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香艳激情电子书 > 春秋战国--中国权力游戏白皮书 >

第15部分

春秋战国--中国权力游戏白皮书-第15部分

小说: 春秋战国--中国权力游戏白皮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部下们讶异地问道:“您知道什么了?”
  光没有直接回答:“快去把桥边那个乞丐带来。记着,一定要礼貌周到,绝不可无礼。”
  “是!”
  部下立刻跑到桥边来,依照主子的吩咐,毕恭毕敬地说:“请你跟我来,行吗?”
  “嗬……公子光派人来请我了。”这名乞丐站起来说。
  这一天起,伍子胥开始出仕公子光门下。
  楚国伍子胥本来就是响当当的人物。
  他以公子光心腹的身份,获准上朝,参与国政。
  ——绝对要为父亲和哥哥报仇!
  他并没有把这个毒誓隐藏在自己心里。他的父亲和胞兄被杀是天下皆知之事。
  这是男人的复仇,不需要耍弄像骊姬那样的迂回策略。
  “我们攻打楚国吧!楚国的一切我很清楚。”伍子胥对吴王僚进言。
  但,吴王没有采纳征楚之议。
  “是我表示反对的。”公子光对伍子胥说:“伐楚不见得对我们吴国有利——我持的是这个理由。我还说,伍子胥所以主张讨楚,为的是要达到复仇私心,我们不能被他利用哩。哈!哈!哈!”
  “是吗?”伍子胥垂下头。
  他感觉光的这些话似乎暗藏玄机。他约略揣度得出,却苦于无法确认。
  一天,光一时想起来似的说:“子胥,我要你负责建造一座城堡。”
  派人到桥边请我,目的应在于要我负责筑城,可是,后来为何迟迟不提这件事?这是在伍子胥心中盘旋已久的疑问。
  甚早就与黄河中游所谓中原国家有所接触的楚,在南方诸国中,可以说是最早学会筑城技术的。
  伍子胥是以筑城高手而负盛名。他和公子光接近,使用的就是“城”这个饵——起码他本身认为如此。
  “我等您的这句话等很久了。”伍子胥回答。
  “我要建造的是一座小小城堡。”光说。

()免费电子书下载
  “什么?”
  伍子胥怔怔地望着光的脸。
  光是豪放型人物,做什么事情都要求轰轰烈烈、令人惊叹。这样的人说要建造的只是一座小小城堡,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伍子胥企图从主子光的表情找出答案。
  光却光明磊落地把它说了出来:“大城堡以后再建造。”
  我终于明白了!伍子胥长久以来盘旋心中的疑团,这时才有了拨云见日的感觉。
  在叙述公子光的心计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吴国成立的经过。
  吴国的建国故事,令人听来觉得相当神奇。
  司马迁撰写《史记》时,以吴为诸侯之首。
  这是因为他认为唯有吴才是周王室之正统的缘故。
  周朝远祖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长子泰伯,次子仲雍,末子季历。据传,季历之子昌身上有“圣子”标记,因此,古公亶父有意让这个孙子继位。但若要如此,非得先让昌的父亲继位不可,而昌的父亲季历是末子。
  古公亶父为此苦恼不已。
  知道这件事的长子泰伯和次子仲雍,为了替父亲减轻苦恼,使末弟季历顺利继位,遂相偕出奔,南下至长江下游处,建立新的国家——这是关于吴建国的传说。
  其间系谱如下:
  
《春秋战国——戈马钟鼓杀与盟》第二部分(6)
由于泰伯无子,所以由仲雍即位成为吴王之系统。
  周取代商而建立王朝的是昌之子武王。但以由长子继承之家系传统而言,吴才是正统。
  由泰伯算起的第十九代是吴王寿梦。寿梦有四个儿子,其中以末子季札最为杰出。吴王和国人都盼望由季札即位。
  这一点和吴之建国故事颇为相似,但也不尽相同。
  因为末子季札坚决辞退,不肯即位。
  在不得已情形之下,王位由长子诸樊继承。
  知道父王心意的诸樊,一心要让位给季札,最后想到一个方法了。
  他于是订立了“由兄弟轮流继位”的规则。
  这样的话,季札总有一日会当国君——这是他的想法。
  伍子胥所仕的公子光便是诸樊的长子。由于父亲订了前述规则,所以王位将不是由他继承,而是由诸樊的弟弟馀祭即位。馀祭于在位十七年后去世,依照规定由下面的弟弟馀昧继位。馀昧在位四年也去世,最后轮到季札。
  季札却依旧坚持不肯即位,结果出走而不知去向。
  现在,王位继承问题该如何处理呢?
  病弱的馀昧于其四年在位期间,始终以儿子僚为辅佐。由于僚是实际上的国政负责人,所以国人都认为由僚继位较为理想。这很有可能是僚暗中布置的结果。
  其间关系可以下图表示:

