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中国农历养生法 >

第12部分

中国农历养生法-第12部分

小说: 中国农历养生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体育锻炼:中医认为动属阳,静属阴。适度的运动可以激发人体的阳气,使阳气不断而渐旺起来,这样当有外邪入侵时,我们有足够的力量可以与之抗衡,自然感冒的机会也就不多了。
  充足睡眠:白昼属阳,夜晚属阴。《黄帝内经》认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白天人体各个脏器处于紧张工作状态,到了晚上,自然应该好好休息,如果晚上经常熬夜加班,使人体各项机能处于代偿阶段,久而久之,防御功能也自然减退,一个小小的感冒就可以把你打垮!
  春季感冒的预防办法
  其一是在饮水中浸泡贯众(取未经加工的贯众一大块,约500克重,洗净,放置于水缸或水桶之中,每周换药一次);其二是在住宅内放置一些薄荷油,任其慢慢挥发,以净化空气;其三是每天坚持做保健按摩,可选足三里、风池、迎香等穴位为主。实践证明,前两种方法有一定灭菌作用,而穴位按摩则能增强人体的免疫能力。。 最好的txt下载网

别让“感冒”靠近你(2)
对于年老体弱的人,还应尽量避免到人多、空气混浊的公共场所活动,同时也要注意居室内空气清新。此外,要避免受凉,衣服增减要适度;少食肥甘厚味、大鱼大肉,这些食物不易消化,助湿生热,湿热内蕴,易受外感。平时还要注意起居卫生,生活要有规律,避免过度疲劳。
  如果这些你都做到了,相信感冒一定会对你避而远之的!
  清除体内积热
  在漫长的冬季,为了躲避严寒的侵袭,人们往往喜欢穿起厚厚的棉衣或皮裘,拥坐在旺旺的炉火旁边。喜欢吃热气腾腾的饭菜,喝烫口的热粥、热汤。一些上了年纪的人还经常喝点酒。这些,在冬季看来是必要的,但是却使体内积蓄了较多的郁热或痰热。到了春季,郁热被风气所鼓动,就会向外发散,人们就会出现相应的病患。轻则导致头昏、烦闷、胸满、咳嗽、痰多、四肢重滞,重则形成温病,甚至侵害内脏。因此,春季要特别注意及时清除体内的积热。
  清除积热的方法很多,在症状轻微时一般不需要服药,可以通过春游、到空气清新的园林山野之中,尽情地呼吸清新的空气,排出胸中的郁热之气。
  也可以适当选用一些稍稍偏凉,又具有解除内热作用的食疗方,例如竹叶粥,用竹叶50片洗净,石膏三两,砂糖一两,粳米半斤做原料,先将三大碗冷水文火煎石膏、竹叶,煎至二碗水时,取下,稍凉后滤去滓渣,放置片刻,再用上部澄清液煮粥。粥热后加入少量砂糖即可服用。此外,菊槐绿茶饮也应常喝。若是症状较严重者,则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理气化痰、清热利膈的中成药。
  要警惕痼疾复发
  俗话说:“百草回芽,百病发作”,意指若患有宿疾者,春天要当心旧病复发。尤其在春分前后,慢性病患者最易复发,如偏头痛、胃痛、慢性咽炎、过敏性哮喘、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精神病等最为常见。
  “菜花黄,痴子忙”,这是一句流传于我国南方城乡的谚语。初春,我国江南地区油菜正处在开花期,也是精神病患者(即痴子)六神无主,坐卧不安,病情复发率极高的时期。原因是,春回大地,人的情绪亦随之活跃,一旦稍受天气变化等外界环境因素刺激,就很容易激发各种各样的喜怒哀乐情绪。例如,当气温高于26℃,空气湿度大于70%时,人的精神就会感到疲惫,心情也极易烦躁和发怒;当大气压下降,天气阴沉时,人的精神常陷入不知所措。沮丧和抑郁状态,表现为神情恍惚、六神不定,儿童还可能产生骚动、哭闹现象。这是天气变化对正常人产生影响的表现,而精神病患者对气温、气湿和气压等气象要素的反应更为敏感,有的表现出烦躁不安、极易激怒、骚动,常发生过激冲动的行为;有的则表现较为安定,出现呆若木鸡的状态。精神病专家曾作过调查统计,一年中以3~5月份为精神病复发率最高时期,其中以4月份为顶峰。
  对于上述各种疾病在发病前要做好自我调护,即要从精神、起居、饮食、运动各方面做好预防工作。比如不要过分劳累,注意保存体力,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尤其不可劳汗当风,谨防外邪侵袭机体等。
  春季谨防过敏
  熬过了寒冷的冬天,多少有些轻松的感觉。在这春光明媚的季节,是外出踏青的好时光。殊不知对某些人来说,在这快乐之后,却隐藏着一丝烦恼:鼻痒、喷嚏不断、流清水样鼻涕、咳嗽、气喘或者是皮疹、皮肤瘙痒等也随之接踵而来,这些都是“过敏”惹的祸!

