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老古董 >

第6部分

老古董-第6部分

小说: 老古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遇上鬼魅,惹祸招灾。
    按七月十五日成为佛教节会,因为那天是僧众结夏圆满的日子,
所以佛教人士,于功德圆满之日,施佛及僧,以报亲恩。中元节作盂兰
盆会,也就是这个意思。根据《盂兰盆经》上记载:当年释迦牟尼初次
弘扬佛法,收了印度两位学者做弟子,第一位摩诃舍佛尊者,第二位摩



诃目犍连尊者(就是世称的目莲僧)。目莲坚忍卓绝,勤修佛法,在众
弟子中神通广大法力无边。他偶然间神游天堂,看见慈母亡魂正在地
狱中恶鬼道度诸苦厄,目莲不避艰阻,急忙赶到地狱去营救,也用化缘
的钵盂盛饭喂母进食。不料母亲手刚一碰钵盂,饭菜立刻燃烧,顷刻
化成灰烬,仍旧遭受忍饥挨饿的劫难。目莲看见老母为此受罪,于是
向佛祖求教。佛祖告诉目莲说:“你母生前作恶多端,罪孽深重,必须
十方僧众,在七月十五日,以食馔百味放置盂兰盆中,唪经超度,使在
世及亡故父母,皆获福荫,而出三途之苦。”目莲救母心切,发愿奉行,
他母亡魂才得脱出苦海。据《大藏经》记载:“目莲以母生饿鬼中,佛令
做盂兰盆,以奇果素食置盘中供佛,而母得食。”(“盂兰”梵语是“倒悬”
意思)佛教自印度传人中国,到了盛唐就有人根据《盂兰盆经》、《大藏
经》所说,举行盂兰盆会,并且编成故事鼓词戏剧,弘扬孝道,一直流传
到现在,而且遍及东南亚信奉佛教的国家。在中国各地相传每年七月
十五日中元节,是祖宗灵魂回家的日子,无论贫富都要钱镪脯醴香花
蔬果,焚镪奉祀,以尽孝思。就是僻处滇黔边区的苗瑶同胞,七月十四
到十五两天也要焚化纸钱,遥祭先灵。他们的祭奠比汉人还要隆重,
一共拳行两天,十四叫江南节,十五叫江西节。至于名称如何由来,就
是他们年老酋长,也只知其当然,而说不出所以然来。他们的祭品跟
汉族不同,有一种西瓜山、紫茄饼,是祭礼中必不可少的。西瓜山是挑
选最硕大西瓜从中分上下,切成若干齿纹,红瓤黑子丹朱烂漫,手法熟
练,极见巧思。紫茄饼是用糯米制成皮,用青菜茄泥做馅。据参加过
祝祭的人说,紫茄饼做法种类繁多,苗妇们技巧横出,其中还含有比赛



割烹手艺优劣的意味,算是苗疆一种珍食美味了。
    中国黄河流域有些省份,除了奉祀先灵之外,还有献谷的风俗。
新的谷,收割登场,把整只谷穗,陈列在供桌上,等到焚镪送神后,就把
谷送回田上插起来,俗称“送谷”,因为此时正值谷已登,还含有告穑荐
新的意思在内呢!
    中元夜晚除了放焰口之外,近水地区还要点放河灯(台湾叫水
灯)。传说把水灯放在溪流之中,能够烛照幽冥,把一些孤魂野鬼引领
重登衽席,超脱转世投生。清代放河灯,以北平南城的二闸最具规模。
当年漕运南粮北运,是由稽查京东十七仓粮官验收归仓,历年在运河
里溺毙的人夫,当然不在少数,所以粮官有笔专款,专供中元节放河灯
祭孤之用。早年二闸的河面宽阔,碧水清明,船舶可航,放起河灯来,
万斗繁星,回光倒影,潆洄明灭,非常壮观。民国肇建,北海、什刹海、
高梁桥也都放过河灯祭孤,星星点点,比起早年在二闸放河灯的盛况,
可就逊色多了。
    1976年笔者去泰国旅游,在曼谷恰巧赶上七月十五中元节,泰国
是佛教国家,素有万佛国之称。那一天凡是靠近湄南河的寺庙,一到
傍晚,庆赞中元的典礼,就揭开序幕。首由高僧大德,登坛开讲《盂兰
盆经》,然后由高僧为首,众信士弟子手持点烛燃香,跟随高僧诵经转
佛,围着太殿念完一卷《大藏经》,然后群趋河边燃放河灯。庙里并且
有人出售一种莲花形油纸灯,上插蜡烛,入水不濡。至于信徒自备自
制的有煤油灯、电池灯、塑料灯、花篮灯、水族灯,迷离耀彩,争奇斗艳
令人目不暇给了。最后放的是庙里扎制的水排灯,有些寺僧侣是扎制



