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低于海平面 >

第5部分

低于海平面-第5部分

小说: 低于海平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呢。真正的荷兰人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他们用甜点来补充,用各种糖果、点心来填充,随时随地,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
  我们当然可以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但是就像橘换个地方种就成了枳一样,米还是米,但是做出来它就不是米饭,它是米粒!面还是面,但是和了以后,它不是面团,是面筋!咱们的米到了西方都开始耍个性,一粒是一粒,死活不肯团结在一起。对于吃,我先生是这么感叹的:这菜里少了残留农药,咱还真吃不惯!
  

繁琐就是美
第二部分
  上课时,我随口提到我先生最近要去日本公干。这句话刚出口,维达娜很兴奋地说:日本是一个很美丽的国家。她用夸张的手势表示她对日本的好奇,对富士山的向往。我妒火中烧:喜玛拉雅山给你讲了八遍,你咋没这个热情呢?她拿了一张小纸片,上面写了她的住址,请我先生一定要从日本给她寄一张明信片。我做出迷惑不解的表情:给我地址做什么?不懂哎。什么?日本?谁要去日本?我是说我先生的同事要去日本,你确定你没听错吗?哦,那肯定是我说错了。
  繁琐就是美
  人的精力总要有一个宣泄口,既然吃不出花样了,就得在别的方面有所建树。所以荷兰人民就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了无限的家庭建设上。
  有一天我家街对面的邻居吸引了我的注意,因为他老先生在寒风中,流着清鼻涕在砌院墙,大约五十公分高,每天下午都能看到他在慢功出细活儿。我这个闲人开始只是在窗台前探头探脑,后来干脆搬了把椅子作为长期观察的据点儿,再后来实在是撑不住了,因为我无法忍受他的进度,于是我就直接冲到他面前去近距离观察。不看不要紧,人家那个活儿做的真是精,每一道砖缝都抹得精细的要命,所以一下午只砌五块砖一点儿也不奇怪。他告诉我,请人来做人工费太高,所以他就自己动手,我一方面佩服他会过日子,另一方面更加佩服人家有这个金刚钻,换了我,想省这个钱还省不下来呢。于是在长达半个月的时间里,行人都会看到一个流着清鼻涕的人在鼓捣这个小的不得再小的院墙,另一个流着清鼻涕的家伙则蹲在一边看热闹。
  自此以后,旁边街区一家人全家轮番上阵狂刷好几周的房子外墙,超市旁边一个小店装修门面整折腾了四个多月。这些我都非常理解,因为换成是我,得准备一年的时间才能完成这么大的工程。
  荷兰的家庭要么没孩子,有孩子的就不止一个,相差也就一两岁,他们认为这样好带,英雄妈妈一口气儿生上三、五个,就得有一个人专门伺候他们,那么女主人就成了全职太太,英雄妈妈除了打理一日三餐,再跟孩子们斗智斗勇以外,主要做什么呢?装修啊!个个都是装修专家,随便谁派到装修队里去都顶得上一个设计师。什么季节配合什么样的色调,什么节日配合什么样的陈设,这可够她们忙的,换换装饰品只是小动作,更有热爱生活的,隔三差五就要把墙重刷一遍。
  在荷兰人的家庭里,你可以深深体会到什么叫繁琐美。主人会把他的收藏专门用一个玻璃柜子陈列起来,用灯光加以强调,你可以欣赏到千姿百态的陶瓷猫、主人游历世界搜集到的纪念品,还有主人去过的地方随手拣回来的石头等等,观赏到的内容完全看主人有什么爱好。墙上挂了各种风格的画还有三代以内的家族成员相片,当然还有猫奶奶和狗爷爷的写真,还有人家会把收到的明信片用绳子串起来挂到墙上,总之他们把他们认为重要的东西全都摆放出来,让客人也一起分享他们的欢乐。所以说窗台上也是满满的,墙上也是满满的,到处都堆满了东西,可是你一点也没有置身杂货铺的感觉,反而觉得很充实很温暖。这一点是我佩服得不能再佩服的地方,这么多的东西堆在一起不觉得杂乱反而乱有情调,这的确不是一般的艺术修养能达到的程度,可是要因此认为荷兰人人都是艺术家好像也说不过去,相比较国内室内设计的单调,荷兰人居室的布置真是信手拈来,让人惊为观止。
  到了圣诞节,勤劳的荷兰人民也快忙死了,忙着在自己家房子外面装彩灯,制成圣诞树或者鹿拉雪撬的造型,要是你那几天出门远远看见某家二楼窗户下有一个人正往上爬或者快掉下来了,你千万别报警,走近看仔细,那是和真人差不多的圣诞老人,有的人家挂一个还不够,干脆一个窗户下面挂一个。荷兰人民的无私真是到了家了,专门利人毫不利已。
  

