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 >

第180部分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第180部分

小说: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初战告捷之后,刘备有将近半年的空白期,一场如此惨烈的战役这么浪费时间简直是自杀行为,所以,很有可能是做给曹丕看,同时也在给孙权施加压力。

  ——虽然和曹丕关系破裂了,但是我这么一做,你曹丕就不动心吗?至于打我那是不太可能的,我该做的防御措施都做的差不多了,打我的话有黄权给我保护,进攻本土,汉中的魏延不是白给。

  所以,你要趁火打劫,孙权就是最好的结果,至于孙权,你就不怕曹丕偷袭你吗?我在这里等着,看你怎么办?膈应死你!

  3:这段时间,孙权主动求和,包括了诸葛瑾的书信形式,虽然说不太有诚意,但是足以证明孙权想快点解决事情,不管是曹丕还是刘备,谁同意都行啊,估计因为诚意不够,所以一直被刘备拒绝着,虽然前途未卜,但是,刘备还是有一种稳坐钓鱼台的感觉。

  总之,不管是刘备,还是孙权,在专注于对方的同时,都把余光放在了曹丕的身上。

  这位旁观者反而成为了这场比赛的焦点和赛点人物。

  主裁判吗?

  算是吧,刘备和孙权都在眼巴巴的看着他,所以,这半年基本上没有什么动静。

  不过从最后的结果来看,无疑刘备是失望的,这位主裁有点过于照顾主队了。

  ——其实刘备也是有点吹毛求疵了,曹丕只不过是什么都没有做而已啊,他不想过多的破坏这场比赛的节奏而已,你们两位好好的踢球吧,我暂时什么都不做,好好的看比赛,呵呵。

  只不过,从曹丕的这个角度来看,他的这种做法未免是有点失误的。

  ——看戏看过了头。

37—01:抉择,袖手旁观(1)
曹丕戏瘾还是比较强悍的,否则当时也不会兴师动众的展开没奖问答活动,现在,吴蜀真的开打了,曹丕的兴致也更加浓厚了,面对交战双方各自频频抛来的媚眼,也有点按耐不住了,表面上看是一碗水端平,实际上也是产生了一点龌龊的想法,究竟是继续袖手旁观,还是帮助其中的一方剿杀另一方呢?

  这是曹丕主事以来面对的第一个重大抉择,因为刘备和孙权都不是随便他摆弄的汉献帝,必须动点脑筋。

  之前的没奖问答说明这种事再摆出来讨论是没有什么实际效果的,少数服从多数吧?那么刘晔是错误的,但是事实证明,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只有刘晔猜对了。

  所以,他索性单独召见刘晔,和他聊聊这个问题:老刘啊,孙权现在投降的心态更是明显了,比之前还要低声下气,我们怎么办?

  刘晔一笑,心中还在为自己的明智暗爽,说道:孙权这么做完全是被逼出来的,既要防御报仇心切的刘备,还要提防我们在后面的偷袭,所以,才摆出了这种求和的姿态,他这么做的目的有两个,首先,一旦我们默许了他的低姿态,那么他就高枕无忧可以安心的对抗刘备,其次,这么做的话他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召开一个新闻发布会,号称东吴和我们展开了一揽子的合作计划,这样的话,就会造成背后有我们作为援兵,士气更强的假象——虽然我们什么都不做,可是,也可以作为疑兵之举对刘备形成一种心理震慑,从而把战局导向有利于他的一面啊,孙权这人,见策知变,什么大风大浪没有见过啊,他一定是这么想的,所以,嘿嘿。说到这里,刘晔奸笑两声。

  所以我们就要继续隔岸观火下去?曹丕问。

  NO,NO,刘晔笑道:不是所有的情况下都应该选择坐山观虎斗,等他们打得两败俱伤的时候才是最好的模式,眼下中国虽然是号称三分天下,实际上70%的领土已经划分在我们的名下,吴蜀两国只不过是占着剩下的30%而已,这两个小国家,一个靠着险山,一个靠着恶水的地理优势,再加上结成联盟,所以才能侥幸生存到今天,眼下,他们自己却是打起来了,真是天助我们啊,我们不能浪费这个机会啊。

  你是说现在就应该出战?曹丕问。

  不错。

  那么打谁呢?曹丕又问——既然刘晔已经把话说到这份上,看来他是胸有成竹了。

  我们先打东吴!刘晔笑道:现在马上集中部队,发动渡江战役,到时候,我们攻其内陆,刘备攻其外,两下夹击,相信不出个把月的时间我们就可以看到东吴被灭了,东吴被灭,蜀汉也就是等死的份了,到时候,我们就是最大的赢家,一统华夏了。

  啊?曹丕有些吃惊:老刘啊,现在就出击啊?是不是有点早啊,再说了,就算是现在就出击的话,为什么是攻打东吴而不是攻打西蜀刘备呢?

