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记住,它叫唐朝! >

第8部分

记住,它叫唐朝!-第8部分

小说: 记住,它叫唐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兵力数量摆在那里,虽然宋金刚可谓是一位勇将,然而实力是硬通货,没办法的事情。

  大败。

  顺便说一句,这位窦建德之后也要讲到,是一位大牌配角。

  继续说。

  刘武周正苦于兵力不足,无力扩充地盘,旁边李唐的发展让危机感及其丰富的他忧虑不已,这下老天送来了宋金刚,于是他仰天长啸曰:“天助我也!”

  刘武周同志敬请低调,如果宋金刚是名将,那我正不知道叫秦叔宝等人什么了。你没见过名将就算了,不要卖弄井底之蛙的见识,会丢人现眼的。

  刘武周和宋金刚也不知道是惺惺相惜还是怎么,关系及其之好,什么分家产、联姻全搞了出来,弄得风风火火。而宋金刚也是激动异常,整体在刘武周耳边吹风,要他入主中原。

  可是宋金刚啊,我们没有将领,没有精兵,要怎么办呢?

  不要紧,刘武周,我一个人就足够了。

  好吧,你带两万人,务必完成目标。

  于是就有了后来的事情,这二位带着两万人先进攻并州,然后带上突厥兵,一路高歌猛进,这宋金刚也着实是个人才,李唐车骑将军张达、太常少卿李仲文先后前去迎战,居然大败而归!而李仲文甚至是全军覆没!

  没办法了,斐寂出场。

  然而,斐寂的表现再次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

  笨的人,只能重在参与。

  度索原大败

  斐寂是不情愿上前线的,这不是因为他害怕,而是因为他确实走不开。刘武周和宋金刚忙着入侵的时候,李唐这里也一点没闲着,正忙着一件大事——刘文静案件。

  而这个时候正是案件的关键部分,作为刘文静的死对头,案件的主审官,斐寂巴不得多捅捅黑刀子,一下搞定刘文静。他明白,一旦自己离开了,万一李世民和萧瑀之类的“正人君子”跳出来把刘文静保了下来,到时候自己得吃不了兜着走。

  可这里情况也很危急啊!

  没办法了,作为大臣中的一把手,为了不辜负老朋友李渊那热切的期盼,为了证明自己比刘文静强,出一口恶气顺便借助功劳整死他,一辈子连杀鸡都没干过,估计刀子都举不起来的斐寂毅然决定:不审了,上战场。

  据说,人就是这样蠢起来的。斐寂再次出演了一次反面角色,真是可以去当人教版教材了。

  斐寂亲自自告奋勇上阵填补空白,李渊自然是十分高兴的:到底是老朋友靠得住,关键时刻肯出头。

  李渊不明白斐寂的能力,而愚蠢的斐寂却要好得多,起码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他也明白,就这个威望水平,再加上最近刘文静案件里自己的那些破事,他自己是镇不住那些手下大将的——相比之下,在军中李世民的势力要大多了。而地球人都知道,李世民对斐寂是不太感冒的。

  所以斐寂在发挥大无畏精神自告奋勇的同时也没忘记提要求:自己得当晋州道行军总管,有便宜行事之权。所谓便宜行事之权,就是说斐寂是这次出征的总指挥,一切他说了算,下面的人要是不听话,他甚至可以军法从事!

  就这样,斐寂大摇大摆地带着军队出发,到达介休,开始了他人生中最失败的一幕。

  到了地点以后,斐寂发现了一个很要命的问题——人家宋金刚压根就不理他!

  宋金刚的军队在城里固守不出,自然是有打算的;而愚蠢了大半辈子的斐寂也再次愚蠢了一次:原来我的军队这么强大!都没人敢和我打了!

  在斐寂看来,估计战争就和街头混混的火拼差不多,一群人带着西瓜刀,事先说好哪里打,以哪种方式打,还必须是公平对垒,谁人多就能一拥而上在气势上压倒敌人然后取得辉煌的胜利。不准偷袭,不准劫营,不准……

  估计他还有这么个想法:所谓战争,就是双方大家在战场上把人平均分开来,然后打消耗战。人多就能赢,压死他们!

