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中国历史风云录 >

第14部分

中国历史风云录-第14部分

小说: 中国历史风云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帝和他儿子景帝的时代,为了让人民休养生息,采取的方针是不做多余的制度改革。
  在即位的第三个月,文帝实施了法律改革,废止了连坐。重罪的场合下,与犯罪无关的双亲、妻儿都被连带的制度被终止,这与人民休养生息密切相关。匈奴问题在后面会专门讲到,但还是要提一下。在高祖的时代,汉和匈奴缔结的是屈辱性质的和约。文帝时代,匈奴同样屡犯边境,但不是大规模的侵略,汉也把和亲作为首要问题。即便如此,汉朝仍然加强了边境的守卫,做出蓄势待发随时远征的姿态。于是匈奴退兵,但其实汉也不会真的动兵。
  这一时期的主流思想是老庄学说,也叫做“黄老”之术,被认为是源于传说中的圣人黄帝直到老子的思想。如前所述,老庄尊崇无为自然,主张不做多余之事,所以对于休养生息的时代是非常适合的;而主张积极改善政治的儒家思想与这个时代并不合拍。文帝的皇后窦氏尤其喜好黄老之道,而儒生辕固生把《老子》评价为“这不过是家人(下仆)的言论罢了”,据说被激怒的窦后就把辕固生关到了野猪圈里。这时是文帝在位二十三年的最后一年,也就是景帝时代的故事,所以窦氏已经成了太后。《史记·儒林列传》中说,景帝出于同情而给了辕固生一把锐利的刀,于是辕固生就用刀把野猪刺倒了。
  1971年发现的著名的马王堆古墓,所处的正是这个时代。二号墓中还出土了《老子》的帛书,但根本没有《论语》等儒学系统的著作。
  文帝二十三年、景帝十六年合起来大约四十年时间里,最大的事件莫过于吴楚七国之乱。
  汉合并郡县制和封建制,正是所谓“郡国制”。但王朝在力量强大后有了自信,所以更倾向于郡县制,至少也会采取弱化诸王实权的政策。景帝的时候有个叫晁错的能吏,积极地推进这项政策,诸王们的不满在加深扩大。

汉风起兮(7)
吴王刘濞是高祖刘邦兄长刘仲的儿子,景帝即位时他已年逾六十,是皇族中最年长者。吴王是反对中央的牵头人,其中也有私怨驱动的原因。吴王的儿子在某次进京的时候,与当时还是皇子的景帝下棋起了口角,被发怒的景帝掷棋盘打死。从那以后,吴王就告病不入朝。
  能吏晁错寻查诸王的小失误,以此为借口削减他们的封地。楚王刘戊因在服丧期间亲近女性而被没收了东海三十八县,胶西王刘卬则因卖爵案件被削去六县。
  景帝三年(前154),吴被削去领地会稽郡和豫章郡,前者是盐的产地,后者是铜的产地。盐和铜是吴王一手鼓励、振兴起来的产业,再加上杀子之仇,于是吴王纠集诸王,称“诛晁错,清君侧”,大举起兵。
  从###黥布后的四十年间,汉朝没有一场像样的战争。响应吴王呼吁的有楚王、赵王、胶西王、胶东王、菑川王、济南王等六王。吴王还叫上了汉的外藩东越国(浙江省)、闽越国(福建省),赵王和匈奴取得联络,所以这是个外族也参与其中的巨大叛乱计划。
  汉朝廷处死了削减诸王封地的实施者晁错,准备以此作为交代。然而事情不会就此了结。吴楚七国准备攻入长安,而为此就必须通过梁。梁王刘武是景帝的胞弟,所以没有被吴王劝降。这位梁王刘武死守首府睢阳(河南省),阻止了叛军的西进。这也证明了诸王只要血缘相近,就是出色的藩屏。此时,诛灭过吕氏的周勃的儿子、太尉周亚夫率领###军进入昌邑(山东省),推进作战,切断了吴楚军队和本国的联络。粮道被断的叛军饿死者无数,逃兵不绝。在他们没有办法只得后撤的时候,周亚夫又率精锐追击。吴王弃军而逃,却被自己邀请来的东越军杀死。对东越来说,以利相诱的人自然就要充分发挥他的利用价值,如果把吴王的首级送给汉朝,还能得到奖赏。就这样,仅仅三个月,叛乱就被平息了。
  受到赵王邀请的匈奴看到形势不对,于是没有出兵。
  虽然是大乱,但很短的时间内就被平定了。结果,实力派诸王不是被杀就是自杀,朝廷的实力因此得以加强,汉巩固了政权稳定。吴楚七国之乱的失败,虽也在于梁王和周亚夫的挺身而出,但造反得不到民众的支持才是最大的原因。
  让人民得到休养生息,汉代朝廷将此当作最大的政治目的。四十年间既无内战也无外征,所以民间没有爆发出不满。秦末之乱的时候,深受法家政治之苦的民众很快就对陈胜、吴广的造反纷纷响应。而景帝时代的民众即使贫穷,却也能平安度日,政府不怎么干涉。梁王之所以能够坚守睢阳,周亚夫之所以能够切断叛军粮道,尽管没有详细的记录,但如果没有民众的协助,就不可能进行得如此顺利。
  诸王叛乱的理由是他们的封地被削减了,但这与普通民众的利害毫不相干。可以说吴楚七国之乱是注定要失败的。
  

