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虎将卫立煌 >

第27部分

虎将卫立煌-第27部分

小说: 虎将卫立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影响是极坏的,这是一种很大的危险,我们决不能忽视。我们必须把片面抗战转变为全面抗战。有些人只注意军队,不注意民众,这是不行的,全面抗战,就是全民抗战,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极大的。”

  毛泽东是想批判一下单纯的阵地战,而面前的卫立煌也是只知道打阵地战的人,有些话只好泛泛而谈,不能讲得那么具体。

  卫立煌听着毛泽东的谈话,感到很新鲜,尽管有些话他不甚理解,但还是用心听着。

  毛泽东话锋一转,由政治转向军事。他说:“最近一段时间,我对日军的动向做了全面分析,认为山西的抗战非常重要,日军进攻山西的目的,是想夺取潼关,掐断陇海线,截断中国和苏联的国际联系,进一步逼迫中国投降,因此我们决不能渡黄河,一定要在山西拖住日军的尾巴……”

  对于毛泽东高瞻远瞩的看法,卫立煌一班人十分叹服,末了卫立煌说:“毛先生有什么需要俊如帮忙的吗?”

  毛泽东笑了:“俊如,还真的有件事需要你帮忙的。见到你们那个委员长,请给我捎句话。我们八路军在敌后抗战,困难是很多的,子弹、医药品一直得不到接济,马上就到5月了,八路军战士还是穿着棉衣打仗。总不能又叫马儿跑,又叫马儿不吃草吧?这个事情我一直很生气,也不能跟他发脾气,大敌当前,兄弟阋墙总归不好吧?”

  毛泽东的话谈得很巧妙,明着是向蒋介石要枪、要子弹,暗示着你卫立煌总不能光指挥八路军打仗,而不管八路的给养吧。

  卫立煌听了这些话,有点脸红,他下决心要帮助八路军解决这些问题。

  毛泽东和卫立煌谈话之时,在另一间房中腾代远接见了赵荣声。

  腾代远问:“荣声同志,卫立煌对我们欢迎的形式还满意吧?”

  赵荣声见过几次腾代远,这时已经比较熟悉。他说:“还满意,卫立煌说,‘我不知道延安有多少人,这一次恐怕是倾城而出吧’。”

  “你经常在他的身边,他有什么想法,有什么要求,要及时告诉我。”

  赵荣声说:“这一次他准备了讲演稿,不知什么时候让他大会讲演?”

  有些国民党高级将领来延安大多不愿讲演,因而并没准备大会讲演的事。听了赵荣声的话腾代远说:“这还不好办?下午让他参观抗大,在抗大讲演。还有什么事?”

  赵荣声说:“郭寄峤不光是卫立煌的参谋长,还是第9军的军长,这个人爱面子,要有欢迎他的标语才好。”

  “好的。”

  中午,毛泽东在接待处设宴招待,客人有卫立煌、参谋长郭寄峤、副参谋长文朝藉、秘书赵荣声,还有一个参谋。毛泽东亲自作陪,腾代远参谋长、肖劲光主任也出席参加。酒席非常丰盛,海参、鱿鱼、鸡、鱼齐全。毛泽东平时不喝酒,为了招待客人他频频举怀劝酒,喝了酒的毛泽东红光满面,谈古论今,纵观天下,讲了许多卫立煌没有听说过的事。他们吃着,喝着,说着,笑着,一顿饭竟吃了两个多小时。

(4)参观抗大
下午的一项议程是参观抗大。抗大原名为中国工农红军大学,创建于1936年,主要用于培训红军干部。第一期只有300多人。抗日战争开始之后更名为抗日军政大学。第二期学员有1000余人,第三期2000余人,经过短期的学习和培训都送到了抗日战场。

  卫立煌一行在抗大门口下车,就看见大门两侧贴着花花绿绿的标语,在众多的标语中多了一条内容——“欢迎郭寄峤军长!”赵荣声看着笑了,郭寄峤心里一股暖流涌来。

  腾代远、肖劲光,还有抗大副校长罗瑞卿,在门口迎接。在抗大的办公室里,罗瑞卿介绍着抗大的历史:“……现在的学员是第四期,有4000余人,除了新疆和西藏外,全国各地都有,多数是出身清贫的爱国青年,也有出身富豪之家的少爷、小姐,他们被抗大精神所吸引,抛弃安逸优越的生活,到这里学习……”

  当讲到学员中有小姐、少爷时卫立煌来了兴趣:“找一个这样的人,我们谈谈好吗?”

  “当然可以。”

  罗瑞卿走出办公室时间不长,便带着一个青年人回到这里。罗瑞卿介绍着说:“这是靳怀刚同志,人称靳大少爷。他父亲靳云鹗当过吴佩孚的副司令和河南省省长。他的伯父靳云鹏,在北洋政府里曾两度出任国务院总理,还是张作霖的儿女亲家……”

  靳怀刚二十六七岁的样子,细细高高的,很有精神,一幅若无其事的样子看着新来的客人。卫立煌向他走来,靳怀刚向卫立煌行个军礼说:“长官有什么话尽管问。”

  卫立煌拉着小靳的手问:“在这里习惯不习惯?”