()
  箭头表示王位传承之顺序。
  光内心不满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王位由几个兄弟轮流继承是祖父寿梦的愿望。倘若王位由季札承继,光就无话可说。
  ——应该往横的方向传承的王位,怎么可以转弯呢!?如果说是因为季札出走,所以势必由下一代承继,也应该由长兄之长子的我继位才对呀!
  内心不满的光,仍不得不在堂弟僚的面前称臣下跪。
  王位本来是该我坐的,这个位置我非夺回不可!每次在王座前下跪时,他都在心里重复这个誓言。
  ——大城堡以后再建造。
  光对伍子胥说的这句话,暗示的是——总有一天,我要篡夺王位!
  追入楚都郢后,伍子胥做的第一件事——挖开死去十年的平王之墓,从棺木中拖出平王的尸体,抛在地上。复仇者手持皮鞭站立。他的手微微颤抖。
  “筑城工作耗尽我的精神和体力。我希望能有一段假期。”
  小城筑造工程完成后,伍子胥向公子光提出请求。
  “你要离开我是吗?”光问道。
  “不,不是这个意思。我推荐一位对您更有用的人,您就起用他吧!”伍子胥说。
  “是个什么样的人?”
  “这个人名叫专诸,是剑术顶尖高手。他的勇敢实在令人佩服,是个视生死如鸿毛的人。”
  “是吗?”
  光思考片刻后说:“好,在我筑造大城前,你好好培养英气吧!”
  得到主子核准的伍子胥,到乡下过着晴耕雨读的生活。
  还不是轮到我登场的时候。这是他的想法。
  对楚平王报仇——这要等到光成为吴王后才有可能着手。
  一切要看光是否能如愿以偿推倒堂弟僚。而伍子胥对这项夺取政权之事,不能有所贡献。因为他是外国人,对吴国国内人脉关系所知有限。而且,想要发动政变,他也没有足够的武艺和胆量。
  公子光目前需要的是能成为政变武器的人物。
  伍子胥推荐的专诸,是吴国堂邑(南京市北边的六合县)人。
  吴王僚十一年(公元前516年),楚平王去世。
  “哦……”伍子胥仰天叹息。
  他的人生目的在于对杀了他父亲和哥哥的楚平王报仇。在还没有达到目的之前,对方却已死去——伍子胥顿时感到怅然若失。
  楚国本身就是我的仇敌!平王死后,楚国还是存在。我应该打倒楚国!
  他立刻以此激励自己。
  为报仇而活的人,失去目标就无法活下去。他于是企图以权势欲望代替报仇念头。
   txt小说上传分享
《春秋战国——戈马钟鼓杀与盟》第二部分(7)

()免费TXT小说下载
我能做什么大事?他很想试图证明这一点。
  打倒楚国——这是当前的目标。
  达成这个目标后该如何?
  幸亏平王死去,所以才有机会想到这个问题。虽然谈这个尚言之过早。
  试验一个人的能力,最好的方法是投入互争权势的世界。为主子光出力,帮他完成霸业——这个霸业多大,就显示自己的能力有多大。
  因平王之死而颓丧的伍子胥,很快就振作起来。
  吴王僚企图利用平王新逝的机会攻楚。
  楚国在平王死后,由太子轸继位。由于之前为太子建由秦国接来的公主实在美丽,所以平王硬把她纳为自己的妃子。这位秦国公主生的儿子就是轸。
  成为楚昭王的轸,这时候还年幼。
  楚国人心大为动摇,昭王于是杀了费无忌,以期平息人民的怨怒——费无忌是实际上的罪魁祸首,因为他怂恿平王娶了秦国公主。
  楚国佯装迎击,实际上却迂回主力,断了吴军退路。攻入楚国的吴军虽然没有战败,却陷于进退两难的状态。
  ——这是天赐良机!
  公子光做了如此判断。
  篡夺王位——不,这只是要回本来就该属于自己的王位!大军在外,暂时不可能归国,留守国都之兵力极其薄弱。这不是弒杀国君、篡夺王位的绝佳机会吗?
  如何发动兵变?
  伍子胥早就推荐专诸,目的就是提供这一天之需。
  公子光叫来专诸,语带玄机地对他说:“不求则得不到。”
  专诸立刻会意,当场回答:“是该弒杀国君的时候。王母年老,王子年幼,两位王弟都率军前往楚国……”
  专诸之事,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中有记述。
  “我身乃子(你)身。”
  听到公子光这句话后,专诸决心为知己者死。
  光将武装士兵埋伏于窟室(地下室)后,在自己的宅邸招待国君。
  不过,吴王对自己周遭警卫非常细心。驾临时,沿途尽是警备士兵,进入光之宅邸时,也到处部署心腹部下,拿着长剑的御林军须臾不离吴王身边,自不待言。
  专诸端着盛有烤鱼的盘子,走到吴王面前。
  那个时代规定到君王面前的人一定要“身无寸铁”,唯一的例外是忠心耿耿的御林军将校。两百多年后的秦国宫廷情形则为:佩戴武器者只有国君,武装御林军侍立于相当距离的阶下。因此,始皇帝遇刺时是由御医掷药箱搭救的。
  刺客最费思量的是:如何带武器到国君面前。
  专诸用的方法,是将匕首藏在烤鱼肚里,佯装送菜,走到国君面前,然后,迅速取出匕首,刺向吴王胸部。
  吴王僚当场毙命。
  这样说好像很容易。实际上,端菜走到餐桌之前,要是神态稍露不安,就会有被怀疑的可能。因此,干这件事情的人得具备极大胆识。而且这样的行刺不许失手,非一刀刺中对方要害不可。所以,武艺也必须非常练达。
  伍子胥找来的专诸就是具备这些条件的人。

