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庆丰年 >

第122部分

庆丰年-第122部分

小说: 庆丰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钱文仲赔笑,“其实那些钱吧,也不是白借,人家都在菊芬(秦姨娘)那儿按了手印的。”
    他要不提这话还好,一提这话石氏的气又提起两分来了,起身取出那本账册翻开,指着质问,“这样的手印也做得数么?瞧瞧这儿,九月初三,李二娃看病借钱三十文,九月初七,张百户母亲做寿借钱一贯。”
    把账本放下,石氏隐含怨怼的望着钱文仲道,“老爷,我不反对你做好人。同僚之间互通有无也是常有的事,可你这样总是只有借的,没有还的算是怎么回事?”
    “那他们他们饷银太低,一时入不敷出也是常有的事。”钱文仲答得有些勉强。
    “所以你就把这些时的俸禄全搭进去了,甚至于连家里带来的钱都花得干净?”石氏真心有些生气了,调门都高了两度,“要不是秦姨娘拿出来一笔笔的跟我算,我竟不知道,这钱竟还有这样的花法。眼下连咱们租的房子都还是您当了冬天的大毛衣裳才租下来的,若是我两手空空的过来,您打算怎么安置我们?等到入冬,您又打算穿什么冬衣御寒?”
    钱灵犀在外头听着,总算明白石氏的两天的低气压是怎么回事了,只怕任何一个女人遇到这种事都会火大。男人赚钱养家是天职,就算石氏不指望这个钱过日子,可是才离了钱文仲这有多长的时间,他一分钱没攒下也就算了,却反收了这样一堆烂账,难道他就不为妻女考虑考虑?
    钱文仲有些羞愧的低下头去,他不是不明白这些经济道理,从前他在西康府的时候还是主管税收的官员,难道连最基本的出入道理都弄不清楚?
    “夫人,您是没跟这些人接触过,他们说话行事虽然粗鲁了些,真的全是难得的好人。从前我刚到军里,有人刁难,非要我一把年纪了去跟着搞什么急行军。要不是这些士兵们一路背着我抬着我,但凡有口热的,总是先照顾我,铺好了帐篷,也总是第一个请我过去歇息,我这条老命,只怕早就给折腾了去。”
    石氏闻言吃了一惊,“老爷,是谁跟您过不去?”
    钱文仲摇头叹息,不欲再提,“这些事都已经过去了,之前不跟你说,就是怕你担心。眼下倒也没什么了,你就不必再问了。我也知道,把俸禄全花在这些人身上,确实不对。但边关的有些事情唉,我实跟你说了吧,不按时关饷那是常事,象我这样人口少,家里又不需要贴补的还算是好的了,有些一家子都指望着饷银过日子的那才是艰难呢。所以人家求到我头上来了,我能不借么?总不能眼看着人家饭都没得吃。当初想着,在这一任三年,你们在国公府,也不需要我攒下什么钱来,手就松了些,到后来,收也收不住了。”
    石氏越听脸色越是骇然,“边关的粮饷一向是由皇上亲拨,怎么会有不及时的时候?如果是上司截留,你们就不会上书朝廷,要求彻查此事么?”
    钱文仲苦笑,“查?怎么查?如果真的要追查起来的话,只怕都要查到几十年前去了。边关偏远,朝廷虽然有定额的拨款,但一遇上灾年或者国库空虚,就不过是个幌子。历朝历代欠下的银钱,还有以次充好的军粮,难道朝廷真的不知?不过是睁只眼闭只眼罢了。去年南方一场雪灾,损毁了不少稻米粮食,那边的百姓苦,边关的将士也跟着受苦。如果我们带头闹事,朝廷为了平息边关将士的怨言,只能加重税赋,到时苦的就是老百姓,也是这些边关将士的爹娘兄弟们。你说,此事要我们怎么查?”
    石氏无语了,钱灵犀在外头听得也觉心头沉重无比。这不是一个人的问题,是整个国家,或者时代的问题。
    南明王朝并不穷,但也谈不上有多富裕,也许皇上是有心让边关将士都过上好日子,可总有这样那样的原因让原本良好的心愿不能贯彻执行下去。从前她一直呆在较为富庶的南方,从来没体会到这样的问题,想来钱文仲若不是亲自到了九原,也不会对这样的现实有如此深刻的认识。
    “所以,”钱文仲最后两手一摊,向石氏交了个底,“我在自己尚有能力的时候,能帮帮这些军中兄弟就帮帮了,不过往后既然你来了,自然这当家的差使仍是由你来管,我每月的俸禄你派人去领,谁要借钱就得向你张口。借与不借,全凭你作主,我再不干涉,如何?”
    石氏叹口气,无奈的接受了这一妥协。
    一般男人单身在外面的时候,狐朋狗友借钱的多,但若是有了夫人,大家都要收敛许多了。都是有家室的人,谁都不容易。
    只是石氏开始觉得钱灵犀原先提议要做点小本买卖的主意不太靠谱,如果边关的士兵已经这么穷的话,她们再做生意去赚钱,岂不是变相的盘剥?
    (新的一周,请多支持~)

