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中国历史风云录 >

第12部分

中国历史风云录-第12部分

小说: 中国历史风云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玺书后立刻自杀,将军蒙恬虽然对命令存疑,也被迫入狱服毒自尽。结果导致三十万民众向南散去,英豪冒顿单于(单于在匈奴语言中的意思是首领)率领的匈奴军进入了曾由蒙恬驻守的鄂尔多斯。关于匈奴有多种说法,他们的人种体格更接近于欧洲人种而非现代蒙古族,语言则属于阿尔泰语系。过去东胡和月氏很强,匈奴有段时期被夹在东西两个强国之间苦不堪言。在秦统一天下的过程中见不到匈奴的身影,也是因为它没有南下的实力。然而曾在月氏当人质的冒顿从月氏成功逃脱,杀了父亲头曼单于自立,进而击破东胡,赶走月氏。
  匈奴中出现俊杰的消息应该也传到了始皇帝的耳朵里。派遣扶苏北上是他对策中的一环。如果杀了有三十万民众的蒙恬和扶苏,显而易见匈奴将会南下。从这一点也可看出,玺书的伪造基本上不会有错。

土崩瓦解(7)
必须说,秦在大统一后紧接着大崩溃,这是必然的。应当看到,秦在大统一的过程中就已经播撒了大崩溃的种子。始皇帝统一天下是在公元前221年,死亡是在公元前210年,接着秦帝国的灭亡是约四年之后,公元前206年的事情。夺取天下十几年后就灭亡了,其分崩离析速度之快,真的令人震惊不已。
  拥立二世皇帝胡亥的李斯是焚书坑儒的始作俑者,此前他还杀了同门的韩非。这是个要杀尽所有对手、冷酷无情的人物。始皇帝除了胡亥和已死的扶苏外,还有很多子女。李斯准备把他们全部杀掉,他的恐怖之处体现在,从男到女一个不留,十二个公子和十一个公主全部成为牺牲品。他用这个恐怖政策警告人们,如果胆敢反抗二世皇帝和他身后的李斯,就会性命不保。然而,法家化身的李斯也犯了致命的失误。
  这就是二世皇帝的老师赵高,他也是知晓并参与密室阴谋的人,所以对李斯来说应该是最大的对手。可能二者都想收拾掉对方,但李斯并不把宦官出身、身份低贱的赵高放在心上。在抢先处死二世皇帝对手的同时,赵高以二世皇帝的名义逮捕了李斯,并予以处死。在冷血这一点上,赵高绝不亚于李斯。赵高深知,如果自己一直不采取行动,那么早晚会为李斯所杀。从李斯的所作所为来分析,谁都会有这种看法。
  李斯就因为这次大意,眨眼间就被人从世间抹去了。在不是吃掉别人就是被别人吃掉的争斗中,李斯最终还是失败了。
  6
  始皇帝死去的第二年,就发生了陈胜、吴广的起兵。他们并不是秦所担忧的六国遗民中的实力派,而只是所谓长工农夫的低级阶层。他们是被征用为渔阳(今北京)守备军的兵卒。两人是屯长但不是指挥官,轮流负责照顾、管理同行的兵卒,说成当值更为贴切。他们必须在规定的日期到达渔阳,然而在途中因大雨阻挡而无法前进,无论如何也赶不上期限了。
  关于秦“法”之严,前边已经多次提到。迟到就是死刑。反正是一死,还不如揭竿而起,发起暴动,如果成功还可以出人头地。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是陈胜的话。他激励兵卒们,所谓王侯或将军、宰相不是天生的贵种,我们也能做。
  起兵完全没有计划,只是为了一个理由——下雨导致道路无法行走,故此不能赶上期限。不过,造反的消息一经传出,马上就集结了六七百辆战车,千余骑兵,数万兵卒,攻占了陈城。这座大城曾做过楚国三十七年的国都。
  陈胜自称陈王,而吴广称假王(副王)。陈城中有叫武臣、张耳、陈余、周文的人物,其中张耳是天下知名的名士,秦统一后他隐匿身份。据说始皇帝曾以千金悬赏寻找,对陈余的悬赏是张耳的一半,即五百金。始皇帝死后,这些人在造反起事时纷纷出现。于是在长工农夫为主体的造反军中,知识分子也慢慢地加了进来。人数是增长了,但所有人堆在一块反而缺乏组织,互相之间没有同志的情谊。如果说唯一的共识,那就是反秦的感情。他们都是在秦代最命苦的楚人。
  被陈王任命为将军的周文,率千辆战车及数十万兵士直指函谷关,但秦朝将军章邯指挥的囚徒军击溃了这支造反军。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武臣、张耳、陈余也应陈王的命令北上,将赵收入了自己的势力范围。赵因为也是为秦所灭,所以没有抵抗。陈王命令他们从赵攻击秦,但他们也有自己的想法。如果要进攻西方的秦,就必须要做好恶战的心理准备。他们把目光投向同样为秦所灭、处于东方的燕,没多久就起了内讧,西征也就此搁置。吴广因过于傲慢,被将军田藏所杀,而自称赵王的武臣也因零星小事被人杀害。

