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警惕美国的第2次阴谋 >

第17部分

警惕美国的第2次阴谋-第17部分

小说: 警惕美国的第2次阴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美国的重要产业提供准时的供货。Flextronics国际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迈克尔·马克斯也表示了同样的担忧:“过度的集中有可能导致严重的供货中断,生产设施的地理分布更分散一些会好些。”
不幸的是,谁都没有责任对总体风险进行分析。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首席执行官们首要的任务就是降低成本,追逐利润。中国经济日益对外开放也是令人称道的。高度错综复杂的全球供应链所面临的威胁似乎还没有成为哪个国家或国际机构的研究课题。
每一个问题都不好回答,不过,要求布什政府成立一个政企联合工作组对关键问题进行研究却不过分。90%的外资集中在中国的沿海省份是不是不安全?美国政府是否应该重新审视其税收和关税激励措施,以使整个加勒比海地区,如墨西哥、中美洲及其周围各岛对外国制造商更有吸引力?是否应该鼓励跨国公司把更多的存货放在靠近家门口的地方?中国是否应该在其庞大的工业园区周围加强安全工作?等等。
2002年11月,美国著名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发表了一篇名为《揭开中国制造业神话的面纱》的研究报告。该报告认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是成功的,并且中国已经开创了一种使制造业长期持续发展的模式,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使得中国大陆在短短的20年间变成了世界工厂。
在国际上有许多人认为,中国制造业是建立在高投资的基础上,产品质量低劣,价格低廉,出口单一,利润微薄或亏损,因而判定中国制造业缺乏长期持续发展的能力。
但麦肯锡的研究报告认为,中国的制造业是能够长期快速发展的。高资本投入是中国制造业成功的一个原因,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因素可确保中国制造业的长期增长。
第一个因素是中国制造企业低成本的竞争优势,中国不仅是工资成本低,而且中国的资金成本和税率较低,中国的许多国有企业可以取得低息贷款甚至贴息贷款,并且可享受各种国家和地方的税收优惠政策,这些极大地降低了企业产品的成本,增强了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第二个因素是中国生产效率正在不断提高。以单位时间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衡量,中国工人的生产效率比印度工人要高10%至300%。不仅如此,中国的物流运作模式和物流效率也在快速提高,比如说,中国商品在运离工厂后可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就能运抵美国,而印度则需要6—12周的时间。
第三个因素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自1990年以来,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是印度的4倍,截止到2000年的20年间,中国吸引外资达3360亿美元,而印度仅为180亿美元。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制造业的年均增长速度高达12%,是印度的两倍。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能够有力地支持中国制造业的持续增长。
第四个因素是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迅速增长。中国工业产值的70%来自在成本上精打细算的民营企业和跨国公司。
第五个因素是中国制造的产品质量提高很快。跨国公司的涌入对中国产品质量的提高起了很大刺激作用。而反过来,中国产品质量的提高又吸引了更多的跨国公司将其制造业转移到中国。包括全球第一的零售企业沃尔玛特等全球跨国公司纷纷在中国设立采购中心,大量采购中国制造的各种产品,表明“中国制造”正成为价廉质优产品的代名词。例如,耐克公司鞋袜产品的40%产自中国,中国的格兰仕公司凭借其高质量的产品,占据了全球微波炉市场的30%。
中国已是世界彩电制造业的中心。全球彩电产量的25%以上是中国制造,中国彩电制造企业在税收、进口税和原材料价格方面都非常具有优势,另外中国彩电行业的市场环境更具竞争性,零部件的配套系统非常完善,随着中国彩电企业海外扩张步伐的加快,中国彩电产量占全球彩电产量的比例还会大幅度上升。
摩根士丹利驻香港的经济学家谢国忠称中国出口浪潮震撼全球工业,“中国跃升为全球制造基地对世界产生的冲击,其性质与过去美国的工业化对世界的影响相类似,或许更大一些。”
2001年中国出口总值达2662亿美元,今年则有望超出这个数字;出口产品中有一半是外国制造商或它们在中国的合资企业生产的。就产品的产值而论,中国是世界第4大工业基地,排在美国、日本和德国之后。如今,世界上出售的照相机有50%以上在中国生产,30%以上的空调和电视机,25%以上的洗衣机和近20%的电冰箱也在中国生产。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进一步加快了出口势头。此外,由于中国政府放松了对出口的管制,又一批机制灵活的中国公司,特别是民营企业,也开始把重点放在对外出口上。 
                  