  小靳腼腆地答着:“刚来时不习惯,时间久了就习惯了。刚来时我一顿吃不下二两饭,现在一顿能吃三个馒头,身体胖了,也有劲了。”说完他握着拳头在人前晃了晃,显出很有力气的样子。

  郭寄峤也很有兴趣地问:“你的家庭条件那么好,为什么要到这里来受苦?”

  “我那个家呀?”靳怀刚叹了口气说:“有句古诗说,商女不知亡国恨。我们家里的人什么都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就知道什么金钱呀,享受呀,真叫人受不了,跟着他们只有当汉奸……”稍停了一会儿他又说:“我不愿和他们同流合污,所以就到这里来了。”

  靳怀刚说的无疑是实情,卫立煌和郭寄峤点点头又摇摇头,对于延安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吸引力,他们始终难以理解。他们来到教室,教室里空荡荡的,没有桌子,也没有椅子。

  罗瑞卿介绍说:“每个学员发几块砖,砌个台子,便是坐位。学员的双膝便是桌子,我们的学习环境,就是这样。”

  这里的物质生活艰苦得不能再艰苦了。看到这些,卫立煌感动地说:“全国各地都像延安这样搞,还愁日本鬼子打不败吗?”

  学生的宿舍,是一排排的土窑洞,这都是抗大学生亲手挖成的。罗副校长说:“学生入校的第一课,便是劳动课,学生们自己动手,挖了1700多孔窑洞,住宿的问题就是这样解决的。”

  卫立煌在这里看到了一个新的世界,一种新的精神,这是其他地方所没有的。

  在抗大的操场上,集合了数千名的抗大学生,他们穿着朴素,意气风发,高唱着歌曲,等待着客人的到来。

  卫立煌一行刚刚步人会场,口号声像海潮一样铺天盖地而来,一浪高过一浪。“国共两党团结起来!”“坚决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投降妥协,团结一致抗日!”“向抗日英雄致敬!”“欢迎卫副司令长官!”……

  口号声振撼着四野,也激荡着卫立煌的心。他走上台去只说了一句:“抗大的同学们”便把他所准备的讲稿上的内容忘得一干二净。但是卫立煌到底是卫立煌,他不善于辞令,却熟悉战争,他给同学们讲忻口抗战,讲韩信岭战斗,讲八路军、中央军协同作战的故事,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

  卫立煌每讲一段,台下便响起一阵口号声,也许是由于气氛的影响,卫立煌也呼起口号来,在一片“收复失地,坚决抗日!”“坚持华北抗战,决不退过黄河”的口号声中,卫立煌结束了讲言。

  卫立煌走下讲台,把赵荣声拉到一边说:“今天讲砸了,我把讲稿上写的事忘完了。”

  赵荣声郑重其事地说:“虽说忘了讲稿,但你讲得确实不错,你没见台下的气氛多么热烈,同学们的激情有多高涨!”

  卫立煌想想也是,便说:“好赖就是这样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5)毛泽东与卫立煌
毛泽东有个散步的习惯,每逢吃过晚饭,都要到山野里走一走,散散心。这一天吃过晚饭,天还不黑,毛泽东约了卫立煌在山路上走着。太阳就要落山了,半壁夕阳像一腔殷红的鲜血,点染着西边的天际。延河的水面上一道残阳,像一堆烧乏了的柴火。山野的晚风送来一阵浓浓的花香,轻烟般的雾霭织入黛青色的山林。

  看着眼前的景色,毛泽东问卫立煌:“卫将军,我们延安怎么样?”

  卫立煌也被夕阳下延安的景色迷住了,他深有感触地说:“就是好,延安好啊!”

  毛泽东和卫立煌站的地方是一处高岗,下面是一条盘山道。不远的地方一个老汉牵着一头小毛驴向他们走来。

  毛泽东风趣地说:“卫将军,向你提一个问题可以吗?”

  “当然可以。”

  毛泽东指着山下的驴子说:“你说说这头毛驴上山,开步是先抬左腿,还是先抬右腿?”

  卫立煌愣住了,说什么也想不到毛泽东会向他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卫立煌脸上红红的,思索了一会儿,仍然答不出。便说:“俊如是军人,军旅之外的事,知之甚少,请毛先生不吝赐教。”

  毛泽东说:“以我的观察,这头毛驴上山,先抬左腿,不信你试试看。”接着他向山下的老汉大声说:“老乡——是赶集回来的吧!”

  山下的老汉见有人说话,便停了脚步,抬头望去,惊喜地说:“是毛主席,你吃过饭了吗?”

  毛泽东也打着招呼:“吃过了。天快黑了,路不好走,慢慢走啊!”

