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西域往事:新疆最后一个王公200年的家族记忆 >

第34部分

西域往事:新疆最后一个王公200年的家族记忆-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是在正大光明殿盛宴过后的第三天,兆惠和赵东来同时接到皇帝秘密召见的通知。两个彼此陌生的亲密合作者,终于在紫禁城的坤宁宫会了面。在新疆战场上,兆惠一直在明处,赵东来总是在暗处。赵东来几乎天天见到兆惠,而兆惠却从没有见过赵东来的模样。
  这一明一暗两个臣子终于要同时现身在皇帝的金銮殿上了,无疑这也是乾隆刻意的手笔。
  午后时分,兆惠和赵东来双双来到坤宁宫外。大太监告知皇帝正在挥笔御题,要他们就在原处候旨。于是两人就在宫殿旁边的一个角落里溜溜达达。兆惠偷眼观察了一下这位与自己同在等候觐见的年轻人,不禁心中暗暗吃惊。以多年的行伍经验,他深知此人身手了得,可看对方的外表打扮,却是一身素服儒冠,看上去同一名郁郁不得志的乡村秀才没什么两样。相比之下,自己那身沉重的朝服,就显出了很不得体的累赘感。兆惠知道,敢以对方这身行头觐见皇上的人,肯定非同小可。所以一见面,兆惠便格外礼貌地朝对方拱拱手。
  赵东来随意地抱了抱拳,笑道:“下官与将军神交已久,难道将军对下官真的一无所知?”
  兆惠一惊,反应过来:“啊呀,先生莫非就是暗中指点卑职的大英雄?”
  “将军过奖了!”赵东来始终微笑着,随即躬身一拜,说,“下官也是奉命行事,在暗中为将军大业尽点微力罢了。当初只因钦命在身,圣上不许下官显身,所以一直未敢露面,对将军多有冒犯,还望将军鉴谅!”
  

乾隆君臣话人心(2)
这番话一说,赵东来等于彻底亮出了身份。兆惠也因此证实了自己的判断,所以,言谈举止更加谦恭。
  兆惠和赵东来两人一同拜见了皇帝,被乾隆同等看待,不偏不倚,分坐两侧说话。随着谈话的深入,新疆统一过程中,许多不为人知的明暗关节,被一一挑破了。这使兆惠受到强烈的冲击,刚到京城时那种功成名就的倨傲心情,一扫而净。
  乾隆见兆惠说话拘谨,言辞闪烁,微然一笑,“兆惠,此次新疆得以统一,你出力最多,朕心里有数……”
  兆惠急忙说:“微臣不敢言功。黑水之战,臣以兵马三千被困三月,当时粮草全无,几近绝境!倘若不是富德率新到索伦、察哈尔兵两千余以及北路兵一千多人,巴里坤大臣阿里衮率兵六百员、马两千匹、骆驼千峰、爱隆阿之精兵一千等援兵及时赶到阿克苏;不是库车伯克鄂对等人稳住和阗六城,断绝了叛军后援;不是身负钦命的赵大人秘建奇功,将叛贼内外分化,并时时给微臣指点迷津……哪里能谈得到微臣的尺寸之功!”
  乾隆微笑点头,转而对赵东来说:“你都听到了吧?这样的爱臣,实在是朕的大幸,实在是江山社稷的大幸啊!”
  “皇上圣明!”赵东来说,“将军所言,确实可以看出人心一斑。微臣以为,此次新疆连连平叛,实在讲来,也是人心之战。没有人心,战事无从谈起;有了人心,黑水营才会绝而不绝,转败为胜。和阗六城的困守,更是如此。鄂对伯克、噶布舒和齐凌巴扎等,加上六城伯克不超过十人,连同随行兵士也不过百人,三个月的苦守,六城回部自始至终没有给和卓军队送出一兵一卒。反过来,为了守城却付出几千条人命的代价。如果不是人心所向,怎么可能有如此壮举呢?而‘黑水营’与和田解围之后,不足十天,阿克苏就能集兵两万员、骆驼一万峰,和阗六城也集兵两万、牲口一万多,至于粮秣给养不计其数,我大清军队这才能够穷追和卓叛军至崇山峻岭,数十天激战军力不减。而此间,跟随和卓的维族兵丁一逃再逃,身居高山的布鲁特人又频频袭敌……这些情形,点点滴滴,哪一件不是人心的见证啊!”
