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庄子内篇二 齐物论 译文 >

第4部分

庄子内篇二 齐物论 译文-第4部分

小说: 庄子内篇二 齐物论 译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种情况就好像着意求圆却几近成方一样。因此懂得停止于自己所不知晓的境域,那就是绝
顶的明智。谁能真正通晓不用言语的辩驳、不用称说的道理呢?假如有谁能够知道,这就是
所说的自然生成的府库。无论注入多少东西,它不会满盈,无论取出多少东西,它也不会枯
竭,而且也不知这些东西出自哪里,这就叫做潜藏不露的光亮。
    
    【原文】
    
    故昔者尧问于舜曰:“我欲伐宗、脍、胥敖①,南面而不释然②,其故何也?”舜曰:
“夫三子者③,犹存乎蓬艾之间④。若不释然⑤,何哉?昔者十日并出⑥,万物皆照,而况
德之进乎日者乎⑦!”
    
    齧缺问乎王倪曰⑧:“子知物之所同是乎⑨?”曰:“吾恶乎知之!”“子知子之所不
知邪?”曰:“吾恶乎知之!”“然则物无知邪?”曰:“吾恶乎知之!虽然,尝试言之。
庸讵知吾所谓知之非不知邪?庸讵知吾所谓不知之非知邪⑩?且吾尝试问乎女(11):民湿
寝则腰疾偏死(12),䲡然乎哉(13)?木处则惴慄恂惧(14),猨猴然乎哉(15)?三者
孰知正处?民食刍豢(16),麋鹿食荐(17),蝍蛆甘带(18),鸱鸦耆鼠(19),四者孰
知正味?猨猵狙以为雌(20),麋与鹿交,䲡与鱼游(21)。毛嫱丽姬(22),人之所美
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23)。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自我观之,
仁义之端(24),是非之塗(25),樊然殽乱(26),吾恶能知其辩(27)!”
    
    齧缺曰:“子不知利害,则至人固不知利害乎(28)?”王倪曰:“至人神矣(29)!
大泽焚而不能热(30),河汉沍而不能寒(31),疾雷破山飘风振海而不能惊(32)。若然
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无变于己(33),而况利害之端乎!”
    
    【注释】
    
    ①宗、脍、胥敖:三个小国国名。
    
    ②南面:君主临朝;古代帝王上朝理事总坐北朝南。释然:不耿介于怀的样子。一说
“释”通作“怿”,喜悦的意思。
    
    ③三子者:指上述三国的国君。
    
    ④蓬艾:两种草名。“存乎蓬艾之间”比喻国微君卑,不足与之计较。
    
    ⑤若:你。
    
    ⑥十日并出:指古代寓言中十个太阳一并出来的故事,庄子借此比喻阳光普照到每一个
地方。
    
    ⑦进:进了一步,具有超过、胜过的意思。
    
    ⑧齧(niè)缺、王倪:传说中的古代贤人,实为庄子寓言故事中虚拟的人物。
    
    ⑨所同是:意思是相互间共同的地方。
    
    ⑩庸讵:怎么、哪里。
    
    女:汝,你。
    
    湿寝:在潮湿的地方寝卧。偏死:偏瘫,即半身不遂。
    
    䲡(qiū):“鳅”字的异体,即泥鳅。
    
    木处:在高高的树木上居住。惴:慄、恂(xún)、惧:四字都是恐惧、惧怕的意
思。
    
    猨:“猿”字的异体,“猨猴”即“猿猴”。
    
    刍(chú):草。豢(huàn):养。“刍豢”,用草喂养,这里代指家畜、牲口。
    
    麋(mí):一种食草的珍贵兽类,与鹿同科。荐(jiàn):美草。
    
    蝍(jí)蛆(jū):蜈蚣。甘:甜美,嗜好;这里作动词。带:小蛇。“甘带”意思
是以小蛇为美食。
    
    鸱(chí):猫头鹰。耆:亦写作“嗜”,嗜好。
    
    猵(biān)狙(jū):一种类似猿猴的动物。“猨猵狙以为雌”,即“猿以狙猵为
雌”。旧注猵狙喜与雌猿交配,“以猿为雌”,但与句法不合,姑备参考。
    
    游:戏游,即交尾。
    
    毛嫱(qián)、丽姬:古代著名的美人。
    
    决(xuè):通作“”,迅疾的样子。骤:快速奔跑。
    
    端:端绪。
    
    塗:通作“途”,道路,途径。
    
    樊然:杂乱的样子。殽(yáo):这里讲作“淆”,混杂的意思。
    
    辩:通作辨,分别、区分的意思。
    
    至人:这里指能够达到忘我境界的、道德修养极高的人。
    
    神:神妙不测。
    
    泽:聚水的洼地。泽地水源充足,林木灌丛生长茂密。
    
    沍(hù)河水冻结。
    
    根据前两句的句式结构分析,这一句似应分别成两个七字句,故有人认为此处有脱落,
疑为“疾雷破山不能伤,飘风振海不能惊”,姑备参考。
    
    无变于己:意思是对于他自己全无变化。
    
    【译文】
    
    从前尧曾向舜问道:“我想征伐宗、脍、胥敖三个小国,每当上朝理事总是心绪不宁,
是什么原因呢?”舜回答说:“那三个小国的国君,就像生存于蓬蒿艾草之中。你总是耿耿
于怀心神不宁,为什么呢?过去十个太阳一块儿升起,万物都在阳光普照之下,何况你崇高
的德行又远远超过了太阳的光亮呢!”
    