土崩瓦解(8)
章邯取得函谷关大胜后,乘势逼近陈城。陈王陈胜被自己的驾车侍者杀死,他在王位上待了仅仅六个月。
  尽管陈胜、吴广都死了,他们所引发的起义风潮却未能被镇压下来,造反已经遍及全国。这时,项羽和刘邦登场了。
  后面将会讲述汉高祖刘邦。不过仅就此时而言,造反的主导者还是项羽。项梁在距离陈城相当远的浙江会稽起兵,他父亲项燕在对秦战争中阵亡。起兵的时候,项梁杀了秦任命的会稽郡守殷通,而砍掉殷通脑袋的就是他的侄子项羽。
  当时流传着这样一个预言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意思是说,就算楚衰亡到只剩下三户人家,如果秦被消灭,那么灭秦者也一定是楚人。在对秦敌忾之心如此强烈的楚人中,项氏是武将中的名门,知名度要远远高出陈胜和吴广许多。
  此时,陈王的死讯刚刚传到各地。当时满布天下的造反军都有呼应陈胜的意识。既然失去了造反的核心人物,他们必然会寻找新的中心。而最合适的中心,不言而喻就是项梁。在项梁身边出现了一位叫范增的老人,他说陈胜的失败在于自立,应该把楚的王族子孙立为王才对。于是项梁在民间找到了一个叫心的牧羊人,因是楚怀王之孙,于是立他为王。这个人正是反秦运动的象征。项梁奉楚王,在薛召集各路造反将领,其中以一军之将的身份参加###的人里面就有刘邦。时间是陈胜死去半年后,即二世皇帝二年(前208)六月。李斯被处死是在第二年七月,同年九月秦将章邯在定陶大破造反军。在这场战斗中项梁身死,于是楚王任命宋义为上将军,项梁的外甥项羽为次将,继任项梁的职位。不久项羽杀死宋义,成为造反军事实上的核心。
  此时秦将章邯正在攻赵。项羽前去救援,在巨鹿击败了章邯。章邯率领二十万秦军投降了项羽。他在出征时听到李斯被处死,觉得如果胜了,就必然会招来赵高的嫉恨而落个被杀的下场。自函谷关一战以来,一直连战连胜的章邯也在巨鹿一败后决定听天由命。严酷的法律确实有强大的力量,但也会把人逼向另一个极端,所以出现了这种现象。因为不管是谁,如果知道会被严罚,肯定会想方设法摆脱制裁。不过,项羽突袭了投降的二十万秦军,并在新安城南把他们全部坑杀。但他没有杀章邯等几名高级军人,准备让他们做攻秦的道路向导。
  越来越多的造反军加入到讨灭秦的队伍中来了。但被拥立的楚王——被称为义帝——当着众将领的面作了一个约定:
  先定关中者王之。
  郡县制的脆弱已经完全暴露出来了,所以楚王和造反各将领都考虑恢复封建制。不言而喻,谁都想成为肥沃土地上的王。自然,成为天下之主的秦所倾力开发的关中土地——包括咸阳在内的辽阔土地是最好的。
  这一次,赵高把大祸归罪于二世皇帝胡亥,强迫他自杀,然后拥立在北方含冤而死的扶苏之子子婴。因无皇帝之实,此时的称号被恢复成诸侯时代的秦王。
  赵高打算操纵子婴,却反被其所杀,父族、母族、妻族被尽数杀死。应了那句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子婴即位第四十六天,造反军出现在灞水河畔,但不是开赴函谷关的项羽,而是破武关的刘邦军的身影。
  子婴以白马牵白木车,坐在上面,脖子上挂着辫绳,向刘邦投降。据说这种仪式是诸侯投降时的惯例。
  时间是子婴元年(前206)十二月。
   txt小说上传分享

