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香蒲草的记忆 >

第40部分

香蒲草的记忆-第40部分

小说: 香蒲草的记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比自己年龄大的,称其哥哥或姐姐。其爱人应随哥哥或姐姐,称之为嫂嫂或姐夫,在此不分年龄大小。

  同族同辈的,只要比自己年龄大,都要在其名字后加哥哥或姐姐,以示区别有所指。

  比自己年龄小的,可直呼其名。对外人介绍时,可称其弟弟或妹妹。如:这是我妹妹。或:这是我本家妹妹。

  过去,村民受传统思想影响至深,表现在称呼上是很明显的。比如,公公称呼儿媳妇,或兄长称呼弟媳妇,等等,都有所禁忌。直呼其名,未必不可,但略有亲近之感,难免会给别人留下说闲话的余地。所以,只好以其夫名代之,后加一个家字。如:老三家来了没有?这里的家,实指老三的媳妇。也有这种称呼,以其子女名字代之,后加一个妈字。或加二字:他(或她)妈。如:强强妈吃饭了没有?或:叫强强他妈过来吃饭。

  在此,有二个称呼最具地方特色:一个是小婶子,一个是大伯子。前者为兄长称弟媳妇之用语,后者为弟媳妇称兄长之用语。因双方年龄与辈份,以及关系之异常特殊,所以,这二个称呼不能出自其口,只是向别人介绍时,或者是别人介绍时能说此话。如:瞧,某某大伯子从外面回来啦!或:某某小婶子去娘家啦!

  男人媳妇称其弟为小叔子。

  在此还有一说:村里人习惯是,如兄亡嫂在弟未娶,小叔子娶嫂嫂为正理,并由此留下这样一句歇后语:小叔子娶嫂嫂,都是自家人。言外之意有二:一是兄长的小孩不受罪,二是家产也不必担心让嫂嫂带走。这二个理由的基础是,相互熟悉了解。

  如弟亡媳在兄长未娶,兄长娶小婶子有异议,视为*。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谚语:乡村特有的语言(一)
谚语:乡村特有的语言(一)

  
  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我以为这就是“风俗”的来历:由句中最后一字组合而成。下面二句也可类推)。

  上所化为风,下所化为俗(上为天,下为地,这是我的理解。所字不知何意)。

  惊蛰闻雷米如泥,春风有雨病人稀。

  秋雨下得多,硬冻不行霜(硬在此有十分厉害之意)。

  立夏不起尘,起尘活埋人。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月亮背弓,必定刮风;月亮背圈,水到河滩。

  星星眨眼,离雨不远。

  云往东,天要晴;云往西,雨淋淋。

  云打架,雨下大。

  东虹忽雷西虹雨,南虹起来发大水,北虹起来克蔓菁。

  春冻圪梁秋冻洼。

  打罢春,消背影(背影二字为土语,意为太阳照不到的地方。多指南面)。

  榆钱收十分,五谷不用问。

  过了闰月年,走马就种豆。

  谷雨前后,安瓜点豆(安与点都为动词,意为种)。

  立夏茭子小满谷,芒种糜子急种谷(茭子为村民对高粱的别称)。

  处暑不出头,挖得喂了牛。

  七月白露想着种,八月白露抢着种。

  离九十日冻死狗,离伏十日热死牛(九,指冬季数九。下同)。

  一九二九,冻破碓臼;三九四九,门缝叫狗;五九消井口;春打六九头,河边看杨柳;七九河开,*燕来,九九又一九,犁牛遍地走。

  数九不刮风,入伏不下雨。

  做买卖靠本钱,种庄稼靠底垫(底垫,指底肥)。

  庄稼不认爹和娘,精耕细作多打粮。

  碱地铺上沙,不长不由它。

  深耕顶上粪,天旱也好种。

  养猪不垫圈,不算庄稼汉(垫圈,指往猪圈里面垫土)。

  种地没羊,娃娃没娘。

  寸草铡三刀,没料也上膘。

  马老牙黄,驴老牙长。

  过河先搭桥,栽树先育苗。

  树是聚宝盆,养地又养人。

  一年富,种庄户;十年富,多栽树(庄户为村民土语,意为庄稼)。

  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

  树不修,果不收(修,指给树木修剪)。

  桃三杏四梨五年,枣树当年就还钱。

  秋分开镰,糜谷当先。

  干锄湿耧,赛过上油。

  不怕小匣长得慢,就怕伏天卡脖旱。

  白露草回头,寒露百草枯。

  人误地一天,地误人一年。

  伏天有雨,谷子有米。

  除虫没有巧,只有动手早。

  光犁不耙,枉把力下。

  干耙坷垃湿耙泥,不干不湿正好犁。

  茭子开花怕雨淋,谷子开花怕刮风。

  闲时备下忙时用,一年庄稼二年种。

  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

  使牲口看脾气,种庄稼赶节气(使,为用之意)。

  茭子连种出霉霉,谷子连种虫满地。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一勤生百巧,一懒生百病。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勤。

