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敦厚朱德 >

第29部分

敦厚朱德-第29部分

小说: 敦厚朱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带同国民党的重兵相持。川军主力和薛岳、周浑元、吴奇伟等部从东北、东南和东面几个方向步步压来。红军指战员虽然顽强抵拒,防线仍不断被突破,处境日趋艰难。严冬到来,部队棉衣无着,口粮不继,而激战却不停息下来。左路军由南下时的8万余人,经过几个月的苦战锐减到4万余人。挫折和失败使左路军广大指战员逐渐认清了张国焘南下方针的错误。这对朱德同张国焘的斗争是个转机。 
  这年10月;毛泽东率领的中央红军完成长征、到达陕北,同红十五军团胜利会师;并随后取得直罗镇战役的胜利。朱德得知后十分高兴。  
  12月30日晚,处在困境中的朱德想念党中央,想念多年并肩作战的毛泽东等战友,于是致电在陕北的毛泽东、彭德怀等,希望“密切联系,实万分需要,尤其对敌与互通情报,即时建立”,并介绍了四方面军掌握的敌情。一、四方面军分离后,红军总部的通讯联络机构被张国焘控制着,这是朱德第一次以个人署名发给党中央的电报。毛泽东接电后十分兴奋,立刻亲自起草一份长电,在1936年元旦直接复电给朱德个人,一开头说:“本应交换情报,但对反党而接受敌人宣传之分子实不放心,今接来电,当就所知随时电告。”接着,将中央红军到陕北后的各方面情况和他所了解的国内国际时局动向,尽可能详尽地作了通报。 
  

主张北上却南下的红司令临大节而不辱(7)
1936年1月,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张浩(即林育英)致电张国焘,说明“共产国际完全同意中国党中央的政治路线”,认为“中央红军的万里长征是胜利了”。来电没有承认张国焘自立的“中央”,而要他成立西南局,“对中央原则上的争论可提交国际解决”。这对张国焘不啻当头一棒。当时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共产国际的态度对张国焘不能不有很大的约束作用,一些曾跟张国焘跑的人也表示要服从共产国际的决定,张国焘成了“孤家寡人”,不得不表示“急谋党内统一”。朱德和刘伯承等趁机做工作,要他取消自立的“中央”,服从党中央的领导。  
  到了2月,战局的发展对四方面军更为不利。朱德和徐向前提出放弃建立川康边根据地的计划,转移到康北的炉霍、道孚一带休整部队,准备北上。正在这时,因南下碰壁的张国焘又听到张浩介绍斯大林同意主力红军靠近苏联,于是顺水推舟,勉强同意北上。  
  4月27日,贺龙、任弼时等率领红二、六军团胜利地渡过金沙江。朱德闻讯后,立刻领衔发去贺电:“金沙既渡,会合有期,捷报传来,全军欢跃;谨向横扫湘、滇、黔,万里转战的我二、六军团致以热烈的祝贺和革命的敬礼!”同时,电令已奉派南下雅江的四方面军三十二军西出理化(今理塘),迎接二、六军团的到来。  
  5月下旬,红二、六军团分左、右两路进入康南,红四方面军南下策应的部队抢占雅江,保证了二、六军团北进的侧翼安全。这时,党中央来电,明确表示对四方面军和红二、六军团会合后“采取北上方针一致欢迎”,又说“中央与四方面军的关系可如焘兄之意暂时采用协商方式”。张国焘迫于二、六军团即将到来的形势,又得到党中央同四方面军“暂时采用协商方式”的允诺,便在6月6日宣布取消伪“中央”,成立西北局。  
  6月22日,沿雅砻江北上的红六军团在萧克、王震带领下到达甘孜附近的普玉隆。朱德从炉霍赶到甘孜,前去普玉隆迎接。30日,红二军团在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率领下也到达甘孜附近的绒坝岔,朱德又前往迎接。 
  由于各路红军长期处于被分割的状态,二、六军团领导人事前一直不知道张国焘闹分裂和自立伪“中央”等情况。两军前锋会合时,张国焘又派人向二、六军团散发小册子,散布党中央有错误的舆论。为了澄清事实真相,朱德同二、六军团领导人分别谈了话。他同六军团政委王震谈了一个晚上,王震明确表示要同张国焘作斗争。朱德见到任弼时的时候,激动地说,“好哇!你们这一来,我的腰杆也硬啦!”任弼时笑着说:“总司令,我们来听你的指挥!”贺龙握着朱德的手说:“总司令,我们二、六军团天天想、夜夜盼,就盼和中央会合呢!”朱德说:“你们来了,我们一起北上,党中央在毛主席那里!” 
