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敦厚朱德 >

第28部分

敦厚朱德-第28部分

小说: 敦厚朱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8月底,党中央和右路军走出草地,在班佑、巴西、阿西、包座地区等候左路军前来会合。在党中央一再催促下,抵达阿坝的左路军才进入草地向班佑前进。部队在进入草地后的第三天,被一条南北流向的噶曲河挡住了。这条河本来很浅,由于下了一场暴雨正在涨水,一时显得水势滔滔。这使本不愿向右路军靠拢的张国焘找到了借口。他独断地以“朱、张”名义致电中央,说噶曲河涨水,“上游侦察70里,亦不能徒涉和架桥,各部粮只能吃三天”,“茫茫草地,前进不能,坐待自毙,无向导,结果痛苦如此,决于明晨分三天全部赶回阿坝”,还提出要右路军“乘胜回击松潘敌,左路备粮后亦向松潘进。时机迫切,须即决即行”。 
  朱德和刘伯承坚持左路军应向右路军靠拢,共同北上。为了弄清噶曲河涨水情况,朱德亲自到河边,派他的警卫员潘开文去探测河水深浅。于是,潘开文骑马蹚过河又返回来,发现最深的地方也不过齐马肚子,队伍是完全可以通过的。于是,朱德更是坚持左路军继续向班佑前进。 
  可是,一天、两天、三天过去了,张国焘总是按兵不动。为此,朱德同张国焘进行了激烈的争执。张国焘不顾朱德、刘伯承的意见,专断下令要左路军返回阿坝,并密电陈昌浩要右路军南下,企图分裂红军、危害中央。 
  9月10日凌晨,中共中央得知这一情况,为贯彻北上方针,避免红军内部可能发生的冲突,果断地决定率一、三军先行北上。11日抵俄界后,又致电张国焘,指令他立刻“率左路军向班佑、巴西开进,不得违误”。张国焘无视中央对他的一再争取,竟于12日亲拟电致一、三军领导人,声称“一、三军单独东出,将成无止境的逃跑”,“不拖死也会冻死”,“将来真悔之无及”,要一、三军“速归”,“南下首先赤化四川”。朱德断然拒绝在这个电报上签字。 
  朱德的心情十分沉重。两大主力会合时大家多么高兴啊,可是会合仅仅三个月后,就这样分离了。这完全是张国焘对抗中央、分裂红军的罪恶。可是,这里还有由8万指战员组成的红四方面军,还有编在左路军中原红一方面军的五、九军团和其他同志,不能把他们丢给张国焘不管。这样,只剩下一个选择:留下来,跟着这支队伍,哪怕遇到再多的艰难曲折,也要把它最终带回到党的正确路线上来。 
  张国焘从噶曲河折回阿坝,立刻大造反对党中央的舆论,并开始了对朱德的围攻。他先派人同朱德谈话,要朱德写反对中央北上的文章,朱德坚决拒绝。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主张北上却南下的红司令临大节而不辱(4)
一天晚上,朱德利用和张国焘下棋的机会,开导起张国焘别走“南下”的逃跑主义路线,应该执行中央北上抗日的决定。开局之后,朱德连赢三盘。为了不使张国焘难堪,朱德故意输了一盘,并趁机借题发挥说:“下棋也同打仗一样,我刚才就输在不该步步退却,落入你的包围中。” 张国焘听出朱德的话外音,知道又要劝他北上,勉强笑着应付:“哈哈哈!朱老总,你可不能这么说。我们南下不是胜利了吗?前进了1000多里,夺取了好几个县城。”显然,张国焘还陶醉在南下以来的几次小胜之中,并没有充分意识到部队面临的严峻局势。 
  于是,朱德耐心地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是孙子兵法早就讲过的。带兵打仗,不仅要了解自己的部队,还要了解敌人,了解兵要地志,了解当地民情。不能只看到眼前打了几个胜仗,占领了几个县城。其实,这是得不偿失的仗,是与敌人硬拼消耗的仗。我们前进了1000多里,却没有把敌人主力消灭。我们只不过是把敌人赶跑了,有的是敌人自己主动退出的,我们一进攻,反倒把敌人打得更集中了,把四川军阀都打得集中起来了,北面胡宗南也来了,云南滇军也来了,听说蒋介石还要调李宗仁、白崇禧来进攻我们,我们腹背受敌。我们高级指挥将领要有战略眼光,正如我俩下棋一样,不能只贪吃几个小卒子,要走一着想三着,每一步对我军有没有利都要考虑到。”朱德的一席话,说得张国焘无言以对。 
  9月中旬,张国焘经过秘密策划,在阿坝一个喇嘛寺——格尔登寺大殿召开了川康省委及红军中党的活动分子会议。朱德走进会场时,一眼看见会场上挂着一条“反对毛、周、洛、博北上逃跑”的大横幅,一下子警觉起来。 
  会场里的气氛非常紧张。朱德和刘伯承紧挨着坐下后,主持人就宣布开会了。朱德随身带了一本书,必要时他就以看书抗议。 
  张国焘在讲话中攻击中央率一、三军团北上是“逃跑主义”,鼓吹南下。接着,一些人跟着起哄,要朱德当众表态:“同毛泽东向北逃跑的错误划清界限”、“反对北上,拥护南下”。朱德稳稳地坐在那里,不予理睬。张国焘说:“总司令,你可以讲讲嘛,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怎样?是南下,是北上?” 