  “有理,言之有理……”乾隆对赵东来的这番分析,深以为然。他起身来回踱了几步:“朕今天找你们来,就是要听听你们的想法。天下是民心之天下,朕要重赏平贼有功之臣,不管他是哪个部族,也不管他过去做过什么,只要他为大清江山献过一份力,就该奖赏!理藩院报上来的五十功臣名册,朕都看过了,像吐鲁番的和卓额敏、乌什的伯克霍集斯、库车伯克鄂对……此人的功绩和举家遭际,都让朕感怀不已啊!朕已吩咐内务府,令宫中画师给他们每人画一幅像,就挂在宫中。朕要天天见到这些曾为大清江山社稷流血出力的功臣!朕还要亲笔题词赞颂他们的功绩。这不,已经写好几幅条陈,你们看看如何……”
  兆惠和赵东来在乾隆的指引下,小心翼翼地凑上前去,只见皇帝刚刚写好的几幅条陈,还透着浓浓的墨香。一幅是写额敏和卓的,内容是:
  “吐鲁番族,早年归正,命赞军务。以识回性,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其心匪石,不可转移。”
  还有一幅是写乌什伯克霍集斯的,内容是:
  “奉元戎檄,擒达瓦齐。后稍观望,旋迎我师,同大军进,被围黑水。回部望族,居之京邸。”
  刚刚写完的一幅是赞库车阿奇木伯克鄂对的,内容是:
  “平伊犁时,归顺勤王。回部杰出,其心允良。往谕和阗,被围三月,共噶布舒,全守卓越。”
  这些《御制赞》成为历史对于功臣们的永久记忆。
  兆惠将军看到皇帝对于鄂对伯克的这幅题词,心中甚为感动,忍不住说起达吾提的先人鄂对伯克的妻子热依姆的种种壮举。一个女人无辜坐了一年多牢,又连续失去三个孩子,而且是当着自己的面,被人活活残害,内心的伤痛不是言语可以表达的。
   txt小说上传分享

乾隆君臣话人心(3)
话匣子一打开,赵东来也被触动了,他就把库车街头热依姆的生死一幕,原原本本地叙述了一遍。被霍集占的侍卫打马拖在地上的场面,经赵东来绘声绘色地一描述,让乾隆站起身又坐下,坐下去又起身,激愤的脸涨得通红。
  这些生动的故事,是无法从冷冰冰的奏章里面感受到的。乾隆良久没有说话,好长时间,君臣三人面对面坐着,谁也不说一句话。最后还是乾隆打破了寂静,他语调深沉,缓缓地说:“看来,回部女子,果然不凡……”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官玉私采(1)
图尔都的妹妹霍卓氏正式入宫,已经27岁。她就是民间传说中的香妃。她的美艳以及周身的肌肤散发出奇异香气等等传说,已经无法考证,但乾隆皇帝对她的百般恩宠,却可以感受得到。就在正大光明殿举办盛宴的那一年,乾隆已经将霍卓氏一家正式安置在北京居住。她的五叔额色伊和哥哥图尔都,分别被封为辅国公,授予扎萨克一等台吉,自然也列入了统一新疆功臣榜的五十名之内。
