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记住,它叫唐朝! >

第9部分

记住,它叫唐朝!-第9部分

小说: 记住,它叫唐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就过去吧。

  大军驻扎在了柏壁这么个地方,而鉴于本人差得掉渣的地理,我还是找不出这是个什么地方,还请诸位原谅。说不清楚,就这么着吧!

  俗话说得好,一个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李世民看没看过这句话我不知道,但显然他是明白这句话的。正巧,永安王李孝基、独孤怀恩、唐俭等人和刘武周的另一个手下干了一仗,应该说,和李元吉不战而逃比起来,这是值得表扬的,唯一的瑕疵是又输了。并且输了也就算了,就连这几位仁兄,堂堂军队统帅,居然还被活捉了。

  因为他们的对手中有一个人,这个人,叫尉迟敬德。

  尉迟敬德

  尉迟敬德,朔州善阳人,是个不折不扣的不世出之名将。

  一个人被别人叫做名将,往往是因为手里有两下子。有些人,比如像李漬,擅长兵团作战,指挥出众,智慧出众;有些人,则是单挑能力强。而尉迟敬德,无疑是后者。

  尉迟敬德最突出的,就是耍长矛,并且天下只有李元吉可以在和他单挑时勉强打个平手。而尉迟敬德最擅长的,是马上长矛——骑兵式长矛。

  也不知道是天赋还是能力的问题,尉迟敬德天生对于战斗的悟性极其敏锐,就算是单骑进入敌阵,就算是敌人一起拿着长矛齐射他,尉迟敬德照样没事。

  套用原文如下:敬德善解避槊,每单骑入贼阵,贼槊攒刺,终不能伤。(槊就是长矛)

  而尉迟先生不但练就了一身躲闪的功夫,还有着一个绝技——反戈一击。

  我们知道,步兵如果遇到骑兵,往往会大家站成一排,然后整整齐齐地把手中的长矛指向前方(个别心理阴暗者还常常自己给长矛装上倒刺),这样骑兵部队的机动性和冲击性算是彻底作废了——骑兵冲过去,还没有砍到人,自己先被突前的长矛给扎成了筛子。

  这是骑兵们无法突破的难题,然而,尉迟敬德发扬了人无我有的优良创新精神,彻底解决了这个束缚了无数骑兵的战术。

  每次尉迟敬德战斗时如果遇上了步兵玩长矛阵,他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上去——注意,他对当革命烈士可没有兴趣。正当敌方士兵像看傻子一样看着尉迟敬德、准备欣赏自杀式行为艺术并感叹他人的大无畏精神的时候,意外发生了。

  尉迟敬德压根不想冲散他们的阵型,相反,尉迟敬德到了长矛之前就会停下来,然后一把将长矛夺过来,紧接着刺回去!(夺取贼槊,还以刺之)

  如此功夫,实在敬佩。

  之前说过,李元吉也是玩长矛的好手,所以对于同样是长矛高手的尉迟敬德相当不感冒,不但不感冒,而且还很不喜欢。

  一个人,最不能容忍的便是别人在自己的特长上超越自己,从来不会例外。

  所以后来李元吉也不知是面子问题还是脑子一发热,硬要和尉迟敬德兄比试长矛。原本大家只是演习一下,自然是要去掉矛头的。

  而尉迟敬德则相当自信,还表现出了高手谦让新手的风度,说:“你加上矛头照样上不了我,还是别除掉了。我的倒是有必要拿掉的。”

  估计尉迟敬德兄的语气有点阴阳怪气,所以李元吉一下子感到自己的自尊受到了莫大的挫伤,拿起长矛就刺,却想不到尉迟敬德居然压根不怕!

  一刺,不中;

  二刺,不中;

  三刺,又不中。

  连续三次,李元吉的长矛连尉迟敬德的汗毛都没碰到,真是太伤自尊了。

  偏偏这个时候一旁的李世民又掺和了一句:夺槊、避槊,哪个比较难?

  李世民是不是真的不知道呢?就本人认为估计他是想继续杀李元吉的风头。

  尉迟敬德镇定地答道:夺槊难。

  “ 既然如此,那就试试吧。”

  顺便说一句,李世民的这句话老是让我想起街头那些无事生非的闲汉。

  怎么,你想夺我的矛?李元吉很不服气,虽说他打不过尉迟敬德,但他不信自己居然还会被缴械。然而(注意这个词语),历史之所以精彩就在于它能给人一个又一个的惊喜。

  于是李元吉和尉迟敬德一起跳上马,李元吉估计是受到了挫折,也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冲了过去。

  尉迟敬德就这样静静地等他过去。

  靠近,趴下,躲闪,回手,拿下!!