  朱德还同任弼时、贺龙悄悄商量,如何将部队分开行动,防止被张国焘控制;并给贺龙出主意,向张国焘要求支援,迫使张国焘答应把红三十二军(原九军团)编到二、六军团一起行动。 
  7月1日,红二、六军团齐集甘孜,同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并举行了盛大的联欢会。朱德迎着一阵阵春雷般的掌声和无数兴奋激动的笑脸在主席台上出现,稍稍有些黄瘦的脸上挂着慈祥的微笑。他向全场巡视了一下,用响亮而有力的四川口音开始讲话了:“同志们,我祝贺你们战胜了雪山,也欢迎你们来与四方面军会合,但是这里不是目的地,我们要继续北上。要北上就必须团结一致,不搞好团结是不行的。此外,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还有人烟稀少的草地,我们要有充分准备,克服一切困难。”  
  会师后,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二、六军团合编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由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委。 
  在甘孜,朱德主持召开由二、四方面军领导人参加的会议,说明中央来电要二、四方面军趁甘肃敌方兵力空虚,速出甘南;并宣布红军总部作出的北上部署:四方面军分左、中、右三路纵队北上,李先念率先头部队已开始行动,二方面军在甘孜稍事休整后,随左路跟进,分成两个梯队北上。根据朱德的建议,会议决定任弼时随红军总部行动,可以加强同张国焘斗争的力量;刘伯承随二方面军行动,可以摆脱张国焘的控制,还可以从外对张起制约作用。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主张北上却南下的红司令临大节而不辱(8)
正当朱德率部亲手开垦、播种的菜地里的菜长得茂盛的时候,部队却接到命令要开拔了。警卫员惋惜地对朱德说:“总司令,我们把青菜拔点吃吧!”并且马上就要动手拔。朱德劝阻道:“不能拔!菜苗还不大,拔了太可惜。”警卫员说:“好不容易种了点菜,马上又要出发,还是拔几棵尝尝吧!”朱德听了,觉得应该开导一下警卫员,便耐心地对他说:“不能拔,我们走了,还有二方面军在这里休整,留给他们吃吧。就是我们的部队不来这里住,还可以留给老乡吃嘛!”见警卫员还是有些想不通,就走过去拍着他的肩膀,亲切地说:“我们共产党人做事,要有前人种、后人收,前人栽树、后人歇凉的精神。我们种菜是为部队所需,为人民所想,留给后续部队吃不是很好吗!” 
  7月上中旬,四方面军三路纵队先后进入茫茫草地,经过艰难跋涉,于8月上旬到达巴西、包座地区。这是朱德和第四方面军第三次草地行军,虽然已有前两次过草地的经验,并做了相当准备,但由于路程远、时间长,所带的粮食有限,仍不得不以野菜、树根、皮带等物充饥,对于第一次过草地的红二方面军来说,困难自然很大。朱德清楚这一点,对二方面军十分关照。他经过噶曲河时,见红四方面军的兵站正给各部队分发新缴获来的牛、羊,便对大家讲:“同志们,谁都知道,草地是北上最艰苦的一段路。红二方面军的同志们在后面,那就更苦了。沿路的野菜都被前边部队吃光了,他们连野菜都吃不上。所以,总指挥部决定,各单位所有驮东西的牦牛全部留下来,必须带的东西自己背上,把昨天缴获的羊和牦牛,全给二方面军留下。”他把自己驮帐篷、行李的牦牛也牵来交给兵站,嘱咐兵站负责人说:“记住,告诉部队负责同志,牛皮、羊皮和肠、肚都不能丢掉。要珍惜每一块牛皮,不能浪费。这关系到四方面军后卫和二方面军几万同志的生命啊!” 
  恶劣的环境无情地折磨着红军战士,一个个极为疲惫,更重要的是面临饥饿。一天晚上,到了宿营地,战士们又累又饿,不少人一坐下就不想站起来。炊事员老杨端着个盆喊道:“同志们,快来喝鲜鱼汤啦!”开头,大家不信,茫茫草原,荒无人烟,哪来的鱼,真会开玩笑。可当老杨走近时,一股浓浓的鱼香扑鼻而来,大家一骨碌爬了起来,围住了老杨。果然是鱼汤,没放盐更没放油,但这是红军离开苏区第一次吃上鱼,鲜美可口极了,可谁也说不清鱼是从哪里来的。后来问到朱总司令,朱德诙谐地说:“这是草地慰劳我们大家的。” 
  原来,一天午后朱德带上警卫员准备找些下锅的东西,找了半天收获不大。走着走着来到一条小溪旁边,大伙准备在这儿歇歇脚,突然一个灰色的东西一晃,溅起了点点水花。“鱼!”朱德兴奋地一喊,几个警卫员也乐坏了,这意外的发现使朱德脸上出现了几天来少见的喜色。 