    第193章 考察

    比起生意失败更可怕的事情是什么?
    是生意还没开张,就黄掉了。
    “呸呸!”恨恨的漱掉嘴里的土沫,钱灵犀这才开始喝茶。茶水深褐色,除了苦和涩,一点茶香都没有。但总能润润喉咙,让干渴的身体没那么难受。
    谁也不知道,这九原春天的风沙竟是极大,吹得人眼睛都睁不开,不戴头纱根本就不能出门。怨不得这里的本地人无论男女,总是眯着个眼,红红的兔子模样,全是给这风沙闹的。
    把满是尘土的头巾解下,交给丫头们拿出去掸灰,坐在对面的钱敏君捶着腿苦着脸问,“妹妹,咱们还要考察多久?我走不动了。”
    因为了解到边关的境况,石氏原本支持钱灵犀从商的念头动摇了。她想得也不错,边关将士的日子本就不容易,要是她们再满大街的卖小吃,就算赚了钱,也于心不忍。二来更为现实的情况是,这些当兵的连饭都快吃不起了,要是买卖开张,他们来赊欠怎么办?然后就跟钱文仲借钱似的,最后收回一堆白条来,那岂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这些现实的问题困扰着钱灵犀,但总不能就这么什么都不干的坐以待毙吧?困难总是存在的,成功就是寻找到解决成功的钥匙。这句忘了是从哪里听来的话,现在成了钱灵犀的座右铭,激励着她在九原安顿下来之后,立即投身于水深火热的商机寻找中。
    钱敏君作为她的合作者,也是最坚实的同盟军,责无旁贷的陪她出来“考察”市场了。石氏也是想藉此来磨砺女儿的心性,不管钱敏君怎么叫苦连天,也非逼着她跟着一起出来不可。但钱敏君的腿有残疾,行走不便,时间短还好,时间一长明显的有些吃不消了。而她们要走街串巷。不可能雇顶轿子跟在身后随走随停,便只能辛苦两条腿了。
    “咱们在这里喝杯茶,歇一会儿就回去吧。”
    终于得到钱灵犀的首肯,钱敏君大大的松了口气。可一见到她忧心忡忡的神色。又觉得自己太不应该了,想了半天才怯生生的道,“伱要是还想转转,那我也是可以的,歇会儿就没那么难受了。”
    钱灵犀正在出神的想到底做什么才好,忽听她这么说,愣了一愣。反应过来之后笑了,“姐姐不必觉得过意不去,实在我也累了,想回去歇歇了。再说回去还有功课呢,完不成可不行。”
    听她这么一说,钱敏君才算是安下心来,不觉得自己是个累赘了。却悄悄抱怨,“娘也是的。咱们都这么累了,还逼着我们回去做功课做针线,比莫大家还严。”
    离开国公府的时候。石氏特意找莫大家要了足够两个女孩儿学习两年的功课带着了,除了路上没办法,一到九原就每天督促她们早晚读书练字做针线,这两天还张罗着要给她们请个绣娘师傅。
    “婶娘这么做,这是为了我们好,咬牙忍一忍,以后养成习惯就好了。”钱灵犀其实也挺吃不消的,但为了鼓励钱敏君,不得不这么撑着。
    钱敏君长叹一声,“小时候。总是天天盼着长大,等到真长大了,我倒宁肯永远停在小时候。什么也不用学,什么也不用干,那该多好?”
    哈!难得她能说出这么有哲理的话,钱灵犀忍俊不禁。半开玩笑半认真的问,“那要是伱永远长不大,干爹和婶娘老了靠谁?”
    这话又把钱敏君心头的责任感勾起来了,苦恼了半天,得出结论,“那还是长大吧。”
    钱灵犀哈哈笑了,压在心里的愁闷也少了些。其实钱敏君真的不笨,只是有点象小孩似的不太懂事,如果日后她能嫁一个肯包容她,体贴她的丈夫,相信以钱敏君的个性,会给丈夫带来很多快乐的。
    只是那样的人,会出现吗?
    钱灵犀心里想着,脑子里不觉就勾勒出一个年长温柔,体贴宽厚的男性形象。哎呀呀,她怎么想到乔峰了?那个英雄太悲情,不适合钱敏君,还是平凡一点好。
    正胡思乱想着,钱敏君忽地揉着肚子问,“我能要一杯热热的糖水么?不知道为什么,肚子里有点不舒服,就想喝点热热的、甜甜的东西。”
    行啊,钱灵犀招手让丫头叫来伙计,却要钱敏君自己跟人吩咐,这也是让她学会独立生活的重要一环。
    伙计听完,挠了挠头,“我们店里倒没有专门卖糖水的,要是姑娘想喝,我去问问掌柜的,看能不能给您沏一杯来。”
    这种东西又不贵,想来无事,可不一会儿,这伙计红着脸跑来,“真对不住,我们店里没有糖了,如果姑娘不嫌弃的话,煮一碗甜菜汤给伱喝可以吗?”
    随便吧,钱敏君明显有些神色不好了,“快些拿来就是!”她倦怠之极,坐在椅子上左右不是,怏怏的蔫巴在那儿,话也懒怠说了。