  关于这种错误的谬论的批判已经有无数前人分析过了,我就不凑热闹了,反正大家只要知道,斐寂手下的士兵们就要倒霉了,他们卖不卖力和战争的胜负是没有关系的(输定了),他们的认真程度只和斐寂偷偷溜号的成功率有关。(逃跑成功率)

  一个人做错事情是不难的,难的是不停地干错事。

  不会打仗也就算了,斐寂再次犯了另一个错误:在度索原扎营。

  这里插一句,度索原,是平原。而平原,是抵抗不了对方的骚扰的,相反倒更容易被围死。

  宋金刚不傻,当他发现敌方的指挥官做出了如此英明的决定后,激动得几乎不能自已,然而好歹也是半个名将,他也很怀疑:不会有诈吧……

  兵不厌诈,先试探一把再说。

  接下来的几天,大唐军队就要吃苦头了,他们很快就领略到了宋金刚非凡的骚扰能力。具体表现如下:

  没水。取水的道路被封死了。(贼断其涧路)

  睡不了。每天半夜就有人来营里防火。

  军粮紧缺。人家宋金刚每天在城里喝喝茶,浇浇花,却一直没忘记让士兵们攻击斐寂运粮的道路。

  更倒霉的是,宋金刚还一天到晚玩疑兵,用自己封死了水路的有利条件不停骚扰。(由是危迫)

  我相信,黔之驴的故事,大家都是听过的。于是在几天之后,欣喜若狂的宋金刚强压住心头的激动,认识到了一个事实:这位敌方指挥官,和自己一比就是个不折不扣的白痴。

  是时候出手了!

  而斐寂相对来讲就着急多了,全然没有宋金刚的喜悦,虽然自己军事是个二把刀,但军队不能缺水这个道理他还是知道的,毕竟人家是读过书的人。

  而无比“智慧”的斐寂再次做出了一个混账决定:移营!

  人家就等你军心不稳了,这样的事居然还真干得出来。

  于是正当大唐军队忙着靠近水边扎营的时候,老把戏出来了:“忽听得一声炮响,于是四下伏兵齐出”(《三国演义》语)

  宋金刚抓住斐寂移营的机会,一把杀了出来,于是军队大乱,死伤惨重。史载:师遂

  大溃,死散略尽。都“死散略尽”了,人都差不多赔光了。

  狼狈不堪的斐寂终于明白了,有些事情,是不能混的。

  值得表扬的是,战败的斐寂并没有束手就擒,而是发扬了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珍爱生命,远离死神的先进思想,带着残余部队飞一样地窜进了晋州,跑得比兔子还要快。(寂一日一夜驰至晋州)而极为悲惨的是晋州以东的地方,就只好全部丢弃了。原因很简单,无险可守。而这,就是所谓的度索原之败。

  眼看宋金刚进逼绛州,自己就要把持不住,斐寂连忙上了一道奏章,讲敌人怎么怎么强大,我怎么怎么使劲,然而大败。请惩罚我云云。

  但出人意料的是李渊一点都没怪罪老朋友,除了他们战火中结交,斗争中成长,有着深厚的友情这个原因意外,其实还有另一个原因——要是怪罪了斐寂,李渊自己的脸就没地方搁了。

  要知道,刘文静平时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斐寂无能”。刘文静下狱,斐寂之所以自告奋勇干上了将军,就是想说明自己比刘文静强——可现在斐寂输了,算盘本来就已经落空了,大家的脸已经挂不住,要是怪罪了斐寂,岂不是说明刘文静有先见之明?这下李渊的面子就更过不去了!

  于是李渊下旨安慰了斐寂一番,估计还说了些胜败乃兵家常事之类的话,让斐寂继续干。(高祖慰谕之,复令镇抚河东之地)。然而李渊和众人再次高估了一点——斐寂的智商。

  斐寂原本就不是什么名将,之所以上战场无非是为了面子问题,在气势上压倒刘文静,证明自己比刘文静强,但这次上战场,却彻底把他吓住了。

  原来这就是战争!

  没有运筹帷幄的潇洒,没有一招制敌的飘逸,有的只有长矛刺入士兵身体时飞溅的鲜血和垂死者一阵阵的哀嚎!

  斐寂吓住了,彻底吓住了。

  于是本来脑袋就不好使的他在恐惧的驱使下干出了更蠢的事情,再次凸显了他的蠢人本色:坚壁清野!

  本来山西的无业刁民就是比较多的,之所以跑去种田,无非是因为政府发了田地,有了这一亩三分地,大家能吃饱饭,自然就不干劫道的高风险行当了。

  可斐寂居然……命令居民都进入城堡,还命令:把外城的东西全烧了!(催督虞、

  二州居人,勒入城堡,焚其积聚)

  可恶,老子辛辛苦苦耕一块破田容易吗?你小子怎么能干这种事情!反了反了,还有天理没有!(百姓惶骇,复思为乱)

  夏县人吕崇茂就是农民阶级的好代表,极为生气的他带着人杀掉了县令(由此可见在当时当个县令不容易,很容易被当出气包干掉),举兵而反。还准备和宋金刚结盟,一起进攻斐寂。

  没法子了,斐寂之好再次出马。

  按理说,斐寂虽然打不过宋金刚,但对付这种农民武装总是可以的吧!毕竟兵的素质摆在那里,你可以瞧不起斐寂,却不能瞧不起他的兵啊!

