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特别经历 >

第38部分

特别经历-第38部分

小说: 特别经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在上海参加过革命活动,表现进步的材料。
  于是,专案组通过公安部找到了徐明清,要她揭发江青的罪行。徐明清记得,在那几天里,公安部一位副部长带着一个书记员,每天乘一辆灰色吉姆车来王观澜家,一谈就是一个上午,非常严肃,连口水也不喝。他们要求徐明清站在党的立场上,揭发江青的叛徒问题。
  但徐明清认为自己并不知晓江青的叛变情节,无法作出揭发。
  就此,有关方面以“帮助江青混入革命队伍,给江青写过信,长期包庇江青”的罪名,将徐明清关押在一个至今她和她的家人都弄不清楚的地点的一个小房间里。
  徐明清说,那个房间的窗户都用报纸封糊着,丝毫看不到外面什么样子,屋里一团漆黑,白天都得点着灯。有四、五个女看守一直看管着她,连上厕所也要跟着。这里既是隔离室,又是审讯室,写交待材料、逼供审讯连续不断地进行着。
  徐明清如实写下的材料,被专案组的人认为她是资产阶级的“客观主义”态度,“不老实”,认为她在“包庇”江青,总也通不过。每次谈完话,那些人都放下几张纸,让她继续写交待。几轮下来,他们仍没有得到他们想要的结果。这些人急了,大声训斥徐明清:“你这个人,是吃罚酒,不吃敬酒。让你写江青怎么叛变的,你写了不就没问题了吗,不就立功了吗!”“你要立功啊!”
  徐明清说道:“江青被捕和我不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我不知道她被捕后是否叛变,
  更不知道她叛变的细节,我怎么能写呢,我也写不出来啊。”
  于是他们继续对徐明清实行“车轮战”,一天提审数次,就在这样逼供的情势下,1977年1月8日,徐明清被迫写下了一份“交代”。
  记得那一天,专案组人员给她拿来了一张16开大小的白纸,让她坐在接受审讯的小桌前,由他们口授,令徐明清一句一句照抄。徐明清说,当时她头脑昏沉,字写得很潦草,因是一句一句不连贯写的,她并不太清楚整体内容是些什么。
  直到后来,专案组又拿来纸,要她重新誉写时,她才明白了这份材料的内容,完全是按照他们的意志,假徐明清之手,炮制的一份假口供。
  徐明清感到自己被耍弄了,内心非常痛苦,一再强烈要求收回材料。但是没人理睬她,她只能在黑暗的小屋里痛哭不止,最后陷入神志不清,以致不能控制自己的状态。
  两个多月后,徐明清被逼迫写的那份“交代材料”,被影印收入一份“红头”文件,即《关于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反党集团罪证》(材料之二)之中,于1977年3月6日印发全国。文件的按语中说:
  “1933年秋,江青在上海晨更工学团当教员时,就与当时‘晨更’的负责人徐明清关系非常密切,后来两人先后被捕,自首叛变。她们1937年混入延安前就订立攻守同盟,长期互相包庇……同年十月,她隐瞒了自首叛变的历史,由徐明清出面作假证明,钻进党内。”正是这样的一份中央文件,让徐明清的名誉扫地,而且在党内和社会上造成很大的影响。
  