  不多久,朱德找到一根别针,把它弯成鱼钩状,从针线包里找出一条麻线,折了一枝柳树条,几分钟的工夫,一副土造钓鱼工具做好了。警卫员弄来鱼饵,朱德便聚精会神地垂钓。也真怪,草地小溪里的鱼特馋,钩子一着水,就抢着吃,不大功夫就是好几条上钩。从那以后的几天里,大家常常吃上总司令钓的鱼,或喝上一点鱼汤。大家其乐融融。 
  一天,朱德跟进在行军部队中。只见伙夫小陈双脚打了血泡,挑着一副担子,前面是桶,后面是口铁锅,一瘸一拐地前进着。朱德见了好生心痛,上前对小陈说:“小同志,你歇一歇,我替你挑一会。”他不管人家同不同意,夺过担子挑上肩,迈开大步就走。 
  朱德挑了一阵,在休息号声中放下炊事担子,掏出烟斗悠闲地抽着烟,同周围的人摆起龙门阵来。这时,从后面走来几个喘着粗气的战士,他们一看这个上了年岁的老同志:黑黑的脸膛,满嘴的胡须,身边放一口大锅,断定是伙夫班长,于是亲热地上前招呼道:“喂!老班长,有开水喝吗?”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主张北上却南下的红司令临大节而不辱(9)
朱德抬头一看,见战士们渴得那副模样,连声应着:“有!有!请稍等一下,我马上就烧。”说罢,就起身拿锅。这时,坐在旁边的小李着了急,一边夺下铁锅,一边向着那几个战士气呼呼地大声说:“这是总司令,什么班长不班长的!”战士们一听愣住了,脸红红地低下了头…… 
  8月,朱德率红军走出草地,突破腊子口,然后以破竹之势横扫甘南。任弼时回到二方面军,和贺龙、刘伯承率部由哈达铺向甘陕边境一带推进。这时,毛泽东令红一方面军一部西进,策应二、四方面军,形成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有利态势。  
  9月初,蒋介石在平息“两广事变”后,为阻止红军三大主力的会合,急调胡宗南部由湖南兼程北进,企图抢占西(安)兰(州)大道,隔断三大主力红军会合的通路。党中央要求二、四方面军迅速北上至隆德、静宁一线,不让敌人占领该线。在接到中央来电后,朱德多次找张国焘等商量部队的行动问题。可是,张国焘畏敌如鼠,主张西渡黄河进入甘肃西北部,朱德坚决反对。张国焘恼羞成怒,提出辞职。朱德也毫不退让,说:“你不干,我干!” 
  于是,朱德找来作战参谋,挂起地图,着手制订部队行动计划。张国焘看甩手不干也难不倒朱德,又改变态度,愿意放弃个人意见,赞成北上。于是,在岷州三十里铺召开的西北局会议上,最终通过了北上实行静(宁)、会(宁)战役的计划。 
  9月20日,朱德致电毛泽东等通报岷州会议决定并说:“张于本日已北进,我明日率总部行动。”21日,中央回电:“四方面军北上部署既定,对整个战略计划甚为有利。”中央为统一指挥,准备让毛泽东、彭德怀、王稼祥三同志赴前线,与朱德、张国焘、陈昌浩组成军委主席团,统一指挥三个方面军。 
  可是,张国焘并不是真心同意岷州会议的决定,他到达漳县的四方面军前敌指挥部后,立刻向没有参加岷州会议的前方负责人片面宣传他的西渡黄河的主张,还流着泪说:“我是不行了,到陕北准备坐监狱,开除党籍,四方面军的事情,中央会交给陈昌浩搞的。”接着,又提出一套西渡黄河、抢占永登、红城子地区做立足点的方案,并且不经朱德同意,发出部队停止北进、掉头向西的命令。他还向红军总部通讯部门发去密电:“所有未经我签字的电报一定不准发出,请兄等绝对负责。” 
  朱德得知张国焘突然变卦、擅自决定变北上为西进的情况后十分忧虑和气愤。正是一年前由于张国焘的分裂行径,导致一、四方面军草地分离,致使南下部队陷入困境,遭到巨大损失。现在,眼看三大主力要会师,张国焘又想另搞一套,是可忍孰不可忍!朱德意识到,这是关系到红军前途命运的大问题,必须坚持斗争。他通宵未眠,于22日凌晨到黎明连续发四封电报。他致电张国焘,对其改变行动部署“不胜诧异……深为可虑”,提出立即在漳县再召开会议“续商大计”。他又致电通知参加过岷州会议的人员立即赶往漳县开会。同时,他不顾张国焘不准对外发报的禁令,排除干扰,致电中央和在陇南的第二方面军,通报情况,表示他坚持北上的计划。 
  天一亮,一夜未睡的朱德又飞身上马,疾奔漳县,一天内赶了120里路。9月23日,西北局会议在漳县附近的三岔——四方面军前敌指挥部再次召开。朱德在会上一反平时讲话的平和语气,责问张国焘:“现在迅速北上,可以不经过同敌军决战而实现会合,为什么不会合?为什么不经过西北局重新讨论就改变计划?”朱德尖锐地批评张国焘这个错误做法是关系到组织原则的严重问题,应当弄清楚。张国焘蛮横地说,他是书记兼总政委,调动部队他完全负责,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