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我读鬼谷子 >

第40部分

我读鬼谷子-第40部分

小说: 我读鬼谷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笔者字面理解

  非至圣达奥,不能御世;

  没有像圣人一样思维达到细致入微境界的人,不能左右社会;

  非劳心苦思,不能原事;

  没有煞费苦心的深思熟虑,不能把事情做得圆满;

  不悉心见情,不能成名;

  没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能成就威名;

  材质不惠,不能用兵;

  没有充分准备粮饷,不能用兵;

  忠实无实,不能知人;

  没有忠心诚实待人,不能了解别人;

  故忤合之道,己必自度材能知睿,量长短远近孰不知,乃可以进,乃可以退,乃可以纵,乃可以横。

  所以“忤合”之道,在于自己必须认真分析自己的智慧才能,认真分析别人难以想象的细节,就可以进退、纵横任驰骋了。

  笔者感悟

  鬼谷子阐述了运用“忤合”之道要具备的条件。

  不具备像圣人一样:深入社会达到大智若愚的境界、分析问题达到细致入微境界、观察事物达到明察秋毫的境界、表述问题达到言简意赅的境界、应对变化达到手到擒来的境界,达不到这些境界的人,是不能变革社会风气、引领社会潮流的。

  没有煞费苦心的深思熟虑,是制定不出行之有效谋略的;没有洞察事物变化征兆,是拿不出随机应变策略的。既无谋略也无策略,要想把事情做得圆满也只是纸上谈兵。

  没有深入细致探求别人的内心需求,没有有的放矢的应对策划,没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感人表白,是得不到别人认同的,当然也就无法成就威名了。

  没有深入了解敌方的具体情况,没有深入调查己方的准备情况,没有足够的兵源,没有足够的器械,没有足够的粮饷,是不能用兵的打仗的。

  没有忠心诚实的待人,也得不到别人的诚信回报,这样永远也无法了解别人。

  所以“忤合”之道,在于自己必须认真分析自己的智慧才能,认真分析别人难以想象的细节,制定出别人想象不到的谋略,这样就可以进退、纵横任驰骋了。

诸葛亮火烧博望
诸葛亮火烧博望

  诸葛亮受刘备”三顾茅庐”之恩,出山担任刘备的军师。这时,他只有26 岁。而且,刘备只有3000 兵马,回旋于新野弹丸之地。可刘备得了诸葛亮高兴不已,总说:“我如鱼得水。”关羽、张飞不服,诸葛亮装作不知,让刘备招募民兵3000 人,自己亲自教练,充实兵力。

  不久,探子飞报说,曹操派大将夏侯惇、于禁领兵10 万,杀奔新野来了。关公、张飞嘲讽说:“让‘水’去抵抗好了。”诸葛亮便向刘备要了尚方宝剑,升堂调度:“博望左边有座山,叫豫山;右边有树林,叫安林。可以埋伏兵马。关羽可领1000人在豫山埋伏,敌军来就放过,他们的粮草辎重一定在后面,只等南面火起,就可驱兵出击,烧毁粮草。张飞可带1000人去安林背后埋伏。看南面火起,便可出击。关平带500人,预备引火之物,到博望坡后两边等候,到初更天敌人到来,便可放火。樊城赵云速回,让他作先锋;交战时只要败,不要胜。主公自带一支军队作赵云后援。你们各各按计划行事,不得有误。”

  关羽说:“我们都出战,不知军师做什么?”

  诸葛亮说:“我坐守县城。”

  张飞大笑道,“我们去厮杀,你在家里好自在!”

  诸葛亮喝道:“剑印在此,违令者杀!”

  关、张冷笑而去,诸将都心里疑惑不定。诸葛亮对刘备说道:“主公今天便带兵到博望山下屯驻。明日黄昏,敌军必到,主公便弃营撤退,见火起就回军掩杀。我在此准备庆功宴等你。”

  刘备心下也疑惑不安。

  且说夏侯惇、于禁率大军到达博望,忽见前面尘头飞扬。夏侯惇命军队摆开阵势,问向导:“这是何处?”

  向导说:“博望坡。”

  夏侯惇大笑道:“亏得徐庶在丞相前夸口说诸葛孔明如何了得,我看他也是蠢物一个。他派出这等人马与我对阵,不等于是驱狗羊同虎豹决斗吗?”

  说完,赵云领兵来战,夏侯惇与之交战儿个回合,赵云且战且退。

  部将韩浩说:“恐有埋伏。”

  夏侯惇说:“敌军兵力如此微弱,就是十面埋伏,我怕什么!”

