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香蒲草的记忆 >

第43部分

香蒲草的记忆-第43部分

小说: 香蒲草的记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儿,我想起村里人讲过这么一件故事:过去人们不会写字,过年还必须要写对联,贴对联。没人写,怎么办?只好捉一只蜘蛛,放进墨盒里,之后把它取出来,放在红纸上,再用一只碗儿把蜘蛛扣住。过一会儿,把碗拿走,可以看见蜘蛛在碗里面窜出来的“字”。 这样反复进行数次,一副对联就写好了。正好有一位老秀才看见了,左看右看不认识,这是什么字呢?问其它人吧,又怕人家笑话,只好胡念一番:

  一冬无雪天藏玉,

  三春有雨地生金。

  人们见这位秀才学问这么高,连蜘蛛窜出来的字都能认识,就问他老人家这是什么字体?秀才摇摇头,之后又点点头:“好像这是鸟虫篆,写这字是哪位先生呢?写得如此好,我还是第一次见过。”众人听后大笑,笑的秀才莫明其妙。这可能是一句笑话,但是,却反映出对联在过年中的重要性,也说明文化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必然联系。 txt小说上传分享

腊月:神位
腊月:神位

  
  写春联能龙飞凤舞,写神位就不能这样了。每个神位折成长方形,上头两个角再朝里折回来,最上面写“供奉”二字。过去的写法是从右往左写,就和对联一样,现在人们都习惯从左往右写。他们的说法是,现在的书报就是这样编排的。可他们一定不会知道,过去的书是从右往左写的。这是一个习惯,也是对祖先尊敬不尊敬的原则问题。现在的年青人对这些不太重视,也可能是因为他们不懂。其实很好区分,只要你面对大门站着,右手这边为上,也就是说左手那边为下。写对联是这样,贴对联也是这样,写神位也是这样。

  财神爷的牌位一般是这样写的:供奉福禄财神神之位。旁边的对联写:

  天上财源主,

  人间福禄神。

  或:

  八洞神仙来进宝,

  九天仙女送金钱。

  横批是:福禄财神。

  天地爷的牌位一般是这样写的:供奉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真宰。旁边的对联一般写:

  天德一以清,

  地德一以宁。

  或:

  天高悬日月,

  地厚载山河。

  横批是:大德曰生。

  土地爷的牌位是:供奉土地正神神之位。旁边的对联是:

  土地堂前坐,

  保佑全家人。

  或:

  位列上中下,

  才分天地人。

  又:

  土能生万物,

  地可发千祥。

  横批是:福德正神,或:土地正神。

  灶君爷,村里人也叫皂爷爷。皂爷爷的牌位是:供奉皂君大王神神之位。旁边的对联是:

  上天言好事,

  回宫降吉祥。

  横批是:皂君神位。

  在其牌位前还要摆放“枣山”,枣山是村里人供奉皂爷爷的专用供品。

  村里人一般就请这四位爷爷,由此可见村里人最基本的愿望就是:发大财,敬天地,吃饱饭,还有他们脚下这片土地,给他们多打粮食,给他们一个风调雨顺的好年景。

  家里有念书的人,还请文昌爷。好让文昌爷保佑子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来出人头地,光宗耀祖。文昌爷的牌位是:供奉文昌帝君神神之位。旁边的对联是:

  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

  或:

  亿万人之灵秀,

  千百世之文明。

  横批是:文章总持。或:文笔独操。

过年好(一)
过年好(一)

  
  村里人对写牌位、贴牌位都非常神圣。首先要洗净手,然后心怀敬意,心中不能有丝毫杂念。

  其次是摆疏。书上说是安置神主,就是请列祖列宗及一切亡故亲人的灵魂,回家与生者共度佳节。疏一般摆在空房,存有家谱的人家,要将家谱恭敬地悬挂起来,没有家谱的人家,要设置亡人灵牌。灵牌又有二种,一种是白松椴木所制,方四寸,象征一年四季;高一尺二寸,象征一年十二个月;身宽三十公分,象征一月之日,厚十二分,象征日后。这里所指尺寸,以旧尺为单位。

  在这儿举例说明书写神主牌位:如某妇人已亡,在牌位正面写:故显妣某氏孺人神主。在正面左下方写:某男某奉祀。夫存不写故,其背面的写法如下,左边写:某年某月某日某时生。右边写:某年某月某日某时卒。下面写:享年几十几岁,葬于什么地方,另注明坐标及方位。正中写:姓某号公元或继某氏行几神主。如某男神主牌位正面同前所述,其背面书写格式稍微有异,左右与下面同前所述。正中写:某姓某号公讳某行几神主。此种牌位,在村里不怎么使用,原因可能是嫌其麻烦。不过话又说回来,尊宗敬祖,乃为人之道,还能嫌其麻烦?况且平时收藏起来,过年时取出来,甚为方便。

