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法兰西印象 >

第25部分

法兰西印象-第25部分

小说: 法兰西印象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次又一次冲击。我听着讲解员如数家珍般地介绍,突然感觉到夜晚的世界太美妙了,夜里的世界静得只剩下女讲解员那夜莺般的嗓音和50多双鞋发出的细碎脚步声。在这个世界里,除了毕加索和马蒂斯,就是我和在这空旷的大殿里的艺术家的稀世珍品。
  巴黎的夜晚是美妙的,美就美在它的氛围是历史形成的,是世界城市中的惟一。美就美在这法国巴黎夜生活的象征——“红磨房”夜景。(2002年)里所有的人对此都乐此不疲,对夜生活的喜爱已成为一种生活和存在方式。同样,世界上没有一个城市的当局会要求其老百姓每年搞一次“不眠之夜”,要他们在这一天里不睡觉。这就是巴黎市政府搞的“巴黎的不眠之夜”(La nuit blanche)活动,策划此项活动的巴黎副市长热拉尔不无得意地向我表示,市政府的目的就是要让所有的巴黎人都有一个难忘的夜生活。
  当然,在一个人欲横流的西方物质社会,一部分人的风雅不能代替另一部分人的趣味,哪怕它不甚高级,那童话般高尚的晚会也不能取代人们对“红磨坊”为代表的法国式艳舞的趋之若鹜。事实上,红磨坊在全世界已成为巴黎夜生活的代名词。随着国人来巴黎旅游者日众,不了解“红磨坊”的读者朋友已很少。它位于巴黎城北蒙马尔特高地脚下白色广场附近,门口有一高矗的红色大风车,像中世纪磨面粉的磨坊,因而得名。19世纪下半叶,来自世界各地的流浪艺术家汇集在蒙马尔特高地作画卖艺,使这一带充满艺术气氛。由于艺术活动活跃,小咖啡馆、小酒吧日渐增多,舞女成群,她们穿着滚有繁复花边的长裙,伴着狂热的音乐节奏,扭动着臀部,把大腿抬得高高的,直直的伸向挂着吊灯的天顶。英国人将此称之“康康舞”。由于普法战争法国战败,举国萎靡不振,人们极度空虚、玩世不恭,康康舞成为放纵的时髦选择。1889年10月6日,红磨坊歌舞厅应运而生,并聘用了法国及欧洲、美洲、澳洲的红极全球的舞女。印象派大师雷诺阿的《红磨坊》使红磨坊歌舞厅蜚声世界,画家图卢兹劳特累克更是倾情用其水彩画笔描绘了舞女的艰辛和看客的贪婪。最近,电影《红磨坊》的上映再次引起世人对红磨坊历史的关注。
  