被秘密逮捕押往秦城监狱
1977年春节过后,徐明清被宣布逮捕,就被押往了秦城监狱。从关押到被捕,始终都是秘密进行的,甚至连她的丈夫王观澜和家人都不知道她在什么地方,她的户口也被强制吊销了。
  在秦城监狱,徐明清作为重要###,被关进一个不足8平方米的监房,屋内除了床和一张写交代材料的小桌外,门上还有两个洞,上面的供看守人员可时刻观察犯人活动,下面的是用来送饭的洞口。
  她睡觉都必须脸朝门洞,以便让看守监视。从入狱始,徐明清就没有了自己的名字,一个缝在她囚服上的囚犯编号——24号,就成了她的代号。除了每天的几分钟放风时间外,徐明清在这间昏暗的囚笼里苦苦熬过了数百天。
  入狱后,专案组仍会不断地来提审她。徐明清条件反射一般,反复重复着一句话;“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能乱说!”对专案组提出的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她更是无法回答,只好沉默。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公报鲜明地提出“坚决地平反假案,纠正错案,昭雪冤案”。“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必须遵循毛泽东同志一贯倡导的实事求是、有错必究的原则”,这,给徐明清带来了平反的希望。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一部分了解徐明清历史真实情况的老同志不断反映,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也开始着手调查,胡耀邦担任中央组织部部长后,着手清理冤假错案,他在一次报告中尖锐地指出,“四人帮”粉碎后,我们还在搞“左”的那一套,还乱抓人。现在要赶快放,他一口气说了二十几个被乱抓的人名,其中就提及了徐明清。
  胡耀邦的这番话表明,中央组织部已经注意到了徐明清的冤案。
  1979年3月的一天,秦城监狱的监狱长忽然来到徐明清的牢房,对她说:“你身体不好,决定让你进城看病。”并让她把所有的东西都带上。
  徐明清感到很奇怪,心想:自己身体一直不好,拖了这么久,也只让狱医给开点药,这会儿为啥让我进城看病呢?她一边收拾东西,一边心里纳闷。
  一会儿,一辆轿车把徐明清从秦城监狱送到了北京公安医院。徐明清被安排在一间单人病房,门口站着卫兵,虽然行动仍受到管制,但伙食有了改善,每天由医生为她检查身体,治疗调养。
  在医院安住了一个多月,原来已被折磨得憔悴不堪的徐明清,总算恢复了一些体力,脸色也渐好转起来。
  一天中午,徐明清正在睡午觉,秦城监狱的监狱长忽然走进了她的病房,通知她说:“赶快起来,你现在可以回家了。”
  “回家?”徐明清一下子懵了。
  她百感交集地从床上坐起来,不觉大声反问:“回家?我还有家吗?有家吗?”
  监狱长和蔼地安慰她:“有家,你的孩子们都来接你了,就在楼下等着呢!”
  真是喜从天降,徐明清连忙穿衣下床,不过她细细一想,又站住了。
  她连声问道:“你们说我是‘现行反革命’,说我是‘叛徒’,这些帽子不摘掉,我不离开这里!我在监狱里写的材料,是被逼抄写,我不能承认!”
  于是,徐明清被请到医院的一间办公室,由前来的中纪委、中共中央组织部、公安部和徐明清所在单位农业部的代表,向她明确宣布:“你身体不好,先回家休息。组织上正在对你的问题进行重新调查、核实,现在问题基本澄清,不久就会为你重作结论。请你放心。”
  就这样,徐明清和她的孩子们一起,回到了家中。
  

14年,她终于得到了彻底平反
不过,徐明清一案,直接涉及“四人帮”首犯江青,被逼所写的材料,上了“红头文件”,所以她的冤案平反,不仅要由中共中央组织部重新进行仔细调查,而且要报送中共中央书记处讨论。
  在胡耀邦同志领导下,中央组织部对平反冤案工作抓得很紧,他们委托农业部党组织对徐明清的历史结论做复查,农业部党委组织了专人做了大量的内调外查,历经半年多时间,终于搞清了历史事实,推倒了江青专案组用非正常手段整出来的所谓口供材料。
  1980年3月10日,农业部党组经中央组织部审批后正式向徐明清本人和亲属宣布:撤销“文革”中于1972年错定徐明清为叛徒的决定;恢复她的党组织生活和行政十级的待遇;恢复名誉。
  1982年7月7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发出的《案件复查通报》第1号上,特别刊载了《关于徐明清同志是否包庇江青问题的复查结果》。
  “复查结果”指出:“徐明清同志和江青的关系问题,经中央组织部核实,徐明清同志在延安给江青写的证明材料并未证明江青在上海北新泾有党的关系,与其他同志所写的证明材料是一致的,是实事求是的;徐明清同志在关押审查中被迫写的交代材料,在宣布她自由的当时,即申明推翻了。”
  “复查结论”还说:“徐明清同志没有包庇江青的问题,中共中央组织部于1981年7月报告中央,上述各项报告,已于1981年9月1日经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讨论同意。”
  就此,徐明清的冤案终于彻底得到了平反,从“文革”中抓“叛徒”开始,直到因江青问题蒙冤,徐明清度过了14年漫长的艰难日子。
  在采访中,徐明清坦率地谈到了她对江青的看法。她说,最初,江青在俞启威的影响下,加入了共产党,走过一段革命道路。她到上海晨更工学团工作时,是个要求进步的青年,表现可以。而后来,江青进入上海戏剧、电影界,明显表现出争名夺利、爱出风头和生活问题……,再后来,随着地位的变化,她越走越远,以至篡党夺权,成了“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头子,成了历史的罪人。人是会变的,江青的一生也有这样一个演变过程。
  回顾徐明清所经历的磨难,让笔者深切感到:为实事求是,老人付出了极其惨痛的代价!她心怀坦荡,一身清白,哪怕身陷囹圄,面对强压,仍坚持着讲实话,绝不编造事实,在当时的非正常政治环境中,是需要极大勇气和人格力量的。徐明清老人的正直和高贵品格值得人们敬重和钦佩。
  1982年,在徐明清的丈夫王观澜患病去世前,胡耀邦总书记曾亲自到医院看望,他拉着徐明清的手对她说:“不要难过,这几年你受苦了!” 徐明清与胡耀邦同志紧紧握手,哽咽得说不出话来。胡耀邦又安慰道:“这事过去了!过去了!你要保重。”
  前些年,徐明清不顾年高体弱,在一些同志的帮助下,奋笔写出了一本她个人的回忆录。
  张闻天夫人刘英欣然为徐明清的回忆录作序,并为她题词“为留清白在人间”;萧克同志抱病为回忆录亲题了书名《明清岁月》。
  95岁高龄的徐明清,在家中安详、平和地颐养天年。
  对自己一辈子走过的路程,经历过的事情,她都写在了书中,不再多想了,但她的内心,却和她走过的路一样,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电子书 分享网站