  然而,斐寂又一次(注意这个词语)展示了他的无能,也算是为后来的李世民无私地再次当了反衬鲜花的绿叶。

  又输了。

  这一次,我是真的没话说了。

  这下李渊都忍不住了:再不把这人叫回来,兵都让他送人了!

  应该说,斐寂的愚蠢还是有好处的,这解决了许多人的吃饭问题——人都战死在沙场了。

  李渊把他叫到朝廷,劈头劈脑就是一顿数落(高祖数之):“你输成这么个烂摊子,你还对得起我吗!”(不独愧于朕乎?)

  当皇帝的人,而且是李渊这样的老实人,这样的话都说出来了,看来是真的急了。

  于是李渊盛怒之下让人把他押进大牢。

  不过和刘文静不同,斐寂的这个案子算得上是虎头蛇尾,吃了几天牢饭,李渊就过意不去,把斐寂立刻又放了出来,待遇依旧,甚至还更好了,叫他还是一口一个“斐监”,语气缓和,不愧其老好人本色。(寻释之,顾待弥重)

  刘文静打了败仗,被关进牢里,如果不是李世民后来打了胜仗,估计他是出不来的;斐寂进去吃了牢饭,没几天李渊就把他放了出来,这其中缘由,倒也实在耐人寻味。

  刘武周步步紧逼,越来越急……

  牛人出场

  我不是啰啰嗦嗦的人,但是我想再次强调一遍,刘文静死了,李世民真的……很不爽。因为对他来讲,刘文静之死不仅仅代表了一个得力下属的离开,更标志着朝廷中对他已经有所防备,以及李渊的感受已经……。

  可是斐寂的能力摆在了那里,除了李世民,也没人了。

  但问题是,刘文静死了,李老二对朝廷可谓是草木皆兵,生怕老爹来个一锅端,再加上李老爹没有买他的帐,现在自然要耍耍大牌——不动了。

  好吧,就只能祈祷在太原的李元吉智力突然爆发了。

  值得一提的是齐王李元吉的表现,据史料明确记载,李元吉可是耍长矛的好手,轮转如飞,长矛在手,敌人不愁,除了尉迟敬德压根没人能打不过他。

  可是李元吉同志明显比较谦虚,不想暴露自己的绝世武功,刘武周打到太原城下,李老四居然屁也不放一个就走了,顺便说一句,太原是李唐的大本营。

  好了,牛人出场。

  记得某位前人说过,越是对敌人就越是要像冬天一样冷酷,然而李渊压根就没有这种气质和素质,注意,不是缺少,是压根没有。

  这倒也怪不得他,因为据说人的犹豫程度和年龄是成正比的,李渊年轻时就有点婆婆妈妈,现在年纪大了,自然缺点也是更为突出。

  于是老好人李渊是真的慌了,连忙下了诏书:既然情况这样,还是退守关西算了。

  如果真的这样,那么史书上一定会这样记载:某年某月,军阀之一李渊退守关西。,最终被某某某某等人所灭。

  就在这时候,明白人出来了。

  李世民大大咧咧地上了一表,李世民首先摆事实,讲道理,以诚恳的语气讲明白了太原的重要性,从武器到地理,头头是道;紧接着,李世民一步跟进,分析了退守关西的本质错误所在,最后,李世民拍着胸脯表示:

  “给我三万兵马,我就可以打败刘武周!”

  于是急得团团乱转的李渊顿时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立马发兵,甚至把全体的老本全押在了自己的二儿子身上(悉发关中兵以益之),还特意去了一趟长春宫给李世民送行,估计还叮嘱自己的儿子好好杀人、保重身体之类安慰人心的话,于是乎,士气大增。

  一般人看到了这段史料,往往就会掩卷长叹:李渊真没用,李世民真善良!看看!李渊这么不信任他,李世民照样挺身而出,打败了宇宙的公敌刘武周,维护了正义与和平!

  此,可谓是……

  实话说,李世民之所以上阵,倒不是他自发的,相反,是有人催的。

  没错,大家可能听到过这个名字——唐俭,而他其实还有另一个头衔——唐代第一大使(本人评价,非官方)。因为大家很快就能领略到唐大使的非凡能力。

  李世民原本是不想上阵的,是唐俭让他改变了主意。

  换句话说,其实是唐俭兄骑着马来到了李世民那里劝他去。

  李世民大概是还不爽,唐俭兄磨了半天嘴皮子也没能让他心动。

  这时,唐俭说了一句:“秦王你就这样让我回报皇上吗?”

  请注意,这句话是话中有话。它的真实意思是:秦王你不上,皇上就会不高兴,到时候你吃不了兜着走。

  既然如此,那算了,上吧!

  武德二年十一月,秦王李世民带着大军,来到了龙门关。阴历十一月份,也就大概是阳历十二月份,北风那个吹……而河水,也结了冰。

  那就过去吧。

  大军驻扎在了柏壁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