浪漫的法兰西民族(6)
其实,我对红磨坊的知识十分有限,原因一是纪律的约束,二是门票100多欧元,实在太贵,故从未敢问津,有限的一些知识还是道听途说或看电视得来。有时路过红磨坊歌舞厅,门口总是车水马龙,还有越来越多的国内旅行团。“红磨坊”老板告诉我,中国游客已是法国人以外的第一大客户,2004年接待了55000多中国观众,这足以可见国内世风之开化。我个人倒是觉得,看一下来自澳大利亚、俄罗斯、英国、南美、瑞典等国身高米以上楚楚动人的美貌女郎撩一下大腿也绝非是洪水猛兽。许多法国看客,甚至举家出动,包括携未成年的男女少年,喝一杯香槟酒,享受一下天下美人的肢体语言和富丽堂皇的舞台设计。在法国,每年圣诞节和新年期间,国家电视台总要实况传播一下红磨坊的晚会,这有点类似我国中央电视台的新年联欢会。所以,我们又很难评判孰好孰坏,毕竟中法两国文化背景不一样。
  如果说红磨坊仍是夜色下的一种文化活动,那么,不受任何限制的成人*电视节目和随处可见的*,则让这个城市的夜晚充满喧嚣和放纵,这是远非我们东方人,特别是有铁一般纪律约束的外交官所能想像的。有时我从使馆加班后夜半更深的回家路上,“马路天使”在西环城的马约门(Porte Malliot)和尚倍里门(Porte Champerret)成群结队,在路口红绿灯处与嫖客讨价还价。有人说,那些野女孩是东欧人,但那车里面伸着脖子讲价的却是法国人,有的甚至还是绅士。前不久法国政坛还闹过一件丑闻,说的就是总理拉法兰的一位顾问街头嫖妓,被警察当场拿获;有人说,法国人不像荷兰人,将女性装在橱窗里展示,但所有来巴黎的外国游客都知道,法国人将“马路天使”赶到林子里,成了林中小鸟。这片林子叫布洛涅,中国人都管它叫黑森林。白天这里是巴黎人散步、运动、垂钓的好地方,晚上这里藏污纳垢,惨不忍睹。
  夜生活里“性”是永恒的,它不分时代、不分季节,也不分男女。在极度自由的法国,只要不违反法律,什么都是允许的。但就法电视台节目内容看,法国人“喜色于行”,已从前几年简单的“黄段子”发展到*裸的公众“性”经验交流和开办收看各种专门的收费成人电视。据法国视听最高委员会的一项调查,法国五大卫星、有线电视台每个月要转播103场X级成人节目,若再算上付费*台,法电视台每个月播映的*影片高达950部。这种铺天盖地的“性”节目,在全国形成了一种“黄”潮,对青少年身心健康造成极大损害。官方调查表明,全国每年至少有11%的4至12岁的儿童曾收看*电视至少1分钟。法国家庭事务部长雅各布认为,禁止电视*节目的播放,是为了保护青少年和家庭。
  随着“扫黄”呼声越来越高,政府立法从2003年1月1日起,把对*电影征收的特别税从33%提高到60%,再加上33%的公司所得税,共计向**电影征收93%的所得税,从而使*电影收入所剩无几,让投资*电影的商人们望而却步,最终遏止黄片泛滥。然而,好事历来就多磨,“扫黄”也一样。首先,有人担心此法将妨碍公民的创作自由,与宪法精神相悖。也有人认为,课税过严,将使合法企业受损,非法盗版和粗制滥造反而受益。更有人认为,不能剥夺成年人收看这些节目的权利。围绕法国的“扫黄”问题,绝大多数国会议员、公众都支持政府的立场,呼吁政府不能手软,一些著名学者还援引古代罗马帝国分崩离析的例子,告诫国人不能纵欲过度。
  毫无疑问,这个法律是通过了,但回想起来斗争是很激烈的,其中包括“制黄者”的强烈反抗。法国视听最高委员会是此法的始作俑者,其主席多米尼克·鲍迪斯是法著名政治人物,曾任航空航天重镇图鲁兹市市长。他一夜之间就被卷入各种黄色丑闻: 嫖妓、虐待狂、性变态、同性恋。控告他的是一位叫帕特西娅的图鲁兹*,她在电视上列陈前市长的各种劣迹和对她身心的摧残。鲍迪斯到底是不是个“衣冠禽兽”?好奇的法国媒体兴奋到了极点。鲍迪斯的妻子在电视前重申她对绅士般的丈夫的信任,鲍迪斯本人也在电视上疾呼,警惕阴谋。后来真相大白,这位图鲁兹的茶花女受人指使搞臭鲍迪斯,从而搞掉“扫黄”法。
  这一切都发生在不可思议的夜晚!但从根本上看,法国的“扫黄”任重道远。*业是法国人的一种文化,让法国人不谈“性”,不好“色”就有点类似让他们放弃吃面包,勉为其难。法国政府在此问题上,态度骑墙,从来就是采取“愿者上钩”的做法。在法国,卖淫不违法,但主动拉客非法。*可以存在,但妓院不合法化。警察与*的关系十分有趣。警察不抓*,警察盘问*总是两句话:“你受到了虐待吗?”、“请您出示一下您的身份证”。在法国更有许多关心*的人道组织,开着汽车夜巡。这些人道组织女性较多,她们在冬天还给姐妹们送来冒热气的热葡萄酒,让姐妹们上车御寒,并向她们提供一些小食品和避孕工具。
  有人说,夜晚比白天好看,因为它能遮盖白天的丑陋。夜晚的故事千千万万,但同巴黎五彩斑斓的夜生活相比,“黑森林”发生的一切毕竟是极少数……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推崇名人的法兰西(1)
谁都可以成为名人
  记得在“*”时,人们经常爱争论究竟是英雄创造世界,还是人民创造世界?在中国,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在法国,如果要说英雄创造历史,恐怕应和者也并不会太多,但法国人又会同时毫不掩饰地告诉你,他们推崇名人。在法国生活的日子里,我真正感受到法兰西民族对名人的敬重和发自内心的崇敬。如法国的第一大名人拿破仑,法国男女老少,几乎没有不知道,甚至有许多法国人连滑铁卢战役都坚信拿破仑是胜利者,令人啼笑皆非。
