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心莲百合文化博文汇编(1) >

第24部分

心莲百合文化博文汇编(1)-第24部分

小说: 心莲百合文化博文汇编(1)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0、办事要谨小慎微,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

  21、不要认为自己的东西应该节俭,公家的东西就可以浪费。公家的东西同样要珍惜。

  22、要不断纠正自己不节俭的习气,做到自爱自重。

  23、要清楚“树大招风”,没有必要夸耀和显示自己。

  24、要虚心进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25、不要将修养与学习分家,不要认为分数高、业务好就可以浪费或者认为节俭没有意义。做学问与做人不分家。

  26、不要只顾搞学问、只顾学文化,不注意修养的提高,尤其是没有节俭的意识。

  27、不树立节俭意识,很容易贪污*,堕落变质。

  28、时代变,传统的节俭道德观念不能丢,不能变。

  29、节俭要适度,而不是过分“左”。

  30、要避免耀武扬威、欺行霸市的作风。

  31、净化社会环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32、不要崇洋媚外,要相信我们的未来更美好。

  33、根据自身经济情况,进行交往和礼尚往来。

  34、穷要有志气;富不要为富不仁。

  总之,一定要在节俭上下功夫,尤其是经济条件好的时候,更不能忘了自己的创业史,更不能忘记自己父辈和国家曾经的贫困,更不能丢掉节俭的美德。一个不懂节俭的人,金山也可能会被他吃空,谁肯相信他最终会有所作为?

  2007年7月26日发布于新浪博客。 最好的txt下载网

117、居家丈夫点滴谈
117、居家丈夫点滴谈

  一位朋友问:请老师帮我分析一下我的烦恼吧,我有时想布施资助别人,可是妻子很反对,并且很激烈,她就想过自己的日子,认为帮助别人一点就行了,可是我的收入满不错的,家里也有些钱,原来钱少她不同意,现在钱多些了,还是不同意,跟她顶着吧,家里就要生气;顺着她吧,我心里老窝火,是不是我赚的钱就该我有支配权,不用理她?这个障碍早晚得突破啊。

  丈夫对妻子的这些行为有责任、有义务进行指导。

  1、收入是双方的,双方都有支配权。

  2、双方的收入都是经过正常劳动换来的,所以要用在刀刃上,特别是做些有意义的事情。

  3、人生活在社会上,不仅仅是二人世界,至少我们很多事情是需要朋友和社会的帮助的,所以还要与社会打交道。

  4、我们的资金是一点一点赚来的,所以花的时候也应该是细水长流,而不是大手大脚,当然用在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上除外。

  5、要学会做人。做人不可以超越人的最起码的道德底线。

  6、尽最大可能的用我们的双手参与劳动,创造价值,创造奇迹。

  7、通过讲故事等范例,告诉对方如何真正地持家,如何为夫(或为妇)。

  8、我们要做善良的人,要做乐于助人的人,因为许多人也曾经帮助过我们。

  9、要驾驭自己的内心世界,克除小心眼、自私、吝啬等习气。

  10、特别是有文化的夫妻,不能愧对“受过高等教育”的称号。

  11、为人豁达、大方是我们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的法宝。

  12、不计较鸡毛蒜皮的小事,对外树立良好的家庭形象。

  13、用自己的良好道德风尚不断影响对方。

  14、帮助对方树立正确而高尚的价值观。

  15、避免大男子主义,分清利弊,讲清道理,方法不要过于简单粗暴。

  16、最好找到合适的时机,一起商量如何办。

  17、要在真正的大事上,而不是婆婆妈妈的小事上当家、有主见。

  18、要善于鼓励对方,给对方带来希望。

  19、要有意志力,这些善事要一如既往地干下去。

  20、要不断总结,智慧而非天真地解决这些问题。

  21、要让对方清楚“苦”、“乐”都源自因果,恶因苦果,善因乐果。

  22、见机行事,并注意财务安全。

  23、夫妻之间要快乐地生活,共同进步。

  24、双方不断加强道德教育,不要认为自己已经是成年人了,没有必要进行道德教育。

  25、不断学习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规范,这样才会受到他人的称赞。

  26、要有信心解决这些问题,不要垂头丧气。

  27、解决问题的态度要真诚,道德的力量往往能够征服很多人。

  28、不要诚惶诚恐,不要叫对方有被欺骗的感觉,应该实事求是,但并非机械而是智慧地解决,必要的时候可以有善意的谎言。

  2007年7月27日发布于新浪博客

118、关于解悟与证悟的关系
118、关于解悟与证悟的关系

  一位朋友在博文《模糊语言与真如的整体性》里留言:感谢老师答复。谢谢!请问老师,如果不能体会到佛性的整体状态,但坚信佛法理论的正确性,就按照所学的理论进行实践,是不是没有什么影响?

