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心莲百合文化博文汇编(1) >

第30部分

心莲百合文化博文汇编(1)-第30部分

小说: 心莲百合文化博文汇编(1)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007年8月9日发布于雅虎博客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148、什么是“耐孤独三昧”
148、什么是“耐孤独三昧”

  《心莲百合文化网》转发过来的留言:老师:请问什么是“耐孤独三昧”?如何修习“耐孤独三昧”?

  耐孤独三昧就是忍耐或安住于孤独状态的三昧。关于三昧,定的意思。《智度论·五》:“善心一处

  住不动,是名三昧。”大意是说,心定于一种正念中,就是三昧。《智度论·二十》:“诸行和合,皆名为三

  昧。”大意是说,各种和合的行为,专一无二的都是三昧。例如:专心听课,就是听课三昧;专心讲话,就是讲话

  三昧。而忍耐或安住于孤独状态,则是耐孤独三昧。

  关于耐孤独三昧,本是声闻、缘觉的修法。《中华佛教百科全书》:“【缘觉】佛典中之一种解脱

  者。此种解脱者并未随佛闻法,而系独自悟道,且性好寂静孤独,不事说法教化,故又称独觉。”《美难陀传》一

  书中也赞叹了孤独与瞑想之乐,而言及大乘独特教义之处也不少,如叙述难陀探索他自己的内心,发现自己充满拔

  众生出苦的大悲心等。这里的瞑想是指忍耐或安住于孤独状态下的静坐瞑想,即忍耐孤独的三昧。

  我们在社会中生活,提倡入世,将自己投入到集体生活之中去利益众生。但是,我们也有孤独寂寞的

  时候,这个时候,我们也要忍耐、安住于孤独寂寞之中,并不排斥这种三昧,而不可心浮气躁。总之,我们任何时

  候都应该处于三昧之中,不仅仅是在忍耐或安住孤独的时候。

  
  2007年8月9日发布于新浪博客

149、佛魔之分在于德
149、佛魔之分在于德

  《心莲百合文化网》转发的留言:老师您在第24节《十度纲要》专题辅导·列举破诸魔事》中讲到:修

  者在定态中,以魔邪的加持力,突然“了知过去之事”,即得宿命通(宿,过去;命,命运。宿命通指通晓过去发

  生的事情);或“了知未来之事”,即得天眼通;或“知他人所想”,这是得他心通。或突然具有“辩才无碍”的

  为人说法之能力。如果修者不觉得这是魔邪的惑乱,自以为得了神通辩才,那就误入歧途,因为这些能力是最能令

  世人来归信、礼敬、供养、称赞的。其实修者并没有真实功德,只是由于心地不净,贪恋世间名利,从而不自觉中

  修了邪法,被精灵附体及外道师所控制,结果害人害己。

  在《地藏菩萨本愿经·见闻利益品》中讲到诚心恭敬供养地藏菩萨,经一个七天或三个七天,经一定

  的行为可得到地藏菩萨的帮助而获得“应是经典,一历耳根,即当永记,更不忘失一句一偈。那么可以按照《地藏

  菩萨本愿经》上所讲的去做吗?这与老师所讲“不积功德而突然出现功能是不正常的,必有精灵、邪魔附体及外道

  师加持”区别在哪里呢?

  它们之间是有区别的,是不一样的:

