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你能行 >

第9部分

你能行-第9部分

小说: 你能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一堆东西堆在那里,问题的答案很可能就隐藏在这些杂乱的东西之中。一开始的时候我们不知道怎样去“普遍联系”,那么不妨试试“胡乱联系”的方法,我们不做任何设定,就是随机把这些东西联系起来,看看能否找到突破。事实上,很多转机、突破就是在这种“胡乱联系”中产生的。
  ·博弈思维
  除了上面说到的这些,我还有一个故事与大家分享,这个故事是我迄今为止读到的最令人拍案叫绝的“斗智”故事。
  19世纪的美国,铁路是主要的运输方式,当时的中央铁路被外号为“船长”的范德比尔特控制。为了与其他线路竞争,“船长”在1870年5月把从布法罗到纽约市运送牛的运费从每车厢120美元降低到100美元,接着又降到40美元。
  这种大幅的降价,让原本利润不高的运输生意变得更加无利可图,但是谁也没想到,他的竞争对手伊利铁路在6月25日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把每车厢的运费降到了纯属象征意义的1美元。为了竞争,“船长”也不示弱,也把运费降低到了每车厢1美元,他认为财大气粗的自己,更能承受这种自杀式的降价。
  生意做到这里就是在打价格战了,关键就是看谁能挺得住。可是人们没想到的是,价格战开始实施之后,“船长”的中央铁路线上奔忙着运牛车,而伊利铁路上一辆车也没有。原来伊利铁路的控制者早已经把布法罗牛市上所有的牛买下,然后通过几乎是免费的中央铁路将这些牛运输到纽约,发了一笔横财。
  究竟是谁有这么聪明呢,他们就是当年在华尔街上演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黄金操纵案的投机家古尔德与菲斯科,他们甚至麻痹了当时的美国总统杜兰特。
  这个故事中,那些大投机家体现出的是什么思维呢?这是一种运动博弈的思维,这种思维方式没有成规,他们不按常理出牌,而是善于抓住机会,随机应变。当年华尔街的那些大鳄们,都是“跳出盒子想问题”的高手。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没有不可能(Can…Do)(1)
至此,你已靠谱,能跳出小盒想问题了。不过别高兴得太早,这些还不够。想与做是两码事,理想是伟大的,现实是残酷的,你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你总能想方设法地实现它。
  不管别人觉得你的想法多么荒诞不经,只要你觉得靠谱,那你就必须勇敢地去尝试,并且最终把它做成。说句英语就是“Can…Do” 精神,翻译成汉语叫“必须搞定”!
  ·没法快递的盒子
  我们做工作的时候,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这是常态,关键是你如何面对这些困难。我们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领导让你把一个包裹从北京送到上海,要求是明天一早一定要到。当你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已经是快下班了。按照常理来看,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你会怎么想?
  你可能认为已经快下班了,最早的快递要明天上午发出,肯定来不及了。这个困难是客观的,谁都知道,如果你就此认为这就是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那说明你还缺乏“Can…Do”精神。
  不信,你就看看其他人还能怎么做……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就发生在我一个朋友“杰西卡”身上,她做到了。她没有和老板说这个任务有困难,或者时间太紧张了,她说她相信老板是有常识的,这么晚了交给她一定是因为很紧急。当她接到任务后她就开始想办法,先给快递公司打电话,快递公司说一般要24~48小时到货,虽然可以给加急,但是加急也只能保证第二天下午到。看来快递公司是指望不上了,还能有什么办法呢?
  杰西卡又发动了她所有的资源,在即时聊天工具上挂上签名“急寻今晚去上海的朋友,请与我联系”,然后又在校友录、博客、微博、开心网上发帖子,然后再逐一骚扰她那些经常出差的朋友,问了一圈还是没人去。就在她快要绝望的时候,聊天工具上的小人头像突然在跳动——是刚刚被她骚扰的一个帅哥。她打开一看,帅哥发来一句:“跟我合租的哥们儿今晚去上海,我和他说好了,可以给你带东西。”
  事情就这样办成了,这就叫“Can…Do”精神。我们都说过“没有翻不过去的火焰山”,关键是你想不想过去。如果你想,就一定有办法。“Can…Do”是一种信念,有了这种信念,你就是一个无比坚强的人,你就是一个公司业绩的“源动力”,这种人在任何公司都是难得的人才,很多在常人眼里不可思议的事情,因为他们的存在而发生了。
  ·我如何能邀请到李玉刚
  再说一个发生在我身上的故事。相信很多朋友都看过MSN《职场人生》那期我对李玉刚的访谈,但是你们知道这期节目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一天晚上,我在家看电视,我喜欢靠在沙发上,拿着遥控器不停地换台,换到喜欢的就看看。无意间,我转到了北京电视台的一档访谈节目——《非常说名》。在这期节目当中,李玉刚讲了很多他个人的经历,他说到自己当年投过河、当过乞丐,我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如果能把他请到我的节目当中,一定会给职场上的朋友很多启发!