弟弟车特立独行
说出行之前先介绍一下背景资料。就拿我住的阿纳姆市来说吧,我给这个城市下的评语是: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说良心话,这还是纯粹是为了写出来好看,严格地说它是天无一日晴,冬季也像六月天说变就变。这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天气是荷兰人谈话的第一大主题,因为一天能提供三四个谈话素材。早上起来你看到蔚蓝的天空上飘着朵朵白云,于是你决定洗个脸换件光鲜的衣裳出门晒晒太阳,当你刚把牙膏挤到牙刷上,蔚蓝的天空已经成了灰色。如果你是一个悲观主义者,脆弱的小心灵很容易受天气影响,那么24小时之内天气可以让你走完喜怒哀乐全部的心路历程。如果你是一个乐观主义者,那么即使你睁开眼睛发现阴云密布,你仍然哼着小曲儿准备出行,就冲你这份自信,老天也绝不会让你失望,肯定有一片阳光属于你。
  荷兰向他的邻居德国学习,做事很严谨,拿天气预报来说,是以小时为单位预报的,你可以登陆天气网站,清楚地知道几点到几点老天爷是副什么嘴脸,便于你及时应对。你千万别跟他叫板,吃亏的一定是阁下。举例说明:话说有一天我在阳光中醒来,在心里歌颂了一下美好的冬日暖阳,就想效仿荷兰人去树林里散个小步,天空真的是湛蓝一片,谁要是说它一会儿会下雨,我都会跟他急。但不幸的是,我是一个散漫的人,一个散漫的人要是忘记看天气预报,上帝都会原谅的,最多也就是让我吃点小苦头。于是我精心地收拾了一下,特地带上了一本打死我也看不懂但是看起来特深奥的书作为道具,扭扭搭搭地出了门儿。我住在一个叫Sonsbeek 的大公园旁边,也就五分钟的路程。就算我在路上还看了一会儿蚂蚁上树,等我到公园也不过用了十分钟,在俺视线范围内老远看见一个帅哥朝这边走来,俺还没来及找一个显眼的地方坐下摆出苦读的造型,天就开始飘起了雨丝,雨中读书看起来不是有点而是非常二百五,我只好躲在树下安慰自己:没事儿,一会儿就又晴了,咱还有机会!过了十分钟,雨真的停了,改下小冰雹了。于是俺苦着脸灰溜溜地滚回了家。
  然后就是汽车,先声明我对车不是很精通,很多车叫不出名字,俗不可耐地只知道大奔和宝马。可惜我在街上没看到过几辆。但是出租车除了大奔就是宝马,全市仅有十辆出租车,还不是随时开上马路等着您老儿招手的,他们都集中在火车站,需要的话要么事先打电话预约,要么麻烦您先走二里地出现在他们眼前。车费很贵,不到二公里六欧元,还得另给司机小费。平时路上见的比较多的就是桑塔纳和奥迪,很多都是在国内很眼熟的车。还有一些车像小玩具一样,应该是老爷车,可是它们那么可爱,我见忧怜,我给它们取名叫“弟弟车”。弟弟车造型卡通,色泽绚丽还有很多涂鸦很讨我这种俗人的欢心,弟弟车小得不得了,一个人塞进去都够呛,不知道人高马大的荷兰人是怎么把自己装进去的。弟弟车倘佯在车流里一点也不自卑,透着一股子自信和帅真,真是越看越喜欢。路上有了弟弟车一下子就生动活泼起来,远远看去,不是冷冰冰的一辆车,更像是一个可爱的小童在蹒跚学步。
  