  1、后者是建立在谦卑、恭敬和礼貌的基础上的;而前者是建立在狂妄、傲慢、自负的基础上的。

  2、后者是建立在合乎礼节、礼法和礼度的基础上的;而前者是建立在无礼、自私和幼稚的基础上的。

  3、后者是通过谦卑去除自己的不良心态和恶习;而前者是贪恋名利和强化了自己的不良心态与习气。

  4、前者可能有一些神经质、不正常和近乎丧失理智的行为表现;而后者则是更加清醒、理智和智慧的

  表现。

  当然还有其它一些不一致的地方。但总之,从德上看,它们的区别是很大的。

  2007年8月9日发布于新浪博客 。。

150、经久不衰的内因所在
150、经久不衰的内因所在

  
  《心莲百合文化网》转发的留言:我觉得,人不可以没有积极向上精神的食粮,不论哪个阶层,既是完

  成人生价值的动力,又是帮助解脱现实烦恼的良师益友。一位美国总统曾在访问我国时曾讲:自己的成功,精神信

  仰给了很大帮助。佛学文化等传统文化的民间流传经久不衰,显示出其生命力。透过现象究其内在原因,请老师指

  点。谢谢。

  以下仅供参考。

  1、道德往往具有承传性,而且其力量是巨大的,所以,以道德为根本的佛学文化等传统文化必然在民

  间流传,经久不衰。

  2、作为一种内涵丰富的优秀文化,也具有承传性。这也是佛学文化等传统文化不断流传至今的原因。

  3、佛学文化有着一套系统而相对圆满的理论,而且讲求的是逻辑(因明)、辩证,需要人的作证或自

  身作证,这也非常令人信服。

  4、好的东西人们都愿意弘扬。特别是佛家讲道德修养,而弘扬佛法是重要的道德修养内容与功德,所

  以,这也是佛法传播至今的原因。

  5、佛家讲克除法执,克除名相(概念、称号)的执着,所以能够随缘、契合于时代地宣讲佛法。这也

  是佛法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

  6、佛家讲随顺众生,根据众生的接受能力随机宣讲佛法。而且佛家讲利国利民,济度众生。能够帮助

  解决众生的烦恼,能够在利益上帮助他人,而且里面的道德修养很感染人,那么这样的东西当然也会受到人民的欢

  迎而经久不衰。

  7、由于佛家文化倡导道德修养,倡导为别人着想,这就有助于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从而得到国家和社

  会的支持,这也是佛家文化不断流传至今的另一原因。

  8、佛家文化使很多心理上迷失了方向的众生找到了归宿。能够解决很多人意识领域的问题。

  总之,佛学文化等民族优秀文化有这么多的优点,我们理应弘扬。

  2007年8月10日发布于新浪博客

151、阎罗王苦乐二相(续)
151、阎罗王苦乐二相(续)

  博友在博文《阎罗王苦乐二相》留言:学习阎罗王的同体大慈的精神,也想请老师讲讲它是什么原因

  还要受此苦难,怎样才能解脱呢?在哪个方面忏悔呢?

  以下供参考。

  据《法苑珠林》记载:阎罗王往昔为沙毗国王,与邻国战而败。沙毗国王非常愤怒,与诸大臣兵卒共

  同发愿:“愿死后为地狱主,将邻国的那些恶人,一一投入地狱中以泄私忿。”后此沙毗国王死后为阎罗王,其大

  臣兵卒,也同为地狱官卒。因为沙毗国王同时发的也是恶愿,故有恶报。由此可知如何解脱与忏悔。

  2007年8月10日发布于搜狐博客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152、什么是“耐孤独三昧”(续)
152、什么是“耐孤独三昧”(续)

  在博文《什么是“耐孤独三昧”》中有博友留言:

  1、因为以前时时感觉到孤独,在孤独中反思为何感觉到孤独,发现自己的感觉是因有隐蔽很深的各种

  得不到的欲求和无明,找到的时候慢慢就不觉孤独。

  2、楼上说的我赞成,是因有欲求和无明。但是找到也不见得不孤独。是不是证到自性的人才不感孤

  独?

  3、真感恩老师的文章;自己有时感到孤独;如以上朋友所言;可能是因自己有欲求和无明; 证到自性才

  不会有孤独和无明;老师是这样吗?

  以下仅供参考:

  确实,很多孤独感是因为自己的各种得不到的欲求和无明而导致的。这种孤独感,往往是失落感,有

  时候并非是因为与自己在一起的人少显得孤独,是由于自己的欲望没有实现而引起的相对心理落差。

  所谓证到自性(佛性)是相对的,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会有许多境界。而这个过程中,如果人仍然存在

  难以忍耐孤独的相关习气,那么仍然会感到孤独的。

  佛家一般讲两种自性,一种是假的自性,一种是真的自性。小乘佛法讲的是万物没有这种假的永恒自

  性,都是因缘和合而成;大乘佛法则侧重真的自性(即佛性),认为万物都具有佛性。《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自性】……通常只有圣智冥内、得法本真的现量所缘之法的体相,可以称为真的自相,其他的一切法由于是假

  智且不离言诠,故称为假的自性。”其中,“圣智”指的是正照真谛,远离虚妄分别的智慧;“现量”指的是直接

  体验。

  2007年8月11日发布于新浪博客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153、灯光梵志的行为是破戒吗?(续)
153、灯光梵志的行为是破戒吗?(续)

