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我读鬼谷子 >

第16部分

我读鬼谷子-第16部分

小说: 我读鬼谷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欲张,反敛;

  想要张扬自己,反而体现出收敛;

  欲高,反下;

  想要向上,反而体现出向下;

  欲取,反与。

  想要得到,反而体现出给予。

  欲开情者,象而比之,以牧其辞。同声相呼,实理同归。

  想要使对方敞开心扉,就要不断通过他言辞的表象类比、推测他的真实意图,处处迎合对方,以引导他要说的内容,处处体现出相互呼应、志同道合。

  或因此,或因彼,或以事上,或以牧下。

  或者谈此,或者谈彼,或者谦恭、尊重,或者义正词严。

  此听真伪,知同异,得其情诈也。

  这就是识别真伪得到真情的办法。

  动作言默,与此出入;

  行动也好说话也好都要采用这种方法;

  喜怒由此以见其式;皆以先定为之法则。

  喜怒哀乐的得体表现,都是预先预谋好的。

  以反求复,观其所托,故用此者。

  通过翻来覆去的语言变化,观察对方真实的思想依托,这就是反向思维的方法。

  笔者感悟

  鬼谷子阐述了反向思维的大智慧,同时还阐述了“欲擒故纵”的操作方法。

  善于反向思维的人,是有大智慧的人,即便是鬼神的真实意图也会在他面前暴露无遗,休想在他这里蒙混过关。

  具体实施方法是:

  要根据瞬息万变的事态发展,不断审察自己筹划谋略的正确性,要根据变化的情况不断调整谋略,使得谋略能够与时俱进。如果不根据变化而变化,得到的情况就不真实,决定对症下药的基准就不准确。

  我们用“象比”的方法来推测别人的真实意图,别人也照样会用“象比”的方法来推测我们的真实意图。因此,要用相反的语言表述来混淆对方的“象比”,让他听不出你的真实意图。

  本文鬼谷子介绍了一种“欲擒故纵”的操作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想要听别人的表述,自己不能滔滔不绝,不给别人表述的机会。只要别人一开口,自己就要保持沉默,而且还要专心致志的凝听,在凝听中反复运用“象比”之术推测别人的真实意图。

  想要发表自己的见解时,反而要体现出收敛,要半遮半掩的逐步展开,要一环紧扣一环,一环更比一环精彩生动,让别人心甘情愿的跟着自己的节拍步步深入。而绝不能体现出急于让别人接受你的观点,每一步深入都是自然过渡,顺理成章。要寻找最合适的时机来表述,最好是别人请求你的表述,这才是最佳时机。

  想要获得主动权,不能体现出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相反要体现出低调、谦虚、恭敬,要通过以心换心的诚意和实际行动来赢得别人发自内心对你的尊重,此时产生的主动权将牢不可破。

  想要得到什么东西,不要体现出任何想要得到的想法,相反还要体现出对这些东西不感兴趣,反而还要给予别人。此时,这件东西会自然贬值,没有任何人会认为你想要得到它,没有任何人会产生戒备心,要得到它就会更容易了。

  想要使别人敞开心扉的陈述见解,就要不断通过他言辞的表象进行类比、推测他的真实意图,按照推测出来的他的意图,处处迎合他,处处体现出与他相互呼应、志同道合,这样就可以诱导他把全部意图都表述出来。

  自己发表见解时,要时而谈此、时而谈彼,时而谦恭、时而高贵,时而义正词严。这样就可以打乱别人的方寸,同时刺探出别人的真情,这就是识别真伪得到真情的办法。

  把以上介绍的这些方法,作为我们外交活动的行动指南,所体现出的一切言谈举止、喜怒哀乐,都是经过严格策划预先设计好的。通过翻来覆去的语言变化,观察对方真实的思想依托,这就是反向思维的大智慧。

愚公谷
愚公谷

  有一次,齐桓公在出外打猎时忽然看到一只鹿从前面飞快地跑过,于是他策马紧追不舍,一直追进了一个山谷里。齐桓公正不知此山谷为何处,恰好遇一老者齐桓公就问老者:“这里叫什么谷?”

  老者回答说:“这里叫愚公谷。”

  齐桓公又问:“为什么叫这个名字?”

  老者说:“这是用我的名字来命名的。”

  齐桓公朝老者仔细看了看,疑惑不解地问:“我看你的相貌,毫无愚蠢之状,为什么说是用你的名字来命名的呢?”

