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教女儿学论语 >

第8部分

教女儿学论语-第8部分

小说: 教女儿学论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啊,什么誊写分数啊,打打字啊。
  你做起来卖力不卖力?
  当然啦,帮班主任做事,总要尽力吧,再说她也是看得起我呀。
  是不是会有小朋友觉得你这样卖力,是拍丁老师马屁啊?
  哦,对了,上次胡菲和我说,是有人在背后这样讲过我,当时我就很气,不过想想自己又没做错什么……怎么,孔子也碰到这种情况?
  有可能吧。你看他怎么说:“尽心尽力按照礼节侍奉国君,人
  家会以为是献媚。”
  呵呵,他也觉得冤枉,我们的心情一样啊。
  不过这也不必去管它,身正不怕影歪,该怎么做就怎么做……
  是啊,又不是为了达到别的什么目的。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呵呵,你倒会活学活用啊。
   。。

八佾第三 3。19
定Dìnɡ公ɡōnɡ问wèn:“君jūn使shǐ臣chén,臣chén事shì君jūn,如rú之zhī何hé?”孔Kǒnɡ子zǐ对duì曰yuē:“君jūn使shǐ臣chén以yǐ礼lǐ,臣chén事shì君jūn以yǐ忠zhōnɡ。”
  鲁定公,就是鲁哀公的前任国君。孔子在鲁国担任中都宰、司空、大司寇等职,就在他的任内……
  孔子不得已辞职不干,郁闷地离开鲁国,也在他任内吧?
  是的,不过这是后话——这里说的是孔子担任官职期间,有一天,定公召见孔子,问:“国君使唤大臣,大臣事奉国君,该怎么做呀?”
  我想,这定公一定被什么孟孙、叔孙、季孙三家搞得挺郁闷的,他总在想,这君臣关系到底应该怎么弄啊。
  想当初,定公的哥哥鲁昭公,因为与三家的矛盾公开化了,结果你知道怎么样——结果大家兵戎相见,鲁昭公的兵马一败涂地,昭公本人也逃到了齐国……
  啊,斗争还很激烈!
  所以,作为昭公的弟弟,定公一定是心有余悸。你看他问孔子,一个用“使”字,一个用“事”字,多少也表达了心中的郁闷:我现在“使”不动他们了,他们也不“事”我
  了——你说说孔子是怎么回答的?
  孔子回答说:“国君应该按照礼来使用大臣,大臣应该尽忠心以事奉国君。”
  按照我们倒过来读《论语》的方法,这句话的背景就是……
  定公没有按照礼来使用季氏他们,季氏他们对定公也不够忠心。
  是啊。至于孔子的要求,我们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种是并列结构,君按照君的规矩使用臣,臣按照臣的规矩事奉君,大家各尽其职;另一种是因果关系:如果君使臣以礼,
  那么臣就会事君以忠……
  就是说,君使臣如果不讲礼,那也不要怪为臣的不忠了,是吗?
  是啊,你觉得两种解释哪一种对啊?
  感觉上,孔子大概会倾向第一种,他不大能容忍臣子对国君不忠,哪怕国君不好,也要忠;对国君,他虽然会不满,但还是蛮客气。
  你自己认为呢?
  我觉得第二种公平一点:你对我已经不讲礼了,我干嘛还要尽忠于你呢?
  孔子说不定会批评你的。
  可以和他讨论嘛。
  

八佾第三 3。20
子zǐ曰yuē:“《关ɡuān雎jū》,乐lè而ér不bù淫yín,哀āi而ér不bù伤shānɡ。”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听说过这首诗吗?
  印象中有,在哪个电视剧里看到……
  你打开《诗经》,第一首就是《关雎》,《关雎》的开头就是这么几句。
  好像过去大人小孩都能背,这诗里写的什么啊?
  关关,是雎鸠鸟的鸣叫声,我瞎翻译一下:雎鸠鸟关关鸣唱,在那
  河中小洲上,美丽苗条的小姑娘,有男士喜欢你想和你配对成双……
  就像我们常听到的爱情歌曲。
  是吧。孔子评价说:“《关雎》这首诗,快乐
  但不过分放纵,悲哀但不过分伤痛。”
  就是蛮有节制……
  对,孔子主张什么都不要过度,在感情的表达方面,在文学方面
  ,都要讲究“温柔敦厚”,他觉得《关雎》这首诗符合他的标准,所以很欣赏。
  也算“思无邪”吗?
  算啊,在孔子看来,“邪”就是过度啊。
  