度假计划书
荷兰人平时最热衷的事情就是计划度假,他们对计划度假这件事的热情远远高于度假本身,现在有一个荷兰人想在七月份出行,那么他的计划会在前一年的八月份就开始制订了,别惊讶,这真不算早的,还有更早的呢。花了这么多时间制度的计划有多么详细呢?让我们借来看一看。
  首先是人物:我,我太太,我孩子等等,还有我家的菲比(那只骄傲的猫),还有我孩子心爱的泰迪熊(一个玩具),还有我孩子上次作文课得奖的作文等等等等。
  其次是地点:某个国家的某个地方,然后就是有关该地的历史、人文、风俗、地理、饮食等一系列的资料收集,还有引申,这一引申就海了去了。比如该地有一个著名的艺术家,那还得加上该艺术家的家谱、生平、主要作品介绍、该艺术家所属的时代背景、艺术背景,该艺术家的仇人以及相好儿。
  然后是时间:不要以为仅是简单的July就了事了,这是极为详细的时间表,几月几号几点钟从家门口出发,几点钟把车开到什么地方并且停在什么地方,几点钟步行或者坐公车到达某地,乘坐哪趟火车或者地铁,在几站台下来,左边走20米有一个自动扶梯,再到哪里……
  再再然后是关于该地著名景点的长篇论述,如果有博物馆,还在具体到他们想看的那样东西在什么方位,最后要加上计划者本人的感想和评论。
  再再再然后是出门需要准备的行李,包括换洗衣服,还有各种场合需要的行头,还有照相机、摄像机、电脑等等,最后是急救工具,谢天谢地,他们去的是一个平常的度假地,所以可以把氧气袋省下来。
  最后是根据本次度假专门制作的个性地图。不要小看哦,其中包括很具体的街区地图,偌大一张很可能只包括了方圆一百米。
  我对此很有感触,在国内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西装笔挺,皮鞋锃亮,夹着公文包爬山或者逛景的官人们,任由导游讲的口干舌燥,自己却面无表情,既不好奇也不提问,一路那么干巴巴地走过来,我个人感觉像僵尸出游,这到底是来受罪呢还是来摆酷呢?如果只是为了到某个景点前拍个到此一游,那还不如呆在家里吃吃喝喝呢。我很愿意借鉴荷兰人的做法,提前了解一些必要的背景资料,不至于到了地方,像个小傻瓜只会对着镜头傻笑,也不知道这个景点著名在哪里,有什么故事。不过像荷兰这么个旅行法也有点吃不消,事先准备一年,回来回味一年兼准备下一年,等于纸上旅行了,那还有什么新鲜感?
  荷兰人度假在我看来和找罪受差不多,许多人家都装备了野外露营的工具,帐篷、桌椅、炊具、还有自行车或者小艇,在高速公路上可以看到很多车后都拖着以上装备,还有的人出门就干脆租一辆房车,价格不菲,他们的理念是最大限度贴近自然,自助游的人们带着他们的装备,走哪儿算哪儿,找个地方就安营扎寨,更有甚者,就把铺盖背上步行。在他们看来住酒店是非常没有创意的行为,我有一个朋友不远万里跑到尼泊尔,不是去观赏风光,体验民俗,目的就是去爬山,因为荷兰大多是平原,找不到可爬的山。他们回来的收获是背了一大包沉重无比的石头,这是他们在山上拣的“珍贵的”纪念品。
  荷兰人的计划性也体现在他们日常生活中,几乎人人都有一个小记事本,上面记录着某日某时要做的工作,要赴的约会。一天拿出来翻好几回,个个都像日理万机的样子。我先生入乡不久也随了俗,凡事不再用大脑,全心全意依靠小本本。有一天我随口说我周末想去买点东西,他立刻神经兮兮地掏出小本本记下来,过了两天我说走吧,上街去吧,绅士翻开本子认真地说:不行,今天是周五,明天才能去。泼妇则直接地甩出一句话:给我滚一边儿去!到底走不走?再不走我就不客气了啊!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你聋了吗?
没有朋友的生活就是住在天堂也是痛苦的——摘自本人的名言警句,与各位共勉。
  到了荷兰举目无亲,当然也没朋,没关系,咱主动去勾搭。咱有一腔热情啊,让你想拒绝都不好意思,再说啦,老外比咱们外向,又有交谈癖,只要你有时间没有他没空的道理。
  我的第一个朋友是麦乐。麦乐其人,慈眉善目,42岁,身高九尺,酷爱甜食,性情温和,尤其乐于助人,我给他取的第一个外号是“活雷锋”,简称“老雷”。老雷不帮助你则已,一帮助起来不把你感动得唏哩哗啦绝不收兵,而他又那么爱帮助人,所以他把我帮助得不行。
  老雷是一个勤学好问的人,没过几天就能很熟练地用中文跟我打招呼了,我大大表扬了他一番,把他夸得跟朵花儿似的,自信心一上来,就找不着北了。过了两天老雷向我宣布:他决定去学中文!老雷真不含糊,果真每周一晚上背着小书包去上学了。上了一节课就跟我哭诉:真难啊,中文真是难学啊。我心里那叫一个舒坦!哈哈,让你们也尝尝学另一种语言的滋味,会说英语的中国人多的是,会说中文的老外有几个?跟我们比难度,你们还差得远呢。回头我就给你来一整段《离骚》让你体验体验什么叫真正的难度!老雷学了没多久,便开始拉着我这个“小老室(师)”开展情景对话练习。因为他觉得我说话特利索,特好听,那可不是,咱小时候经常勇夺搭杠比赛第一名,嘴皮子溜着呐!开练吧!
  老雷:逆嚎(你好)!逆(你)近(今)天还嚎吗?我坐(昨)天上穴(学)去了!
  小老室:我嚎的很。
  老雷:逆聋了吗?
  小老室狂晕:你才聋了呢!停!停!你老师就这么教你的?这叫什么话?我这就带你去找老师去!
  老雷委屈地极了:我专门请老师教我说这句的呀!
  小老室改家长了:你老师是哪国人?怎么教你的?都教了些什么?
  老雷:逆们国家的人。
  家长风向马上变了:老师一定教的没错,肯定是你没学好,你是咋学的嘛?
  折腾半天,我终于知道,老雷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你听懂我说的话了吗?他和老师也不知道怎么交流的,最后就变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