  没有影响,这主要是提高修养(修行)的不同方法或过程。

  从学习和理解理论到实践的,叫解悟。从实践而体悟到理论的内涵的,叫证悟。实际上这两种情况是犬牙交错出现的,而不是绝对的。《圆觉大疏&;#8226;上之二》:“先悟后修为解悟,先修后悟为证悟。”《宗镜录&;#8226;三十六》:“若因悟而修即是解悟,若因修而悟即是证悟。”《佛光大辞典》:“【解悟证悟】由理解真理而得知者,称为解悟,又称开悟;由实践而体得真理者,称为证悟,又称悟入。”

  关于解悟、证悟的问题,我们还应该了解:

  1、修养(修行)的道路往往是曲折的,很多人往往走了很多弯路才找到真理。

  2、要意识到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往往是曲折的。

  3、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印证理论。

  4、要有闯关意识,在关口中不断提高我们的修养和能力,而不是束手就擒和守株待兔。

  5、要始终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

  6、要有大无畏的精神面对苦难与挫折。

  7、要意识到理论反映真理的局限性,必须要深入实践真正和深入领会。

  8、要学会树立必胜的信心。

  9、要有一种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魄力。

  10、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暂时先放一放,不要波及到自己的情绪,等时机成熟了解决起来会方便一些。

  11、当困难过不去时,一定要内求自性,想一下我们还有哪些习气、毛病需要克服,哪些智慧需要提高。

  12、“德”的问题是最大的,其实解悟、证悟的过程都不能离开“德”。

  2007年7月27日发布于新浪博客。 最好的txt下载网

119、佛家没有幽默感吗?
119、佛家没有幽默感吗?

  一位朋友留言:请问老师:学佛学的人有的时候让人感觉很正统,好象没有幽默感。请问老师,学佛的人应该

  有些幽默感吗?如果有,那么,他的幽默感是什么样子的?与社会上的人的幽默感有什么不同吗?幽默与开玩

  笑有什么不同?

  佛家的幽默感是契合时机的智慧的表现。佛家不反对幽默。例如:

  1、禅宗的禅机往往是非常幽默的,甚至有的令人捧腹大笑,于其中又蕴含了深刻的哲理。

  2、布袋和尚是佛家从形象和禅机上都很幽默的人。他常常露腹欢喜,手执布袋,是大众喜闻乐见的人物。

  3、《百喻经》是佛家比较经典的寓言故事集。其中“空中楼阁”等成语故事一直到现在还被人们所津津乐道。这

  些故事主要描写幽默可笑的事情,有很犀利的讽刺性,寓意深刻,社会上出版的书籍经常把它们按照笑话来看待。

  4、《维摩诘经》中充满着幽默与生命的激荡,有很多智慧的语言。但是佛家的幽默不是不义语,没有令人想入非

  非的黄话、黄段子,也不靠贬低别人来作为笑料,而是在亦庄亦谐中与人相处。同时,佛家认为要尊重老师、领

  导、长辈等,更不能乱开玩笑,甚至不懂礼貌,没大没小。要注意孝敬和谦卑做人。其实,关心和照顾别人更容易

  使他人受到感染,不一定非要用幽默的形式。

  2007 年7 月27 日发布于新浪博客

120、“脑筋急转弯”的意义探讨
120、“脑筋急转弯”的意义探讨

  老师,请问如何看待现在孩子们学的“脑筋急转弯”?

  “脑筋急转弯”不仅适用于小孩,也适用于大人。这些“脑筋急转弯”,有的是纯娱乐性质的,没有现实意义;而

  有的则是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

  主要意义有:

  1、可以帮助人们拓宽思路。

  2、可以使人们生活得更开心。

  3、有些问题看似天真,然而却又蕴含深刻哲理的。

  4、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什么是“语言反映真理”的相对性。

  5、可以帮助我们清楚为什么有时候人在语言表达上出现误会和交流上的障碍。

  6、能够帮助我们很好地了解什么叫做“观念”、“臆断”,以及为什么要克服与这些相关的执著,如“法执”