  这只是一个想法,当时我并不确定这个想法是否可行,因为李玉刚根本不知道我是谁,我也不知道如何找到他。我只知道,我不能让这个想法只停留在脑海里,我必须要有所行动。于是,我开始与我们娱乐频道的同事联系,看看她们能否拿到李玉刚的联系方式。结果,与李玉刚有联系的这位同事怎么也联系不上。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没有不可能(Can…Do)(2)
没办法,我们故技重施,开始在网上“人肉”。最后,我们在“李玉刚吧”中找到了吧主,从吧主那里得到了李玉刚经纪人的联系方式……
  当年,我是看着李玉刚一步步在星光大道上过关斩将的,但是我从来也没想到有一天我们会以这种方式见面,我也从来没有想到今天我会在自己的书中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甚至我从来也没有想到有一天我居然会写出一本书来。
  但是我做到了,为什么?很简单——敢想、敢干,马上行动!其实,这个道理谁都懂,就是有时候思想上不够坚决。有一句话说得好——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越狱》为什么好看
  这几年,美剧《越狱》在全球着实火了一把。最火爆的时候,全球影迷宁愿熬夜苦等。美国播出一集之后,国内网站马上更新,甚至还有专门的班子为其翻译、压字幕……《越狱》之所以好看,是因为他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故事中的Michael为了营救他哥哥出狱,使尽了浑身解数,最后终于如愿以偿。
  钢筋水泥的监狱,电网密布,警卫荷枪实弹,监控无处不在,要想在这样的地方救出一个人来,困难可想而知。如果稍微一犹豫,Michael就不会有自投罗网的勇气,也就不会有那么好看的故事,当然也就没有了Michael的传奇。
  其实,这个故事情节与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很相像。电影中的主人公Andy受不白之冤入狱,最后在狱中度过了10年。但是他始终没有放弃逃生的信念,他用10年的时间挖了一条隧道,最后在一个雨夜,爬行了2000多米,终于成为了一个自由人。电影中的一句台词说得很好——“恐惧使你成为囚徒,希望使你重获自由。”如果Andy在巨大的困难面前恐惧了、动摇了,恐怕他就永远没有重见天日的时候了。
  ·大白鼠的希望
  有位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将两只大白鼠丢入一个装了水的器皿中,它们会拼命地挣扎求生,一般维持的时间是8分钟左右。然后在同样的器皿中放入另外两只大白鼠,在它们挣扎了5分钟左右的时候,放入一个可以让它们爬出器皿的跳板,这两只大白鼠得以活下来。若干天后,再将这对大难不死的大白鼠放入同样的器皿,结果很是令人吃惊:两只大白鼠竟然足足坚持了24分钟,3倍于它们一般情况下能够坚持的时间。
  这位心理学家总结说,前面的两只大白鼠,因为没有逃生的经验,它们只能凭自己本来的体力挣扎求生;而有过逃生经验的大白鼠却多了一种精神的力量,它们相信在某一个时候,一个跳板会救它们出去,这使得它们能够坚持更长的时间。这种精神力量,就是积极的心态,或者说是内心对一个好的结果心存希望。
  这就是希望的力量!我们需要给自己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这是我们前行的动力,也是我们幸福的源泉,所以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希望。
  我想,每个中国人都会记住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女子1500米速滑接力赛场上上演的那一幕,当韩国人率先冲过终点时,所有中国人的心都“拔凉拔凉的”,时间似乎在那一刻凝固了,队员的表情似乎也凝固了,韩国教练在振臂高呼,韩国的运动员在欢呼雀跃……
  当人们还没有反应过来时,情形发生了惊天逆转,中国的队员开始欢呼雀跃,韩国队员却变得垂头丧气、呆若木鸡。裁判认定韩国队员超越犯规,成绩无效,金牌被取消。中国队最终获得冠军!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没有不可能(Can…Do)(3)
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一幕究竟是如何发生的。中国队的教练李琰一直坚定地举手示意裁判韩国队犯规,在她的抗议下,裁判重新观看录像,最后重新作出了判决。于是,才有了上面的一幕。不到最后一刻,绝不要放弃。
  耐克说“Impossible is nothing”,没有不可能;李宁说“Anything is possible”,一切皆有可能。其实,这都是一种“Can…Do”精神,工作中只要有了这种心态,就没有不能完成的任务!