  直追至博望坡,忽地一声炮响。刘备领兵来战,夏侯惇对韩浩笑道:“这就是所谓伏兵。今晚我不踏平新野,誓不收兵。”催促队伍前进。刘备、赵云一路撤退。

  天色渐渐昏黑,夜风愈大。夏侯惇只顾催促部队赶路。行至两边都是芦苇的狭窄山路,护送粮草的于禁、李典率领后卫赶到,见此状大叫:”前面夏将军慢走。”于禁还赶到前边阻止。夏侯惇猛然省悟,正要退兵,却听背后喊杀声起,早有一派大火烧着,两边芦苇也着火,一刹那,四面八方都是火,风大火猛。曹军顿时大乱,自相践踏,死者不计其数。赵三回军赶杀,夏侯惇冒烟突围而逃。李典见势不好,往博望坡奔回,却被关羽的军队拦住厮杀。于禁见粮草车辆烧了,便从小路逃命去了。夏侯兰、韩浩来救粮草,却被张飞伏兵拦住,张飞一枪刺落夏侯兰于马下,韩浩夺路逃脱。一直杀到天明,刘备才胜利收兵,直杀得曹军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夏侯惇收拾残部;狼狈返回许昌。

  关羽、张飞相互惊赞道:“孔明真是英才啊!”一齐拜伏在坐于小车里前来犒军的孔明车前。

  诸葛亮的确是英才,但是英才不是嘴吹出来的,正如鬼谷子所说:“非至圣达奥,不能御世;非劳心苦思,不能原事;不悉心见情,不能成名;材质不惠,不能用兵;忠实无实,不能知人;故忤合之道,己必自度材能知睿,量长短远近孰不知,乃可以进,乃可以退,乃可以纵,乃可以横。”诸葛亮火烧博望有哪一条没有做到呢? txt小说上传分享

诸葛亮妙书
诸葛亮妙书

  且说曹操谋杀了马腾之后,又乘周瑜新死之机,要进兵东吴。此时,探子忽然报告说:刘备正在调练兵马,准备攻取西川。曹操大惊,心想:这时进攻孙吴,会让刘备轻易地夺取西川,如虎添翼,今后更难收拾他。如果去*刘备,阻止他去攻西川,又失去了吞并东吴的大好时机。

  正在曹操举棋不定时,谋士陈群献计道:“周瑜死后,诸葛亮运用谋略让刘备与孙权结成唇齿邦交,相互支援。刘备果要攻取西川,这是我们千载难逢的良机,丞相就可命大将率兵,汇合合肥守军,直攻江南,那么孙权必然向刘备求救;可是刘备心思只在西川,必然无意去救孙权;孙权得不到救援,江东之地必然为丞相所夺取。攻克江东后,荆州就可以一鼓作气地平定;然后再谋攻四川,天下就可以统一了。”曹操高兴地说:“你的建议正符合我的意思。”即传令兴兵30 万,直下江南,并命合肥张辽准备粮草,保证后勤供应。孙权得到情报,急忙召集诸将商议。张昭说:“可叫鲁肃发急信给荆州,请刘备与我们合力抗曹。再说,刘备又是东吴的女婿,救助我们义不容辞。刘备如来援助,江东就万无一失了。”

  孙权即派人叫鲁肃发信。刘备收到求援信后,便写了一封信叫东吴使者带回,说:“你们尽管高枕无忧,如果曹操向江东进攻,我们自有退兵办法。”

  刘备惊疑地问:“曹操30 万大军来势汹汹,军师有什么退兵妙计?”

  诸葛亮说:“曹操最担心的后顾之忧,就是西凉的地方军阀。最近曹操杀了马腾,马腾的儿子马超统率着西凉军队,难道会善罢甘休吗?主公可写一封信去,同马超结交,让他兴兵攻入潼关,那么曹操还有心思进攻江南吗?”

  刘备大喜,即刻写信,叫心腹使者星夜驰去西凉。果然,马超得信后,与西凉太守韩遂兴兵20万,浩浩荡荡杀向关内,连克长安、潼关二城,曹操得信大惊,连忙回兵西向抵御马超去了。于是,诸葛亮的妙计既解除了孙权遭受侵吞的危险,又保证了刘备进取西川战略计划的实施。 

  诸葛亮可谓达到了“至圣达奥”的境界,曹操想到的,孙权也想到了,诸葛亮自然也想到了。而诸葛亮想到的却没有人能够想到。这就是鬼谷子所说的:“非至圣达奥,不能御世;非劳心苦思,不能原事;不悉心见情,不能成名;材质不惠,不能用兵;忠实无实,不能知人。”的境界。 。 想看书来

诸葛亮智收姜维
诸葛亮智收姜维

  诸葛亮为复兴汉室,第一次北伐曹魏。在初期作战阶段,蜀军夺得南安、安定两城,俘虏了魏国驸马、都督夏侯懋,军威大振。可在进攻天水时,碰上了智勇双全的年轻骁将姜维,交手之下,诸葛亮竟失利两次。诸葛亮平时就留心普查贤才,以便培养自己在军事指挥上的继承人,而今见到魏国有如此能人,非常喜爱,决心收降姜维。然而,听人说姜维非常忠于曹魏,他思考了好久也想不出办法。

  后来,听说姜维是个孝子,他母亲在冀县闲居,诸葛亮心生一计,便令魏延率军佯攻冀县。姜维得到消息,只得哀求天水郡守马遵让他领兵前去冀县守卫。姜维快到冀县,魏延假意与他交战,没有几个回合,又假意败走,放他入城。

  于是诸葛亮派人到南安郡叫来夏侯懋,说:“你怕死吗?”夏侯懋慌忙跪地请求饶命。诸葛亮说:“现在姜维守卫冀县,派人告诉我,‘只要夏侯驸马活着,我愿投降。’我饶你性命,你肯招安姜维吗?”

