢,就此出任了首届的新城太守一职。

  但是,这些还只是空头支票,孟达要想坐到这个位置上,首先还要从旧主刘备那里打下来,于是,在蜀汉和曹魏之间的上庸战役中,孟达充当了急先锋的角色,不管他愿意不愿意。

  在这次战役中,出于真心帮助孟达也好,还是监视孟达也好,除了孟达本部人马之外,曹丕还派遣了征南将军夏侯尚以及右将军徐晃,共计20000多人马大举入侵。

  对手只有实力被严重削弱的刘封、申耽、申仪等人,兵力也不足万人。

  虽然之前共事阶段孟达和刘封的恩怨很深,可是,出于战略和心理战术上的考虑,孟达先礼后兵,给刘封写了一封信,进行政治诱降,不同于一般情况下的高官厚禄的勾引,孟达的立足点是恐吓,指出他刘封眼下的处境是及其的危险的,还是识时务一些吧。

  刘封呢?毅然的拒绝了孟达的勾引,这里面固然有他对孟达一如既往的仇视和不信任,但是也可以看出他对刘备还是忠心耿耿的,毕竟,收为养子,对于他来说是一个莫大的荣耀啊,自然是要精忠报国了。

  所以,即便是处境极为恶劣,站在对面的有熟悉自己兵力部署的孟达和骁勇善战的徐晃,刘封还是要奋力一搏,他也要尝尝当时关羽那种外无援兵的尴尬境地。

  可惜,天灭刘封,他不仅没有外援,甚至内部还出了问题,结果,本想打一场轰轰烈烈的防御战,反而成了一次溃败。

  捣乱的就是之前望风而降的申耽申仪兄弟,虽然刘备待他们不薄,虽然他们把家眷宗族作为人质押在了成都,可是,眼下大敌当前,输掉战争是明显的事情,所以,他们就像上次一样做出了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当一个舒舒服服的墙头草发动倒戈一击。

  结果就是申仪率先背叛,配合魏军反攻刘封,刘封猝不及防,因为他根本就指挥不了地头蛇申耽的人马,最后,只好带着七零八落的本部人马狼狈的溃退,申耽和申仪就这样里应外合,再度易帜,回归了魏国的怀抱。

  作为奖赏和鼓励以后有更多的人投降,曹丕还封申耽为怀集将军,徙居南阳(这种骑墙派,压根就不能放在本土,何况还是边地,刘备之前控制的不彻底,所以这一次一定要吸取教训),申耽调走高升,申仪则被拜为魏兴太守,继续发光发热。

  ——后面还会有重要的表现和发挥。

  孟达和申耽、申仪的先后背叛瓦解了刘封集团在上庸军区的实际控制权,使得刘备集团继丧失荆州军区之后又丢掉了一个外围据点。

  也许无论是孟达还是申耽兄弟在蜀汉帝国中并不拥有太多的话语权,但是,此事件和关羽败亡事件紧密相连,无疑是一个士气上的重创。

  而且,从军事战略价值来看,既是增加了本土的受侵害系数,也为日后的出师提升了难度,此路不通之后,只好在汉中这个正面战场上做文章了,而这对于本就军事实力不具备优势,又接连遭遇重创的刘备军来说,简直就是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了。

  总之,刘备高兴劲并没有持续多久,就丧失了两大据点,先后折损了将近80000的精锐部队。

  ——全是战斗在第一线上的主力部队,刘封虽然还活着,勉强驻扎在洵口苟延残喘,可是,由于对于这两起严重的政治事件都有点说不清楚,所以孟达的预言很快就会实现:刘封要倒大霉了。

35—09:称帝,玄德大梦(3)
如果说关羽那件事刘备只能迁怒于刘封,有些事无法说出口的话,那么对于上庸军区沦陷的事件则完全可以名正言顺的把刘封扭送上军事法庭。

  作为上庸军区司令,你把你的防区给弄丢了必然要负上责任的,所以,反而不如关羽死掉来个一了百了啊。

  其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