  老者回答说:“让我把事情的原委告诉您吧。我曾经喂养了一头母牛,母牛下了一头小牛。后来小牛慢慢长大了,我便卖了牛买了一匹小马。一个年轻后生看到我牵着一匹小马,上前便喝斥道:”你养的是一头牛,牛是不能生马的,你这马是哪来的?莫不是偷来的!‘于是强行把我的马牵走了。后来乡邻们知道了这件事,都说我真愚蠢。他们把我叫做愚公,而把我住的这个山谷就叫做愚公谷。“

  桓公听后也说:“依我看,你也的确愚蠢。既然那小马是你用辛勤喂养的牛换来的,你为什么要让那个年轻人把它牵走呢?”说完,齐桓公不去继续追赶鹿,调转马头回宫去了。

  第二天上朝时,齐桓公把这件事讲给他的相国管仲听了。

  管仲一听,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郑重地整了整自己的衣襟,向齐桓公两次下拜请罪说:“在君王的属土之内竟然出现这样的事情,应该算做我的过错啊!假如是尧帝时候,皋陶为掌管刑狱的官员,哪里还会有人胆敢强抢人家的马驹子呢?即使有这样的情况,那被欺凌的老者也决不会轻易撒手,而是要找地方跟抢马的人评理的。如今那老者知道处理诉讼案件不公正,遇到巧取豪夺的人,惹不起、躲得起,只好把小马给他算了。看来,这不是一个老头愚蠢的问题,而是社会治理不力的问题。回头让我好好整顿一番吧。”

  齐桓公十分赞成管仲的意见,支持他放手整顿法治,惩治邪恶,伸张正义。

  管仲真不愧是一代明相,原本是一个让人发笑的笑话,管仲却通过反向思维,悟出了国家管理上的漏洞,从而把齐国治理成春秋强国。

金壶丹书
金壶丹书

  齐景公来到已被兼并的原诸侯国纪国视察时,在其京城内发现了一只金壶,打开一看,只见里面藏着一幅用红笔写就的帛书,上书八字箴(zhen)言:“食鱼无反,勿乘驽(nu)马。”

  齐景公将丹书握在手中把玩一阵之后,不禁击掌赞道:“对呀,为人行事的确应当如此。吃鱼只应吃一面,不要翻动,因为鱼腥味是能使人作呕的呀;出门时应当不骑那种跑不快的马,因为它缺少耐力,走不远啊。”

  晏子在一旁听了,赶紧纠正道:“这八个字说的并不是您理解的这个意思。所谓‘食鱼无反’,是在告诫国君和大臣们不要贪得无厌,不能将民力耗尽,否则就会损伤国家的元气;所谓‘勿乘驽马’,则是比喻国君不能将品质不好的人放在身边,委以重任,否则他们就会误国害民呀!”

  齐景公听了晏子的解释,不觉频频点头,但同时又不解地问:“既然纪国有这样好的治国箴言,它又怎么会亡国呢?”

  晏子回答说:“这是有原因的。我听说,凡是有道的国君,总是将一些治国安邦的至理名言公开张贴在大街小巷,广而告之,让全国上下共同遵守,同时发动民众随时监督;而纪国虽然有这样好的治国箴言,却将它投注到金壶之中,束之高阁,并不实行。您想,他们这样做,能不亡国吗?”

  晏子本身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善于反向思维推出时弊,是正常的,要不然怎么会被后人讴歌至今呢?

石达开湖口大捷
石达开湖口大捷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的著名将领,广西贵县人。早年加入拜上帝会,与洪秀全、冯云山等共谋举义。金田起义后,被封为左军主将,旋封翼王。

  西征军在湖南湘潭为曾国藩的湘军所败,节节后撤,武汉失守,九江危急。石达开奉命率援军赴湖口,指挥九江、梅家洲守军顽强抗敌。

  太平军面对强大的湘军水师节节败退,石达开命令水师继续战斗,只许败,不许胜。连续观察了三天水战情况,石达开命令停止战斗。

  九江码头停泊了四十余艘运输船,整整装了一个通宵的粮食,朝着湖口方向驶去。曾国藩的水师将领早已被胜利冲昏了头,强烈要求曾国藩派快船夺粮,曾国藩坚持不过,只好同意他们快去快回。当两百多艘快船进入湖口的时候,突然无数石达开的战船封住了湖口,万炮齐轰,很快快船就化成了齑粉。当铺天盖地的战船驶向曾国藩的大船的时候,曾国藩已经感到大势已去,炮声一响,灰飞烟灭,万念俱灰的曾国藩投湖自尽,被心腹爱将彭玉麟救起。

  石达开真不愧为著名将领,他命令水师履败履战的原因是要好好观察曾国藩的水战战法,他发现曾国藩的大船装重炮,快船装水兵,进可攻、退可守。不断失败的原因是要麻痹曾国藩的将领们。石达开巧妙的运用了“欲擒故纵”的战略战术。 txt小说上传分享

孙膑减灶诱庞涓
孙膑减灶诱庞涓

  孙膑和庞涓的故事在中国被老百姓津津乐道了几千年。孙膑就是采用欲擒故纵的方法杀死了庞涓。

  魏惠王派庞涓去攻打韩国。韩国抵挡不住,不断地向齐国求救。

  孙膑不去直接救援韩国,却反而去攻打魏国。

  庞涓率领魏军,日夜不停地往回赶,这时,齐军已攻入魏国境内,占领了不少地方。

  孙膑下令齐军退兵。

  庞涓见齐军退兵,就跟在后面,紧紧追赶。第一天,他追到齐军扎过营的地方,只见营地上到处都是煮饭用的灶。他叫人点了一点灶的数目,不觉吃惊地说:“想不到齐军竟有十万人吃饭,人数真不少呀!”

