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相忘于江湖 >

第4部分

相忘于江湖-第4部分

小说: 相忘于江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躲在自己的梦里面,瑟瑟发抖。
  笙箫的旋律,醉酒的晕眩,都无法抵挡来自残酷现实的寒冷。死,或许更容易些。
  以上两阕《望江南》无非是伤口痛裂后的自慰。做一个美梦吧,做一个奢侈的美梦。她痛苦的想,泪水和怨恨无法表达自己的心情。
  周嘉敏看着消瘦的丈夫,想安慰他。可是张开嘴,才发现说什么都是多余的。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滚轻尘,忙杀看花人!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你还在想念着江南吗?
  江南的春天,江南的秋天,江南的梦。
  李煜站在违命侯府的庭院里,仰着头望着遥远的天空。悲伤在四季更替里回旋,第一阕《望江南》里意境朦胧,如果说是梦,那这里描写的景色和李煜帝王生活不符合啊?或许是他继位以前逍遥的生活也有可能。那么此时身为阶下囚的李煜怀念的应该是早年的生活。这里流露出来的心迹,是一种沉痛的愁思,精神迷离恍惚。前阕忘情,后阕忘形。李煜心中的千里江山并不是雄心中的功业,而是一个孤独自由的归宿。
  芦花深处泊孤舟。这一句浩渺深悠,有出尘的遗世独立之感。可是结尾一句,笛在明月楼,却让人有一丝错愕。高楼之上,笛声隐约。好像还有一丝牵连,温暖期待?知音期待?
  不知道,看起来安静美妙的意境里,他内心苦苦挣扎的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渴望呢?
  《浣溪沙》中他说一句“天教心愿与身违”,也许是说自己命中错生帝王家。
  转烛飘蓬一梦归,欲寻陈迹怅人非,天教心愿与身违。
  待月池台空逝水,荫花楼阁谩斜晖,登临不惜更沾衣。
  在汴京为虏的三年时光中,他不停地回顾自己的一生的命运,难得有几件事情真的是他心甘情愿地做的。李煜这个人迥然不同与别人的地方,就在于他自始至终都保留一颗完整的童心,不沾染尘世虚伪。这对于一位战乱年代的帝王来说,简直是一种灾难。
  如今荣辱经遍。他获得是一个荒诞意味的空虚。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他一次又一次开始寻味“人生”。我一直以为,成功者的人生是一个短暂的现象,而失败者的人生却是一个永恒的隐喻。李煜开始问自己“人生愁恨何能免?”他也许无法作出回答。
  李煜一生笃信佛教。佛说人生四谛:苦、集、灭、道,都是无常,都是空,然而这些奥妙的道理,到底还是不能安慰他。他孜孜以求的还是一生一世一双人的相伴相随,故国不过是他心中的一份自由而已。如果还有来生,他还继续作帝王。他只要还是李煜,他依然会重蹈覆辙。
  高楼之上,眺望远方的白衣男子,需要的依然还是如梦如幻的自在境地。
  尘世之中,他这种人身上看不到任何乖戾之气。违命侯府里天天演奏着这凄切的歌声……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此词一说是后蜀昶作。但艺术风格更接近李后主,所以大多数选本还是录作李后主词。首先对词牌《相见欢》和《乌夜啼》的关系作一点说明。据考其实《相见欢》就是《乌夜啼》,《相见欢》为正名,南唐后主作此词时已在归宋之后。故宮禾黍,感事怀人,诚有不堪回首之悲,因此又名《忆真妃》。又因为此调中有“上西楼”、“秋月”之句,故又名《上西楼》、《西楼子》、《秋夜月》。宋人则又名之为《乌夜啼》。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

多少恨(3)
被囚禁在这院子里一年了。赵光义继位了,他把小周后一次又一次传召到皇宫里……李煜在椎心刺骨的痛苦中等待妻子回家!