水排灯高手,扎的水排灯宝盖珠幢,锦幡五色,还点缀着嫣红柔绿各式
鲜花,新芳晚馥悦目袭人。比起国内放河灯,又别是一番风味。听说
在日本未窃据台湾以前,中元节也讲究放水排灯,他们中元节叫御中
元,不过后来逐渐废止,已经成为历史上的名词。不过七八十岁以上
老人,对于当年放水排灯,还有点模糊印象呢!
    北平庆赞中元还有一种烧法船的盛典,凡是在七月十五日以前亡
故的人,大家都说他们生前行善积德,才能赶上法船,可以往生,不受
地狱沉沦之苦,是行善之报。烧法船每年都是归佛教会主持,由慈善
团体各大丛林醵资,共襄善举。法船是由冥衣铺承扎,北平冥衣铺糊
冥器是举国闻名的,只要肯花钱,糊出来的法船宝相花纹,风光体面,
那就甭说啦!北洋政府皖系当权的时候,王揖堂任内务总长,朱深任
司法总长,由王朱两位发起举行一次超度阵亡将士祭孤法会,在北海
小西天延请各大丛林僧侣念经超度,放焰口祭孤魂。所扎法船有三丈
多高八九丈长,金钺玉斧,扇拂旌幡,真是点缀得斑龙九色,金缕闪烁,
令人疑假疑真。等到功德圆满焚毁法船时候,不但五龙亭挤得人山人
海,就是隔海的漪澜堂沿着石栏一带茶座,也是座无虚席。这种盛况,
当时认为虽非绝后可称空前,总之抛开迷信不谈,中元芾起源于孝思
不匮,慎终追远,缵绪贻德,比起上元、端午、中秋、情人等等节日,岂不
是更深厚宏远有意义多了么1



从杜夫人义演谈谈《朱砂痣》
    70年代,京剧方面伶票两界,响应自强捐献,纷纷举行义演,杜月
笙夫人姚谷香女士当时因事去了香港不在台北,未获参加,一直耿耿
于怀。现在趁国剧学会筹募基金义演前夕加演一场,聊尽绵薄以偿夙
愿,剧目定为《朱砂痣》。杜夫人自来台定居,虽然公演多次,但是因为
腿疾关系,不便穿靴子,故粉墨登场,多演老旦。此次毅然以生角应
工,艺循孙汪,肃括宏深,苍劲清越,元音钟吕,允属难得一聆雅奏。
    《朱砂痣》当年在内地,一句“借灯光暗地里观看姣娘”,跟《斩黄
袍》的“孤王酒醉桃花宫”,黄口小儿都能琅琅上口。尤其夜晚走黑道
的人,越走心里越嘀咕,喊一嗓子“借灯光”,唱两句“桃花宫”,仿佛就
心粗胆壮百邪不侵了。可惜来到台湾,从前人人能哼两句的戏,变成
冷戏,渐渐就要失传了。