汉风起兮(1)
1
  刘邦是沛县(江苏省)人。和项羽不同,他出身庶民,父母之名不 详。对这位大汉王朝的创始人,成书于汉代的《史记· 高祖本纪》中只提到其父曰太公,母曰刘媪,而这并非人名。在中国同姓不可结婚,妻子在婚后也不换姓。刘邦似乎是随母姓的,可能是双亲并未正式结婚,或者是父亲入赘的情形。
  ——好酒及色。
  即便是身为汉代的史学家,司马迁也不得不这样如实地描写刘邦,无意隐瞒他是酒鬼和好色之徒这件事。但刘邦性格坦率,乐于助人,被任命为泗水(江苏省)的亭长。在秦代制度中,所谓亭是指每十里所设的机构。有“十亭一乡”的说法,所以亭是最小的政府部门。
  小官刘邦被命令率领民伕前往骊山(陕西省)始皇帝陵的建造营,但途中有一两个民伕逃跑了。始皇帝对自己的陵墓煞费苦心,尤其为了防盗掘而设置了不计其数的机关。根据这个传言,知晓陵墓秘密的民伕在竣工后必定被赶尽杀绝。所以听到这个传闻后,民伕因为害怕而逃走了。而如果不能带来规定的人数,领头者也要被依法处决,所以刘邦也成了逃亡者,躲了起来。全国各地必定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到处都是这类逃亡者。他们为了自卫而结成了团体,并且尽可能地藏身于出身地的附近。他们并不是什么穷凶极恶的罪犯,只应获得同情而不应被怨恨,所以受到了亲戚友人们的秘密帮助。
  陈胜、吴广起兵时,逃亡者们纷纷起事以呼应他们。刘邦在故乡沛县附近逃亡的时候,从大泽乡(安徽省)传来了陈胜、吴广造反的消息。
  沛县县令自然是中央派遣来的人,他也不知如何是好。各地郡守和县令被拿来祭旗的消息不绝于耳,于是这位县令决定应声造反。书记萧何、狱吏曹参在筹划的时候,建议唤回附近几百名沛县出身的逃亡者。前去召集逃亡者的并非官员,而是和他们非常熟络的狗屠(杀狗职业)樊哙。逃亡者的头领自然就是刘邦。
  但是这时县令改变了主意。不管怎么说,他是一名深知法律严酷的秦代官员。他准备捕杀造反派,于是萧何和曹参翻出城墙,去了刘邦的所在地。刘邦以箭文和城内取得联络,促成了起义。城内的父老带领子弟们杀了县令,开城门迎接刘邦,全县造反。于是,集结在刘邦麾下的不仅有沛,还有附近各地的大量逃亡者。就这样,刘邦成了一个相当大的造反军团的指挥者。此前是他上司的萧何和曹参反成了他的部下。人们为了在乱世中寻找出路,必须找一个有能力的指挥者,而指挥者此前的身份不是问题。
  刘邦军团最终实现了首先进入关中的目标,接受了秦子婴的投降,但这也成了他一生中的最大危机。至于原因,造反团的主流项羽最终越过函谷关(河南省),了解到被刘邦抢了先。而楚王也就是义帝曾有过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
  进入关中的刘邦军有十万,而项羽军是四十万。如果激怒了项羽,刘邦军就马上会被踏平。刘邦虽进入了咸阳(陕西省),但他封了官库,没有染指后宫三千美女,敬候项羽的到来。接着,他前往项羽的驻地鸿门,为自己辩解。
  这个场面就是著名的“鸿门宴”。项羽的军师范增建议说,“刘邦不可不杀”。项羽因刘邦态度恭顺,不是很想杀他。无赖好色的刘邦没有碰后宫美女一根指头,没有比这更恭顺的了吧。范增认为这是刘邦胸有大志的表现,更要杀他。造反初期刘邦就有了优秀的军师,生于韩国相国世家的张良,正是雇大力士暗杀始皇帝的男子。这位张良曾经救过项羽叔父项伯的命。既然项羽阵营有杀刘邦的意向,于是项伯急速报告张良。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汉风起兮(2)
名门出身的项羽向来瞧不起庶民出身的刘邦。被范增劝了无数次,他还是不想杀。项羽也很自负——这样的人也配做我的对手?——自信满满。范增有识人的眼光,见项羽不肯,就命令项羽的从弟项庄拔剑起舞,伺机刺杀刘邦。剑舞一开始,觉察到危险的项伯也拔剑起舞,庇护着刘邦。接下来樊哙也上场,陈述着刘邦的功绩。没多久刘邦借口去厕所,顺着小道返回了灞上(灞水河岸)的阵地,把后来的事全交给站在一边的张良。这是戏台上的著名场景,也被润色成故事小说。鸿门宴不管细节如何,刘邦的性命危在旦夕是千真万确的。
  刘邦进军关中时,宣称如果自己为王,就只约法三章,秦的其他法律一律废止,博得了喝彩。要知道,秦民受严刑峻法之苦,早已到了难以尽齿的地步。刘邦的约法三章是,杀人者要处死,伤人者要抵罪,盗窃者也要判罪,仅此而已。
  项羽进入关中后,就杀了已经投降的秦国子婴,掠夺了已封存宝库的财货,在宫殿放起大火。据说咸阳的大火连烧了三个月。结果,刘邦没被封为关中王,而是被封为汉王,下辖巴、蜀、汉中的土地,也就是从陕西到四川的领地。项羽把关中分成三份,分给和自己同气连枝的三个臣下,而自己做了梁、楚九郡的王,号称西楚霸王。如果君临关中就可以成为天下之主,然而项羽衣锦还乡的愿望太强烈了。
  被架空的楚义帝不会总听自己的话,所以不久之后项羽就杀了他。
  从刘邦的情形可见,项羽的论功行赏极为不公平。因此,齐、赵各地的将领们背叛了项羽。项羽为此果断北伐。有强大战斗力的项羽军连战连胜,但残杀降卒使他不得人心。各地游击式的抵抗始终不绝,项羽不得不东奔西走忙着镇压。在项羽为根除游击、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刘邦终于动手,出汉中占领了天下的中心——关中。用刘邦的话来说,按照楚义帝的约定,关中理所当然是我的领地,我只是从项羽一脉的领主手里取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