  另一种是疏折,用麻纸做成,称为亡疏。亡疏形状,为双层两边各向中缝折合而成,疏高为二十七厘米,宽为七点五厘米。疏中间的红签条长十三厘米,宽一点五厘米,纸质为大红纸,红签条上距顶部为六厘米,下距底部为八厘米。

  关于怎样写疏,这里面有很大学问。

  长辈给晚辈写疏,落款具名在疏右下方,从红签条之下开始书写,躬字到边。

  晚辈给长辈写疏,落款具名在疏左下方,从红签条之下开始书写。

  灵柩在宅时,疏正中写:新逝显考某公讳某某之柩。疏的左下方写:孝男某某鞠躬。疏正中下方不写“封”。

  将尸入殓而未盖棺者,疏正中书写:新逝显考某公讳某某之衬。同样下方不写“封”。

  停棺在宅时,疏这样写:新逝显考某公讳某某之灵柩。同样下方不写“封”。

  棺材入穴后,疏的写法为:新逝显考某公讳某某之灵。疏正中写“封”。

  死者满三年后,疏的写法为:显考某公讳某某妣某氏之灵,下写“封”。疏右下方写:男某某鞠躬。

  过年时,正中还要摆一道总疏,上写:

  故某氏门中先远三代宗亲之灵。

  旧时有此讲究,安神之后才写亡疏,其中的理由是:先神后祖。多数村民要请人写疏,为避免麻烦,一般在白天就将这些写好。

  现在,村里人一般都用白纸糊疏,木板那种疏,我没见过,想来也好。如今,村里有些年青人不懂规矩,没有礼节,过年竟然不摆疏,好像他没有祖宗似的,这是为人子孙不孝的行为。

  下来是垒旺火,捆年草,挂灯笼,糊灯碗。过去有钱人家才垒旺火,所谓的旺火,也就是一堆炭块,或者是一堆没用的木头。有讲究的人家,还在旺火里放一些柏树枝,一是柏树枝燃烧时有股香味,二是柏树枝燃烧时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取意大吉大利。普通人家是一捆谷草,中间拴一根红线,放在院当中。有的人家,还在谷草上写一副对联:越烧越旺。

  挂灯笼也有好多讲究。因灯笼有大小之分,大灯笼悬挂在大门外面,而且还讲究成双成对。过去村里人家都有堂号,各家堂号要写在灯笼上,如我家的堂号是克已堂,同族伯父张宝林家的堂号是荣庆堂,其它人家是什么堂号,我就不得而知了。小灯笼摆在各位神仙牌位跟前。这是过去的事情,如今人们不怎么糊灯笼了,主要也是嫌其麻烦,现在到处都有买灯笼的,大红灯笼高高挂。总之是,大年三十的灯,见地方就能摆。比如:井台、鸡窝、窗台、窑口,到处灯火通明,取意为红火。

  过去还有这样一种说法,人们说年是一种怪兽,专门在一年的最后一天,出来吃小孩子。因此,人们就放鞭炮,点旺火,糊灯笼,用来驱邪。

  这是男人们做得活儿。也有女人们做得事情,她们就是贴窗花,尤其是女孩子们,一个个爬在窗户上,把她们腊月里剪下的窗花全拿出来,精挑细选,把她们对新的一年的希望,全部贴在窗户上。然后左看看右看看,直至满意为止。家家窗户上花红柳绿,户户窗户上春意盎然,真是看了还想看,越看越喜欢。更有甚者,拿上自己多余的窗花,走东家,窜西家,看谁家的好,看谁家还没贴。村里有些人家没有女人,她们就拿上自己的窗花给他们贴上,把美好的愿望,送给人家。

  村里人过年还有个习俗,就是家家大门上,或者家门上,都要悬挂柏树枝,意思也是避邪吉祥。

  过去,人们贴上对联、垒起旺火之后,人与人见了面,只能互相祝贺,债主也就停止要帐。因此,人们习惯早早地把这些办妥。

  以上说得这些,都必须在年三十这天上午完成,然后响几个炮,点蜡上香,意思是安神。安字在这儿的意思是邀请的同义词,意思也就是把“老人”请回来。

  村里人有这么一句俗语:

  安神不响炮,

  爷爷不知道。

  又说,香为信使,香烟冉冉升起,神鬼皆知。安神炮一响过,村民一般禁忌再上街行走。然后开始吃饭,村民一般吃高梁面做成的鱼鱼,取意翻身。

  吃完饭,就开始剥葱包饺子,然后就等待天黑过年。

过年好(二)
过年好(二)

  
  除夕夜,人们很少睡觉。《崞县志》中说:除夕,子孙都列祖父膝下,夜深不去,谓之守岁。现在是,时间一到晚上八点,全家人都守着电视机,围坐在桌前,观看春节联欢晚会。等全家人都回来时,要放一个关门炮,开始熬夜,一夜不睡,等待黎明,也就是等待新的一年的来临。小孩子们不*服,老人们说:怕不干净的东西把孩子拉走。