八佾第三 3。21
哀A…i公ɡōnɡ问wèn社shè于yú宰Zǎi我wǒ。宰Zǎi我wǒ对duì曰yuē:“夏Xià后hòu氏shì以yǐ松sōnɡ,殷Yīn人rén以yǐ柏bǎi,周Zhōu人rén以yǐ栗lì,曰yuē,使shǐ民mín战zhàn栗lì。”子zǐ闻wén之zhī,曰yuē:“成chénɡ事shì不bù说shuō,遂suì事shì不bú谏jiàn,既jì往wǎnɡ不bú咎jiù。”
  ●[同学录·宰我]姓名:宰予,字子我,又称宰我。鲁国人。孔子的著名学生之一。擅长言辞,想法大胆,常和孔子唱反调。比孔子小二十九岁。在《论语》中出场五次。
  鲁哀公向宰我请教“社”的问题。
  是社会的“社”?
  可以说是吧。祭祀土地神的地方叫“社”,是国家的象征,在那里立有木制的牌位,以供祭祀。鲁哀公实际上是问宰我:社里的这个牌位,用什么木料合适呢?
  看来孔子的学生懂礼,也名声在外,他可以成立一个礼仪咨询中心了。
  呵呵,不过牵涉到礼仪,可不是小事。宰我回答哀公说:“夏代用松木,殷代用柏木,我们周代用栗木。用栗木的意思,就是让百姓恐惧战栗。”
  是这个意思吗?那“松”就是让大家很放松,“柏”又是什么呢……
  你倒蛮会联想。其实,宰我最后一句话,是自己的发挥,大概是希望国君对待百姓更严厉一点……
  哦,宰我是仗着自己能说会道,瞎引申的。我想,孔子一定不同意让百姓战栗的,他说过“为政以德……”
  是啊。孔子事后听说了这件事,认为宰我这样的解释问题严重,但其言既出,难以挽回,所以就告诫宰我说:“已完成的事,就不要再解释;已实现的事,就不要再劝说;已过去的事,就不要再责备。”
  三句话表达的是一个意思。
  就是说,这一次就不追究你了!不过,这段话后人有许多不同解释,以后你有兴趣,自己去考证吧。
  [造句]
  既往不咎——泰森的检查很深刻,丁老师看来有点心软,她说既然已经认识错误,那就既往不咎,看他今后表现。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八佾第三 3。22
子zǐ曰yuē:“管Guǎn仲zhònɡ之zhī器qì小xiǎo哉zāi!”或huò曰yuē:“管Guǎn仲zhònɡ俭jiǎn乎hū?”曰yuē:“管Guǎn氏shì有yǒu三sān归ɡuī,官ɡuān事shì不bú摄shè,焉yān得dé俭jiǎn?”
  “然rán则zé管Guǎn仲zhònɡ知zhī礼lǐ乎hū?”曰yuē:“邦bānɡ君jūn树shù塞sè门mén,管Guǎn氏shì亦yì树shù塞sè门mén。邦bānɡ君jūn为wéi两liǎnɡ君jūn之zhī好hǎo,有yǒu反fǎn坫diàn,管Guǎn氏shì亦yì有yǒu反fǎn坫diàn。管Guǎn氏shì而ér知zhī礼lǐ,孰shú不bù知zhī礼lǐ?”
  ●[人物介绍·管仲]管仲,名夷吾。春秋时著名政治家。深得齐桓公信任,在担任宰相期间,励精图治,富国强兵,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的第一个霸主。
  管仲的功业天下闻名,可孔子好像对他还是有意见……
  是啊,孔子评价他说:“管仲这个人,器量小得很呐!”
  器量小,却能做出大事业,蛮好了。
  不止你有这个想法,很多人听到孔子的评价,也不怎么理解。于是有人问孔子:“管仲很节俭吗?”孔子说:“管仲有三处可归的府第,三处官员的安排都不兼职,怎么可说他节俭呢?”三归:三处可归的府第。摄:兼职、兼差之意。
  不节俭,和器量小有什么关系?
  我们先看下一段——那人继续追问:“那么管仲懂礼吗?”孔子说:“国君的门外立有
  照壁,管仲在门外也立了照壁;国君为了招待外国君主,堂上有安放酒杯的几案,管仲也安
  放这样的几案。管仲算知礼的话,谁不知礼呀?”树:树立。塞门:大门前类似屏风一样的
  照壁。反坫:用以放置酒器的土制几案。
  管仲成功后,是不是有点骄傲自满,有点腐败了?
  看这情况,好像有点。
  那和器量小有什么关系呢?
  看起来,孔子在这里说的“小器”,不是说他很吝啬,是个小气鬼啦,而是说他眼光不够远大,也就是“器局”不够,完成一时功业就满足于生活享受、满足于得到和国君相同的
  待遇,没有了更高远的追求。
  很多人都这样的……
  其实,孔子表达的,更多的是惋惜,他对管仲的总体评价,还是非常高的——这我们后面会看到。
  [相关词语]
  小器——语出“管仲之器小哉”,指人的度量狭窄。后亦指吝啬,同“小气”。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八佾第三 3。23
子zǐ语yù鲁Lǔ大tài○太师shī乐yuè,曰yuē:“乐yuè其qí可kě知zhī也yě。始shǐ作zuò,翕xī如rú也yě;从zònɡ○纵之zhī,纯chún如rú也yě,皦jiǎo如rú也yě,绎yì如rú也yě,以yǐ成chénɡ。”
  太师,就是乐官;鲁太师,就是鲁国的宫廷乐官……
  孔子和宫廷音乐家讨论音乐,说明他懂音乐?
  你忘啦?在孔子教的课程里,音乐也是一门主课。
  哦,记起来了。
  孔子和鲁太师探讨音乐,他说:“音乐的道理应该可以知道吧:开始,翕翕然很热烈;继续下去,纯纯然很和谐,曒曒然很明朗,绎绎然绵绵不绝,这样就完成了。”
  很简单的道理。
  说简单其实也不简单,孔子在这里,既是说乐,也在说礼,说为人之道——从热烈,到和谐明朗,到绵绵不绝,回味无穷。我想,人与人相处,是不是也这样啊?
  比如说,交朋友……
  开始很热烈,到后来很和谐,最后是回味无穷……
  哦,是这样啊,很艺术的境界哦。
  孔子说的礼,孔子向往的人生境界,是很艺术化的,像音乐和诗一样。
  看来他是在提醒那个音乐家,不要光从音乐理解音乐……
  是的,记住孔子的风格,他一般不会就事论事,就音乐谈音乐的。
  