  那么您说为什么要攻打蜀汉而不是东吴呢?刘晔反问。

  很简单嘛,曹丕回答:现在东吴做出了求和姿态,我们怎么好不帮着他反而打他呢?这样做未免有些太不仗义了吧?不是有这么一句古话嘛——臣降而伐之,疑天下欲来者心,必以为惧。总之,政治影响比较恶劣,所以,我们不如接受东吴的受降,然后与东吴合力夹击蜀汉,让孙权和刘备的主力军作战,而我们趁虚攻击刘备的后方,反正都是收拾掉一家,为什么我们不趁机收拾掉刘备呢?对吧?

  脑袋进水了吧?刘晔心里暗笑:你还讲起仁义了,逼着刘协退位这种事情都做出来了,还有什么仁义可说吗?至于那套迂腐的古训,摆脱你不要随便乱套啊,现在也就刘备和孙权两家了,还都是势成水火,你这套仁义是做给谁看的啊,就说你想收拾刘备的心情更迫切一些好了,真是,比起你老子,你真是差远了啊,但是我们不能这么说啊,得换一个角度。

  于是,他想了想,心中有了主意:老大,我先打东吴当然是有着充分理由的,且听我慢慢道来啊。 。。

37—02:抉择,袖手旁观(2)
您说您说。

  曹丕摆出了洗耳恭听的姿势。

  如果我们先对付蜀国的话这一仗可就打不起来啊,刘晔笑着说:您想啊,蜀国距离咱们比较远,吴国近一些,所以,一旦我们兴师动众的话,刘备一定会回师救援,看看现在的动作吧,刘备虽然已经深入吴境三百里,可是并没有和孙权发生什么太大规模的军事冲突,说明刘备也在有所保留,因此,如果我们把矛头对准他们的话捞不到什么好处。

  有点道理,曹丕点头:不过先生啊,难道您就没有考虑到这样一种后果吗?我们攻打孙权,孙权转向向刘备求和割地,他们一旦联手的话我们不是同样无法捞到什么好处吗?

  难道陛下不觉得还有一种可能吗?

  哪一种?

  我军攻势甚猛,吴军损失惨重,刘备新仇旧恨,再加上形势所逼,必然会放弃联手吴军的计划,而加紧攻势以便与我军抢着争割吴地,到时候,东吴必然被我们联合剿杀了啊。

  嗯……曹丕沉思了一番,还是说道:先生说的有点道理,但是这两种可能都是有可能发生的啊,所以,我觉得还是再议吧,再等等看,等他们打得差不多的时候再说。

  但是这样的话也就是明着帮助孙权啦,刘晔苦笑,看来这一次又要被否决了:孙权会肆无忌惮的把全部精力放在刘备的身上,到时候咱们也甭想浑水摸鱼了,刘备,必输无疑。

  那样的话就好办了,曹丕一拍大腿:反正都是帮衬孙权,索性好人做到底,这一次不是来称臣了嘛,我就顺水推舟做个人情,封他为吴王,你看怎么样?会不会激发他和刘备死拼到底?

  不能啊,刘晔感觉两眼发黑:您如果非要坐山观虎斗的话也不能给孙权这个名分啊。

  为什么?曹丕不解。

  他是假装投降吧?

  对啊。

  如果躲过这一劫的话他是不是就不会像现在这样低声下气了?表面上纳贡,但是实际上根本就把您的命令当一回事?

  是啊。

  那您会不会攻伐他?

  会啊。

  那么他就会这样鼓动手下的民众:我可是堂堂吴王啊,一直毕恭毕敬的纳贡,现在却来打我,我咽不下这口气啊,他们北方人欺负我们东吴没有人吗?我们一定要反抗到底啊,到时候我们在收拾他们就很困难了,一者,打败刘备士气高涨,二者,积累起了对我们的仇恨感。

  真的吗?曹丕半信半疑:有那么悬乎吗?你不会每一次都猜得这么准吧?我趁着他还没有恢复元气的时候动手还不行吗?

  刘晔无话可说了,如果曹丕肯听自己的话早就听了,话说到这份上摆明了是没戏了,算了,你爱咋咋地吧,我不管了。

  于是,曹丕按照自己的计划封孙权为吴王,满朝文武全来道贺,吾皇圣明啊,一统华夏真乃大势所趋!