  关于熬年,我曾听说过这样一个传说:

  过去有个小村庄叫李家庄,李家庄有兄弟俩,老大叫狗崽,为人尖酸刻薄,爱财如命。老二叫王子,为人心地善良,勤劳忠诚。相传那时候,老天爷每年腊月三十开一次天门,往地下扔金银财宝,地上的石头砖瓦就变成金石头银砖瓦了。为此,人们在年三十晚上不睡觉,就等着拣金银财宝。话说这年三十,兄弟俩都坐在院落里等天门开,老大等得有些不耐烦,心生一计,预先将石头砖瓦都拣回家中,就等天门一开,把这些变成金银,以免让老二抢走。三更时分,天门顿开,院落里的石头砖瓦都变成了金石头银砖瓦,只见老二不慌不忙地拣着,老大看见自己家里的石头也变成了金银财宝,急忙回家关门,怕老二来抢。等打了五更,东方发白,老大醒来一看,原先的金石头银砖瓦又变成了石头和砖瓦,后悔已经来不及了,而老二拣得才是真正的金银财宝。从此,人们都希望像老二那样,没有贪得无厌的想法,而是依靠勤劳致富。于是,就有了熬年的风俗习惯。

  大年初一早上,首先由家长穿衣起床,先在家里洗手,忌讳将水盆里的水洒出盆外。

  然后,家长出院放一个开门炮。

  然后开大门,准备接神。

  然后将院落中间的年草点着。

  然后端出供品,三个莲花馍馍和九个馍馍,分三组垒起来,三个馍馍呈三角形摆放,然后在上面放一个莲花馍馍。

  然后从大门口往里走,边走边给各个神位点灯,焚香。

  然后放鞭炮。

  然后烤年草馍馍。这儿有一个说法,比如家中有五人,还得多烤二个,天地各一个。

  然后祭祖。

  然后拜年。这里先说族拜,进院先拜祖,也就是给“疏”磕头。然后再进屋子里给长辈磕头。亲近些的,还给小孩子压岁钱,以图吉利。平常人家,则是花生、核桃、黑枣、柿饼子、瓜子等,把小孩子的口袋塞得满满的,也有糖块。拜年时,街上遇到熟人,都要拱手作揖,互相祝贺。

  大年初一,自然吃的是饺子。过去还讲究火锅,取意一年红红火火。现在,村里人生活条件好了,完全不像从前那么可怜,包饺子还有两种颜色:一红一白,红的自然是高梁面做成的;白的才是好面(过去村里人将小麦面称之为白面,也称好面)做成的,那也是一个形式,不能吃,只能看,走亲戚还要用。如今,社会在不断进步,村里人对吃食也不那么讲究,平时吃得都是白面大米,更何况三百六十五天才过这么一个年?吃饭前,要给祖父、祖母、父母及兄嫂拜年。

  有新媳妇的人家,由婆婆带领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儿媳妇,给所有本家磕头拜年,不给拜年的,就意味着断绝来往。无婆婆的,由其兄嫂带领。

  正月初二接财神,也比较隆重。早上一起来,先给财神神位烧香点灯,上供放炮,并在财神神位前面摆上年前蒸好的花糕。这天,在财神神位前,要比其它神位多一炷香,多点一盏灯,以示特殊尊敬。

  村里人习惯在春节期间请客,一般有二种情况:一种是刚娶过门的新媳妇,家族都要宴请,有人做诗为证:

  花信争传放早梅,

  家家设宴酿香醅。

  衣冠都要求时样,

  新妇初来第一回。

  另一种是亲戚朋友欢聚一堂,猜拳行令,声震屋瓦,欢声笑语,满街皆闻。时常可见酒醉者被人搀扶回家的情景。

  春节期间,初三之前忌喝稀饭,初五之前忌扫院。

  吃饭前,先给祖宗点蜡上香,供饭菜,正月初二下午送走疏,就可以喝稀饭。

  在这儿还有一个讲究,以前这个讲究不十分明显,现在是十分流行,就是指逢九年的男男女女,当然这儿指的男女,是指三十六岁以上的,以下一般不讲究这些。凡是逢九年的人,一定要在自己家呆三天,期间不能出门露面,更不能见生人,否则一年不顺。

  这里说的门,是指自己家的大门。。 最好的txt下载网

禁忌:与农作物有关
禁忌:与农作物有关

  
  禁忌节气日下种。有“节日不种田、种田苗不全”的说法。

  禁忌走街窜巷的剃头匠吆喝。

  禁忌女子动泥瓦匠拴好的线。

  铁匠的砧子忌人坐。

  禁忌扫帚星出现。

  禁忌闰八月。

  禁忌多龙治水和少牛耕田。农历以正月第一个辰日第几日,便确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