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庆丰年 >

第121部分

庆丰年-第121部分

小说: 庆丰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怎么好意思?石氏还待拒绝,那头目已经指挥着士兵把他们几大箱行李分头装好了,三五个人一抬,健步如飞的去了。他又现场把石氏带来的丫鬟婆子重新调换了一下,平均分到六辆车上,也不要那些车夫驾驭,全换上自己人,一声吆喝,“跟上!”那马车瞬间就快了三五倍不止。
    钱灵犀颠得心都要蹦出来了,这帮兵痞子!你们要急行军你们自行去,我们可不要这么折腾。可她刚想开口说话,但石氏却朝她摇了摇头,脸色发白的抓紧了车厢里的扶手,示意大家忍一忍。
    好不容易遇上人家长官,石氏不想一来就把人给得罪了。
    (谢谢小烨的粉红还有亲们的评论,嘿嘿,光棍节了,祝还没“脱光”的都快乐哦~)

    第191章 终于到了

    尽管马车颠簸,但石氏和两个女孩儿心中有顾虑,都忍了下来,可后面车上那些丫鬟婆子可没这么多想法,随着马车的剧烈摇晃不时发出惊呼,有那胆小的,比如郑祥家不足半岁的小女儿就吓得哇哇大哭。
    “来,把孩子给俺。”那个爱说爱笑的小兵从郑祥媳妇手中把小海棠半抢半抱了去,打马就飞奔起来。
    郑祥媳妇吓坏了,“小心摔着孩子!”
    “你放心吧,跑起来就不哭啦!”那小兵边说边回头,余音末了,人已经没影儿了。
    那小头目倒是体贴,到石氏车边来问,“夫人,你们受不受得住?”
    “还,还可以。呕”石氏一面答应着,一面却给颠得实在是恶心欲呕了。
    那小头目见状,立即招手叫来一队人,“把车厢抬起来。”
    这些当兵的全是惯家子,闻言迅速把钱灵犀她们所乘的车厢拆下,只留下空马车拖着车辕毂轳在跑。几十号人利落的把车厢抬起,健步如飞的抬着她们母女三人,说起来,真比马车舒服多了。
    可钱灵犀有些于心不忍,这样让人抬着,多不好意思?可怎么办呢,军队的意志就是服从,不管她们愿不愿意,为了快点赶到九原,走吧。随着大军急行了一天一夜,在第二天傍晚的时候,终于到了。
    钱文仲早已闻讯,眼巴巴的在城门口等着了,好容易下得“轿”来,只来得及看一眼那位樊将军的背影。大军就放下她们,匆匆回营房了。
    不知道是不是边关的斜阳份外寥落,钱灵犀只觉那位樊将军的背影在青天黄土之间,倦鸟归鸣的掩映下也透着一股苍茫之意。看得人莫明肃然。
    总算是进到家门。再不用打起面具应对旁人,石氏只来得及交待一句,“快扶我进去歇着。”就瘫软下去,再也说不出话来。
    她是真的累坏了。
    钱文仲想跟两个女孩儿说话,可钱灵犀也没有半点精神。钱敏君更是半闭着眼睛求饶。“爹,您就行行好放过我们吧,快让我们洗个澡吃饭,我们要睡觉。睡觉!”
    水早就烧好了,秦姨娘因为来过一回,有了经验,今儿一早听说她们会到。早早的就熬好了米粥,铺好了床铺。下人们等不得,吃了东西就全都横七竖八的睡下了。只有爱干净的女孩子们坚持梳洗过后,才去躺下。
    颠簸了这么些天,终于踏踏实实的睡在床上了,可钱灵犀却仍觉得象是在车上晃荡似的,一个劲儿的摇啊摇的。可就这样,她仍是无比迅速的沉进了梦乡。
    实在是累啊!尤其是最后那一天的急行军,就算她们坐在车厢里给人抬着,但这样大强度的转移也实在是太辛苦了。
    一夜好眠,几乎所有人都睡到日上三竿才醒。
    伸个大大的懒腰,从被窝里爬出来,钱灵犀诧异的发现,石氏脸上隐有怒容,而秦姨娘在一旁低头陪着小心。
    大人的妻妾之争,她不好插嘴,正要悄悄的走开,石氏眼角扫见她了,“灵犀你先去吃饭,吃了饭跟你姐姐把行李收拾出来。”
    嗳,钱灵犀应着,心情稍放松了些,石氏还肯跟她说话,证明还没气到那个地步,不过秦姨娘是老实人,却是哪里把石氏气到了呢?
    吃了饭到院子里去查看行李,钱灵犀左看右看觉得不对劲,她怕弄错了,又数了一遍,问过下人所有的行李都在这里了,跑去找石氏,“婶娘,有箱货不见了,是谁拿错了么?”
    石氏脸色一变,难道是昨日那些当兵的趁乱拿走了?秦姨娘却嗫嚅着问,“姑娘问的,可是一只枣红箱子,上面封皮写着各色杂物的?”
    “正是,你见过?”
    秦姨娘松了口气,“没事儿,那箱子东西老爷一早拿去送人了。”
    啊?钱灵犀傻眼了,“那箱货是我们特意带来贩卖的,给你们带的东西还没拆呢!”
    秦姨娘唬了一跳,下意识的看向石氏,却见主母气得越发不轻,“送送送,把这个家全都送掉了才干净!”