 全球经济萧条,中国经济一支独秀
 自1998年以来的最近5年中,在东亚和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日本与美国相继发生衰退的情况,中国GDP每年平均增长,而且增长质量较之此前的20年有了明显的提高。中国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2003年1月23日—28日,为期一周的世界经济论坛第33届年会在瑞士滑雪胜地达沃斯举行,来自99个国家和地区的2150多名政府首脑、知名企业家以及民间和社会团体的领导人共聚一堂,讨论当今世界的主要政治和经济问题。
本次年会是在世界政治和经济动荡复杂的形势下举行的,其主题是“重建信任”,与会者将就商业、经济、地缘政治、全球治理和价值评估等围绕会议主题的5大核心问题进行探讨。
对于2003年的全球经济前景,与会代表普遍感到悲观。
2002年,美国经济停滞不前,2003年前景莫测。美国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斯第芬·罗奇在论坛上一针见血地指出,“1995年以来美国GDP累计增长64%,而2003年美国的经济很容易下滑到2%的增长率,这部世界经济的心脏起搏器正在挣扎。目前表现出的低增长是被美国国内汽车和居民房地产消费带动的,而这些消费由低利率而引发。这可以归结为后泡沫时代的商业循环,如果据此继续扩张,美国经济产生通货滞胀,经济活动停滞,并侵蚀到个人资产。”
经济专家对欧洲的分析也不乐观。德国波恩大学欧洲整合研究中心经济学教授约根·冯·哈根预测,“欧洲战车”德国2003年的经济增长率在—,只要世界略有风吹草动,将把德国带向衰退,并带动欧洲经济下滑。
日本经济依然深陷经济衰退的泥沼中。日本经济学教授哈沃·司马达认为,日本要想止住连续4年的下滑,必须建立以消费者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的重组改革。改革的目标是在未来2—3年中达到1%—2%的稳定增长。
2002年,全球大公司的CEO们都感到日子艰难,一种阴郁的气氛在CEO们中间互相感染,他们所想的已超出其控制范围:股市泡沫的爆裂、公司利润的下滑,以及持续不断的大公司丑闻。全球性的经济疲软给企业利润来了一记重拳,从2002年3月到9月的短短6个月内,发达工业国家的股票市场缩水20%,并由此导致了大范围的破产浪潮。
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最新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全球公众的信心指数大幅度下降,成为当前全球面临的最严重挑战。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受访者对目前世界发展的方向表示不满,尤其是在美国及其盟国,2002年这种不满意程度更是严重。美国人对其领导者最缺乏信心,表示有信心者只占27%。相反,中国人对政府最有信心,百分比高达90%。
世界经济论坛总干事何塞·菲格雷对调查结果发表评论说,公众信心指数严重下降令人担忧,也是世界面临的最紧迫和严峻的挑战,这显示各个领域的领导者们应努力承担其肩负的责任,重建信心。
本次年会的唯一亮点是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与往年一样,论坛年会对中国问题予以特别关注,并就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步伐、中国经济增长对区域和全球的影响进行探讨和对话,还特别邀请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到场就中国未来发展与有关人士进行对话。
与会代表非常看好中国经济前景。在美国、欧洲、日本及世界各地的经济似乎都不看好的情况下,中国今年、甚至明年将是全球经济复苏的惟一希望。
中国及其13亿人口成为世界经济成长重要引擎的那一天可能“不再那么遥远”。虽然中国贸易占全球贸易总额的比例仍然较小,但它正在迅速发展。美国经济学家吉尔·弗斯勒这样预测道,在未来10到15年间,中国的经济实力很有可能会超过欧洲。
在世界大多数地方经济增长陷于停滞的情况下,中国的大好前景让许多外国公司竞相在中国市场抢占一席之地。2002年中国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达527亿美元,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投资吸收国。
信用卡国际组织维萨(VISA)的首席执行官马尔科姆·威廉姆森表示,他看到中国的“巨大潜力”。信用卡进入中国只有短短几年时间,而且其市场仍然很小。但由于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成功,中国信用卡业务的“分水岭”可能在2007年出现。
尽管专家们对世界其他经济力量的分析忧大于喜,但论坛上大家一致认为中国经济将保持增长和活跃,可能成为未来10年世界经济的增长主力。 
                  