  在大是大非面前,朱德从容不迫、大义凛然,庄重地说:“党中央北上抗日的方针是正确的。现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的东三省,我们红军在这民族危亡的关头,应当担起抗日救国的责任。北上决议,我在政治局会议上是举过手的。我不能出尔反尔。我是共产党员,我的义务是执行党的决定。北上才有出路。” 
  朱德的话刚说完,会场里吵得更凶了,有人还逼朱德发表声明反对毛泽东、党中央北上。在旁的刘伯承实在看不下去了,大声说:“你们不是开党的会议吗?又不是审案子,怎么能这样对待朱总司令!”这话如同捅了马蜂窝,几个人把斗争矛头转向刘伯承:“好!你把我们党的会议说成审案子!”还有人冲着朱德高声嚷:“既然你拥护北上,那你现在就走,快走!” 
  一听这话,朱德意识到张国焘是想把他逼走,以便更加随心所欲地推行他们那一套错误路线。为了耐心宣传党中央的正确主张,争取和教育更多的人,朱德决定留在左路军同他们斗争。朱德说:“我是中央派到这里工作的,既然你们坚持南下,我只好跟你们去。但南下是没有出路的!” 
  这些话戳到了张国焘等人的痛处。有人暴跳如雷:“你既然赞成北上,现在又说跟我们南下,你是两面派,骑墙派!”有人明目张胆地威胁说:“不让他当总司令了!” 
  张国焘唆使人在会上造谣:“他们(指党中央)走的时候,把仓库里的枪支弹药和粮食,还有一些伤员,统统放火烧了。”朱德听后立刻愤然说:“这纯粹是谣言!从井冈山开始,毛泽东同志就主张官兵平等,不准打人骂人,宽待俘虏,红军的俘虏政策就是他亲订的,对俘虏还要宽待,怎么会烧死自己的伤员?过草地干粮还不够,动员大家吃野菜,怎么会把粮食烧掉?这种无中生有的谣言,是别有用心的人制造出来的!”驳得张国焘面红耳赤,无言以对。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主张北上却南下的红司令临大节而不辱(5)
会议在张国焘的操纵下,通过了“决议”,污蔑红军北上是“右倾逃跑”、“机会主义”,认为南下才是“进攻路线”。走出会场时,朱德很气愤,对刘伯承说:“不管怎么斗,我们还是要跟毛泽东同志干革命嘛,事情总会搞清楚的!” 
  一天,张国焘的亲信在部队放出口风,说:“康克清不仅是朱德的老婆,更是朱德的情报员。她同朱德在一起起不了好作用,应当趁早将他们两人分开……”接着就采取了组织手段,免去了康克清“总部”指导员的职务,调她到他们控制的四方面军妇女运动委员会去,还派了一名女同志去“陪伴”她。康克清当然知道这“陪伴”不过是实际上的监视而已。 
  康克清拿着调令,非常气愤地找到朱德说:“我就是不去,看他们能把我怎么样!”朱德看着康克清,久久没有说话。他明明知道,这纸调令是冲着自己来的,但他不愿意把这层意思说明,怕惹出康克清更大的火气,从而惹出更大的麻烦。他走到康克清身边,拍着她的肩膀,把她按在椅子上,又给她倒了一杯水,才缓缓地说:“你还是去吧,这也是组织的决定,要服从。四方面军的妇女运动也很重要,那里的工作也需要人去干。” 
  康克清说:“张国焘的目的就是想封锁你、限制你,怕我给你通风报信,他明明是故意想把我和你分开。”朱德说:“我何尝不知道呢?但我们要以大局为重,要把多数人都团结起来……” 
  康克清说:“底下好多人都说——朱老总太忠厚,太老实了,忠厚老实得竟受人欺负!”朱德凝重地、憨厚地一笑说:“人总是要老实一点好,不能闹个人意气。”康克清说:“我受不了!干脆,你带我北上找中央去吧,别留在这里了。” 
  朱德凝视着康克清,久久才说:“别人不了解我,你我结婚这么多年了,你还不了解我吗?我朱德从来不争名、不争权、不争地位、不争待遇,只求为党为人民做点事情。我留在这里,许多人包括四方面军的人,也包括一方面军的人,都可能对我说三道四,但我朱德问心无愧。这支8万多人的部队是党的,是党的宝贵财富。既然党把我派到这里来,我就要对这支部队负责,绝对不把它丢下而自己一走了之。” 
  康克清听着朱德语重心长的言语,不再说什么了。朱德又说:“我们千万不能单独出走,我们一出走,正好授人以柄,让他们找到借口,把分裂的罪名加到我们头上。克清,这些你想过吗?” 