  不久后,乾隆即与霍卓氏一见如故,立刻将这位“不凡”的回部女子封为贵人,两年后又升其为容嫔。幸运的霍卓氏从此一步登天,35岁因其“端正谨勤,谦虚柔顺”而被册封为容妃。此后的几十年,乾隆皇帝游泰山、巡江南,走到哪里都与容妃形影不离。霍卓氏的故事,作为一道绚丽的风景,给战后的南疆增添了新的美谈。
  热依姆也是南疆的一道风景,人们称颂着她的种种传奇。特别在维族女子中间,更是传得神乎其神。就像当年母亲跟热依姆讲述帕合兰朵夫人的故事那样,今天又有许###吾尔族母亲,在向她们的女儿讲述鄂对伯克夫人热依姆的故事。战后数十年间,热依姆在南疆父老乡亲的讲述中,由青年进入了中年、老年,渐渐长出了额纹与白发。她珍惜着新的岁月,也享受着和平的日子,恬静地做着丈夫的妻子和儿子的母亲,还有库车城外那几堆枯骨的守灵人。
  春天去了,秋天来了,热依姆又要从库车动身,去往叶尔羌丈夫那里住些日子了。她这一趟的叶尔羌之行,是要和丈夫好好商量一下儿子的婚事。鄂斯满已经年满18岁,到了谈论婚娶的年龄了,而在阿奇木伯克任上的鄂对,却对此事一向无动于衷。这让身为母亲的热依姆多少有点怨气。
  实在说,鄂对眼下实在没法分神替儿子操这份心。战事刚刚结束,人丁稀少的叶尔羌,又遇到一个大旱年景,庄稼没有收成,牧场不见草势,牲口繁殖不起来,当年的冬天又饿死了好多人!叶尔羌城南,大小和卓叛军曾经围困清军的地方,几乎天天可以看到送葬的队伍。这一切让阿奇木伯克鄂对心里很不是滋味。
  接下来,又将是个没有起色的冬天。城市和乡村一片萧条,过去盛产麦、米、谷、瓜、果的富贵之乡,居然牲口没有草料,巴郎子没有奶,户户馕坑都是凉的,没有谁家可以拿得出一袋白面。城南的河坎子上、山坡坡上,新坟一天比一天多起来……这段日子,鄂对夜夜不能成眠。他不停地想:要是手头有些银子,组织几个商队到外地采购些粮食,或许能帮着老百姓把眼前的日子熬过去。
  但是,银子在哪里呢?鄂对想到被困在和阗的时候,自己与老友阿什默特的一段交谈。他心事重重地赶到和阗六城,想找患难之交阿什默特拿点主意。
  和阗虽然也是连年灾荒,也经历了被困三月死人无数的磨难,可毕竟没有经受过大规模的战事。这地方“土田平旷,沃野千里,户口繁多,瓜果咸备……”只要有一年的风调雨顺,历史上那种“男力为耕作,女勤于刀尺”的美好图景,就可以勉强维持下去。更何况,这里还有一座据说是永不枯竭的高品质玉矿。
  和阗玉如今已经是举国皆知,可在那时候还是个秘而不传的地下新闻。正常情况下,和阗百姓饿不死人,这个小秘密早在被和卓队伍围困的那三个月里,阿什默特已向达吾提的祖先鄂对伯克略微做过一些透露。
  时过境迁,清军统一新疆过程中一切不堪回首的往事,都渐渐成为过去。达吾提的祖先鄂对伯克回想在和阗六城那令人难忘的三个月,仿佛事事就在昨天,而事实上已经快两年过去了。鄂对和老友阿什默特一见面,彼此都有说不尽的感慨。阿什默特坦诚地告诉鄂对:“当年我判断得一点没错,战事一结束,和阗玉矿立刻被朝廷控制住了。别说寻常百姓,就是咱和阗六城的阿奇木伯克,连个玉矿的边也沾不上啊!”