    齧缺问王倪:“你知道各种事物相互间总有共同的地方吗?”王倪说:“我怎么知道
呢!”齧缺又问:“你知道你所不知道的东西吗?”王倪回答说:“我怎么知道呢!”齧缺
接着又问:“那么各种事物便都无法知道了吗?”王倪回答:“我怎么知道呢!虽然这样,
我还是试着来回答你的问题。你怎么知道我所说的知道不是不知道呢?你又怎么知道我所说
的不知道不是知道呢?我还是先问一问你:人们睡在潮湿的地方就会腰部患病甚至酿成半身
不遂,泥鳅也会这样吗?人们住在高高的树木上就会心惊胆战、惶恐不安,猿猴也会这样
吗?人、泥鳅、猿猴三者究竟谁最懂得居处的标准呢?人以牲畜的肉为食物,麋鹿食草芥,
蜈蚣嗜吃小蛇,猫头鹰和乌鸦则爱吃老鼠,人、麋鹿、蜈蚣、猫头鹰和乌鸦这四类动物究竟
谁才懂得真正的美味?猿猴把猵狙当作配偶,麋喜欢与鹿交配,泥鳅则与鱼交尾。毛嫱和丽
姬,是人们称道的美人了,可是鱼儿见了她们深深潜入水底,鸟儿见了她们高高飞向天空,
麋鹿见了她们撤开四蹄飞快地逃离。人、鱼、鸟和麋鹿四者究竟谁才懂得天下真正的美色
呢?以我来看,仁与义的端绪,是与非的途径,都纷杂错乱,我怎么能知晓它们之间的分
别!”
    
    齧缺说:“你不了解利与害,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难道也不知晓利与害吗?”王倪说:
“进入物我两忘境界的至人实在是神妙不测啊!林泽焚烧不能使他感到热,黄河、汉水封冻
了不能使他感到冷,迅疾的雷霆劈山破岩、狂风翻江倒海不能使他感到震惊。假如这样,便
可驾驭云气,骑乘日月,在四海之外遨游,死和生对于他自身都没有变化,何况利与害这些
微不足道的端绪呢!”
    
    【原文】
    
    瞿鹊子问乎长梧子曰①:“吾闻诸夫子②,圣人不从事于务③,不就利④;不违害⑤,
不喜求,不缘道⑥;无谓有谓⑦,有谓无谓,而游乎尘垢之外。夫子以为孟浪之言⑧,而我
以为妙道之行也。吾子以为奚若⑨?”
    
    长梧子曰:“是黄帝之所听荧也⑩,而丘也何足以知之!且女亦大早计(11),见卵而
求时夜(12),见弹而求鸮炙(13)。予尝为女妄言之,女以妄听之。奚旁日月(14),挟
宇宙?为其脗合(15),置其滑涽(16),以隶相尊(17)。众人役役(18),圣人愚芚
(19),参万岁而一成纯(20)。万物尽然(21),而以是相蕴(22)。
    
    “予恶乎知说生之非惑邪(23)!予恶乎知恶死之非弱丧而不知归者邪(24)!丽之姬
(25),艾封人之子也(26)。晋国之始得之也,涕泣沾襟,及其至于王所(27),与王同
筐床(28),食刍豢,而后悔其泣也。予恶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蕲生乎(29)!梦饮酒
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30)。方其梦也(31),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
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窃窃然知之
(32)。君乎、牧乎,固哉(33)!丘也与女,皆梦也;予谓女梦,亦梦也。是其言也,其
名为吊诡(34)。万世之后而一遇大圣,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35)!
    
    “既使我与若辩矣(36),若胜我,我不若胜(37),若果是也,我果非也邪?我胜
若,若不吾胜,我果是也,而果非也邪(38)?其或是也,其或非也邪?其俱是也,其俱非
也邪?我与若不能相知也,则人固受其黮(39),吾谁使正之(40)?使同乎若者正之?
既与若同矣,恶能正之!使同乎我者正之?既同乎我矣,恶能正之!使异乎我与若者正之?
既异乎我与若矣,恶能正之!使同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同乎我与若矣,恶能正之!然则我与
若与人,俱不能相知也,而待彼也邪(41)?化声之相待(42),若其不相待,和之以天倪
(43),因之以曼衍(44),所以穷年也(45)。
    
