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风雨彩虹 >

第3部分

风雨彩虹-第3部分

小说: 风雨彩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吊针、和平与荒凉,当然还有苦涩的心灵。
  文县,文县的孩子,如果没有人提及他们,如果没有这本画册,他们在地震的巨大灾难中就等于不存在。没有人知道他们的故事,没有人讲述他们的遭遇,没有人记录他们心灵的创伤,特别是没有人知道他们的梦想,这些故事、遭遇、创伤、梦想也就毫无意义。
  现在,有了这本画册,也就有了他们的故事、遭遇、创伤与梦想,有了我们或漫不经心,或泪眼朦胧的反应,有了我们在真实——梦想的真实——面前或习以为常,或重新开始的思索。
  从一年前那个时刻起,我就反复问过四川的朋友:我到底能为那里的孩子们做些什么?能不能收养?
  四川的朋友说:你什么也做不了,收养很麻烦,一切都未可知,你就坐在那里看、想、写,这就是你义不容辞、责无旁贷的事。
  是得有人专门坐在那里看、想、写。
  但我往往看不下去,也不愿去想,更谈不到写。
  有人说遗忘是自然的,记忆就是对遗忘这一自然现象或自然功能的有意抵制。
  但在我,至少在大部分情况下,往往是在强迫自己遗忘。
  昨天(5月3日)晚上,我在电视上看到CCTV的记者柴静在清明前后重返汶川的报道,里面有一个孩子就始终不说一句话。他是如何逃生的,有什么想法,无论柴静如何启发,就是一言不发。那是一种近乎绝望的倔强,一种连梦想都没有了的沉默。柴静亲切可人,她抚摸着孩子的头,里面有一种无声的交流,看了让人泪流不止的交流;但从她嘴中说出的话,却是信心、希望、未来与美好。
  但不这样说,又能怎样?我反复追问自己:换成了我,我又能又该说些什么?他们毕竟只是孩子。
  我的心很疼。觉得我们已经不会也不可能再会有别样的方式来表达我们作为见证者的细微感受了。
  现在,有了这本画册,里面也有信心、希望、未来与美好,但却是梦想中的信心、希望、未来与美好。
  一个名叫“一(6)郭鸿雁”的孩子用水墨画了一只手,两只指头脱离了手掌的手,旁边写着:“爱,就算指尖没有,也不曾离开”。
  语言表达尚不完备,但这却是我所见过的世界上对爱的最好表达,对梦想的最好表达。
  我想象着这个孩子的一切:是她(他)的手断了吗?还是他(她)看到了别人的断手?那个人是她(他)的亲人吗?怎么断的?现在怎样?爱,能让断肢复原吗?或者,这只是他(她)梦中的景象?——那将更为震撼人心。
  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我只知道,这孩子还有梦想,比我们那时候高唱的理想不知要真切多少万倍的梦想。
  因为她(他)有爱。
  2009年5月4日夜,一个有梦也有理想的日子
  (陈家琪: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哲学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兼任同济大学政治哲学与法哲学研究所所长,《德国哲学》编委,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著有《人在江湖》、《人生天地间》、《话语的真相》、《经验之为经验》、《沉默的视野》、《浪漫与幽默》、《在国外的日子里有所思》、《三十年间有与无》等。)
  

