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中国农历养生法 >

第24部分

中国农历养生法-第24部分

小说: 中国农历养生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有大伙都知道的梨、甘蔗、蜂蜜、银耳等也都是不错的滋阴圣品。
  第三,多饮水:看似简单,其实很实用。有些人认为不口渴不用急着喝水,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口渴是人的神经系统对体内缺水的一个较强烈的反应,如果你感到口渴,此时你的身体已经是处于较严重的“脱水”状态。许多杂志中提倡每天喝8杯水才算科学,其实个人认为没有那么绝对,完全可以因人而异,体型瘦小,自然可以少喝些,反之,人高马大者多喝些更合适。而之所以强调8杯,其实意在强调饮水的重要性而已。而饮用什么样的水好呢?白开水即可,又简单又实惠,加入些蜂蜜当然更好!
  第四,勤锻炼:我们的祖先告诉我们“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而“正气”何来?多锻炼就是一个重要途径。生命在于运动,说的不也正是这个道理吗?
  第五,防过敏:秋季空气干燥,又是叶落草枯时节,食物和空气中的致过敏物质大量增加,极易侵犯一些有“宿根”的人,也就是西医所说过敏体质的人,常引发哮喘。由于这些人体质素虚,对大气的温度、湿度等变化又极为敏感,极易因感冒而诱发支气管哮喘。因而,这些特殊人群一定要格外注意了。
   。。

秋季要重视脱发的防治
之所以要强调在秋季防止脱发,原因是秋天气候干燥,人们若保养不当,易伤肺气。按祖国医学理论,肺主皮毛,肺气虚则卫外不足、毛发不固。故金秋时节,脱发相对增多,这时如果不注意保养,或盲目用药,将会使脱发加重。
  引起脱发不外乎先天遗传的因素与后天的因素。后天的因素很多,所以要尽可能纠正一些不良的习惯以预防脱发:一要保持精神愉快,避免紧张,每天要保证足够的睡眠和休息时间。用脑过度和长期失眠者,容易过早脱发;二要少食油腻、辛辣等带有刺激性的食品,如咖啡、烟、酒等。避免服药过量及服食有毒物质;三应注意对头发的护理,每隔3~5天洗发一次,使头发常处于清洁的环境中,少用热水及碱性肥皂洗涤,也少用含氯量高的自来水洗头。四是平时多做头部的保健按摩,晚上临睡前用头刷将头发刷30下,这样可将头发所黏附的尘垢刷掉,并可以促进头皮的血液循环,有利于生发、固发和增加头发的光泽。
  若已患脱发,当及时治疗。
  秋燥慢性咽炎的防治
  秋天之所以要特别重视对咽喉炎的防治,是由于秋天气候多晴少雨、气候干燥。咽喉炎若在急性期得不到彻底治疗,就会成为慢性咽炎。
  慢性咽炎为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弥漫性炎症,常为上呼吸道慢性炎症的一部分,为耳鼻喉科常见病。慢性咽炎的主要症状是咽部干燥而痛、咽部暗红,多由阴虚津伤、虚火上的所致,治宜滋阴清热,清利咽喉。
  在饮食上应常吃绿豆饮或雪梨浆。绿豆饮以绿豆、青果、乌梅煮汤加蜜经常服用;雪梨浆以大碗盛清冷甘泉,将梨、荸荠、白萝卜切片,浸入水中,经常服用。或以梨、荸荠、白萝卜取汁服用。
   。。