别让“感冒”靠近你(3)
“过敏”一词源于西医,指的是当机体被某些物质(即抗原)致敏后,再次受同一抗原物质刺激所产生的一种免疫变态反应。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其中,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皮炎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三类疾病,下面我们就来简单谈谈。
  首先,春季主风,风属阳性,易袭阳位,皮肤在身体表面,容易受到风邪侵袭。同时,还未进入雨季的春天还是比较干燥的。而无论是肺脏、鼻腔还是皮肤,都是“喜润而恶燥”的。这样,“风”和“燥”两个病理因素相结合,对人体就构成更大的伤害。其次,冬天人体渐渐对寒冷习惯了,春天天气转暖,人体内部系统却还来不及调整适应,阴阳平衡难以维系。再者,春主生长,这个季节动植物都开始活跃,容易过敏的花粉以及动物生长过程当中的毛发、皮屑等也会随着风到处飘浮,落到皮肤上,吸入肺里,问题就随之而来。所以春天容易出现皮肤以及鼻腔、肺的问题也是不足为怪的。而从中医角度来讲,这三者是有关联的,肺主皮毛,且开窍于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相互之间的演化也是存在的。
  治疗过敏性疾病,西医通常采取远离过敏源“避免疗法”、即药物疗法、免疫疗法及手术疗法等四类方法,但四类疗法各有利弊,疗效也参差不齐。而祖国传统医学认为过敏的原因多与虚证有关,有先天和后天之分。过敏体质有一定遗传性,也就是所谓的先天体虚,多与肾虚有关;后天者多是因大病、久病所致的体虚,与脾虚有关。但后天脾虚日久也可累及肾,演化为脾肾两虚,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多属此类。
  那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简便易行且又行之有效的办法可以帮大家减轻此类困扰呢?
  时下比较盛行的三九贴、三伏贴,是对因虚致敏的人较为理想的预防措施。
  通过食疗,如熬粥时多放些山药,大枣等,经常吃些羊肉、韭菜、茴香等温性食物。有研究表明,大枣的防治过敏疗效较好。
  对于病程为3~5年以上者,不妨吃些中成药,比如左、右归丸等,从夏季开始,服用一个月以上就能缓解冬春之际的过敏大发作。
  如果不想吃药,也有外治法。即以艾条熏灸足三里穴,一日3次,每次15分钟,也能改善体质、增强抵抗力。这个疗法大概需要持续2个月以上,也是在夏季使用效果更好。
  注意后背和颈椎的保暖,特别是在出汗之后,也不要暴露以上两个部位,即便在夏季也应该如此。
  加强营养,饮食以清淡为宜。因为除虚证外,血热阳亢也会导致过敏,皮肤方面的过敏症状多由此原因所致。比如,有的人平时喜欢川菜等麻辣口味饮食,但又身处北方干燥气候之下,所以往往一吃皮肤就会出现脱皮、瘙痒等过敏症状,建议这些朋友最好忌口,选择清淡饮食。
  莫让传染病找上你
  阳春三月,乍暖还寒,万物吐露着生机,孕育着希望,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然而,可恶的传染病也蠢蠢欲动,伺机向善良的人们发动进攻,使春季成为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
  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呼吸道传染病和消化道传染病两大类。其中,前者包括流行*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水痘、腮腺炎、风疹、猩红热等。这些传染病可通过空气、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病人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重症者还会发生呼吸困难、器官衰竭等危及生命的严重症状。