  夏侯懋忙道:“情愿招安。”诸葛亮便给他马匹衣服,放他离去,也不叫人跟随。夏侯懋逃脱蜀寨,寻找道路时碰到几个逃难的百姓,便问:“你们到哪里去?”

  百姓答道:“我们是冀县人,今姜维投降了诸葛亮。献出了城池,魏延驱马烧杀,我等只好逃出来投奔上邽去了。”

  夏侯懋问明了道路,朝天水急驰而去,路上又碰到了几起携老扶幼的逃难百姓,说法都是一样:“姜维献了冀县,投降了蜀汉。”夏侯懋到天水城下叫门,守兵认得他,慌忙开门接入,郡守马遵跪拜迎接。夏侯懋说起姜维之事,马遵叹息道:“想不到忠诚可靠的姜维会叛变啊!”

  梁绪说:“我认为他是想救都督,故意说此话假投降。”

  夏侯懋斥责道:“他已经投降了,怎么还是假的?”

  正议论时,忽报蜀兵又来攻城。这时已近初更,火光中见姜维在城下大叫道:“我为夏侯都督投降,都督为什么违背诺言?”

  夏侯懋斥骂道:“你受魏国大恩,为什么要投降蜀汉?有什么诺言?”

  姜维说:“是你写信教我投降的。你要脱身,却将我陷在泥坑里。我已为蜀国封为上将,怎么能返归魏国?”说完,驱军攻城,快到天亮才退兵。——原来夜间进攻天水的姜维是假的,是诸葛亮在部队里选择与姜维形貌相似的人装扮的,因为夜色火光朦胧,城上人难以分辨。

  却说诸葛亮率军进攻冀州,城中军粮越来越少。诸葛亮故意叫蜀军搬运粮草,诱惑姜维出城抢劫,却叫魂延偷袭了冀城。姜维欲归不得,只好另走别路,即遭到蜀国伏兵截杀,最后落得单骑匹马冲杀到天水城下叫门。马遵见是姜维,命人乱箭射下。姜维只得投奔上邽城,城上守将见是姜维,大骂“反叛之将,竟敢诱我大开城门!”又是乱箭射下。姜维分辩不得,仰天长叹,双泪直流,朝长安落荒而去,路上给诸葛亮伏兵团团围住,只得下马投降。

  接着,诸葛亮采用姜维“反间”之计,又兵不血刃夺取了天水、上邽两城,很快进军祁山,到达渭水西岸。

  “非至圣达奥,不能御世;非劳心苦思,不能原事。”姜维也可以做到,但是总是比诸葛亮“慢半拍”,所以不是诸葛亮的对手,不得不拜倒在诸葛亮的脚下。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七章:揣篇第七
第七章:揣篇第七

  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权,而揣诸侯之情。量权不审,不知强弱轻重之称;揣情不审,不知隐匿变化之动静。

  何谓量权?曰:度于大小,谋于众寡;称货财有无之数,料人民多少、饶乏,有余不足几何?辨地形之险易,孰利孰害?谋虑孰长孰短?揆君臣之亲疏,孰贤孰不肖?与宾客之智慧,孰多孰少?观天时之祸福,孰吉孰凶?诸侯之交,孰用孰不用?百姓之心,孰安孰危?孰好孰憎?反侧孰辨?能知此者,是谓量权。

  揣情者,必以其甚喜之时,往而极其欲也;其有欲也,不能隐其情。必以其甚惧之时,往而极其恶也;其有恶者,不能隐其情。情欲必出其变。感动而不知其变者,乃且错其人勿与语,而更问其所亲,知其所安。夫情变于内者,形见于外,故常必以其者而知其隐者,此所以谓测深探情。  

  故计国事者,则当审权量;说人主,则当审揣情;谋虑情欲,必出于此。乃可贵,乃可贱;乃可重,乃可轻;乃可利,乃可害;乃可成,乃可败;其数一也。

  故虽有先王之道;圣智之谋,非揣情隐匿,无可索之。此谋之大本也,而说之法也。常有事于人,人莫能先,先事而生,此最难为。故曰:揣情最难守司。言必时其谋虑。故观□飞蠕动,无不有利害,可以生事美。生事者,几之势也。此揣情饰言,成文章而后论之也。  

  注:

  揣:估量。

第一节:量权
第一节:量权

  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权,而揣诸侯之情。量权不审,不知强弱轻重之称;揣情不审,不知隐匿变化之动静。

  何谓量权?曰:度于大小,谋于众寡;称货财有无之数,料人民多少、饶乏,有余不足几何?辨地形之险易,孰利孰害?谋虑孰长孰短?揆君臣之亲疏,孰贤孰不肖?与宾客之智慧,孰多孰少?观天时之祸福,孰吉孰凶?诸侯之交,孰用孰不用?百姓之心,孰安孰危?孰好孰憎?反侧孰辨?能知此者,是谓量权。 

  笔者字面理解

  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