  那人和毛驴又上路了,卫立煌清楚地看见,果然不错,那毛驴上山先抬左腿。卫立煌不解地问:“毛先生,是不是所有的毛驴上山都是先抬左腿?”

  毛泽东望着卫立煌说:“那倒不一定,这是个性问题。不是共性问题。”

  卫立煌心里好生奇怪,毛先生日理万机,还研究这些干什么?他只是心里想着,没有说出口。

  毛泽东也发现了卫立煌的表情有些奇怪,就解释着说:“陕北是穷地方,山多坡陡,用毛驴的地方很多,所以就得研究毛驴。”他话锋一转又说:“卫将军是带兵打仗的人,对日本鬼子这头毛驴要多加研究啰!”

  听了这话,卫立煌猛然醒悟过来,他想毛泽东在这方面一定会有研究的,听听他的说法对往后打仗有好处。于是他就说:“毛先生之大智,是许多常人难比的,我倒想听听您的高见。”

  毛泽东挥着大手说:“我有什么研究?见笑啰!不过我有点想法倒想说出来,供俊如先生参考。”

  毛泽东向远处看了一下说:“日本鬼子这头驴子又踢又咬的,厉害得很罗,我若是和这些日本鬼子对阵,首先要退避三舍,然后抓住它的尾巴,狠狠地在它屁股上刺一刀!”说完他大笑起来。

  卫立煌像是悟出了点什么:“哦——对,太对了,我怎么没有想到这些!”

  警卫员走过来说:“主席,滕参谋长和肖主任请你们去看节目。”

  毛泽东对卫立煌说:“俊如将军,今晚我请你看戏如何?”

  对于八路军文工团的节目,卫立煌是非常喜欢的,但是,这天晚上的演出,他竟没顾上看一眼。戏台下他和毛泽东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说个没完,直到演出结束,他们的谈话还在继续。

  毛泽东抱歉地说:“对不起,耽误你看戏了。”

  卫立煌却说:“咱们的谈话,比看戏还要好得多。”

  二人边走边谈,出了剧场,好似有说不尽的话题,研究不完的事情。

(6)一个问号
翌日清晨,卫立煌早早地起了床。他本想在院内走动走动,一来活动一下筋骨,二来理清一下思路,来延安之后遇到的事情太多了,感悟颇深。他推开屋门,在院里刚刚站定,便遇上了滕代远和肖劲光。

  肖劲光问:“早餐已经备好了,不知卫副长官几时起程?”

  看见主人这么在心,卫立煌心里很激动,他想,延安人这么热情,什么事情都安排得这么周到,不能再麻烦人家了。于是就说:“让你们受累了,不好意思。我们马上起床吃饭,吃了饭我们也好赶路。”

  肖劲光说:“那好,我们这就去安排。”

  早餐之后,车队上路,腾代远、肖劲光乘坐一辆吉普车在前面带路。卫立煌一行跟在后面。车到三十里铺,吉普让开大道,滕代远、肖劲光下了车,来到卫的车前。卫立煌、郭寄峤见状,也连忙下了车。

  郭寄峤感激地说:“你们是十里铺迎接,三十里铺送行,可算礼数周全。”

  滕代远说:“你们在前方流血拼命,我们在后方做些服务工作,还不应该吗?”

  卫立煌握住滕代远、肖劲光的手说:“请向毛先生转达我的谢意。”

  二位齐声说:“抗日一家,不必言谢。”

  车队向西安奔去,车上的卫立煌突然想起一件事情问着:“赵秘书,陈绍禹这个人你认识吗?他是安徽六安人,也是咱们的老乡,听说他也在延安,怎么没见到这个人?”

  赵荣声很吃惊,他想卫立煌找老乡,竟想到了陈绍禹?于是就连忙说:“莫要提他,陈绍禹在共产党内犯了很大的错误,正在写检讨呢!”

  卫立煌“哦”了一声,点点头再也没说话。

  时近中午,车队在路旁的一家饭店门口停下来,这些人在车上颠簸了一上午,又饥又乏,下了车便一齐向饭店走来。人群在饭店门口受到了意外的冲击,十几个青年没命似地向门外冲去,一个青年竟把卫立煌撞了个趔趄。

  郭寄峤见状大怒,他厉声喝道:“来人,把他们抓起来!”

  卫士们冲上去,一个个青年都被抓了起来。卫立煌巡视着这些人的面孔,觉得他们不像坏人,便问着:“你们从哪儿来,是干什么的?”

  青年人吱唔着不敢回话。

  饭店老板惟利是图,他想,若是这些人被抓去,十几个人的饭钱岂不是泡汤了?于是壮着胆子走近卫立煌说:“长官,他们是外地来的,都是好人,虽说他们想去延安不对,也没什么大错,都是为了抗日嘛。求长官行行好,就放他们一马吧,外地人,人生地不熟的老不容易……”

  卫立煌的神色缓了一下说:“我们是延安的友军,刚从延安过来,你们继续吃饭,我们不会伤害你们的。”说罢他向卫士们挥挥手,卫士们这才松了手。

  这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