  春挖一个蛹,夏少万头蝇。

谚语:乡村特有的语言(二)
谚语:乡村特有的语言(二)

  
  有理的街道,没理的河道。

  吃下人的嘴短,欠下人的理短。

  人情顶如债,拔锅沿街卖。

  烧着手的脚不疼。

  见人不施礼,多走四十里。

  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

  活着孝顺吃一口,胜过死后献一斗。

  要知父母恩,怀中抱儿孙。

  手心手背都是肉,闺女小子都是后(小子为村民土语,意指儿子)。

  娃娃爱个不哭的,大人爱个肯做的。

  过河过道老骡子,知冷知热老婆子。

  饿了糠也甜,饱了肉也嫌。

  借上还债,窟子还在。

  小洞不补,大到尺五。

  信嘴吃倒泰山(信嘴为村民土语,意为想吃甚就吃甚)。

  银钱如粪土,脸面值千金。

  不做缺德事,不花昧心钱。

  油多好炒菜,礼多人不怪。

  人活脸面树活皮,墙头活得圪渣泥。

  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叫门。

  将心比心,何必问人?

  犯法的不做,反胃的不吃。

  黄金虽贵,分量赢人。

  人无信不立,商无信不存。

  偷工自倒灶,哄人自断道。

  好马有力气,好汉有志气。

  鞋烂不忘搂跟带,人穷不忘精神在。

  修路趁天晴,学习趁年轻。

  秀才不怕衣裳破,就怕肚里没有货。

  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要学坏。

  性急不能吆猪,脾气赖不能教书(吆猪为赶猪之意)。

  要知隔行事,必须问行家。

  一年赶转十年快,一年塌下十年害。

  话到嘴边想一想,事到临头赶一赶。

  出门不猫腰,回家没柴烧(猫腰为村民土语,意为弯腰)。

  力气是奴才,用完它还来。

  勤人嫌日短,懒汉盼夜长。

  只要肯干,事成一半。

  好吃的不怕钱短,好做的不怕麻烦(好做,意指勤快之人)。

  跟上好人学好人,跟上巫婆学拜神。

  认理不认人,帮理不帮亲。

  一人说话一人理,二人说话见高低。

  肉在锅里头,香气在外边。

  水不平要流,人不平要说。

  好药不治假病,好酒不解真愁。

  绳捆三道紧,帐算三遍稳。

  赖瓜籽多,赖人理长。

  没有好人穿,也有好人看(此二句指人穿衣打扮)。

  解开裤带放屁,多此一举。

  人老三不贵,贪财怕死不瞌睡。

  吃醋眼酸。

  人留子孙草留根。

  仰头老婆低头汉,尖嘴辣椒紫皮蒜。

  狼和狗一样,尾巴不一样;贼和人一样,心不一样。

  有人不算穷,无子穷断根。

  门前车马非为贵,家有子孙不算穷。

  穿姑姑的鞋,戴舅舅的帽。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数字里的乡村谚语
数字里的乡村谚语

  
  四不摸:马蜂窝,蝎子尾,

  老虎屁股毒蛇嘴。

  四莫忘:男人莫忘秋耕地,

  女人莫忘夏纳底(底,指鞋底)。

  种地莫忘养猪,

  养儿莫忘读书。

  四不知: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人不留名不知张王李赵,

  鸟不留声不知春夏秋冬。

  四厉害:窗户风,桥眼水,

  后娘心,小婆嘴(小婆指小老婆)。

  四有:水有源,树有根,

  葫芦有藤话有因。

  四不:耳不听,心不恼;

  眼不见,心不烦。

  四坏:抽大烟,开黑店;

  当赌鬼,做贼汉。

  三不幸:少年丧父,

  中年丧妻,

  老年丧子。

  三辣:辣椒辣嘴蒜辣心,

  芥末辣断鼻梁筋。

  三还:吃饭还是家常饭,

  穿衣还是粗布衣,

  知冷知热还是结发妻。

  三怕:软怕硬,硬怕愣,

  愣怕不要命。

  三宝:赖地,丑妻,破棉袄。

  三常:吃亏者常在,

  知足者常乐,

  心宽者常寿。

  两不怕:真金不怕火炼,

  好媳妇不怕人看。

  两不正:上粱不正下粱歪,

  根基不正倒下来。

  两谋:做甚谋甚,讨吃谋棍。

  两被: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两不嫌: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睡觉两暖:人暖腿,狗暖嘴。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节日:村民生活的意义(一)
节日:村民生活的意义(一)