  李元吉被连续缴械,总计共三次。

  李元吉是彻底输了,然而他是浑人,所以他不服。

  然而实力摆着,所以尽管他将此事视为自己最大的耻辱之一,却再也没敢和尉迟敬德单练。后来的玄武门之变,也不知道是不是看见尉迟敬德时李元吉又产生了心理阴影,居然打也不敢打就想往内宫里跑,结果又是尉迟敬德,一箭直接解决了李元吉这个浑人。

  所以,尉迟敬德的武功,可见一般。而李世民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解决他。

  混战

  情况是有点糟糕了。先是刘武周和宋金刚,然后是王行本和吕崇茂的土匪农民武装,真是一团乱麻。

  尉迟敬德已经抓住了倒霉的那四个人(独孤怀恩等人),要回到徻州。然而很不幸的是,李世民抢先一步,在半路上插了一脚,在美良川设置了等待已久的埋伏。

  尉迟敬德正来到,突然“一声炮响”,然后就见到了正拿着冷光闪闪的士兵。是的,是秦叔宝和殷开山。

  尉迟敬德没有迟疑,直接杀了出去。秦叔宝也不甘落后,操起武器就迎了上来。于是这二位门神的代言人就这样打了个不亦乐乎。但尉迟敬德看到的情景却让他慌了起来:不好,人越来越多了!

  有埋伏!

  于是他喊出了那句无数人喊过,现在有人正在喊,今后还会被重复无数遍的话:中计!这下没法子了,逃吧。

  尉迟敬德和随行的寻相(人名),只好狼狈不堪地逃到了与刘武周关系不错的王行本部,也就是之前说过的蒲州。然而很不幸的是,李世民早有预备,又来到了蒲州打了一遭。看来有知识的确是好事情,李世民又赢了。

  与此同时,一向当自己天才的宋金刚也正在为吃饭问题苦恼,因为他的粮道正在被唐军不停地骚扰,搞得他都不敢再运粮。

  这就是报应了,想当初他用这招把斐寂弄得断了水,现在自己却被别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粮食都成了大难题,真是郁闷无比。

  没办法,因为李世民早在打仗之前,就针对刘武周和宋金刚的特点,以科学求知的目光,实事求是的态度,严肃地分析并确定了自己独特的一套战术。本人特地总结了一下,因为你很快就会发现,李世民的作战风格就是如此。

  这套战术简单总结如下,不长,总共一句话:三板砖拍死你。

  好了,就来看看吧。

  首先,这套战术的最需要的一个工具就是一座坚城。对了,这就是第一步:坚守城池。俗话说的好,兵贵神速。先守住城池,不大败你也累死你。

  但是光守不行啊,万一被围了怎么办呢?

  接下来,就轮到第二步上场了:骚扰。

  而第二步的目的就是让你不得安生。没错,我窝在城池里面是挺不爽的,但你也别想好过!我让你断粮了再说!

  就这样,在民以食为天的谆谆教诲下,敌方的士兵就坚持不住了:饭都吃不饱,还打什么打,你给个理由先。

  而我们要等的就是这个时刻,正当敌方精疲力竭准备打个包袱再威胁几句走人的时候,我们就要出城列阵,严阵以待。而敌人一般是不会吃惊的,因为他们等的就是这个时刻。而实验证明:人在出现巨大心理落差的时候,注意力会大大降低。

  敌人原来就已经很郁闷了,突然出城,就会让他们一下子和补了钙一样激动,而我们的目标,就是趁他病要他命,在他们还没有摆好阵型之前,一下了冲过去。

  当然,这样还不够,李世民在打仗的时候还有个小小的爱好,这常常让对手十分头疼,而这一点也再次证明:年纪轻轻的李世民,是一位出色而卓越的军事天才。

  我们很快就能看到了。

  打了胜仗,在长安坐立不安的李渊终于吃了一颗定心丸,而他也决定亲自上阵。“临幸”了浦津关(地名,蒲州的门户)。而大唐军队自然不用说,皇帝都亲自上前了,当小兵的怎么能还不卖力。好歹,为了自己的职业道德也要拼一把的吧,当然,如果弄个救驾或是和皇帝混了个脸熟就更好了!

  按照惯例,或是为了保证老爹的安全,李世民带着轻骑兵从柏壁亲自去拜访李渊。而宋金刚趁着李世民外出,直接包围了绛州,可惜,城中将领记住了李世民的吩咐,打死也不出头,宋金刚左突右冲,东一榔头西一板砖,就是打不下来。

  宋金刚正苦于此的时候,李世民也听说了他那尴尬的进攻,连忙赶了回来。宋金刚也不知道是不是想起了尉迟敬德前几天的遭遇,赶紧就溜号了。但虽说遛了,面子也还是要的。于是宋金刚想起了前几次曾经被自己欺负过的李仲文,转而攻击浩州。然而李仲文记住了上次的教训,不管宋金刚怎么叫骂,就是不出头。

  怎么,打不过你,还躲不起吗?

  又吃了闭门羹的宋金刚带着一头雾水和尴尬,为了自己的面子需要开始强攻,然而屡次以失败告终。

  这是什么地方啊?要什么时候才能进去啊!

