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超强记忆力训练法:倍增记忆力与学习效率的大脑训练 >

第2部分

超强记忆力训练法:倍增记忆力与学习效率的大脑训练-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即使如此,一个人因为严重的记忆障碍而导致自我世界的体验崩溃时,他依然可以通过 宗教和艺术的体验,或者凭着集中精神而将自己本身和该意识加以连贯起来。
  某个因脑出血而丧失记忆力的青年,没有办法将人生的记录整合为自己的记忆,因为他 无法像一般人那样写日记,因此便决定用录音机来取代“海马体”的功能。也就是将白天发 生的事情先暂时录下来,晚上就寝前再重新播放,就像用日记记录下来一样。
  事实上,我们的脑子也在做同样的事情。有一种假设,我们白天经历过的事情会在晚上 睡觉时以梦的形态出现,就像在脑子里写日记一样。
  因此,记忆其实就是铭记、储存,并按照需要再生和再利用的一连串过程。 txt小说上传分享

超级记忆力训练法 第一部分(5)
外界的信息通过以眼睛或耳朵为主的感觉器官而被接受。可是,以视觉信息为例,我们 看到某个对象时,映在视网膜上的影像充其量只能保持数百微秒,听觉信息也只能维持数秒 的短暂时间而已。这些信息中,引起我们注意的就会进入短期记忆中,但顶多也只能持续15 ~30秒而已。
  正是因为印象不能久留,所以需要训练记忆。例如,为了记住历史年号,于是我们反复 背诵、练习押韵等,以便成功地将其转换为长期记忆。之后,当我们遇到需要想起这些记忆 的场合时,便开始进行检索和再生。
  但是,可以瞬间记忆下来的范围是有限的。一般而言,一个成年人瞬间记忆的范围大约 在7强克左右。所谓强克是被记忆的最小单位,并不是绝对的个数。例如,直接记下“83427 9645963011”这个数列共需15个强克,可是如果将此数列以每三位数区分开来,形成“834。 ”的话,就只剩下5个强克;如果能再找出一个谐音押韵来记的话,那就只 有1个强克。
  换言之,如果能在瞬间掌握的范围内快速转换注意力,1个强克的容量就可以增加至相 当多。
  根据某个研究显示,两个原本只能正确记忆7个数字的大学生经过两年的持续训练,竟 然可以一下子将82个数字一字不漏地背出来。
  其中,成绩比较优秀的受测者因为身为长跑选手,所以在记忆时将数字替换成田径项目 的数字,方法是将数字整合成一个组合,再将组合聚集起来形成更高等的组合,然后再将更 高等的组合聚集在一起,形成更高一等的组合。
  从这个例子看来,有意图的集中注意力的做法当然可以增进我们的记忆力。
  再举一两个例子来说明企图记忆的意图的重要性。在课堂上,如果老师特别提示教科书 上的某个地方跟这次的测验有关,那么,就连平时常在课堂上打瞌睡,或者“不务正业”的 学生也都会格外注意。由于仔细听、仔细看的意识会产生相当有效的注意力,所以多半会产 生很好的记忆效果。
  专家做了一个这样的试验,事先言明“待会儿将请各位做简单的计算,请将写在图形中 的数字全部加起来作答。让各位观看的时间非常短,所以请大家要注意看”。然后把图拿给 大家看两三秒之后随即盖起来。结果很明显,就连小学生也能够作答,因为企图记忆的意识 已经启动了。
  可是,如果再提出“顺便请各位回答那些写有各种数字的图形是什么形状”的问题,正 确的解答率可能就变得非常低了,因为大家对图形并没有记忆的意识,这种学习就称为“偶 发学习”。那么,是不是一旦没有某种意图,学习或记忆就不成立呢?
  所谓“熟能生巧”,就算没有企图记忆的意图,但是只要不断做一件事情,也会同样起 作用,其原理和意图学习是一样的。另外,较显眼或引起我们兴趣的事情,也会很自然地残 留在记忆中,这点只要看看电视、报纸或车厢内的广告就知道了。在信息如此泛滥的现代, 就算没有特别注意或记忆,但是在不知不觉中,其传达的信息也会停驻在脑海中被我们所记 忆。从这一层意义来看,广告具有偶发学习的效果。
  记忆的效果和记忆的目的有密切的关系,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记忆的目的越明确 ,记忆的效率就越高。弗洛伊德认为:“意图是所有记忆与忘却的基础。人们所记忆的事物 ,应该是自己想要记忆的事物;所忘却的事物,也是自己想要忘记的事物。”这说明只有明 确的记忆目的才会有好的记忆效果。反之,就容易忘却。。 最好的txt下载网