  
  过罢大年,下来就是正月初五这个节日了,俗称破五,有的地方也叫送穷节。村里人在这天,一般要进行一次打扫。取意送穷,实际上是将过年时,遗留下来的一些杂物,进行清除。

  正月初七,又称人节,人节最典型的民俗活动,就是祭岁星。这里的岁星,指人的本命星,也称本命元辰。古人云:天上一颗星,地下一个丁。丁,也就是人的代称,这里特指男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命星,每个人的本命星又各不相同。《北齐书&;#8226; 魏收传》里记载:魏帝宴百僚,问何故名“人日”(指人节),皆莫能知。魏收对曰: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

  在我家,又有这样一个说法,这天正是儿子小峰的生日。每年这天,我家总要呼朋唤友,宴请宾客,自然又是一番热闹。在这不提,以后分篇讲叙。

  民间又有这样的传说,这个传说与杨七郎有关。杨七郎是北宋名将杨业的七儿子,杨业兵困陈家谷,杨七郎突围向主帅潘仁美讨救兵。不料潘仁美公报私仇,不仅不派兵,反而将杨七郎乱箭射死,这天正是那年的正月初七。杨七郎屈死后,被玉皇大帝封为太岁,因此称为杨公忌。

  正月初八,俗称谷神节。《方朔占书》记载:岁后七日,初一鸡日,初二狗日,初三豕日,初四羊日,初五牛日,初六马日,初七人日,初八谷日。

  《河曲县志》也有此说。相传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之说,故七日占人,八日占谷。村里人又有五谷杂粮之说,旧指麻、黍、稷、麦、豆。

  正月初十,旧指石止节,也称十指节,俗称老鼠娶媳妇的日子。为此,这天只烧香不点灯。小时候,听老年人讲,藏在石磨旁边,能听见敲锣打鼓的声音。我也曾听过,里面确实有一种声音,可能就是老鼠娶媳妇的那种“音乐”。现在,石磨石碾早已成为文物,如今的小孩子们,也没有这个“机会”了。

  立春节,村民又称打春。日期不定,有时在腊月,有时在正月。旧俗说,一过立春,就意味着冬天已经结束,春天马上来到。一年之计在于春。西周时期,周天子要将务农事宜提上朝议,责令百官举行迎春仪式,与民同耕。《事物纪原》中记载:周公始制立春土牛,盖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

  在老家流传着一首春字歌:

  春日春风动,

  春河春水流。

  春人饮春酒,

  春官鞭春牛。

  讲得就是立春这一天,鞭打春牛的情景。《马邑县志》里还有这样的记载:立春前一日,官司具春花,杂彩张乐,率农夫执犁具迎芒神、土牛于东郊,设坛于县治二门外。候立春时,致祭之官员,各执采杖,环牛而击者三。所以鞭土豪使之动,送寒气而迎岁时,劝农之始也。旧有公制,载在经制。其日,设宴于公堂,邀绅士同观,拨演俳优乐籍,男女杂陈。春牛,乃春耕之牛的略称。村民又有此说:

  一年打二春,

  野草贵如金。

  意思是说,腊月打一春,正月再打一春,将意味着今年是个好年景。

  农历正月十五,称元宵节,它是中华民族年节中,规模最大的集体娱乐节日,被外国人看作是中国的狂欢节。正月十五闹元宵,扭秧歌,耍社火,万民同乐,这与庆丰收有关。东汉末年,中国道教诞生,道教把天、地、水称为三官,把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称为三元。后来,又将三元和三官相对应,上元为正月十五,中元为七月十五,下元为十月十五。这三个相对应的日子,各诞生出一位男孩儿。这三位男孩长大后,分别就是:尧、舜、禹。其中:尧做了天官,职责是赐福;舜做了地官,职责是赦罪;禹做了水官,职责是解厄。合称三元大帝。人们对天官尤为尊敬,道教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佛教于汉代传入中国,佛教教义中,把火光比作佛之神威。称之为:

  无量火焰,

  照耀无极。

  佛经中有燃灯佛之说,被认为是佛教中最古老的古佛。佛教还传说,佛祖释迦牟尼示现神变、降伏神魔的日子,在西方是十二月三十日,就是东土的正月十五。为了纪念佛祖的神变,此日要进行燃灯*。可以说,佛教对保存中华民族古老的烟火崇拜,特别是正月十五张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