别让“感冒”靠近你(4)
后者主要有细菌性痢疾、伤寒、甲型肝炎等,主要是通过食物、水、接触物等传播途径而引起感染。病人多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乏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还伴有轻重不同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春天之所以能成为传染病容易流行的季节,从外在原因看,是因气候变暖,使得许多病原微生物、病毒变得活跃,并借着暖风存活流传;从内在原因看,是冬去春来,人体的各项机能正处于适应季节变换的调整状态,身体抵抗力较弱,病毒和细菌易于乘虚而入。从中医角度而言,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人体正气较弱,而外界邪气方盛,特别是“疫疠”之气来临,就会引发疾病的大范围暴发。
  不同的传染病有不同的治疗方法,但基本的预防措施是相通的,况且于传染病而言,防胜于治。而祖国医学关于疾病的预防思想,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已奠定基础。《素问》有云:“不治已病治未病。”古代医学对预防疾病传染曾有许多具体而有效的方法。那么,运用中医药预防春季传染病的方法有哪些呢?
  首先,培固正气,强壮机体。《素问》指出:“藏于精者,春不病温。”这充分表明养护正气对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意义。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养护正气呢?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合理膳食,增加营养;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持正常的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睡眠等。还可采取穴位贴敷等养生保健方法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真正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其次,隔离患者,控制传播。对传染病患者应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应根据具体病种的不同传播途径,设法加以阻断;避免接触传染病人,尽量不到传染病流行区域;传染病人用过的物品及房间适当消毒;或施行其他保护措施,如采取戴口罩等方法,防止吸入病菌;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防止“病从口入”。
  再者,预施药物,防止染病。一般情况下不需用药物防病,但在传染病严重流行时,如面对在全球多个国家肆虐流行的流感,便可酌情使用,以保护易感人群。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金银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黄连、黄芩、蒲公英、野*、鱼腥草等中草药,均可根据具体情况,单独或联合使用,这将对传染病的预防起到很大的作用。
  春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
  红眼病的预防
  红眼病是一种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眼部疾患,好发于每年的春夏之际,一旦在学校、厂矿等集体单位发生,极易引起暴发流行。
  红眼病的潜伏期一般为24小时左右。病后常有眼部不适,有异物感,流泪,怕光及胀痛,眼结膜明显*,球结膜发红,布满血丝,眼内分泌物增多。若为病毒感染所致,又可见眼睑高度水肿,睑结膜上有大量滤泡,患眼侧耳前淋巴结肿大,有压痛,严重者结膜下出血、角膜发炎、视力模糊。
  本病之所以造成暴发流行,主要是接触传染所致。因此,要养成讲卫生、爱清洁、勤洗手的良好习惯,切忌用手揉眼。在红眼病流行时,不要在游泳池游泳,不到公共浴室洗澡。家里发现此病患者,须用桑叶10克,*20克泡水代茶饮,以预防红眼病。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夏 季 养 生(1)
夏天,指阴历四月至六月,即从立夏之日起,到立秋之日止。为公历五、六、七月,共3个月。其间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等六个节气。
  夏季,为万物生长,繁荣秀丽的季节。《黄帝内经》在描述夏天的节气特点时,这样写道:“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意思是说,在夏天的三个月,天阳下济,地热上蒸,天地之气上下交合,各种植物大都开花结果了,所以是万物繁荣秀丽的季节。
  夏季以暑气为主令
  夏季暑气当令,气温偏高,总的来说,夏季可用高温、多湿热来形容。但就天气递变过程来说,又呈现出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天气系统,即初夏的梅雨天气和盛夏的伏旱天气。无论是湿热天气或伏旱天气,对健康、对生物钟的运转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应充分认识到这些特殊性,以谨慎度夏,健康度夏。
  中医认为,暑为阳邪,为火热之气所化,独发于夏季,其性升散,容易耗气伤津。暑邪侵入人体,常见腠理开而多汗,汗出过多导致体液减少,此为伤津的关键。津伤时,即见口渴引饮、唇干口燥、大便干结、尿黄心烦、闷乱等症。
  从人的健康而言,人体最适宜的环境温度为18~28℃。气温达到或超过36℃时,易导致体内神经组织和内分泌组织的调节功能异常。夏季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此时,为适应炎热的气候,皮肤毛孔开泄,排出汗以调节体温。但是,汗液过度排泄,易导致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发生中暑。特别是大量出汗和气温增高,易造成脱水,使血液浓度增高。这样,容易使老年人脆弱的血管发生阻塞,引发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另外,大量出汗使尿量减少,不利于排毒。而夏季无论是体内代谢产生的废物,还是通过饮食等进入体内的有害物质,是一年中最多的季节。所以,人体必须一方面注意防暑,另一方面要适应夏天气候,使体内调节功能不因外界高温而失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身体健康。
  湿为长夏之主气
  湿为长夏之主气,在我国不少地方,尤其是南方,长夏季节既炎热又多雨。人们所说的湿病就多见于这个季节。这个季节里空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