超级记忆力训练法 第一部分(6)
在弗洛伊德身上发生过一件趣事。有一次,他怎么都想不起来一个女性患者的名字。他 想尽办法,可是终究事与愿违。不过,最后他还是找出了自己之所以会丧失这段记忆的理由 。原来,这个女性患者实际上患有严重的胃溃疡,可是他却误诊为神经障碍。弗洛伊德为了 尽快忘掉这个有伤自尊的事件,便在无意识中将这个女性患者的名字从记忆中清除了。
  这种丧失因不愉快的经验而产生的记忆状况,理论上称为“被赋予动机的忘却”。但是 ,这种遗忘并不是当事人有意从记忆中消弭,而完全是在潜意识当中发生的。
  一般而言,我们记忆一件事时都伴随着企图意识,将记忆重现也一样。可是,像是完成 词语这类的问题又怎么说呢?
  譬如,我们给予“新”的线索,然后要求受试者在横线部分填上适当的字,形成一个 词语。结果,我们可能会得到“新鲜”、“新人”、“新娘”等答案,不过,如果测验前先 不着痕迹的让受试者看过新闻的话,得到“新闻”的解答率就会大幅提升。
  也可以说记忆就是留存曾经经历过的事情或其效果,之后加以利用而形成某种影响,而 这种影响也获得认同。但是,那未必是本人所意识到的,多半是出于反射,或者在无意识的 情况下进行的,如筷子的用法、刷牙的方法、步行等日常习惯性的动作,几乎都是自动进行 的。
  根据最近研究显示,新生儿其实也有记忆。让哭泣中的婴儿听母亲的心跳声,婴儿就会 停止哭泣,或者表现出可以区分母亲和别人声音的反应,这些现象都是胎儿时期储存下来的 记忆所引发的潜意识和反射性的反应。
  所谓潜意识(subliminal)就是不注意、没有意识的意思,是一种强度比可以实际感受 刺激(刺激阀)更弱的刺激。理论上,这种刺激量应该不会引起感觉反应。
  可是,1957年在美国的新泽西州某电影院进行了一次研究,其效果引起颇多议论,却有 了相当有趣的结果。在影片放映中,每隔5秒钟就穿插长度仅为几十分之一眨眼时间的“Hun gry?Eat Popcorn!”的广告。观众全都没有察觉到,影片也顺利地播放完毕,可是到了休息 时间,商店的爆米花销售量却提升了57%之多。
  这个广告的反响波及了广告界。号称“潜在意识广告”的广告不只在美国,还在日本掀 起了制作潜在意识广告的热潮。
  可是,如果人们在观看电视的时候,由于不断地在瞬间被传达广告或具有政治意图的宣 传信息,以至于在不知不觉中被该信息所影响的话,那就造成了“MIND CONTROL”(意念操 作)的问题了。
  这种效果受到相当的质疑,因而尚无定论;再加上我们的认知作用会帮我们选择自己所 需要的信息,所以根本不用担心事情的严重性。
  那么,由无意识的记忆引发的梦境所代表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因发现DNA的双重螺旋构造而获得诺贝尔奖的美国梭克研究所的F?克立格在一篇论文中 非常大胆地提出了假设。他说:“我们是为了遗忘而做梦”。也就是说,所谓梦就是被记忆 排除的信息。洛克菲勒大学的杰克?文生则提出了更大胆的假设。根据他的假设,在灵长类 以下的动物身上所进行的研究显示,梦不只让我们回想记忆,也让我们重新记忆清醒时所经 历的事情。
  弗洛伊德则认为,梦是由潜意识所引发,潜意识的愿望导致梦的产生。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超级记忆力训练法 第一部分(7)
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梦的形成机制吧!众所周知,在我们的睡眠当中,快波睡眠和无 波睡眠周期性地交替着。所谓快波睡眠,是指睡眠中出现的急速眼球运动(Rapid Eye Move ment),取其头一个字母而命名。快波睡眠占所有睡眠的20%,不过婴儿则占了50%之多。 脑生理学家声称快波睡眠是身体的睡眠,无波睡眠则是脑部的睡眠。
  就脑波而言,在出现近似浅眠时期的脑波模式的同时,大脑的一部分则正在活动。
  至于脑波和梦有很深的关系这点,也已经获得了证实。报告显示,在无波睡眠中做梦的 几率只有20%;相对的,快波睡眠做梦的几率则高达70%~80%。而由于梦是以视觉的影像 来“做”的,所以也有人认为梦和快波睡眠中的眼球运动有很大的关系,但科学家们尚无法 证实两者之间一定有关联性。
  生物学家斯文森则认为,动物在白天活动时,将与该种族生存息息相关的行动信息暂时 储存于海马体中,到了晚上做梦时再加以反应,做较长时间的记忆。
  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断言做梦会使记忆变好。日本东邦大学的名誉教授鸟居镇夫指出 ,IQ140以上的天才儿童及婴儿的快波睡眠都很长,但是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越来越短,这也 代表其和该年龄的脑部发育有很密切的关系。
  但是某个例子亦显示,一个已经完全没有快波睡眠的律师,记忆力却全然不受影响。因 此也有人认为,梦和记忆的关系并不是那么密切。不过,记忆素材是梦形成的原因之一应该 是不争的事实。据悉,学习新事物或者体验新环境也会使快波睡眠加长,发生相关梦境的几 率也会上升。
  总而言之,不要一意贪睡,惟有随时向新事物挑战再加上良好的睡眠,对记忆力的增进 才有效果。
  围棋或象棋高手总能瞬间就想出对策,或是该怎么下新棋才好,这是因为他们可以将新 下的棋路和本身已经具备的相关丰富知识与信息做弹性对照的原因。
  一项调查显示,一些专攻心理学的学生们在被问到“请举出有名的心理学者,名字以P 开头者”和“请举出名字以P开头的心理学者”时,其反应的时间并没有多大差异。可是, 对这门知识下过苦功的学生回答前者的问题反应却较快。这大概是因为“有名的心理学者” 已经在他的脑海形成了某种形象,现在只要跟这个形象对照就可以了,但是一般的初学者却 必须先找出所有“名字以P开头的心理学者”,再和“有名的心理学家”做一一对照才行, 因此花费了比较长的时间。
  在本章“记忆的内容”一节中我们知道了陈述性记忆可以分为插曲记忆与意义记忆两种 。其实,这两种记忆都被收藏于“知识”这个记忆储存库里。插曲记忆是个人的体验,不能 与他人共享,但意义记忆却是从插曲记忆中衍生出来,进而发展成一般化的、概念化的知识 。
  譬如,我们都知道松树和樱花树都是“树”。那是因为“我家庭院的樱花树”或“某某 堤坝上的樱花树”之类的插曲记忆被一般化,于是“树”这个概念就慢慢浮现出来的结果。
  至于“意义记忆”中的信息则比与“插曲记忆”相关的信息更容易被汇整成形储存于头 脑当中。因此,就算你没有办法立刻回答“一个星期前的晚餐你都吃了些什么?”(插曲记 忆)的问题,也能很快答出“晚餐的代表性食物是什么?”(意义记忆)的问题。