    余生也晚,汪桂芬(外号汪大头)这出戏虽然听过,少年人喜欢听
火炽的武戏,对于做表少,唱工多的汪派戏,小孩实在没有什么兴趣,
所以现在想起来,印象实在太渺茫了。这出戏也是孙菊仙拿手戏之
一,北平哈尔飞大戏院开幕那天,除了邀请名闻中外的赛金花剪彩之
外,还特别请老乡亲孙菊仙登台爨演《朱砂痣》。当时孙老已年近九旬
双耳重听,由其家人搀扶出台,仍由老搭档孙老元操琴,吴彩霞配江
氏,札金奎配吴惠泉。彼时里子老生李鸣玉正在走红,本来约他为配,
他一听是老乡亲赶紧逊谢不遑。事后李说老乡亲一声嘎调有如天马
行空鹤唳九霄,他实在没有把握接得下来。札金奎嗓子吃高能唱唢
呐,又有一点偏左,所以由札来应工了。谁知孙老元也患重听,全看嘴
形托衬,几段唱腔有巧有拙,运用自如,居然唱托两者严丝合缝。言菊
朋在台下直点头,他说熟能生巧,老一辈的玩意儿学得瓷实,真是令人
没话可说。言自视甚高,少所许可,对于孙的赞誉,当然是由衷之谈。
    时慧宝唱法遵孙,人懒戏少,搭尚小云双庆社时总是把《雍凉关》、
《马鞍山》、《戏迷传》、《骂杨广》、《朱砂痣》,这四五出戏轮流来唱。他
自己认为《朱砂痣》最为得意,尤其“救你的急”一段如长江大河一泻千
里,痛快淋漓,下戏乏后能够多吃一张家常饼。虽然是句笑谈,也证明
他对这出戏的珍视。
    王凤卿是自命学汪的,风二觉着《取帅印》、《朱砂痣》两出戏都能
得汪的神髓,每次唱到得意之处,能够自然而然地发出了脑后音(王又
宸也认为唱《连营寨》“哭灵牌”一段反西皮能出脑后音)。凤卿晚年登
台,胡琴用乃子少卿(乳名二片)伴奏。少卿是梅兰芳承华社场面上台



柱子,善谱新腔,手音特佳,一把二胡跟徐兰沅的胡琴,红花绿叶相得
益彰。少卿除了给乃父拉胡琴外,还傍乃弟幼卿。他的胡琴桶子有二
三十个之多,一律交给乐器铺马良正代为保存,明天有戏,今天现蒙桶
子上蛇皮,利用这股子脆劲震出刚音。有一天凤二唱《朱砂痣》,觉得
那天嗓子特别痛快,一卯上,少卿当然在担子上一使劲,不知道是马良
正师傅的疏忽,还是蛇皮选得不匀衬,忽然弦码跳井(蛇皮迸裂码儿脱
落术语叫跳井),幸亏月琴手陆香林带有胡琴,立刻接上,才免出丑,后
来只要凤卿唱《朱砂痣》,少卿必定另带一把备用胡琴,这也是《朱砂
痣》的趣话。因为杜夫人义演《朱砂痣》,想起了往事,所以顺便写出来
聊供爱好京剧的谈助。



潭    柘
    北平有一句谚语是“先有潭柘,后有幽州”,虽然心向往之,可是总
没机会去瞻礼一番。有一年北平入夏之后,雨水稀少,中午室温高达
摄氏三十三度,这是北平暑季很少见的。先祖慈忽然动了到京西潭柘
寺歇伏避暑的雅兴,正当暑假期间,笔者自然是随侍前往。
    潭柘寺在北平西北,出城九十多里到了罗喉岭,就是入山小径了。
当年姚少师广孝游潭柘诗:“岩峦嶂开豁耳目,岚雾翠滴濡衣襟,燕山
如此越物表,下视群峰一拳小……”把刚一登临悠然意远的心情,可以
说描绘得淋漓尽致了。
    一进潭柘寺门,最醒眼的就是大殿屋脊上的双鸱吻,发光焕彩,烟
云万状,鱼龙虾蟹荇藻,奔轶蟠屈,各现其形。据说鸱高一丈五尺,飞
空夔立种种形态,神姿天矫都不是一般工匠所能塑造出来的。寺里一