  等。

  7、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和增加幽默感。

  8、可以帮助我们在愉快的心境下休息。

  9、可以帮助告诉我们什么是诡辩。

  10、也许更能帮助人理解,可以深入浅出地讲解一些问题。

  11、进一步帮助我们学习某些理论,如禅宗参禅公案这类的“脑筋急转弯”。

  12、另外不要在一般的脑筋急转弯上浪费时间,多加强学习。

  13、有些“脑筋急转弯”是指导性的,例如禅宗公案,我们可以多思考一下。

  14、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因为太执著于自我所知道了解的东西,而导致的自负、宁脾气等。

  15、可以增加团队精神、凝聚力。

  16、有时候“脑筋急转弯”的答案也许不是一个,得依据个人的理解。

  17、自己要管得住自己,不要过分执著于脑筋急转弯。

  18、研究思考脑筋急转弯的问题要有针对性,有的是针对小孩的,大人看了会觉得很幼稚;有的问题是针对大

  人的,小孩回答则觉得太难了。我的博客里(主要在别的博客里)增加了一些小故事,特别是禅宗的小故事,有的

  就带有脑筋急转弯的性质。欢迎大家多多参与,多提宝贵意见。

  2007 年7 月28 日发布于新浪博客 。。

121、远离定性声闻和定性辟支
121、远离定性声闻和定性辟支

  一位朋友问:请问老师:什么是小乘二乘的行为呢?小乘二乘的观念是什么呢?我们怎么才能不象鸽子拉出

  来的粪便来污染佛法呢?请老师明示!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小乘】对于大乘之称。求佛果为大乘,求阿罗汉果辟支佛果为小乘。”《佛学常见辞

  汇》:“【小乘】声闻缘觉的法门,以修身自利为宗旨,其最高果位为阿罗汉果及辟支佛果。”《佛光大辞典》:

  “【小乘】二乘之一,乃大乘、菩萨乘之对称。意译为狭小之车乘,指运载狭劣之根机以达小果之教法;即于所修

  之教、理、行、果,与能修之根机均为小劣之法门。小乘之名,原系大乘佛教徒对原始佛教与部派佛教之贬称,其

  后学术界沿用之,并无褒贬意。其教义主要以自求解脱为目标,故为自调自度(即灭除烦恼,证果开悟)之声闻、

  缘觉之道,而异于大乘自利利他二者兼顾之菩萨道。”可见,声闻缘觉的法门,即求阿罗汉果、辟支佛果为小乘,

  以自我解脱为目的。大乘则是菩萨的法门,以成佛果为目的,自利利他。如果将小乘继续细分的话,则称为声闻乘

  和缘觉乘,合称二乘。《佛学常见辞汇》:“【二乘】声闻乘和缘觉乘。凡属修四谛法门而悟道的人,总称为声闻

  乘;凡属修十二因缘而悟道的人,总称为缘觉乘。”

  
  《楞严经》:“所谓见苦断集,证灭修道,居灭已休,更不前进。生胜解者,是人则堕定性声闻。诸无闻僧,增

  上慢者,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大意是说,证到了空灭的境界,就认为是究竟而不再前进,就认为是

  非常殊胜的境界,例如认为什么都是空,做什么都是执著,那么这个人就堕落到了定性声闻之中。那些一直没有听

  闻真正佛法理论的修行人和那些听了一知半解、悟了一知半解就傲慢无比的人,就是定性声闻或其眷属。这些人迷

  失了佛的菩提觉悟的根本和真正的佛法知见。

  《楞严经》:“若于圆融,清净觉明,发研深妙,即立涅槃,而不前进。生胜解者,是人则堕定性辟支。诸缘独

  伦,不回心者,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大意是说,似乎证得了圆融境界,清净明了,认为深度感觉到

  了自己意识领域的境界,便想到自己应该圆满涅槃,而不再想向前修养自己,认为这种境界就是非常殊胜的境界,

  那么这个人就堕落到了定性辟支(辟支佛)之中。一味追求自己的自在解脱,不肯回向帮助他人、利益他人,

  这样的人就是定性辟支佛或其眷属。这些人迷失了佛的菩提觉悟的根本和真正的佛法知见。

  《楞严经》中认为以上两种状态(即堕入定性声闻、定性辟支)是着魔境界,必须要远离。为了避免象鸽子拉

  出来的粪便那样污染佛法,据上文,我们应该注意:

  1、全身心投入到真正的佛法中来,不要执著和抱着以往的自己学过的邪法外道不放,为了真正解脱和利益他

  人,要全部抛弃以往的外道邪法,不要抱有“可能邪法中还有一点正确的”这样的观念。

  2、低下头来,学会谦卑做人。虚则受道。骄傲可能与真正的佛法失之交臂。

  3、不要认为自己已经学到头了,必须继续努力学习,不断前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