超级记忆力训练法 第一部分(8)
那么,当你在阅读本书时,文章的意义又是以什么样的方式被记忆下来的呢?文章是文 句的集合体,而文句又是单字的集合体,因此我们可以说,文章的意义记忆被这些要素所统 合,表现出阶段式的构造。
  其实,事情并没有这么复杂。譬如,“钢琴师把手指头放在键上”这个文句的“键”是 指“键盘”,一般人不会多做他想。或者,你到一家常去的咖啡店,即使什么都不说,服务 生还是会给你送来你经常点的咖啡。文章也是一样,我们很容易通过文章的前后关系或因果 关系、脉络,或者过去的行为模式掌握其意义。
  我们的脑袋里不但有单字层级的意义网络,还有将文法、经验或过去的反应等集合成体 制化的计划。
  假设我们要重组以下顺序凌乱的文句,使其成为一篇顺畅的文章。
  a因此便到超级市场去了。
  b吃火锅的配料丰富极了。
  c最后买了羊肉、葱、米粉等。
  d今天傍晚,好久不见的侄子难得来访。
  e顺便买了两瓶葡萄酒。
  f想起晚餐要做一顿热呼呼的火锅。
  相信大部分人都可以轻而易举地按照d-f-a-b-c-e的顺序将文章重组起来,这是因 为我们的脑海里已经掌握了购物的过程。相反的,如果从文章中将行动的一部分去除,要求 受测者记忆之后再重现,则受测者多半都会有加进被去除的部分,使故事趋于完整。
  所以,文章的意义不一定都会写出来,有时我们必须采取变向阅读或速读的方式才行。 这时候,我们就会处理记忆信息,读取个中的意义以便和各种知识或计划统一。但由于可能 会产生误解或者扭曲记忆的情况,所以必须特别注意。
  希腊文学家艾斯?强森说过:“真正的记忆术就是注意术。”而美国的哲学家威廉?詹 姆斯则表示:“每个人都在超越其界限之内的领域里生活着,同时拥有各种平常没有使用到 的力量”。我们可以从这些论点或记述当中了解到许多道理。首先是,人只使用了自己与生 俱来的能力当中的一小部分。有一种说法是,人类只记得自己读过的10%、听过的20%和看 过的30%而已。
  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纷繁复杂的世界上,针对感官的各种刺激纷至沓来,使我们 目不暇接、各音盈耳。它分散了我们的注意力,妨碍了大脑皮层优势兴奋中心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