冬 季 养 生
冬季是从立冬日开始,为公历十一、十二、一月,共三个月。经过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止于立春。
  冬季为寒气主令
  寒为冬季之主气,寒为阴邪,常伤人阳气。中医把能使人致病的寒冷气候,称之为寒邪,寒邪是以空气温度较低或气温骤降为特点的。即主要见于冬天,但其他季节并不是一点没有。在平时,如汗出当风,淋雨涉水,多嗜生冷及从事某些特殊工种者(如冷藏工人等)亦常能感受寒邪而罹患寒病。
  寒邪伤阳后,人体阳气虚弱,体内生理机能受到抑制,就会产生一派寒象。
  恶寒:即怕冷,这是由于寒邪外袭肌表后,体内阳气之一的卫气与外寒相搏,而见腠理闭塞,致使卫气受到遏制而不得宣泄,就产生恶寒,在恶寒的同时,亦可见到发热的症状,这是卫气郁结的缘故。
  脘腹冷痛:是这外来寒邪经体表侵袭后,直入肠胃所致,寒邪损伤了人体脾胃的阳气,故胃脘部疼痛,同时还可出现呕吐清水,下利清谷,甚至四肢厥冷等症状。
  脉象异常:寒象邪袭人所致脉象异常,主要是脉紧、脉迟、脉沉,原因是寒邪侵入经脉后,影响了脉内的气血运行。寒邪留着人体后,还能见到人体肌肉、皮肤、筋脉拘挛之象。
  疼痛:这是寒邪侵袭人体后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若寒邪客于四肢,则形成痹症,西医所说的风湿性关节炎即属此类。《黄帝内经》里在探讨疼痛病的机理时,曾明确指出:“血虚则痛”,但血虚形成的原因很多,重要的一点就是寒邪入侵血脉后,造成血流不畅,由于血流不畅。血液的供应发生障碍,故产生疼痛。
  总之,寒邪伤人时所出现的症状是很多的,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此外,寒邪伤人在临床症状上还有一个特点,即排出物、分泌物往往澄澈清冷,如鼻流清涕、咳吐清痰、呕吐清水、小便清长、下利清谷等。倘若外感寒邪后郁久不解,则这些分泌物将转清为黄为赤,此已属由寒化热的象征了。
  现代医学认为,在冬季气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对于老年人和危重病人来说,寒冷刺激更为明显,可使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循环阻力增加,左心室符合加重,血压升高,易诱发或加重高血压、心脑血管等。腹部受凉或吞咽进冷空气,易引起胃肠痉挛,寒冷使鼻黏膜分泌免疫球蛋白减少,易患鼻炎,感冒;耳、手指等远离心脏部位,毛细血管收缩、血液供应不良,易发生冻疮。寒冷还可使血液中纤维蛋白含量增加,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沉加快和血凝时间缩短,易形成血栓。
  冬季易阳虚
  何谓阳气?阳气就好像天上的太阳一样,给大自然以光明和温暖,如果失去了它,万物便不得生存。人体若没有阳气,体内就失去了新陈代谢的活力,不能供给能量和热量,这样,生命就要停止。人身之阳气盛衰,往往标志着人体生理功能活跃的程度,但威胁人体阳气的莫过于寒邪。一些年老体弱的人,在冬季往往容易感觉手足不温、畏寒喜暖,这种情况,人们常称之为“火力不足”,即祖国医学所说的“阳气虚”。
  冬季对人体情绪的影响
  萧瑟的冬天还会引起人的情绪变化,使人产生一些消极的情绪,对养生极为不利。如冬天极为寒冷的天气,使人产生了一些依赖心理,对未来失去信心,缺乏安全感,全身的功能活动处于抑制状态。由于与外界接触活动相对减少,这时候还会使人产生挫折感,导致非常强的抛弃感或自卑感,使人情感淡漠。而没有了信仰、没有了寄托后,又会使人觉得百无聊赖,加重这种情绪的激化。
  

冬季养生原则(1)
敛阴护阳
  冬天这个季节里,天寒地冻、自然界的万物都处于收藏状态,这个季节养生,就必须适应季节变化特点,采取相应的养生方法进行养生。冬季养生的基本原则是要顺应体内阳气的潜藏,以敛阴护阳为根本,由于阳气的闭藏,人体新陈代谢水平相应较低,因而要依靠生命的原动力“肾”来发挥作用,以保证生命活动适应自然界变化。
  温肾防寒
  祖国医学认为,人体能量和热量的总来源在于肾,就是人们常说的“火力”。“火力”旺,反映肾脏功能强,生命力也强;反之,生命力弱。冬季时节,肾脏功能正常,则可调节机体适应严冬的变化,否则,将会使新陈代谢失调而发病。那么,怎样才能保证肾气旺,即火力旺呢?关键性的一点,是要防止冬季严寒气候的侵袭。
  冬季睡眠养生
  《黄帝内经》说“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意思是,人们在寒冷的冬天一定要早些睡、晚点起,起床的时间最好在太阳出来之后。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早睡可以保养人体阳气,保持温热的身体,而迟起以养人体阴气。待日出再起床,就能躲避严寒,求其温暖。这样可以有利于将阳气潜藏,同时蓄积*。再者,在冬天,由于冷高压的影响,冬天的早晨往往有气温逆增现象,上层的气温相对偏高,而地表温度则相应较低,大气对流活动停止,使一些有害的气体停留呼吸带,晚起床也有助于避开这些有害气体对人的伤害。
  睡眠时,被窝的温度最好控制在32~34℃,如果,睡前的温度低于人体的体温的话,人体接触被子后,皮肤受到寒冷的刺激,会引起大脑兴奋,不利于睡眠,要使人能够卧床后迅速入睡,可先用电热毯或热水袋使被窝温度提高到32℃以上,但不要超过35℃。
  另外,被子也不宜过重,3公斤重比较合适,太轻的话,隔热效果不好,难以达到取暖效果,太重的话,会压迫胸部,导致肺活量减少,容易做噩梦。此外,还应该控制被窝的湿度,人在睡眠中因汗液蒸发,被窝的湿度常常高于60%,这会使皮肤受到刺激,影响睡眠的深度。
  冬天睡眠不要将被子捂得太严,更不能蒙头睡眠。因为蒙头睡眠的话,除了会造成氧气不足,呼吸困难、头昏脑胀之外,还会使被窝内的湿度急剧提高,破坏被窝内的环境。人体睡眠最好的环境,应当是被窝有每秒02秒的气流。这种气流既不会让人有吹风感,也不会让人受到风的过度侵袭。要保持这种环境,最好的方法是将被子裹成桶状,被子与身体有一定的空间,并且在肩以下垫背和盖被间留1~2处小小的缝隙。
  对于睡眠的居室环境,要注意调节光线,光线应该调节相对较暗,另外还需要相对比较安静。室温最好控制在20℃左右,室内的气流控制在每秒025米之内,床铺最好安防在距窗50厘米之外的地方。
  冬季睡眠穿衣也有学问,有些人因为怕冷,晚上睡觉仍然穿着很厚的衣服,甚至穿毛衣睡觉,这些都是非常不对的。冬天睡觉正确的穿衣方法,应当是宽松肥大,这样有利于肌肉的放松和心脏的排血,使人在睡眠时可达到充分的休息,有助于消除疲劳,提高睡眠质量,并能预防疾病,保护身体健康。睡眠时,因为皮肤能分泌和散发出一些化学物质,若和衣而睡,无疑会妨碍皮肤的正常呼吸和汗液蒸发,而且衣服对肌肉的压迫还会影响血液循环。和衣而睡,睡着贴身的内衣*,还会将细菌和体味带到被窝中。相反,冬天也不宜进行裸睡。因为穿衣过少甚至裸睡的话,会容易使人着凉,患感冒。