荣光时代(1)
1
  汉朝自武帝时代起就改变了政策,休养生息的时代结束了。四十年的宽松政策使政府财政变得宽裕起来,文帝和景帝的治世中也没有大工程、大动作,文帝、景帝拒绝举行封禅仪式更是个有名的故事。史家称这一时期为“文景之治”。
  古代王朝的政治反映了皇帝的性格。武帝十六岁即位,是个进取型的人物,凡事都表现出积极的性格。治世初期母亲(景帝皇后)和祖母(文帝皇后)仍在世,这使得武帝对监护人持有顾虑,但在政治上却逐渐地显露出浓重的自身色彩。
  景帝有很多子女,仅儿子就有十四个。经过一场“女人的战争”,九子刘彻才被立为太子。最初是栗姬所生的长子刘荣被立为皇太子,从顺序来讲这是必然的。刘荣这个人物没什么问题,问题在于他的生母栗姬。景帝的馆陶公主下嫁给一个叫陈午的人,生了女儿陈娇。后来她想让自己的女儿成为皇太子妃,但被栗姬干脆利落地回绝了。至于原因,则是因为馆陶公主一直在为弟弟景帝物色这样那样的美女,所以栗姬也就一直对这位皇姐没什么好印象。
  馆陶公主被激怒了。景帝此时没有皇后,一开始立的皇后是从祖母娘家迎娶的薄氏,但因为性格不合且无子嗣,在祖母死后就被废了。栗姬生的儿子刘荣既然被立为皇太子,所以栗姬为了让自己成为皇后,在大臣中来回做工作。然而她这种行为却引起了景帝的不满。从拒绝馆陶公主提亲一事可以看出,栗姬很要强。病弱的景帝说:“我死了以后,不要为难孩子们。”她回答道:“要是还得照看别的女人生的小孩,我可顾不过来。”不言而喻,这个回答很伤景帝的心。
  馆陶公主提亲被拒后,随即展开报复,她联合了后宫的王夫人。王夫人是刘彻的生母,她允诺了儿子和陈娇的婚事。馆陶公主在弟弟景帝那里进行了猛烈的公关游说,终于成功废掉了皇太子荣,改立刘彻为太子。于是,王夫人因是皇太子的生母,而被立为一度空位的皇后。在女人的战争中失败的栗姬据说是被气死的。必须说,她的败因就在于过度表露感情。
  公元前141年,景帝死于未央宫,皇太子彻即位。刘彻这时已经十六岁,所以他也很明白自己成为太子的来龙去脉。这一切是自己的岳母兼姑母馆陶公主联合自己的母亲王太后,再加上溺爱长女馆陶公主的祖母窦太后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有人形容说武帝是从石榴裙间即位的。只要为了自己的帝位而前后奔忙的几位女子还在,少年武帝就不得不稍受点委屈。
  尽管如此,汉武帝也必定能亲身感觉到国库充盈的活力。四十年的休养生息后,朝廷的仓库被装得满满的,征收上来的税金铜钱甚至因为用不上,缗都腐烂了。所谓缗指的是从铜钱眼里穿过、用来把钱连成一串的绳子。粮食也多得在库里装不下。如此的国力似乎正在等候着它的用武之地。
  年轻的武帝必定会考虑,向对汉来讲是屈辱性关系的匈奴展示威严。
  ——一雪白登山之耻。
  深悉汉代历史的武帝在白登山脚下,总会紧握拳头这般发誓。
  时间是汉高祖刘邦七年(前200),武帝即位六十年前。刘邦亲征谋反的韩王信,进兵至相当于现在山西省大同市的地方。韩王信联合了匈奴,所以汉必须和匈奴一战。匈奴的王称作单于,其下有左贤王和右贤王。匈奴授予两贤王万余骑的兵力,令他俩与韩王信的部将王黄共同作战。冒顿单于是个俊才,制定了将汉军引诱、包围、歼灭的计划。他隐藏起精兵肥马,只以老弱兵卒和瘦马相示。汉朝侦察兵果然上钩,报告说“匈奴弱,当击”。刘邦遂尽起全军迎战匈奴,追击假装逃跑的对手直到白登山。先头部队在白登山被潜藏的匈奴四十万骑包围,而刘邦就在先头部队的骑兵军团中。也就是说,冒顿单于以一万骑重点引诱汉的骑兵军团,再以四十万骑予以包围。 。。