  第二天,他又追到齐军扎过营的地方,再叫人一点,发现煮饭用的灶减少了一半。他高兴地说:“看来已有不少齐军逃跑了。”

  到了第三天,庞涓发现齐军煮饭用的灶又大大减少了。他更加高兴了,对部下说:“我早就知道齐军胆小怕死。他们进入我们国境才三天,已有一大半跑光了。”

  庞涓命令抛下辎重,只带轻装精锐部队,日夜兼程,追击齐军。他哪里料到这正是孙膑用的减灶诱敌之计,引他追击。

  孙膑预料他当天晚上可以赶到马陵。于是命令士兵把大树砍倒,堵塞道路,只留路旁一棵大树,削去树皮,在光光的树身上写了这样几个大字:“庞涓死于此树下。”又命军中弓箭手,埋伏两旁,就在那天晚上,庞涓果然赶到马陵。他走到那棵大树底下,见道路被树堵塞,就命人搬树。他看到树身上好像有字,就命人取火来照。庞涓还没来得及把树上那几个大字看完,齐军已万弩齐发,庞涓身中数箭,自知兵败难逃,就拔剑自杀。庞涓临死时,还不服输,愤愤地说:“想不到叫孙膑这小子成了名!”

  孙膑灵活的运用了“欲擒故纵”的谋略,诱使庞涓上当,把不可一世的庞涓送回了老家。

第四节:见微知类
第四节:见微知类

  己欲平静以听其辞,观其事、论万物、别雄雌。虽非其事,见微知类。若探人而居其内,量其能,射其意;符应不失,如□蛇之所指,若弈之引矢;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鱼;其见形也,若光之与影;其察言也不失,若磁石之取铁;若舌之取燔骨。其与人也微,其见情也疾;如阴与阳,如圆与方。未见形,圆以道之;既见形,方以事之。进退左右,以是司之。己不先定,牧人不正,是用不巧,是谓忘情失道。己审先定以牧人,策而无形容,莫见其门,是谓天神。

  笔者字面理解

  己欲平静以听其辞,观其事、论万物、别雄雌。

  自己要平静的听别人的表述,静观事态变化、弄清事态规律、分清谁是谁非。

  虽非其事,见微知类。

  即便是不是要知道的事情,从细小的情节也可以知道他是何种类别。

  若探人而居其内,量其能,射其意;

  如果探知对方的内心世界,就可以估量对方的能力,影射他的意图;

  符应不失,如□蛇之所指,若弈之引矢;

  自己计划的符合对方的手段会万无一失,就像飞龙一样神速,像弈公射箭一样百发百中;

  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

  所以要首先了解自己的计划,才能知道应对别人的准确程度。

  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鱼;

  知己知彼就像比目鱼的两只眼睛一样;

  其见形也,若光之与影;

  观察别人的表情,就像光与影一样相映吻合;

  其察言也不失,若磁石之取铁;若舌之取燔骨。

  洞察别人的言论要像磁石吸取铁一样准确,就像用舌头探知肉里面的骨头一样灵验。

  其与人也微,其见情也疾;

  要让别人知道自己的越少越好,自己了解别人要越快越好;

  如阴与阳,如圆与方。未见形,圆以道之;既见形,方以事之。

  就像阴与阳、园与方。在未了解别人的情形时,要用圆滑之道隐藏自己的情形(圆形的性质)。一旦了解了别人的情形,就要果断、刚毅、雷厉风行(方形的性质)。

  进退左右,以是司之。

  进退左右,都要按照这种道行行事。

  己不先定,牧人不正,是用不巧,是谓忘情失道。

  自己没有制定周密的计划,引导别人就不会按照计划行驶,就叫做不依规矩,不能成方圆。

  己审先定以牧人,策而无形容,莫见其门,是谓天神。

  自己经过周密计划后再来应对别人,方法和策略应用于无形之中,不能让对方识破,这简直就是天神所为。

  笔者感悟

  鬼谷子阐述了如何使谋略顺利实施的方法。

  鬼谷子始终反对在别人面前暴露自己,始终要做到平心静气的听取别人的陈述,静观事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