后记:因爱而聚(1)
曹保印
  这本儿童绘画集很特殊。从孕育到出生,整个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爱的味道。它是如此清香,沁人心脾。它又是如此浓烈,令人心醉。从中,可以品出一个简单的常识:爱,需要我们每一个人;我们每一个人,也需要爱。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了爱,那么,所有的日子都将失去阳光,所有的生命都将失去色彩,所有的灵魂都将失去重量。因为,我们失去了打开天堂之门的钥匙。
  因爱而聚。认识甘肃省文县灾后重建与扶贫开发促进会秘书长刘沐,是2009年3月31日下午,在以“诗与关爱”为主题的第二期公益中国沙龙上。沙龙里的所有朋友,都是因爱而聚,希望通过诗歌的力量,唤起社会对老弱病残诗人的关爱之情。通过“悄悄话”,我得知他正在策划“5·12”地震灾区儿童绘画全国巡展和义卖活动,为重灾区之一的国家级贫困县文县灾后重建募集资金。我深为他的这种志愿者精神所感动,当即表示愿尽一己之力,为亲历地震灾难的儿童,义务主编一本绘画集,既引导孩子们通过绘画释放内心的痛苦,又鼓励他们通过绘画展望明天的幸福。这是一份送给灾区儿童的礼物,同时,也可以送给天下所有的孩子,尤其是那些曾经承受和正在承受各种灾难痛苦的孩子。
  因爱而聚。当《风雨彩虹:5·12地震灾区儿童绘画集》的编辑和出版方案确定之后,接下来的一个最重要任务,就是寻求出版社和出版资金的支持。绘画集的出版,不同于普通图书,不但技术水平要求很高,出版成本也非常高昂,仅靠我个人的微薄力量,显然不足以承受绘画集正式出版发行之重。因爱而聚,感谢上海文艺出版集团上海百家出版社,感谢上海M50创意园,感谢甘肃文县县委宣传部、甘肃文县教育局、复旦大学图书馆、上海宝山科技园、上海动漫衍生产业园、尚街LOFT、上海热线、上海少儿业余新闻学校、凤凰网、公益中国,他们对灾区孩子无私的爱,对天下孩子真挚的爱,使绘画集的顺利出生有了坚实基础。在很多人崇尚“向钱看”的现时代,他们大爱无声的慈悲之心、公益之举,使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多了一抹如彩虹般美丽的亮色。这亮色将会像一道闪电,穿透层层灰暗,带给人们以温暖和光明。
  因爱而聚。2009年4月29日上午,绘画集编辑委员会的部分成员——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学者吴祚来,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摄影家毛小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中国环境保护最高奖地球奖获得者汪永晨,《艺苑经典》主编、国画家张建新,国画家雨鹤,阅读课推广人汪小英,公益中国网主编、诗人艾若,和我一起连续工作将近七个小时,从出自灾区1万余名儿童之手的2万余幅绘画作品中,经过认真筛选、激烈辩论,精心挑选出了供出版所用的两百余幅。实事求是地说,这两百余幅作品并不是每一幅都是精品,甚至不少作品还属于“幼稚涂鸦”(毛小雨语),其中有的作者还是高中生,但是,我却可以负责任地说,每一幅作品都是孩子们亲笔所画,都流露着孩子们的真情,都表达着孩子们对生命的爱、对真善美的爱。当然,通过这本绘画集,我们也可以从侧面了解到一个现实,那就是西部的教育与发达城市之间的水平相差极大,尤其美育这一块不言而喻。 。 想看书来

后记:因爱而聚(2)
因爱而聚。绘画集选材完成后,接下来就是著作序文、设计封面与版式、扫描与制图、写作中英文卷首语等更加具体的工作。还是在选画的时候,汪小英就主动请缨,承担了写作中英文卷首语的任务。而特别令我感动的是,5月1日凌晨2时30分,我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教授索序,他在当天下午13时11分就寄来了《生命的颜色》这篇感人至深的序文。这样的高质量著序速度,我不知道在当今之中国,是不是尚有第二人。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东方卫视著名主持人袁岳先生,第九届广东省政协委员、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学系主任李公明教授,同济大学哲学系系主任陈家琪教授,也都在极其繁忙的工作中,认真审读了每一幅画作,写出了情真意切的序文。同时,他们在序文中提出来的若干问题,也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由此,可见他们对灾区孩子、对天下孩子的爱,是多么热情,多么真诚。随后,由上海M50创意园牵线搭桥,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的沈佳宁、杨震、徐俐娅义务承担了设计封面与版式等工作。大家之所以如此高效率地热情工作,原因只有一个字,那就是“爱”,大家因爱而聚,因爱而工作,因爱而忙碌,因爱而幸福。
  因爱而聚。聚在这本绘画集里的,是灾区孩子们对生命的礼赞、对真善美的敬仰。从这个角度上说,这200余幅绘画作品,就不仅仅只是通常意义上的“画”,而更是孩子们那一颗颗热爱生命、歌唱并追求真善美的赤子之心。它使人们看到:孩子们并没有因为曾经经历过灾难,而丧失追求人间美好事物的信念,在他们的笔下,理想依然是绿树红花,家乡依然是青山碧水,鸟儿展翅在蓝天中自由飞翔,小鸡小鸭小狗小猫小兔子享受着各自的乐趣。他们正在一步步走出灾难的阴影,走向温暖的阳光。这是因为,孩子们心中有爱,而且永远珍惜着这份爱。
  同时,每个人的心中也都有爱,所以,因爱而聚,通过各自力所能及的方式,大家携起手来,使《风雨彩虹》绘画集得以顺利、高效、高质量正式出版发行。在此之后,还将会有更多的心中有爱之人携起手来,走上街头,参与绘画集的各种义卖活动,以便筹集更多的灾区重建资金,尤其是关注灾区儿童的心理抚慰和美育。与此同时,通过让《风雨彩虹》绘画集进入千家万户,激励更多的儿童拿起笔来,用各自的生命色彩,画出各自最美最生机勃勃的人生画卷。这样,《风雨彩虹》绘画集就可以成为抚慰儿童心灵的一剂良药,引导所有身处各种灾难中的儿童,尽快走出灾难的阴影,走到灿烂的阳光中去。这不是想象,是真的事实。
  因爱而聚。就在《风雨彩虹》绘画集即将出版之际,5月11日,新华社发表了*总理于4月26日写给灾区孩子的一封信。这封信是写给都江堰市156名中小学生代表的,他们的绘画集《美丽的花朵》,也是在爱心帮扶下正式出版的;而《美丽的花朵》绘画集的正式出版,也同样是为了对灾区儿童实施绘画艺术抚慰。大家真的是不约而同,因爱而聚!稍有不同的是,《美丽的花朵》是从都江堰市1万余名孩子的600多幅作品中,选取150幅出版的;《风雨彩虹》则是从文县1万余名孩子的2万多幅作品中,选取200余幅出版的。我们的目的,是想让更多的灾区孩子受到鼓励。要知道,看到自己的画作被正式出版,这无论如何都是一件令人无比开心和信心倍增的事情。
  在写给灾区孩子的信中,*深情地说:“当我看到你们精心创作的作品时,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这不是一般的画作,是你们在那场悲壮的抗震救灾中亲身经历的真实写照。你们敢于面对灾难,充满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你们在废墟中站立起来,挺起不屈的脊梁;你们把痛苦和大爱深深埋在心里,化作前进的力量。你们幼小的心灵经过磨难,变得更纯洁、更庄严、更坚强、更美好。你们已经懂得要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努力做一个有用的人,去帮助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你们就是在这片灾难的土地上绽放出的最美丽的花朵,就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这是对都江堰市的孩子说的,也是对文县的孩子说的,更是对灾区所有的孩子说的,甚至是对所有身处各种灾难中的孩子说的。因为*在信
  的最后说:“你们在画中表达了对我的想念,我也想念你们,想念灾区所有的孩子们。”正是考虑到这一点,根据大家的集体意见,决定将*寄语灾区孩子的话,郑重地印在腰封上,使他老人家的慈爱之火,温暖每一个孩子。
  是的,因爱而聚。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从来就不缺少爱。请相信吧,心中有爱的你和我,我们从来就没有失去过爱的钥匙,所以,无论风雨多么狂暴,我们都能打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天堂之门!我们的日子将永远阳光明媚,我们的生命将永远五彩缤纷,我们的灵魂将永远如金秋谷穗般结实而又饱满!
  2009年5月18日凌晨1时42分于北京
  (曹保印:知名作家、《新京报》评论部资深编辑,长期关注教育、儿童、农民工等问题,著有《草根儿》、《月子》等十四部作品。)
  