荣光时代(2)
包围长达七日。刘邦听从了陈平的建议,给阏氏(单于之妻)送礼,请她让匈奴退兵。仅收买单于的妻子并不能使匈奴后退,原因应该是汉的后续部队都赶了过来,而且共同作战的韩王信部将王黄未能如约到达。如果王黄归汉,和后续的汉步兵军团合流,匈奴就可能遭到反包围。
  谈判成功了,包围开了一角,汉兵一边拉满弓一边撤出。之后就有了具体的和亲谈判,双方同意汉朝公主嫁单于为妻,每年向匈奴赠与绵、绢、酒、米和其他食物,汉为匈奴的昆弟等。
  高祖死后,单于给吕后送去亲笔信,戏弄说:“我没了妻子,你也没了丈夫,那不如就一起过吧。”汉朝武将们都大怒,主张###匈奴,但被吕后阻止了——即使是高祖,不也曾在白登山危在旦夕么?于是吕后派人送去了语气柔和的拒绝信,“我已经是个老太婆了”。
  文帝、景帝继续实行对匈奴的和亲策略,他们统治时期内没有留下双方大规模冲突的记录。然而,武帝“一雪白登山之耻”的愿望格外强烈。还有很多他想做的其他事情。
  2
  除了向匈奴雪耻,武帝深自留意的还包括完备国家体制。文帝、景帝实行无为而治,对民众不做过多干涉。武帝则倾心于儒家,希望通过努力使国家更充实、更有序。这不只是他天生的性格,还有后天所受教育的影响。
  秦以焚书坑儒镇压儒家,而到了汉,朝廷请了儒家博学之士作为典礼的专家。然而,他们仅仅是仪式的指挥和读书写字的专家,和政治的关系不深。如前所述,时代的思想主流是老庄(当时称为黄老)。
  无论武帝对儒有多偏心,只要喜好黄老的窦太后还在,就不能大张旗鼓地推行儒家政治。不管怎么说,这可是个曾把说老子不好的儒者辕固生扔到野猪圈里的老太太。
  武帝即位后立刻下令政府大臣和诸王丞相推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的士人,以此网罗天下人才。在这次被推荐的儒生中,有个研习《春秋》的学者董仲舒。他受到了武帝的高度评价,被提拔为江都国的相。
  大臣赵绾、王臧深明儒学,也在隐秘地准备推进儒教体制,并从鲁接来了他们的师父申公。准备虽然隐蔽,但还是被窦太后知道了,两个大臣被令自杀,申公也被赶了回去。丞相窦婴和太尉田汀彩侨寮业娜耍蛭突适矣泄叵担槐唤庵熬屯晔铝恕q加な邱继蟮闹蹲樱锿‘是王太后同母异父的弟弟。王太后的母亲在丈夫王仲死后,再婚嫁入田家生下田汀T诶献枷胛髁鞯氖焙颍迅镜脑倩槭潜冉献杂傻摹
  武帝和表妹陈皇后之间相处得不是很好,皇后没有生下子嗣。和景帝的时候一样,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也为弟弟带来了美女。受雇于平阳公主府上的讴者(歌手),一个叫卫子夫的女子,进入后宫受到了武帝的宠爱。据说嫉妒发狂的陈皇后施行了“巫蛊”。这是一种和日本的丑时参拜1相似的诅咒,制人偶埋于地下,诅咒对手死亡。这种做法是被严厉禁止的,在法律中是死罪。
  究竟是陈皇后真的做了那样的事情,还是为了废掉皇后而找的借口,现已不得而知。但审理案件的张汤得出了有罪的结论。有三百人因受到牵连而被诛杀,陈皇后被幽闭于长门宫。仿佛是有所愧疚,废后的日常待遇和从前是一样的。
  陈皇后被废是在元光五年(前130)。此时,二十七岁的武帝终于能够无所顾忌地推行自己的意志了,儒家体制最大的障碍窦太后已在五年前即建元六年(前135)死去。