    钱灵犀劝慰着她,“要不要给伱叫盘别的糕点?”
    钱敏君摇了摇头,坐着不动。
    见她没有精神,钱灵犀也不烦她了,依旧关注着街面上的人来人往,想着究竟能做些什么买卖。但思来想去,好象当真没什么可做的。
    九原是南明王朝的极北之地,边境上有一角与云洲大陆上的大楚和北燕都有相连,形成一个三国鼎立的局面。此处地方虽然广袤,但并不富饶,所以即便是有大片大片的荒地,也没有百姓愿意前来耕种。
    是以此处除了军事意义并没有多大的经济意义,边关贸易并不繁荣。偶尔有些三地的百姓往来贸易,也多是些伱家的牛羊换我家的粮食布匹,无甚特色。
    但伱要是完全没有生意可做,那也不尽然。就好象刚才钱敏君提到的糖水,原本钱灵犀心头还动了一下,要是在这里开家糖水店,好象还是独一份,应该生意不会太差。
    但问题又转回来了,卖给什么人?钱要怎么收?
    别的不看,就看眼下她们所歇息之地,这是本地一家还算有些气派的饭馆。粗看门面还颇为威武,但一走进来,细看桌子椅角的磨损,还有永远也打扫不干净的灰尘,就知道高档不到哪里去。值得一提的是,在柜台的后面,钱灵犀留意到了,有一块木板,上面密密麻麻钉着纸条,那都是别人的欠账,从多少年前的到最近,似乎从来没有断过。
    而这几天在街上晃荡的时候,钱灵犀也留意到一个现象,能够欠账的多半是本地人。要是外地人是无人肯欠的,如果是当兵的,最多只肯让他们欠三个月,欠钱时一定得留下详细地址,还有要起码一个担保人。
    而这些赊账人也多半都是本地的老住户了,对各营各师不说了如指掌,起码知道人家的主管将领是谁,万一士兵欠账不还,他们是敢直接冲到军营里去收钱的。
    钱灵犀自问,她是没这样的魄力,就算有,钱文仲肯定也不会给她这样的机会。
    所以在九原,形成一个比较奇特的现象,别的生意不火,当铺的生意异常火爆。时常有士兵前来当些暂时用不上的东西救急,正好可以从中牟取差价。象这家酒馆的隔壁就开着一家,听干爹说这月的饷银又拖欠了,就看门口排着的队伍中,站着不少来当东西的士兵。
    但这门生意都不用钱文仲否决,钱灵犀自己就看不上眼。其实要是朝廷能够正常发放饷银,边关将士手头宽裕必然能带动此处经济发展。但这偏偏又是一个解决不了的问题,该怎么办呢?
    忽地,门外的喧哗引起了她的注意。
    “伱们怎么能这样?我那么好的一块祖传翡翠,说好到期来赎,利息也不少伱们一分,伱们怎么能说没有?”
    “我也没说没有啊,这不是赔了伱一块么?”
    “我不要这块,就要我原来的那块!”
    “都已经跟伱说了,原本那块已经摔了,这块也是上好的翡翠,不一样的么?”
    “就算伱这个再好,我也不要。伱把我原本的还给我!”
    “伱要是不要的话,那就赔钱啰。当票上写得明白,那块玉当了五两银子,我们不要伱还,再包赔伱五两,行了吧?”
    “伱们怎么能这么不讲道理?”
    定晴细看,钱灵犀认出来了,那个和伙计吵架的可不就是她们进九原时见到的第一个小兵李二娃?他爱说笑,也是个热心肠的小伙子。听钱文仲说,这小子在自己刚来时,着实帮了不少忙,当然,也欠了干爹不少钱。
    不过是十来步的距离,钱灵犀急急把帷帽戴上,跟钱敏君招呼一声,出去帮忙了,“二娃哥,这是怎么了?”
    “二小姐,伱快来评评理!我上个月拿了一块翡翠玉佩来当了五两银子,这个月按时拿钱和利息来赎,可这里的伙计却拿这么个破烂玩意儿糊弄人,这象话么?”
    为了称呼方便,现在石氏都吩咐人将两个女孩儿以大小姐和二小姐分别称呼,也是更显亲热之意。
    钱灵犀其实刚才就已经把事情瞧明白了,李二娃的玉她虽没见过,但那个伙计拿出来的玉却明显异常粗劣,而且态度一点也不惊慌,这摆明就是想黑他的玉了。
    (谢谢环境和suky的粉红~)

    第194章 真要命

    钱灵犀看也不看那当票,就指着李二娃道,“这下可好,看伱回去跟我婶娘怎么交差?”
    李二娃一愣,钱夫人?她关这玉佩什么事?
    钱灵犀却忿忿的道,“伱别以为我婶娘不知道,是干爹叫伱偷偷拿玉来当的吧?否则就凭伱,怎么可能有那么好的玉?哼,一早伱上我干爹那儿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