 中国正形成以大城市为主的多元经…
 日本知名管理大师大前研一在2002年11月出版了一本名为《中华联邦的崛起》新书,该书对中国经济极力赞赏,认为目前中国的经济转型是工业革命以来最为重大的全球经济发展,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可以和美国的多元经济中心相媲美。
放眼当今天下,世界仅有少数几个国家拥有如此众多不同的经济中心。美国是一个具有多经济中心的国家,如美国的波士顿、旧金山和芝加哥等大城市各有特色。大部分亚洲国家实际上都只有一个单一的经济和政治中心,如汉城、雅加达与曼谷,即使日本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也主要以东京为主。
中国大陆目前拥有166个人口100万以上的城市,而且各自拥有独特的经济增长潜力。目前已形成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等6大经济圈,大陆的沿海城市经济发达。香港与台湾的企业早在10多年前就已大举进入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域和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经济区域。
按照大前研一的说法,目前中国出现了六大经济区域。
珠江三角洲地区:这个地区由深圳、香港、广州和东莞等地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个人电脑集中生产地。深圳正在培育具有国际水准的高技术企业,广州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知名家电和汽车厂家在那里投资,许多台湾企业整厂迁往东莞,目前大约有4000家台湾企业在东莞投资发展零部件加工等产业。
长江三角洲地区:该地区以中国的金融和商业中心上海为核心,包括江、浙两地的大中城市,聚集了一大批跨国公司,如夏普公司、日本电器公司、日立、京陶、通用公司、IBM、柯达和摩托罗拉等。
京津走廊区:这是一个集产学研为一体的研究机构云集的地区,这个地区的目标是成为世界性的研究与发展中心。北京中关村集中了中国众多的高科技精英人才,被称为中国的“硅谷”。目前,松下、富士通、IBM和微软等跨国公司已经在这里建立了研发中心。
山东地区:这个地区以青岛为中心,在中国出口日本的蔬菜中,有70%是山东省生产的。
福建地区:以福州为中心的这个地区以食品工业为主,同时也是一个高技术产业的制造基地。该地区与台湾只有20分钟飞机的距离,两岸三通后,该地区将会因来自台湾和海外华侨的直接投资而获得飞跃性发展。
东北三省地区:现在以国有企业为中心的重工业基地,发展目标是向高技术领域转变。
以上6大区域正以迅猛的速度向前发展,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将以这6大区域为核心,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市场。
大前研一预测,在50年内,中国经济规模将是日本的八倍。他的计算方式如下:到2050年,中国的劳动力人口将达到6亿,而日本每年流失60万名劳动力,到时将仅剩下5000万劳动力。从劳动力数量来计算,即使日本的劳动生产率高出中国的一倍,中国经济的规模仍将是日本的8倍。
如果将香港、台湾及新加坡列入“大中华经济区”计算,亚洲15个经济体中,有9个都在所谓的“中华联邦”中。 
                  
 中国GDP,何时赶超美国
 日本经济产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关志雄在2001年2月发表一篇名为《中国GDP何时赶超美国,———关键在人民币的长期走势》的文章,该文分析了中国以美元计算的GDP规模长期偏小的主要原因。该文认为,虽然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经济的年平均增长率接近10%,但是人均GDP(与人均GDP超过3万美元的日本、美国相比)还未达到1000美元,其理由是除了中国的起点水平很低以外,人民币中长期持续贬值压低了以美元换算的GDP是主要原因。与1978年1美元兑元相比,现在的1美元兑元的汇率比当初贬值了80%。人民币不仅在名义汇率上,而且在调整了内外通货膨胀率差距后的实际汇率上也在贬值(见图5…1: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变迁)。这一点的具体反映是:中国对美国GDP规模的比率,按美元计算停留在1/10左右,差距一直没有缩小(见图5…2:中日美之间的名义GDP的相对比较)。
因此,中国的GDP何时赶超美国,关键在人民币的汇率问题。以2002年为例,中国的GDP为人民币万亿元,如果美元兑人民币为1美元兑元,则以美元计算的中国GDP为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美国2002年GDP为万亿美元)。如果人民币升值到1美元兑1元人民币,则以美元计算的GDP为万亿美元,与美国相当。
这样假设有没有可能呢?从购买力平价角度来看,是有可能的。例如一位在美国的中国博士后,他一个月收入3000美元,但是房租就得900美元,吃饭也很贵。好像这3000美元和北京的3000元人民币差不多。如果所有商品都是这样,从购买力角度看,1美元就相当于人民币1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