  宋金刚之所以急着攻城是有原因的,除了要振作士气,还有一个最现实的问题:进了城,才能补充粮食啊!别忘记了,他的粮道已经被李世民彻底骚扰地不能正常运输了。

  毕竟宋金刚不是变形金刚,饭还是要吃的,但是要攻城也不是什么易事,打不进去就是打不进去,人又不能飞,干着急又有什么用呢?

  打不进,又没饭吃,眼看这一天天低落下去的士气,宋金刚只好遛了——这次,是真的。可是无聊的李世民偏偏要“破坏”来之不易的和平,再次伏击了宋金刚,给他上了结结实实的一节军事埋伏实践课,也算是让他体验了一回尉迟敬德的遭遇。唯一不同的是这一次开打的地点是在雀鼠谷,而带头的,是李世民。

  不争气的宋金刚准备硬打一回,出一口恶气。可是李世民之前的坚守战术和没饭吃已经拖垮了宋金刚手下的士兵。当他们拖着疲惫的身子冲刺时,他们惊奇地发现:原来对手居然这么有精神!

  之前的养精蓄锐已经够了,要的就是这一刻的爆发!

  一日八战,宋金刚结结实实地输了八次。不光丢光了面子,估计也已经被打出了“恐李症”。打不过了,逃吧!

  如果说之前宋金刚的撤退带着几分不舍和不甘,那这一次他的心理活动就简单多了——只有恐慌。

  快逃吧!面前的这个对手,比我要恐怖得多!

  惊慌不堪的宋金刚逃进了介州,而不依不饶的李世民照样跟了上去。

  妈的,李世民,你还让不让老子活了,上次你们的那个斐寂要不是我手下留情,他早歇菜了!

  我相信,宋金刚的恐惧已经变成了愤怒,而可惜的是,愤怒只会带来冲动,而冲动只会带来愚蠢,而愚蠢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累赘。

  冲动是魔鬼,此言不虚啊!

  被逼急了的宋金刚带上了所有剩下的两万士兵,准备拼命了。

  最终的乱战

  按捺不住的宋金刚在城西列阵,准备进行最后的战斗。而他的士兵们在进行了简单的休整之后,开始爆发出了北方人强大的战斗力,俗话说,困兽之斗,不可硬斗,然而李世民就准备给宋金刚来一下狠的,从正面拍死他!

  宋金刚南北列阵,长达七里(想象一下吧),而李世民这边也不甘示弱,三个我们很熟悉的人从背面开始进攻。这三个人分别是:秦叔宝、程咬金、李世勣(第三个字电脑上很难打)。对于李世勣,大家可能不太熟,那么我们就简单介绍一下。

  请分辨如下三人分别是谁:徐世勣、李世勣、李勣。

  晕了不要紧,我来讲。实话说,这三个人……是同一个人(我没耍大家的意思啊)。其实此人本名叫徐世勣,但是由于主动到唐朝来,态度可嘉,精神高尚,所以李渊一高兴就赐姓了——于是他就改名字叫了李世勣。

  而到了李世民上台的时候,李世勣考虑到李世民和他名字里都有一个“世”字,这让他不得不再次改名字——因为和皇帝的名字里有个字一样是个大忌讳。事实上,不光皇帝的名字里的字你不能用来当你自己的名字,为了避讳,在古代甚至连这几个字用都不能用了。比如著名的《阿房宫赋》,里面的那句“剽掠其人”里的“人”,本来就应该是“民”字,虽然当时李世民已经死了,可照样还是不能用“民”字——先帝的名字,同样要避讳!

  就这样,李世勣改名叫了李勣。而此时由于李世民还不是老大,就暂时叫他李世勣吧!

  唐军看着眼前的败兵,不由得轻蔑之情油然而生,开始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地准备立功。然而赵丽蓉大妈曾经说过:狂没有好处。宋金刚的士兵虽然输了,但大势未去,大家都憋着一口气,眼看唐军当他们懦夫,顿时怒吼着冲了上去。唐军倒也是不含糊,操起大刀抡圆了就开始和他们对砍。应该说,困兽之勇,是爆发力极强的。为了活下去,宋金刚的士兵开始拼命了,于是唐军开始力不能支,眼看就要阵型溃散。

  好了,我们可以揭晓那个谜底了,李世民的爱好究竟是什么呢?

  答:骑兵迂回突击。

  请注意,这里的骑兵,是玄甲军。

  据史料记载,这一战中玄甲军也参与了战斗。南北朝时,受到少数名族的影响,我国的骑兵部队开始由轻骑兵向重骑兵靠拢。所谓轻骑兵,就是负重不多,敏捷极高的骑兵,经常用于突破阵型,瓦解敌人;而重骑兵虽然耐久能力不强,敏捷不高,却有着和坦克一样极为恐怖的破坏力。重骑兵的马,都是精选的良马,并且从头到蹄子,到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