  一天,两天,三天……来了。嘉敏就是哭,她委屈,绝望,愤怒。可是没有后悔。
  李煜呆呆地看着嘉敏越来越憔悴的脸。李煜自己没有嚎叫,没有叹息,甚至没有表情。宋王铚《默记》引龙衮《江南录录》“李国主小周后随后主归朝,封郑国夫人,例随命妇入宫。每一入辄数日而出,必大泣驾后主,声闻于外,多婉转避之。”明人沈德符《野获编》又谓:“宋人画《熙陵幸小周后图》,太宗戴幞头,面黔色而体肥,周后肢体纤弱,数宫人抱持之,周后作蹙额不胜之状。有元人冯海粟学士题曰:‘江南剩有李花开,也被君王强折来。”有人说这些都不足信,就算是传闻吧。
  我们永远也看不到真相。污辱和被污辱,损害和被损害。不过说明同一个问题。
  接下来应该是更加卑贱地活着——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倚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他睡不着,无法做梦。就算是睡着了,还是会被噩梦惊醒。这样活着和梦到底有什么区别。李煜和嘉敏面对面坐着,听着外边的雨声萧索。灯火摇曳,看不清对方脸上的泪痕。
  “重光,不要再多想了。喝点酒,睡觉吧?”嘉敏反过来举杯劝他。
  他抬头故作无事地笑笑。站起来,踱步,然后又坐下来。
  喝酒,喝醉,什么都不要想了。如果这是个梦,到底什么时候能醒来呢?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写完这阕词。李煜也即将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自取其辱三年多的阶下囚生活让李煜真正理解到了获得尊严的艰难。
  这是李煜最负盛名的名作之一,读来令人心颤。他用生命中最后的一次温度完成了一次狂欢,“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那种饮鸩止渴的姿态让人心碎。唐圭璋先生曾在《李后主评传》中说此首“一片血肉模糊之词,惨淡已极。深更半夜的啼鹃,巫峡两岸的猿啸,怕没有这样哀罢”。血肉模糊倒是未必,那只是一种完全之中的坠落,应该是黑色的,绝望的,冰冷的,尖锐的自我湮没的最后告白。
  唐圭璋老先生还说:“后来词人,或刻意音律,或卖弄典故,或堆垛色彩,像后主这样纯任性灵的作品,真是万中无一。”
  王国维说:“词至李后主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
  李煜,这个被迫背负着许多历史命运的天才文人以及他那千古传唱的《虞美人》,在一片光怪陆离中,用血和泪唱出了宋词的第一声。多年以后,赵光义的后人宋徽宗赵佶也以一曲《燕山亭》了结了一个王朝,这似乎更是一个艺术对政治最具讽刺意义的隐喻。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般认为,这是李煜的绝命词。据宋人王铚《默记》记载,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的某一天,宋太宗问李煜的旧臣徐铉,“你见过李煜没有?”
  徐铉很紧张地回答:“臣下怎么敢私自去见他?”
  太宗说:“你这就去看看他,就说是朕叫你去见他的。”于是徐铉来到李煜的住处,在门前下马,见一老卒守在门口。徐铉对老卒说:“我要见李煜。”
  老卒说:“圣上有旨,李煜不能与外人接触。你怎么能见他?”
  徐铉说:“我今天是奉圣上旨意来见他的。”于是老卒进去通报,徐铉跟着进去,徐铉在庭院内等候。过了一会儿,李煜戴着纱帽,穿着道服出来。李煜一见徐铉就抱着徐铉大哭起来。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多少恨(4)
坐下后,两人沉默不语。李煜忽然长叹一声,说道:“真后悔当日杀了忠臣潘佑、李平。”
  徐铉离开后,太宗就宣召徐铉,询问李煜说了什么话。徐铉不敢隐瞒,只好照实回复了李煜的话。宋太宗终于要动手了。
  978年七夕,李煜四十二岁生日,赵光义让人给李煜送来了御酒,酒里下了专门为李煜研制的毒药——牵机药。李煜喝下,很快他发出了一声凄厉的喊叫。随即,他的身体,像崩断的弦一样,纵身向上弹起。接着他的身体反复曲直,痉挛。李煜因为痛苦而完全变形了。
  当晚,李煜死了,死后他被葬于洛阳邙山,也就是北邙山,这是古代中国最神秘,最著名的墓葬宝地。李煜死后不久,小周后就自杀了。
  唐圭璋在《李后主评传》说:“他身为国主,富贵繁华到了极点;而身经亡国,繁华消歇,不堪回首,悲哀也到了极点。正因为他一人经过这种极端的悲乐,遂使他在文学上的收成,也格外光荣而伟大。在欢乐的词里,我们看见一朵朵美丽之花;在悲哀的词里,我们看见一缕缕的血痕泪痕。”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往事后期空记省(1)
水  调/张 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畤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这首小词里隐藏着无数风流人物哀恻的故事。首先是《水调》,据说这水调是隋炀帝所创,曲调凄凉。初听说,我很惊异,好像被开了个玩笑。也只能说是自己无知,对于这个声名狼藉的暴君,我一向报以简单的耻笑,认为他不过是恣意放肆的混蛋而已,直到我看到了他的诗。有些吃惊。
  历史风尘中到底掩盖了多少真颜。我们也许永远无法弄清楚,这确实比遗忘更加让人耿耿于怀。
  谈词,是把自己无意间化为一片文字,在灯光下,静静地看自己的影子,那或许有或许无的印象在心里浮现。你确信这些都是真的,满足于照镜的初衷。
  因此,我读词,只限于寻找自己。这当然是一份清冷安静的寂寞。
  少年人的心是一朵盛开的花,没有不美丽的,就算是蒙了灰尘,受了损伤。其实,聪明的你一定知道,年少怎么能不受伤呢?