    钱灵犀听出点状况来了,不敢再问,过去清点货物,心中暗自叫苦,钱文仲拿什么不好,偏偏把她们从荣阳贩来的一箱最为贵重的脂粉花粉,和各式精致小玩意儿拿走了,这就是一百多两银子啊,就这么没了。
    不多时,钱敏君也起来了,小心翼翼的来找钱灵犀,“娘是怎么了?一早是在跟谁生气呢?”
    还能有谁?你爹呗!但钱灵犀也不好明说,只让钱敏君跟着她,小心行事,莫要苦恼了石氏才好。
    没一会儿工夫,石氏似是缓过劲儿来了,亲自查点房屋,开始分配东西了。
    钱文仲原本带的人少,便住在将军府里,但自从春上接到书信,知道妻女要来,他便在城中另租了一套大些的宅院,就是她们眼下所居之所。
    这是一套双份的四合院,属一家所有。原本是弟兄两个一人一套,但有一个兄弟搬走了,眼下便归一家所有。
    两套小院都是一进制的,三间正房,两边各有两间厢房,前面连着厨房和厕所,大门两边的倒座是给下人准备的居所。
    两套小院当中开了道小门相连,左边那套主人家自居正房,把厢房倒座那些都让出来租给了他们,右边这套就完全归钱文仲所有了。
    房子有些年头了,不过因为石氏要来,秦姨娘已经先着人重新打扫得很是干净,所有的窗户都换了新纸,墙也全部重新粉了一遍,看着也很象个样子了。
    秦姨娘带着她们四下参观,虽然房子简单,但哪些地方烧火,哪些地方住人还是有些说头的。北方天气寒冷,风沙又大,是以窗户都极小,而厨房的灶都连着隔壁屋子的火灶,也是为了省些炭火。
    突然钱敏君好奇的指着一处道,“这是什么地方?”
    秦姨娘一笑,“这是地窖,上面作了库房,下面是储藏过冬蔬菜,放腌菜放酒的。不过这里可比不得南方,能放的也不过是些蕃薯豆菘而已,姑娘往后可得克服着些。”
    钱灵犀心中明白,秦姨娘所谓的菘就是大白菜了,别说在这个没有大棚技术的古代,就是到了现代,北方过冬的主要青菜还是大白菜。看来这个冬天,她们是要跟大白菜死磕上了,回头得让姐姐传个白菜吃法一百种来,否则,这日子可怎么过?
    看完房子,秦姨娘见石氏似乎不太满意,忙又跟她解释,此处已经是把整个九原都快翻翻了,才租到的最好的房子。
    这九原城共有官兵十余万人,说起来热闹,但实际上常驻九原的不过数千人而已。其余人全部分散在各个关隘辖区,大大小小共有十几个营。
    平常各营的官兵都得驻扎在他们的营地里,只有遇到轮休才能来九原城逛逛,否则就算违反军纪。这也就能理解为什么樊将军一把她们带进城就搁下,匆匆忙忙赶回去的原因。
    至于钱文仲,因为是文官,年纪又大了,待遇才比较好,在军营里呆上三天就放他回九原来两天,号称是处理往来文书杂务,其实是让他变相的休息。钱文仲早上既去了军营,少不得也得等到明天中午才能回来。
    历朝历代的朝廷律法都明令禁止边关的主要将领带妻室过来随军,象石氏这样能来,多半还是因为钱文仲位卑官小,又是文职所致。
    当官的不能在此安家置业,边关这些年又太平无事没甚战功可立,大家不过守着本份,领份苦劳,自然也不会得到朝廷的大肆嘉奖。
    于是这九原城既然是依靠一群苦哈哈的士兵才建起来的,自然不可能有什么太象样的繁荣景象。
    就算当地还有些富商家的好房子,可那多半也是人家自己要住的,断不可能对外出租。所以秦姨娘能租到这样独套的院落,已经算出租房中的“豪宅”了。
    石氏听完介绍,思量片刻迅速做出调整。
    让钱敏君和钱灵犀带着丫头搬进正屋西头那间原本给钱文仲做书房的大房,拿屏风和柜子一隔,做成里面是卧室,外面是书房和起居室的样子。
    同理,她的主卧也做此调整。秦姨娘给她一间单独的厢房,对面的两间厢房也隔一下,分给何平赵大娘等几个有头有面的老家人。
    那两间倒座安顿剩下的男仆女仆,这样她们一大家子就可以只占一套院子了。至于对面的那套等过几天打发走了跟来的家丁们,立即退掉。
    钱敏君有些不明白,“人家明明有房子,为什么要挤在一处呢?”
    钱灵犀瞧石氏脸色不善的瞪过来,忙抢先道,“难道姐姐忘了么?北方天冷,烧炕的季节长,相应的所费炭火也更多,咱们若是住那么多的房间,一个冬天下来,只怕得多花一半的炭钱,不如挤在一处,又热闹,又便宜。难道姐姐不想跟我作伴?”
    钱敏君最近在学着管账,知道但凡省钱的都是好事,再瞧瞧自家娘那神色,不敢吭声了。搬家搬家,当下闹哄哄的重新开始收拾住处。
    钱灵犀心中暗自思量,只怕这九原的日子并不如想象中安逸呢!但没关系,在国公府那样复杂的环境都过来了,钱小妞不相信,自己都到这天高地远的地方来了,还会束手束脚的受憋屈。
    (二更了,光棍节的庆祝!嘻嘻~)