  康克清默不作声了,半天才说:“四方面军那里离这里有些远。我走后,你千万要保重身体呀。”朱德说:“你放心去吧,我这里有警卫员照顾着哩。再说,四方面军也属左路军,都在我的领导下。另外,张国焘不让我干事,我每天看文件、看书,有时还下棋、打打球,蛮清闲自在的呢。” 
  他们告别了。四方面军的同志大多数人对康克清很热情,她很快就熟悉了情况,开始了工作。就连那个派来监视她的肖朝英通过与她的接触,也发现康克清是个好人,两人的关系也慢慢好了起来。这时,康克清开始向更多的人宣传北上的正确,认识张国焘的错误…… 
  10月初,张国焘在卓木碉召开高级干部会议,公然宣布另立以他为首的“临时中央”。一听,在场的不少高级干部都傻了眼,毕竟这举动太突然了。在张国焘的煽动下,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责备和埋怨中央的气氛,达到了高潮。这时,张国焘胁迫朱德和毛泽东“划清界限”。朱德心平气和,语重心长地说:“大敌当前,要讲团结嘛!天下红军是一家。中国工农红军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是个整体。大家都知道,我们这个‘朱毛’,在一起好多年,全国全世界都闻名。人家外国人都以为‘朱毛’是一个人呢,要我这个‘朱’去反‘毛’,我可做不到呀!你张国焘可以把我朱德劈成两半,但是你绝对割不断我同毛泽东同志的关系。不论发生多大的事,都是红军内部的问题,大家要冷静,要找出解决办法来,可不能叫蒋介石看我们的热闹!” 张国焘很狼狈,窘迫地笑了笑。 
  

主张北上却南下的红司令临大节而不辱(6)
为了扩大所谓“临时中央”的声势,张国焘宣布朱德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朱德严正表示:“你不能另起炉灶,你的做法我不赞成,我要接受党中央的领导,不能当你封的那个委员、这个委员什么的。我按党员规矩,保留意见,以个人名义做革命工作。” 
  卓木碉会议后,朱德的处境更加艰难。他和刘伯承住在一起,像被软禁了一样。他们不得不做万一不测的准备。刘伯承对朱德说:“现在情况很严重了,看样子,他们有可能要逮捕人。”朱德沉思了一阵说:“过去在军阀混战时,死是不值得的。现在为党的利益奋斗而死,是可以的。当然,个人是无所谓的,可是任事情这样演变下去,对整个革命不利呀!” 
  张国焘知道朱德和刘伯承在红军中享有极高的威望,终于不敢对他们采取极端手段。不久,刘伯承被调到红军大学去工作,实际上解除了他的总参谋长职务。朱德则被派到前方部队去。 
  朱德到了前方,有了接触部队的机会。他见到原红五、九军团的指战员,总是耐心地教育他们顾全大局,掌握正确的斗争方针和策略,克服眼前的困难和曲折,同四方面军的同志搞好团结。他又同四方面军的干部战士接触,谈心。他平易近人的作风、亲切凝重的态度、循循善诱的谈话,获得了广大指战员的尊重。当张国焘打击迫害对他搞分裂不满的指战员时,朱德总是千方百计加以保护,使一些同志幸免于难。 
  朱德在逆境中不当“空头司令”,尽量发挥自己的作用。为了给南下红军找到立脚生存之地,他在军事行动方面,积极行使总司令的职权。10月中旬,南下的红军连克绥靖、崇化、丹巴、抚边、达维和懋功等地,共击溃川军杨森部、刘文辉部、邓锡侯部五个旅又两个团,毙俘敌3000余人,取得南下初战的胜利。10月下旬,红军又发起“天(全)、芦(山)、名(山)、雅(州)、邛(崃)、大(邑)”战役,在战役发起前和战役进行中,朱德缜密地研究敌情、地形和战斗特点,及时了解战况,总结经验,作出战略战术上的指导。战役开始进行得顺利,红军毙伤俘敌1万多人,控制了川康边广大地区。 
  蒋介石对红军南下川西作战高度重视,调集重兵“围剿”。在邛崃、名山之间的重镇百丈,红军与十几个旅的川军展开决战。红军指战员浴血坚持了七天七夜,毙伤国民党军队15000多人,红军也伤亡近万人。终因众寡悬殊,红军被迫撤出百丈地区。从此,南下红军被迫由进攻转入防御。这以后,他们以巩固天全、芦山、宝兴、丹巴地区为中心任务,在这一带同国民党的重兵相持。川军主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