  我想留住的就是这样的时光里那些疼痛和忧伤。
  这一段时光和外边喧嚣的世界没有关系!你的心好像一座小小的封闭的城。只有阳光和风能进来。你总是说,在自己的城里,充满的是青色的孤独。渐渐地发现还有绿色的寂寞。
  我知道,你还是个纯洁的小孩子。只是没人能读懂你。
  时光悄悄地照在心扉上,能看见微尘动起,你静静地坐在阳光里,期待着一个浪漫的古典约会,等待的时候,时光的指尖抚过你的眉宇,凉凉的。
  那一切都是关于美丽的。
  幻想,慢慢拉开春闱,古老的故事里,你是一个主角。
  之所以喜欢古典的美,就是因为喜欢那种类似于回忆的嗜好。张先这个人是精致唯美的风流子,最有名士赏世的风范,这涉及“士大夫”这个特殊群体的行为习惯。诗酒宴乐,身系红尘,心寄天外,收放之间,从从容容,颇称得上自由人。这恐怕是人们心向往之的原因。那是用琥珀和珠玉储存起来的明净的高雅。
  张先写这首《天仙子》的时候,是宋仁宗庆历元年(1041年)。当时他正在嘉和(今浙江嘉兴)任判官,已年52岁。他在这阕词的题记中写了:“时为嘉和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可以知道当时他写这阕词时的神情,有些倦怠。百无聊赖地听着缠绵忧伤的曲子,躺在竹椅上,自斟自饮,心里的忧愁缠绕不去。“以病眠”这三个字实在馥美,一股颓废而温暖的状态。52岁是个缓缓的年纪。在春天的深处,一个这样的老头醺醺然,往花香更深处沉睡。有风,花瓣飘去了。
  这景象别有一番耐人回味的隽永。醉酒花下,是极诗意的。
  这不是《红楼梦》里那个直心肠的美姑娘湘云醉了酒,躺在海棠树下睡着了。偏是一个落寞的华发老者,细碎的红花在暖暖的春风里飘落,落满了他的襟袍,竹椅,落入了酒盏中,也许花瓣已经落入了他的幽梦里。
  我也在春前醉倒过,只是小醉,还能做梦。我竟然梦到了一个陌生的女人吻我,缱绻,热烈,醒来,正是太阳温暖的时候,也不知是谁和我开了个玩笑,平空享受了一段艳泽。实在不好意思对人说起,算是一个小秘密。唯一遗憾的是,没能记住那个女子的容颜,让我痴想了半天,惹得人问我,一天来都魂不守舍的,是不是做了个春梦?
  啊,脑子里忽然想起苏东坡的一句诗来:春梦了无痕。
  张先能梦到什么呢?也许有也许无吧!
  只是醒过来,酒意全消去了,头还有些轻微的不适,一转念间,暖和的阳光洒在眼睛里,那丝网的忧愁又交织起来。她为何迟迟不去呢?
  宋本《绿宿新话》上有这样的故事:
  张子野年轻时,与一家尼姑庵的小尼姑相好。老尼姑很严厉(不会是灭绝师太吧),将小尼姑关在池塘中央的一座小阁楼上。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往事后期空记省(2)
这样的事情总是发生。为了相见,每当夜深人静时,张先划小船过去,小尼姑放下梯子让他上楼,欢会。结果你是早就知道的,老尼姑发现了他们的秘密,毒打了小尼姑一顿,不许他们再相见。棒打鸳鸯散。张先难过的时候写了一阕《一丛花》: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恁牵丝乱,更东陌,飞絮濛濛。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新月帘栊,沈恨细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这样的艳事到底有多少伤心呢?许多年后,偶然想起来的时候,也许还是那个阳光明媚的午后,临老伤春,更是伤情。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你年轻美丽,我风流年少。如今我老了,只剩了些记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