  ·110年前的一本奇书
  110年前,美国出版了一本奇书,最开始它仅仅是一篇文章,后来成了一个小册子。它一面世就被疯狂抢购,加印的订单日益增加,20万、50万、100万,以至于需求大大地超出了印刷厂的承受能力。到1915年作者去世时,这本小册子共印刷了4000万册,成为印刷史上的一个奇迹。
  后来,这本小册子被翻译成各种文字,在全世界广为传播。它还在军队、政界产生了广泛影响。美国西点军校和海军学院用它来做教材,美国总统布什曾在这本小硬皮书上签名,把它赠送给自己的助手。
  这本书就是——《把信送给加西亚》(A Message to Garciar)。
  你可能看过这本书,不过为了没看过的朋友,容我再简要介绍几句。1898年美西战争期间,美国与西班牙在古巴的领土上开战,美国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就必须与古巴反抗西班牙的起义军联手作战,加西亚就是古巴起义军的首领。
  于是,美国就必须与加西亚取得联系。当时的美国总统威廉·麦金莱 (William McKinley) 给加西亚写了一封信,可当时加西亚正在古巴的深山密林中,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怎么把信送给加西亚呢?这个问题难住了麦金莱。后来,美国军事情报局局长——阿瑟·瓦格纳上校推举一人,称:“我有一个中尉,名叫罗文。如果有人能把信送给加西亚,那这个人必是罗文。”后来,罗文不但把信送到了,还带回了加西亚的回信,在美西战争中功不可没。
  《把信送给加西亚》一书中,作者极力褒扬的是罗文接到任务后,没有问“加西亚在哪儿,他长什么样,我怎么找到他”等,而是二话不说,转身就走,然后干净利索地完成了任务。
  作者还拿现实中的例子对比,说明大多数人工作的时候,总要找些借口,或不肯尽全力,或不积极主动。一番褒贬之后,作者号召我们都要做那个“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
  罗文身上最难能可贵的精神是什么?大多数把它归结为“主动性”,就是能够调动身上所有的细胞,主动去完成某项工作。其实,关键还不止是这些。
  简单点说,你不光要主动,还必须能把事情“搞定”,这也就是我们前文说的“Can…Do”精神。不管这件事有多难,不管你手上资源够不够,只要领导把工作交给你了,当你交差的时候,你必须完完整整地把这事“搞定”。你不应该让领导替你把关,不要等交差时让老板挑出一堆毛病。
  事情交给你去办,你就要为这件事完全负责。争取做到让领导说:“你办事,我放心!”试想一下,如果有一天咱们当老板了,手下的弟兄一个个的都不能独当一面,那你得多难受啊!你肯定愿意把事分给最靠谱的弟兄去办。就像《我的兄弟叫顺溜》中,三营长经常说“保证完成任务”,陈大雷也是有事就喊“三营长”,即便三营长死了,他还是习惯这么喊。
  “搞定”只是一个基本要求,如果你能做得更进一步,超出领导的预期,那就更了不得了。麦金莱派罗文去送信的时候,没指望他能回来,只希望他能把信送到。但是罗文不但回来了,还带回了加西亚的回信,这就是超额完成任务。
  即使抛开为自己工作这样的想法,把事情干净利索地搞定,还是一种赢者的心态。既然接了这个活,就必须把他做好,否则就干脆不做。
  老外最怕别人说“You are a loser”——你是个失败者。近来,国人将“loser”翻译成“庐舍”,还有人成立了反庐舍联盟。如果你不想做一个失败者,那就相信你自己,做一个“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只要有你,就没有不可能。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别忘记了目标(KPI)(1)
如果上面写到的几点你都能做到,你已经非常了不起了,但是我们还是不能忘乎所以。关键时候抬头看看路、看看方向有没有错。任何人在工作中都有自己的业绩指标,英文叫KPI (Key performance index,即关键业绩指标),如果你忙忙叨叨半天,与自己的KPI背道而驰,那无论你做了多少,也是劳而无功。
  ·记住你是来干啥的
  下面这个小故事很有意思,看看你是否会有感触。
  有一位父亲,带着他的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