编后记
最深的感动
  《风雨彩虹:5·12地震灾区儿童绘画集》即将与大家见面了,距离出版社决定为该画册提供出版支持还不到一个月时间。
  收到画册主编曹保印先生从北京快递过来的两百多张明信片的那一刻,我们的心里有种温暖的疼痛。疼痛是因为这批从一万多名灾区孩子绘制的两万张明信片中精心挑选出来的作品真切地提醒我们:有那么多孩子在震灾中痛失亲人和家园。我们想知道,灾区的孩子们现在还能上美术课吗?他们是在板房学校,还是在自己所住的帐篷里绘制这些明信片?当他们描绘现实或梦想中的家园和学校时,是怎样的心情?他们手执画笔的时候,脸上洒满了泪水,还是面带阳光般的笑容?
  温暖是因为这些遭受了巨大身心伤害的孩子们并非孤立无援。有很多人关注他们的生活状态,并将这种关注转化为实际的援助行动。京、沪、穗三地的教育家、学者、艺术家、媒体工作者联合起来,为孩子们出版这本属于他们自己的画册,激励孩子们走出心灵的阴影,展望未来,坚强面对生活。刘沐,画册的发起人之一,甘肃省文县灾后重建与扶贫开发促进会秘书长,在为画册出版提供帮助的过程中奔赴广州、深圳等地,为四万名在炙热的板房学校上课的文县孩子募捐风扇。用他自己的话说,“爱在路上”。
  要在短短的二十余天时间里出版一本画册,工作量可想而知。为了给灾区孩子们献上一份“六一”的特别礼物,出版社上下齐心,加班加点地展开相关工作。看着孩子们绘制的一张张明信片被扫描进电脑,经过精心编排变成美丽的页面,我们欣慰之余,忘却了疲惫;看着一篇篇令人动容的文章从北京、上海、广州、美国发来,对画册做出精彩的诠释,我们对曹保印先生和序作者们深表敬意;看到包括上海M50创意园在内的许多单位和机构为画册的出版提供无私的支持与帮助,我们体会到,在爱的路上,我们永不孤单。
  感谢上海永正制版有限公司、金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