冬季养生原则(2)
冬季哪些人忌用电热毯
  生活不能够自理的病人忌使用电热毯:这是因为,长期卧床的病人排出的尿液、汗液浸透电热芯后,容易发生短路漏电事故,而他们又不能自行处理。万一发生漏电事故,就可能触电身亡。
  幼儿忌使用电热毯:幼儿正处在长身体时期,按体重比例,他们需要更多的水分。年龄越小,所需水分越多。在冬季如果使用电热毯,水分蒸发快,会使幼儿的不显性失水量增大,从而导致咽喉黏膜干燥出现声嘶、烦躁不安等脱水症状,大大地减弱了上呼吸道的抗病能力。若小儿因热燥出汗而蹬被子,会着凉而患感冒或腹泻。
  孕妇忌使用电热毯:电热毯通电以后,往往会产生电磁场,而这种磁场会影响胎儿的发育,使流产率增高,也有可能使出生后的婴儿智能低下。
  育龄男子忌使用电热毯:电热毯在使用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高温,而这种高温会影响育龄男子睾丸产生精子的能力。
  皮炎患者忌使用电热毯:使用电热毯会使人体皮肤水分的蒸发增快,皮肤变得更为干燥,从而加重患者的病情。
  出血性疾病患者忌使用电热毯:如烧伤、烫伤等患者,使用电热毯后容易加速体内血液循环,导致出血加剧。
  呼吸道疾病患者忌使用电热毯:如哮喘、感冒等呼吸道疾病患者使用电热毯后,会引起咽干喉痛、声音嘶哑,甚至会引起咯血等更为严重的后果。
  冬季居室卫生
  保持室温恒定:若室温低则易伤元阳,室温过高,室内外温差大,就很容易外感。冬天,外界寒冷,室内外温差较大,室内一般保持16~20℃较适合,以18℃为最理想。若大大超过这个温度会使人感到闷热或干热而心烦,令人头昏脑涨,委靡不振。时间长了,还会引起口干舌燥,眼睛干涩,久而久之,会打破人体的生理平衡,引起生理变化,造成疾病产生。尤其是北方冬天用火炉烧煤取暖的房间,温度过高时,特别容易引起外感风寒。
  若室内温度过低,会使人体散热过快,大大消耗人体的热能,常常令人感到寒冷,缩手缩脚,身体虚弱者会引起寒战,胃肠虚弱者,会引起腹胀、胃肠痛,甚至引起关节炎病等。
  室内湿度适度:一般来说,冬季降水量少,风多风大,气温较为干燥,室内的湿度也相应较低,特别是取暖器的使用,会使室内空气更加干燥,容易导致皮肤粗糙、甚至开裂。而且空气过于干燥,也会导致呼吸道黏膜脱水,黏液分泌减少,纤毛运动减弱,以至于呼吸道的清除能力减弱,不能及时的排除呼吸道内的尘埃和细菌,从而诱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因此,在家中要经常喷晒一定的水,或者用加湿器调节室内的湿度。
  清除室内过敏源:尤其是尘螨和霉菌,尘螨主要以人和动物身上脱落的皮屑为食,它喜欢被褥、睡椅和地毯。当尘螨生长时,会脱掉自己的外壳,这些脱落的外壳和他们排出的粪便会导致人们产生过敏反应。因此,在冬天,必须注意经常清洗晾晒窗帘、床单、被罩和枕套;经常换洗内衣,并用烘干机烘干。霉菌主要生长在潮湿的环境中,漏水的浴缸、洗涤槽和洗衣机内桶等都是霉菌生长的适宜场所。因此,应保持卫生间的干燥,及时修理漏洞,室内最好使用除湿器。
  冬季勤开窗:寒凝大地,冷气袭人,有些人为了防寒保暖,不注意打开门窗,致使室内长期得不到更新换气。有些家庭为了节煤,甚至把煤炉也搬进了卧室,一边取暖,一边做饭、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