  初来乍到法国,不知和法国人如何交谈。你只要谈戴高乐,双方就会很融洽。我离任时,许多朋友都不约而同地向我赠送戴高乐之子菲利普·戴高乐写的戴高乐将军*。法国人热爱名人,不论是什么领域,都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法国人对过去的足球明星普拉蒂尼和今天的齐达内都佩服得五体投地。在他们的眼里,只有这样的明星才是民族英雄。法国有一本杂志,叫《巴黎竞赛画报》,专门讲名人圈子内的事,每期都洛阳纸贵,原因就是里面除了戴妃,就是摩纳哥王妃斯迪芬纳。
  实际上,法国人的名人概念比中国要广泛,除政治家、文学家、企业家外,任何领域都有可能出现名人,如法国的大厨、裁缝、理发师、工匠、建筑师等,只要对社会有贡献,就会一举成名。而成名的过程就是对社会做贡献的过程,任何人都没有捷径可走,因为法国公众和法国社会永远是挑剔的。成名的象征有许多,成就、鲜花、媒体,还有就是法国特殊的授勋仪式。法国一年要表彰数千名有杰出贡献者,他们由独立的机构评议,最高奖甚至需要总统认可,如法国国家荣誉勋位(La légion dhonneur),它是1802年拿破仑任首席执政时创立的,是专门用以表彰为法国和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法国和外国军人及平民的全法最高表彰奖勋章。著名的华裔法兰西三院士,作家程抱一、画家赵无极、朱德群均获得过国家荣誉骑士勋章。我国前驻法大使、现为国际展览局主席、外交学院院长、欧洲科学院院士吴建民是该荣誉勋位大骑士勋章的获得者。国家荣誉勋位共分五级,大骑士勋章属于第二显位级,是仅次于法国总统授予外国元首的十字勋章。2003年6月27日,希拉克总统在爱丽舍宫亲自为即将任满回国的吴大使颁授此勋章,以表彰其为促进法中友好关系和法国人了解中国方面所作出的贡献。
  除我们较熟悉的国家荣誉勋位外,法国还有表彰在艺术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法国文化艺术军团勋章(lOrdre des Arts et des Lettres),我国的导演姜文、贾樟柯均因对电影艺术的杰出贡献而被授予文学艺术骑士勋章;还有表彰对文化交流,特别是法国与其他国家文化对话作出贡献的法国棕榈学术骑士勋章(lOrdre des Palmes Académiques),著名旅法哲学艺术家熊秉文、我国著名的法国诗歌研究专家叶汝琏均获过此勋章;以表彰为法国社会作出杰出贡献的国家功绩勋章(lOrdre du Merite National),我的朋友华裔企业家何福基(Michel LU)就二度分别荣获此勋位的骑士和士官勋章。最后,法国还有许多社团、协会和地方政府颁发的勋章,如巴黎市政府荣誉勋章。旅法青年作曲家陈其钢和我国香港著名女演员张曼玉均是巴黎市政府荣誉勋章的获得者。
  从授勋的过程看,无论是国家荣誉勋位,还是巴黎市政府荣誉勋章,其评奖过程的严肃性一点也不亚于我国“五一”劳动勋章,它都要经过法国有关部委严格的资格认定,然后由部长本人亲自签字并经共和国公报向外界公示。像法国国家荣誉勋位,还得由总统亲自签批,获奖者还会得到总统本人的一封热情洋溢的亲笔信。此外,此类勋位不仅体现了崇高的荣誉,而且颁奖仪式非常正式,使受奖人和来宾都深受教育。在大使馆的招待会等巴黎社交场合,我们因而常常能看见不少法国人自豪地佩戴各种勋章上的小豆,它虽不起眼,但的确是荣誉的象征。
  名人在法国意味着什么?无疑,阿兰·德龙已是法国电影的同义词,齐达内是法国足球的象征。当法国著名赛车选手阿兰·普罗斯特告别比赛场时,法国人把整个香榭丽舍大街留给他一人;当著名时装设计师伊·圣罗朗告别时装界时,人们含着眼泪在蓬皮杜文化中心或通过电视实况转播看完他最后一场时装演出会。皮埃尔神父(Abbe Pierre)清心寡欲,胸装平民,无疑是基督教精神的人格体现和法国人道义力量的象征。他也是法国所有无依无靠者的大救星,他对法国那些无房居住者(Sans domicile fixe)的声援使政府常常处于尴尬的局面,并迫使道义上处于劣势的政府难以动用警察来驱逐在教堂里过冬的无家可归者。由皮埃尔神父创建的EMANUS组织,更是注重为弱势群体做实事,他们专门从全国老百姓家里收集各种穿过的衣服和用过的家具、然后发放给需要救济的穷人。前几年神父身体硬朗时,在除夕夜,老头还要在电视上向全体法国人讲几句,对全体法国人而言,讲话的重要性一点都不亚于总统的新年致辞。法国还有一个环保加历险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尼古拉·雨洛(Nicolas Hulot),他的节目叫“天涯海角”(Ushuaa),非常成功,他也就成了继著名的法国古斯多船长(mandant Cousteau)后在环保领域最有名的法国人,他的一言一行对大选中法国选民的投票取向十分重要。这也就难怪,作为总统的希拉克居然成为他的好朋友。
   txt小说上传分享

推崇名人的法兰西(2)
名人是一个时代、一座丰碑、一个传说。对任何国家来说,名人都是一种无形资产。名人越多,这个国家就越政通人和、就越发充满生机;名人越多,这个国家的世界影响力就越大、国际地位就越高。说实话,相对于世界人口的比例,法国之所以成为世界性的法国,就是多亏有这些名人的存在。
  法国到底有多少名人?在巴黎和外省,我在街头常常发现一些铜牌,上面写着某某名人的生卒年月。法兰西人杰地灵,这种铜牌确实难以计数。我在巴黎的拉雪兹神父墓地,在那种法兰西特有的墓地文化里,我真正意识到人杰地灵的涵义。
  拉雪兹神父墓地位于巴黎20区,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