荣光时代(3)
曾被解职的窦婴和田汀直黄鹩茫饺朔渍欢稀A饺苏返慕沟愫芑奶疲源缘笔钡挠反蠓颍ǜ弊芾恚┖补馊竦嘏浪担饺讼袷恰靶∩谭坊蚺酥涞恼场薄A礁鲋爻家馄檬碌爻臣堋q加ひ蝰继笾蓝涣丝可剑###中变得被动。而田汀墙≡诘耐跆蟮囊旄傅艿埽识煞Ш艽螅钪沾λ懒笋加ぁ2还锿‘也很快就病死了,人们自然把这归结为是窦婴的冤魂作祟。这两个重臣对年轻的武帝来说,一个是祖母的亲戚,一个是母亲的亲戚,都是麻烦的主儿。两人死去是在元光四年(前131),武帝在第二年就废了陈皇后。武帝之所以能在废后这件大事上说做就做,也是因为此时已没有了任何掣肘。
  武帝起用了宠爱的卫子夫的弟弟卫青,后来又起用了卫子夫姐姐的儿子霍去病为军中首脑。卫子夫曾是贵族府邸的讴者,身份几近奴隶,她的亲人也是卑贱出身。然而论及人品和才能,却是极为优秀的。比起互相攻讦而双双倒台的贵族窦婴和田汀坏貌凰邓且胁拍艿枚唷
  卫青为车骑将军,霍去病为骠骑将军,他们发挥了军事上的天赋。大将军、车骑将军、骠骑将军、卫将军,是和三公同品级的军队司令官。三公中的太尉是国防部长,但实际指挥军队的则是将军们。文帝时薄昭是车骑将军,景帝时窦婴是大将军,全都是皇帝母亲的亲戚。皇族刘氏虽有血统远近的不同,但都有皇位继承权,所以让他们直接指挥军队是比较危险的。皇帝担心被掌握军队的同族取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