  独有刘晔仰天长叹:什么一统华夏啊,最好的时机错过了,三国分立的局面必将延续下去啊。

  至此,三国之间的关系逐渐明朗化了,曹丕站在了孙权的立场上,虽然没有派出一兵一卒,但是,正如刘晔所料,孙权借着这个挡箭牌成功的扭转了局势,而刘备,千算万算,没有想到曹丕选择了最不利于自己的一种,靠这个外援是不可能的了,只有组织自己的军队真刀真枪的拼了。

  只是这一晃,错过了进军的黄金时间。

  在接着讲述刘备和孙权的恶斗之前,再来说一下刘晔的问题吧,细心一点的话就会发现了,这厮的分析能力极强,预测准的不能再准,和郭嘉分不出个高低来,而且,诡异的是,明明很多事件是站在一个十字路口上的,不,是站在岔路口上的,但是,面对这么多条岔路,刘晔偏偏选择了正确的一条,更加诡异的是,那条岔路是个十足的冷门,只有他才能选对。

  但是,更加蹊跷的是,同样的江湖神算(这种人,买彩票能赚死),他和郭嘉的待遇以及被重视的程度却是截然相反,还记得以前的故事吧?郭嘉是预测之后,曹操很信任的马上去买,不管有多冷,结果呢?必中无疑——没有必要去问郭嘉怎么预测对的,反正人家是对了,而且预测对了不止一次,不光结果预测对,就连过程都*不离十。

  但是刘晔呢?不管是结果还是过程的预测几率都是和郭嘉一样有如神助,不过,差距在于,他是做完预测之后,不管是曹丕还是精明的曹操,都不买,结果出来之后那是一片惋惜之声。

  为什么刘晔会是这样一个结局呢?其实大家对他都是蛮尊重的啊,待遇也不错,怎么就这么不得志呢?

  这种微妙的关系是由刘晔的另一重身份决定的。

  因为他姓刘,而且是有史可考的汉室宗亲。

  ——光武帝之子,阜陵王刘延的后人,比刘备的那个可靠多了。

  正是这个看似尊贵的身份“害死”他了。。 最好的txt下载网

37—03:抉择,袖手旁观(3)
首先,我们来看看刘晔“被冷落”的历史记录吧。

  1:“得陇望蜀”事件。

  面对曹操的“不思进取”,刘晔劝谏说:

  明公以步卒五千,将诛董卓,北破袁绍,南征刘表,九州百郡,十并其八,威震天下,势慴海外。今举汉中,蜀人望风,破胆失守,推此而前,蜀可传檄而定。刘备,人杰也,有度而迟,得蜀日浅,蜀人未恃也。今破汉中,蜀人震恐,其势自倾。以公之神明,因其倾而压之,无不克也。若小缓之,诸葛亮明於治而为相,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蜀民既定,据险要,则不可犯矣。今不取,必为后忧。”

  曹操不听,果断回师,结果最后夏侯渊没有了,汉中也没有了,刘备达到了一个巅峰。

  2:“孟达无耻”事件。

  ——前面说了,曹丕很喜欢仪表堂堂的孟达,虽然是降将,但是没有经过太严格的政审就委以重任,大家没有必要得罪新领导,所以,也是纷纷说点好听的,唯独刘晔,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达有苟得之心,而恃才好术,必不能感恩怀义。新城与吴、蜀接连,若有变态,为国生患。”

  结果,后来孟达果然叛变,只不过,曹丕已经不在了,无法向伟大的预言家刘晔说一声对不起。

  3:“懦弱不出”事件。

  ——前面已经讲过了的,大家都说刘备不敢和孙权开战,就连曹丕也深以为是,唯独刘晔语出惊人,“蜀虽狭弱,而备之谋欲以威武自强,势必用众以示其有馀。且关羽与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羽死不能为兴军报敌,於终始之分不足。”

  结果呢?独中五百万。

  4:“孙权称臣“事件。

  ——孙权称臣之后,大家都例行公事的向曹丕道贺,结果又是刘晔不厌其烦的站了出来提出自己的逆耳忠言来,“吴绝在江、汉之表,无内臣之心久矣。陛下虽齐德有虞,然丑虏之性,未有所感。因难求臣,必难信也。彼必外迫内困,然后发此使耳,可因其穷,袭而取之。夫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不可不察也。”

  结果,熬过这段危机之后,孙权果然拿曹丕的话当做放屁,令大家无言以对。

  5:“御驾亲征“事件。

  ——曹丕要攻打东吴,召开军事议会,问孙权会不会亲自出征,大家都说孙权惊慌失措,必然会亲率主力前来迎战,又是刘晔,独辟蹊径的说道,“彼谓陛下欲以万乘之重牵己,而超越江湖者在於别将,必勒兵待事,未有进退也。”

  结果,曹丕去了以后,孙权连个影子都没有出现。

  6:“辽东叛变“事件。

  ——转眼间,到了魏明帝曹睿时代,辽东的公孙渊夺了叔父的位置,向朝廷纳贡,大家都以为是好事的时候,刘晔不厌其烦的再度站了出来,“公孙氏汉时所用,遂世官相承,水则由海,陆则阻山,故胡夷绝远难制,而世权日久。今若不诛,后必生患。若怀贰阻兵,然后致诛,于事为难。不如因其新立,有党有仇,先其不意,以兵临之,开设赏募,可不劳师而定也。”

  结果,遗传基因作怪,魏明帝不当一回事,最后,公孙渊成全了刘晔的一世英名,毅然叛变。

  ——他可真是大好人啊,不惜身败名裂也要让刘晔百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