  博友留言:陶匠的女儿为了达到和灯光梵志行淫的目的都敢于以死相逼,为啥灯光梵志不可以效仿此女

  呢?他也可以对陶匠的女儿用死来警醒她邪淫行为的邪恶,令她生大惭愧心,从而远离此心行的。面对此恶求,应

  该智慧的调服。如果大家认为他的行为是对的,那我想请教大家,如果现在有人以死相逼*与你,你也会同意

  吗?你如果为了不伤害他或她同意了此行为,那你就不伤害你的丈夫和妻子孩子了吗?你会因为没有成家没有对家

  庭的责任,就同意他她*你吗?你是不执著于一切了,但也要随缘生妙用啊,还要符合社会正常的善因缘符合道

  德啊。他毕竟是修行中的人,其行为不能等同于那些功德圆满来到世间度化众生的菩萨和觉者(因为曾有观音菩萨

  来到世间做*度化众生的故事)。我对于大家赞叹他这么做的行为是智慧的无畏施是大布施、大奉献的看法不认

  同,我认为此心因是善的,但行为是外道的行为是不如法的。请老师您给与指导,言词不妥之处还请同学海涵。

  以下仅供参考。

  1、故事说,那是昔日久远年代的事情,灯光梵志的做法适合当时的情况。我们效法他的是他无畏布施

  的精神,不一定要将他的行为生搬硬套到我们目前的现实社会来。我们的行为要符合社会善因缘。

  2、我们处在修养过程中,而修养境界是无限的。同样一件事,不同的修养境界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例如有的人用的是布施,有的人用的则是忍辱,而有的人用的则是智慧。这是因修养人自身领悟的程度决定的。

  3、我们要随顺人世间的正常因缘,不能打着行善的旗号干违法犯罪的事情。

  4、另外需要强调的是,我们一定从现实出发处理事情,正所谓随缘而生妙用。另外,缘(条件)是多

  变的,对于变换了的缘,要从实际出发,如果生搬硬套理论,那么就可能不是随缘而生妙用了。

  5、另外,我们一定要自责,自己是否自私?例如,你就有十足的把握通过说几句话就能挽回陶匠的女

  儿的生命吗?如果从大局出发的话,人的性命确实是最重要的。但是要看得出对方是否通过假自杀而妄图获取什

  么。对于这种行为,我们那当然要当仁不让了。

  6、再有,还要进一步增强驾驭内心的能力。克服自身不良习气,积极行善,提高相应的能力。

  2007年8月12日发布于搜狐博客 电子书 分享网站

154、阎罗王苦乐二相(续二)
154、阎罗王苦乐二相(续二)

  博友留言:请问老师,阎罗王并不知往昔为沙毗国王时所发的恶愿,他现为阎罗王怎么知道应该,从那

  些方面忏悔,从而得以解脱呢?

  佛家认为,鬼神有五通功能,其中之一为宿命智证通,对于自身、他身,多生所行之事,都能清知。

  《佛光大辞典》:“【五通】……又五通……故不独限于圣者,异生凡夫亦能得之。”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讲,

  阎罗王应该是清楚昔日的事情的。忏悔就是忏悔以往的过错。解脱则需要刻苦学习佛法,并如法实践,也包括继续

  忏悔。

  2007年8月11日发布于搜狐博客 。。

155、阎罗王苦乐二相(续三)
155、阎罗王苦乐二相(续三)

  博友留言:请问老师,鬼神有五通功能,但一般人不具备宿命智证通,如果他今生有恶果,譬如得了癌

  症,尿毒症。你让他忏悔他很茫然,他也不知道他过去的恶因,他应该怎样忏悔?怎样做呢?我们应该怎样帮助他

  呢?他天天说:“今忏悔一切过。”有用吗?因为他根本不知道他的过是什么?

  以下仅供参考。首先我们参考一下七种忏悔心。参见博文:《七种忏悔心》

  () 

  另外,说 “今忏悔一切过”而不落实到行动上,那么意义不大。既然是“今忏悔一切过”就包括对这一

  生一世的忏悔和对过错的积极弥补。难道这一生一世自己就完全没有过失吗?就算没有过失,那么习气有没有呢?

  习气也要积极寻找并努力改变。改变习气实际上和忏悔过去的恶因是一致的。因为习气往往都是往昔长时间积累而

  成的。

  对于疾病,在积极用药物等正规方式治疗的同时,如果配合着寻找并积极改正自己的习气,陶冶情

  操,行善积德,驾驭好自己的内心世界等方法,应该会进一步促进疗效的。

  2007年8月12日发布于搜狐博克客

156、智慧鸟的传说(续)
156、智慧鸟的传说(续)

  博友留言:真的能做到无为无求吗?如果我们帮助了别人;人家说声谢谢,我们心里会很高兴,如果帮

  了别人,别人理都不理,我们的心里是怎样呢?真的一点不起反应吗?

  以下仅供参考。

  不管能否做到无为无求,至少我们要保持一颗善良的心。同情、可怜弱者。我们要效法大地的胸怀,

  大公而又默默无闻,决不居功自傲。我们应该努力提高兼容、包容任何事物的特性。所以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

  力(特别是包容万物的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