    卷三

    第192章 艰难边关

    钱文仲第二天回到家的时候,小院已经给收拾得认不出来了。不过他对于石氏料理的家务事却从没意见,男主外女主内,身为男人,钱文仲也还是有那么点子根深蒂固的大男子主义。
    进门的时候,正好钱敏君正在向石氏抱怨睡不惯北方的大炕,“**的,一点也没有床舒服。娘,要不你给我们换张床吧。妹妹,你是不是也睡不惯?”
    钱灵犀当然也睡不惯,却见石氏有些不悦,出言哄她,“回头我们买几床厚些的草垫子铺上就软和了。”
    石氏却仍是横了女儿一眼,当着钱文仲的面骂道,“以后想买什么,都得靠自己赚,赚不到钱,零用也没有了!”
    钱敏君给骂得不敢吭气,钱文仲却不清楚妻子生气的原因,只以为是与女儿口角小事,仍是乐呵呵的进来道,“敏君你要是不睡炕,到了冬天当心冻掉你的脚丫子!夫人,樊将军体谅你们刚来,给了我三天的假。我打算抽一天摆酒宴请军中相好的同僚,再答谢下护送你们来的家丁,然后咱们置办些礼物,择个吉日让他们带回去,多少是个心意。只是这边关风俗与咱们那里不同,你且听我一一道来”
    眼看钱文仲还要滔滔不绝的说下去,钱灵犀甚不忍心的清咳了两声,示意他留意石氏的脸色。
    钱文仲猛地警醒,再看向夫人,就见那气色与往日不同,分明就是怄着气在。多年的老夫老妻。钱文仲滴溜在心中打个转,立即明白自己错在哪里了。
    钱灵犀就见干爹跟变脸似的,迅速换了副面孔,不谈酒宴。先吹捧起来。“夫人啊,你可不知道,你过年时送来的那些礼物,可给为夫大大的长了脸面了!且不说那些书本笔墨,那些刀伤药什么的可是给人一抢而空。边关虽然没有战事。但士兵操练时常总有受伤的。本地的土大夫哪里有甚么好药?那些东西一亮相,谁不夸老夫有个贤惠体贴的好妻子?还有你打制的那些花钱也是极好的,我过年给同僚家的孩子们一送,人人都称心思细密。样式别致,还仿着去打呢!”
    石氏听及此,脸色稍霁,但语气仍是淡淡的。“这些都是妾身的本份,没什么好值得夸奖的,倒是老爷在边关辛苦了。”
    “不辛苦,我一点儿都不辛苦。”听妻子的反话,钱文仲好脾气的呵呵赔笑,但头上明显增多的白发还是看得人心里一酸。
    钱敏君上前坐到他的身旁,伸手指着他的白头发,认真端详,“爹又老了,脸上的皱纹也多了。”
    钱文仲听得心里一暖,却故意打趣,“要不你给爹把白头发都拔了?”
    钱敏君挽起袖子真想动手,可钱灵犀却觑着石氏的神色,黯然叹了口气,同到钱文仲身边坐下,“拔不了,太多了。要是全拔了,干爹就该秃了。”
    她轻轻的一句话,却顿时勾起石氏心酸,再望望丈夫花白的头发,心中纵是有气也消了大半。
    钱文仲心中明白干女儿的好,一手抚着一个女孩儿,逗她们开心,“没事儿,要是你们怕见着干爹这老气样子,不如拿墨汁来染染可好?听说你们可都在国公府里学了不少东西,现就考考你们,看谁染得又快又好?”
    钱敏君心地纯良,顿时上当了,“我们是学过读书识字,却没学过染头发啊?”
    钱灵犀却笑,“不会难道不会学么?别人不知道,绿蝶是一定知道的,快教个法子,咱们也给干爹染一染,让老爷年轻几岁。”
    她以此作借口,就把屋子里的人全都带下去了。
    钱敏君还有些不放心,低声道,“娘还在生气呢,咱们走了,他们要是吵架怎么办?”
    不错,有长进,都能看出大人面和心不和了,钱灵犀悄悄往窗下一指,把她带过去偷听,只令绿蝶去准备染发用具。
    屋子里,只剩下夫妻二人的时候,钱文仲再不用掩饰,上前给石氏作了个揖,“夫人,全是为夫不好,请你莫要见怪。”
    石氏心中仍有三分气,把脖子一拧,身子侧向一旁,“不敢,妾身可受不起老爷的大礼。”
    钱文仲赔笑,“其实那些钱吧,也不是白借,人家都在菊芬(秦姨娘)那儿按了手印的。”
    他要不提这话还好,一提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