八佾第三 3。24
仪Yí封fēnɡ人rén请qǐnɡ见jiàn,曰yuē:“君jūn子zǐ之zhī至zhì于yú斯sī也yě,吾wú未wèi尝chánɡ不bù得dé见jiàn也yě。”从cónɡ者zhě见jiàn之zhī。出chū曰yuē:“二èr三sān子zǐ何hé
  患huàn于yú丧sànɡ乎hū?天tiān下xià之zhī无wú道dào也yě久jiǔ矣yǐ,天tiān将jiānɡ以yǐ夫fū子zǐ为wéi木mù铎duó。”
  事情发生在卫国的边境……
  孔子辞去鲁国的官职,然后离别鲁国进入卫国,是这个时候吗?
  吃不准,有人说这个叫仪的小城位于现在的河南开封,有人说在兰考一带,也考证不清楚了。反正孔子进出卫国有好几次,不管是进还是出,好像都不太顺……
  所以心情很郁闷?
  别乱猜,说正经的——那天,他们途经卫国边境一个小城,当地一位边防官闻讯来到孔子投宿的客店,请求孔子接见。
  那时孔子已经是国际知名人士了……
  也许随行学生考虑到老师心情不好,就推托说老师累了,不想见人,想不到那边防官有点急了……
  你怎么知道?
  你看——仪邑的边防官请求孔子接见,他对随行学生说:“凡是君子来到我这地盘,我从来没有见不着的。” 仪:地名。封人:执掌边防的官员。
  他的意思是,孔子不见我,就不是君子了?
  卫国一个小小边防官,居然也有这种精神——也许挡驾的学生被感动了,就安排孔子接见了他。
  他们谈了什么?
  谈话在孔子和边防官之间进行,随行学生没参与。这里只有会谈结束后的记录——边防官出门告辞时,对几位学生说:“诸位何必为了不得志而忧虑!天下的黑暗混乱已经很久啦,上天将以你们老师为木铎来警醒人民。”丧:失掉官位之意。木铎:铜铃,中间的舌头以木制成,故称“木铎”;古代用以召集群众宣布政教法令。
  看来通过这场会见,边防官对孔子佩服得五体投地。
  是呀,既然过路君子他没有不见的,言下之意,就是各路君子都对天下局势悲观失望了,只有孔子一人还意志坚定、怀着唤醒天下之心。
  不知孔子和他都谈了些什么……
  

八佾第三 3。25
子zǐ谓wèi《韶sháo》:“尽jìn美měi矣yǐ,又yòu尽jìn善shàn也yě。”谓wèi《武wǔ》:“尽jìn美měi矣yǐ,未wèi尽jìn善shàn也yě”。
  原来“尽善尽美”的成语出在这里。
  是呀。孔子评论《韶》:“美到了极点啊,也善到了极点。”评论《武》:“美到了极点啊,却没有善到极点。”
  这是在谈论音乐吧……
  是两个时代的音乐。《韶》,即《韶乐》,虞舜时代的乐舞。孔子对远古唐尧、虞舜的时代非常向往,对当时的文化也赞美有加,所以说《韶乐》“尽善尽美”。
  那么《武》也是乐舞,为什么就不如《韶》呢?
  《武》是周武王时代的乐舞。传
  说中,从尧到舜,从舜到禹,天子之位是“禅让”的,
  我们想象那时的乐舞,一定是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