()好看的txt电子书
  专诸果然没有令人失望。
  他当然没有生还的念头。
  刺死吴王的剎那,吴王身边御林军的剑已刺到他的身上。
  专诸也当场毙命。
  公子光立即命令在地下室待命的武装士兵发动攻击,歼灭了所有的吴王近臣和御林军。因主子被杀而战意丧失殆尽的这批人,哪有抵抗能力呢?
  光旋即即位为王。这就是吴王阖闾。
  新王即位后,第一件事情是起用专诸之子为上卿。
  “我登场的时候到了”。伍子胥把这一段时期使用的锄头、犁等农具收进储藏室。新王使者前来迎接他,是发生兵变后的第二天。
  吴王阖闾任命伍子胥为“行人”。
  “行人”一般被认为是外相,实际上,这个职务比外相更为重要。根据周朝的制度,行人掌管接待及管理诸侯,天子的任务在于统御天下诸侯,因此,行人的职务是辅佐天子最重要的政事。虽然吴只是诸侯之一,在制度上却以周王朝为准。行人与其说是外相,毋宁说是宰相较为正确。
  
《春秋战国——戈马钟鼓杀与盟》第二部分(8)
阖闾父亲诸樊的幺弟季札,以使节身份出使晋国。
  季札素被誉为贤人。阖闾之祖父寿梦,原本准备将王位让予幼子季札,后来由于他坚持不接受,所以订立由几个儿子轮流继位的规定——这件事情已如前述。
  季札由晋国归来后,国人莫不密切注意他的言行。
  季札本来是可以成为吴国国君的人物。但他一再谦让,实在拗不过请求时,就出走离去。因此,每一任国君都对他另眼看待,将他置于仅次于国君的地位。也就是说,无论谁当国君,他都是第二把交椅的人物。
  他的发言格外有分量。这样的他,对这次的兵变会有怎样的意见呢?
  季札终于说了:“不忘奉祀祖先,使人民不违背主子,虔诚供奉社稷(国土守护神)——谁能做到这些,谁就是我的君主。我对任何人都无怨恨。哀悼死去的僚,伺候活着的阖闾,等待天命,是我此刻的态度。”
  这可以用“明哲保身”来形容。永远不居首位而甘心屈居第二,这种恬淡态度,往往会获得人们的好感。倘若此时他对阖闾有所责难,吴国一定会再度发生混乱。因此,他的保身主义,从另一角度而言,也可以说是保国主义。
  听到季札发表的言论,阖闾大大吁了一口气。
  出征楚国、被截断退路的僚的两名弟弟烛庸和盖余,在听到哥哥僚被杀、光自立为王的消息后,便率领全军向楚国投降。
  楚国给了这两人领地。
  楚国在新王领导之下,努力建立新体制,一一肃清旧政权之余孽,被伍子胥视为仅次于平王的仇敌费无忌被杀。名门伯州犁也遭铲除,其孙伯噽因而亡命吴国。
  “我们都是对楚王恨之入骨的人。”伯噽对伍子胥说。
  “你怨恨的程度,或许比我深吧?”伍子胥面色凝重地说了这句话。
  “没错。我怨恨的程度比你深得多。仰望承继楚王血统者的鼻息,这种事情我绝不会干的!”伯噽说罢,耸耸肩回去。
  伍子胥和楚国太子建一起亡命,建于郑国被杀后,伍子胥就带着其子胜来到吴国。途中他甚至沦落为乞丐,却没有丟弃继承楚王血统的胜。
  “我也不能怪伯噽有那样的想法……”伯噽回去后,伍子胥自言自语地说。
  发觉一旁有人,回头时,看到一名少年站在那里。原来是胜。
  “刚才的话你都听到了?”

()免费电子书下载
  “是的。”少年颔首回答。
  “你死去的祖父是我的仇敌,虽然已死,但我对他的仇恨未消。你是承继仇人血统的人,而我却奉养你到今日,对你疼爱有加——你知道为什么吗?”
  为什么?——实际上,伍子胥自己也不知道这个答案。他是听了伯噽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