革命的“急先锋”女子
1958年6月18日,昆明城外,56岁的张若名伫立在河边,目光呆滞而悲愤,她转过脸,最后望了一眼身后美丽的云南大学校园,便纵身跃入河中。
  她甚至未来得及给亲人留下只言片语,就猝然离弃了这个世界,划下了人生的惨痛句号……
  即使在当时,也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位被打成“右派”含冤而去的女性,曾是近代中国妇女运动与爱国运动的先驱,是天津“五四”运动的领导核心——“觉悟社”的创办人之一,也是中国留法学生中的第一位女博士。还有,她曾是周恩来早期的革命战友……
  1902年2月,张若名出生于直隶省(今河北省)清苑县温仁村一个富户人家。张若名出生后不久,父亲张绍文又娶了第二房妻子,从此,生母的地位便一落千丈,备受歧视和虐待。
  常常是夜深人静时,若名从睡梦中惊醒,听到母亲在暗自哭泣。母亲的悲伤,深深刺痛了她幼小的心。她甚至打算,长大后“削发为尼”,永不依附男人,不受男人欺辱。
  年幼的张若名在二伯父的支持下,来到天津上小学,1916年,14岁的张若名考入了天津“直隶女子师范学校”,与邓颍超同为第十级学员。她发奋读书,立志将来一定要为妇女争口气!
  张若名入学后第三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了。北京大学学生的示威请愿遭到了镇压,天津的爱国学生立即行动起来。同张若名关系最亲密的女友郭隆真,首先在“女子师范”校内向同学们呼吁:“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妇女应“不甘人后”,并发起组织了“女界爱国同志会”,郭隆真、邓颍超、张若名被选为“女爱会”的评议委员,张若名后被推为评议部长。“女爱会”很快成为天津五四运动中的一支生力军,有力地推动了天津女界反帝反封建和妇女解放运动的开展。
  张若名积极投身于爱国学生运动之中,组织了大规模的群众###、讲演队,还举办了杂志社和妇女补习班。1919年6月18日,天津各界联合会成立。张若名同邓颖超等作为“女爱会”代表参加了联合会,张若名被推选为庶务科干事,邓颖超为交际科干事。此后,张若名多次作为天津各界联合会的代表,进京示威请愿,并频繁奔波于京津之间,做了大量宣传联络、支援营救工作。她还作为天津的正式代表,去北京参加反“巴黎和约”签字、要求惩办山东镇守使马良等请愿活动,表现出异常的勇敢顽强和出色的组织能力。
  1919年9月2日,周恩来和张若名等在从北京乘车回天津的途中,热烈讨论起爱国运动的发展方向问题。张若名主张由“女爱会”的女校学生加入天津学生联合会,加强###的阵容。周恩来进一步建议,把这两个组织中的骨干分子结合在一起,另组一个强有力的核心小组,同时出版一个宣传刊物。就这样,由周恩来等发起组织的天津爱国学生联合团体“觉悟社”,于9月16日正式成立。张若名则成为“觉悟社”的四位创始人之一。为体现男女平等的原则,建社之初的20名成员男女各半,女学生的名单就是由张若名草拟的。
  张若名经常在《觉悟》杂志上发表文章和观点,1920年1月,她就在《觉悟》创刊号上发表了《“急先锋”的女子》一文,她大声疾呼:要“破除迷信形式道德的观念”,“铲除男女心理生理不同的观念”,“打破男女职业不平等的观念”。她主张男女同校、男女同工、男女公开社交,她认为女子不必一定“主内”,应当有自主的职业及独立的经济。张若名的妇女解放思想的深刻独到,在中国妇女运动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遭警厅拘捕关押她毫不屈服
1920年1月下旬,天津###调查员在某商号检查日货时遭到日本人毒打。天津各界代表为此向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