位长住的高僧,大家都称他圆照大师,据他细心考证,寺初建于梁代,
现在佛殿原本是一座深不可测的渊潭,直通大海的海眼,由一神龙守
护。唐时有位华严上人在潭柘讲经,潭龙每天潜藏听法,苦欲一窥上
人颜色。山神告诉龙说,上人一发嗔心,才能着相,着相则天龙鬼神都
能见到他本来面目。神龙于是故意把佛前供养的一盂白饭打翻践踏,
上人盛怒之下,神龙果然获睹慈颜,并当面发心,愿施舍自己龙窟,供
养世尊。有一晚迅风急雨雷电交加,先是两鸱吻从潭中涌出地面,不
一会潭隐地平。现在大殿就是当年潭基,所在屋脊鸱吻也就是当年涌
现故物。正殿佛座左右各有一碌青石,用力摇撼,则隐闻澎湃击撞万
派潮音,并有潺潺细流渗出。圆照大师说,这就是海眼总脉。殿旁有
亭翼然,中植枯柘一株,长不及丈,传说当年蟠屈天矫,宛如虬龙,潭柘
寺就由此得名的。
    潭柘寺大殿前的月台,虽然没有戒台寺的坛台宽敞,可是列坐一
两百人,还是绰绰有余的。月圆之夜,素魄初升,和尚们说,凡是有缘
的人,在月台上纳凉闲眺,只见四野冈峦重叠,浮云环绕。一霎时大月
高悬,继而远处点点繁星跳荡明灭,转瞬之间聚而成丸。飞空腾踔,晃
朗奂烂,仿佛要跟皓月争辉的样子。多的时候好像有千把盏明灯倏忽
而集,可是顸多半小时光景,又都全归寂灭,天宇澄霁,冰镜清辉,了无
痕迹啦。照一般人说,那是仙狐吐的炼丹,只要月圆之夜,就有这种奇
景出现,不信鬼神的人则认为是枯骨朽木发出来的磷火。可是四隅峭
仄,连峰葱翠,又哪来枯骨朽木呢!究竟仙乎,鬼乎,还是狐狸炼丹?
至今还是一个谜。



    潭柘寺的守护神大青二青,是都下人士所共知的。凡是到潭柘寺
瞻礼随喜的人,也有人见过。古老传说自从华严上人说法,潭龙得道
飞升,龙子大青二青一直守护潭柘,两青都不避人,依据明刘侗的《帝
京景物略》记载:“龙子者,青蛇服,大如盎,长五尺,僧抚其脊,回首舐
僧臂,人龙驯扰,来去可呼。”可惜笔者在山上仅仅住了六天,未能一窥
龙颜,据我友白中铮兄说:“大小二者化身,能大能小。”如果真是昔年
潭龙之裔,为寿当在于年左右了。
    潭柘寺还有一宝是华严祖师水墨画像,画像挂在佛殿左边山墙
上。华严在修竹蕉影交横之中,骑在一条隐约幻渺的云龙身上,既无
题记,又无款识,庙里人也说不出是哪朝哪代何人所画。后来中国画
会的周养厂、湖社的金拱北曾经偕同摄影家张之达携带照相器具,人
山访古,用镁光灯把这幅古画拍照下来。经过若干名家研究,认为不
但布局峭健简古,就是衣纹发髻也奥颐深秘,至少是北宋的笔法。霜
红廛主徐燕荪曾以数月时间临摹了一幅,在中山公园董事会举行时贤
书画展,以非卖品展出。风神逸宕,气势老成。老画师说笔周意内,还
带几分仙气。这幅镇山之宝,笔者亲自观赏过,可惜当时对于人物画
涉猎不深,草革一看未能多加注意,后来想起来,很觉失之交臂实在玎
惜。
    寺里大士殿供奉观音大士,殿内供桌前有一块拜砖,也是寺内一
宝。传说元世祖忽必烈幼女妙严公主,自幼持斋参禅,顶礼大士,功深
日久,头额手足五体,把地上铺的砖都磨出痕迹来了。明代万历孝定
太后,来潭柘拈香礼佛,把拜砖挖出,用锦匣贮藏,带回内宫,寺里僧人



又在原址镂镌了一块同样方砖嵌好,经过百年的磨蹭腐蚀,新砖旧硎,
依旧泾渭分明,一眼叮辨的。右边墙上嵌有一方石刻,传说是姚少师
道衍亲笔妙严公主拜砖赞:“顶礼道人双足迹,身毛不觉忽俱竖。无始
懈怠习顿除,觉天云迸精近日。我想斯人初未逝,朝暮殷勤礼大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