  鄂对说:“我知道,私采官玉是要砍头的!可是,能不能和朝廷有个妥当的商量,给地方留下一点活路?”他忧郁地望着阿什默特,希望老友能给个万全之策。
  

官玉私采(2)
阿什默特愤怒地嚷嚷道:“砍头?说是那么说的,可真正为了矿石杀了几个人的头?要说砍头,那个被朝廷派来的矿主大人,应该把自己的脑袋头一个拿下来。谁不知道他的屋子里外都在流油。说是官玉官采,实际上是他在私采,不过人家是打着朝廷的招牌,名正言顺地得着好处。和阗六城,城城有他包养的女人……”
  鄂对紧张地打断阿什默特:“兄弟,这事可不敢声张,传出去不是闹着玩的!”
  可是,这事不声张憋在肚子里也是挺难受的。回到叶尔羌,鄂对还是忍不住把这个消息透露给了新任办事大臣高朴。高朴这个人脑子活络得抹了油,来到新疆任职的第一天起,就在到处寻求发财的机会,无奈人生地不熟,折腾了一年多也没个头绪。没想到近在咫尺的和阗,就有这么一条财路。高朴的脑子一点就通,说:“不就是砍头吗?本官我怕天怕地,啥都含糊,还就是不怕砍头……”
  鄂对猛地后悔起来。他本想“砍头”二字肯定会让这些朝廷命官望而生畏,由此不敢造次,只得把自己的这番话当作闲谈说道来听。可他万万没想到,居然遇到一个为了发财连砍头都不含糊的家伙。
  高朴也并没有长出两个脑袋,只因为此人是过去贤慧皇妃的侄儿高斌的孙子,七绕八拐也算沾上点皇亲国戚的泡沫星子。要是在京城,这点关系简直就不能拿出来说,说了会让人笑话。然而,拿到远在天边的南疆,沾着这么一点点意思,就是个了不起的缘由。高朴跟人说话,开口闭口“咱们皇家”如何如何,从来也没人敢跟他较这个真儿。于是,他便堂而皇之真的成了皇亲国戚,遇事胆大妄为,再难的关节他也敢跟人家响嘭嘭地大拍胸脯。
  “阿奇木伯克大人,这件事全包在本官身上。本官世受皇恩,在叶尔羌做这个办事大臣,好歹也为一方百姓谋点事情……”高朴一脸真诚,表示要为百姓做事。这倒让鄂对颇为感动,可是“砍头”二字还是不能不顾忌。鄂对忙说:“我可没让你去做啥违抗朝廷的事!这话只是说说罢了,就算咱们之间闲言碎语而已。”
  高朴说:“放心好啦,我高朴为人处事,一向磊落方正。这事若有个结果,掉脑袋是我高朴脖子上的,能挣到几两银子,是叶尔羌百姓的造化,也有你伯克大人的一份!”
  话说到这一步,有点像是个紧箍咒,越说越紧。鄂对后悔自己口风不严,既已经把话说出去了,就如同泼出去的水,没法收回。他只好草草打发了高朴,从此以后,再也不愿提起这件事。时间一晃又是大半年,达吾提的祖先鄂对伯克任上诸事正缠着手,儿子鄂斯满的婚事又摆上了台面。妻子热依姆先是捎来口信,说是已经物色了一个相貌不错的儿媳妇。接着,她就亲自赶到了叶尔羌,来和丈夫商量此事。当晚,鄂对刚刚诵经完毕,忽然听到有人敲门。
  来人不是别人,却是高朴。他抱着一个沉甸甸的包袱,一进门将它放到条桌上,说:“听说嫂夫人来了,伯克大人要回库车,知道大人筹办公子的婚事,这是本官特意为大人备下的一点小意思……”
  鄂对掀开包袱一角,大吃一惊,竟是一锭一锭的雪白的银子!他一时不知说什么才好,“这……大人您这是……”
  高朴不急不忙地嘿嘿一笑:“伯克大人,您可千万不要想歪了。这点意思非偷非抢,也不是本官私采官玉非法所得,只是顺手做了一笔小买卖,辛苦赚来的,孝敬您嘛。那是本官的一点良心,清清白白……就是面见圣上,本官也能坦然无愧!”
  鄂对听了这么一番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