    “何谓和之以天倪?曰:是不是,然不然。是若果是也,则是之异乎不是也亦无辩;然
若果然也,则然之异乎不然也亦无辩。忘年忘义(46),振于无竟(47),故寓诸无竟
(48)”。
    
    【注释】
    
    ①瞿鹊子、长梧子:杜撰的人名。
    
    ②夫子:孔子,名丘,字仲尼,儒家创始人。
    
    ③务:事,含有琐细事务的意思。
    
    ④就:趋赴,追求。
    
    ⑤违:避开。
    
    ⑥缘:因循。“不缘道”即不拘于道。
    
    ⑦谓:说,言谈。
    
    ⑧孟浪:言语轻率不当。
    
    ⑨奚若:何如,怎么样。
    
    ⑩听荧(yíng):疑惑不明。
    
    大早:过早。计:考虑。
    
    时夜:司夜,即报晓的鸡。
    
    鸮(xiāo):一种肉质鲜美的鸟,俗名斑鸠。炙:烤肉。
    
    奚:这里用同“盍”,意思是“怎么不”。旁(bàng):依傍。
    
    脗:“吻”字的异体。
    
    滑(gǔ):通作“汩”,淆乱的意思。涽(hūn):乱。一说讲作暗。
    
    隶:奴仆,这里指地位卑贱,与“尊”相对。
    
    役役:驰鹜于是非之境,意思是一心忙于分辨所谓是与非。
    
    芚(chūn):浑然无所觉察和识别的样子。
    
    参:糁糅。万岁:年代久远。“参万岁”意思是糅合历史的长久变异与沉浮。纯:精粹
不杂,指不为纷乱和差异所乱。
    
    尽:皆、全。
    
    以是:因此,因为这个缘故。蕴:积。
    
    说(yuè):通“悦”;喜悦。
    
    恶死:讨厌死亡。弱:年少。丧(sàng):丧失,这里指流离失所。
    
    丽:丽戎,春秋时的小国。姬:美女。“丽之姬”即丽姬,宠于晋献公,素以美貌称于
世。
    
    艾:地名。封人,封疆守土的人。子:女儿。
    
    及:等到。
    
    筐床:亦写作“匡床”,方正而又安适的床。
    
    蕲(qí):祈,求的意思。
    
    田:打猎。这个意义后代写作“畋”。“田猎”即畋猎。
    
    方:正当。
    
    窃窃然:明察的样子。
    
    牧:牧夫,用指所谓卑贱的人,与高贵的“君”相对。固:鄙陋。
    
    吊(dì)诡:奇特、怪异。
    
    旦暮:很短的时间,含有偶然的意思。
    
    若:你,即说话人的对方瞿鹊子;“我”则为说话人长梧子。
    
    不若胜:即不胜你。
    
    而:你。
    
    黮(dǎn):昏暗不明的样子。“”是“暗”字的异体。
    
    谁使:使谁。
    
    彼:这里讲作另外的什么人。
    
    化声:变化的声音,这里指是非不同的言论。这一句及至“所以穷年也”,计五句二十
五字,旧本原在下段中部“然若果然也”之前,今据上下文意和多本校勘意见前移于此。
    
    倪:分,“天倪”即天然的分际。
    
    因:顺应。曼衍:变化发展。
    
    所以:这里讲作“用这样的办法来……”。穷:尽,终了。
    
    年:概指生死。义:概指是非。
    
    振:畅。竟:通“境”;境界、境地。
    
    寓:寄托。
    
    【译文】
    
    瞿鹊子向长梧子问道:“我从孔夫子那里听到这样的谈论:圣人不从事琐细的事务,不
追逐私利,不回避灾害,不喜好贪求,不因循成规;没说什么又好像说了些什么,说了些什
么又好像什么也没有说,因而遨游于世俗之外。孔夫子认为这些都是轻率不当的言论,而我
却认为是精妙之道的实践和体现。先生你认为怎么样呢?”
    
    长梧子说:“这些话黄帝也会疑惑不解的,而孔丘怎么能够知晓呢!而且你也谋虑得太
早,就好像见到鸡蛋便想立即得到报晓的公鸡,见到弹子便想立即获取烤熟的斑鸠肉。我姑
且给你胡乱说一说,你也就胡乱听一听。怎么不依傍日月,怀藏宇宙?跟万物吻合为一体,
置各种混乱纷争于不顾,把卑贱与尊贵都等同起来。人们总是一心忙于去争辩是非,圣人却
好像十分愚昧无所觉察,糅合古往今来多少变异、沉浮,自身却浑成一体不为纷杂错异所困
扰。万物全都是这样,而且因为这个缘故相互蕴积于浑朴而又精纯的状态之中。
    
    “我怎么知道贪恋活在世上不是困惑呢?我又怎么知道厌恶死亡不是年幼流落他乡而老
大还不知回归呢?丽姬是艾地封疆守土之人的女儿,晋国征伐丽戎时俘获了她,她当时哭得
泪水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