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百度宅男当崇祯 >

第254部分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254部分

小说: 百度宅男当崇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看啊这事,八成是真的,昨日我还看见李兄花了二十两银子买下一块玻璃镜子,送给万花楼的梦瑶姑娘呢,哈哈,这琉璃斋赚钱的本事,我算是见识过了。”一个人立刻出来爆料,顺带歪楼。
    果然,话题一涉及到女人,这楼就歪得厉害。
    “呵呵,想必李兄是抱得美人归了吧,怪不得今日无精打采呢,原来昨日”一个人立刻跟进,这些士子,家境普遍都较好,又是年轻,正是风流不过的时候。
    这人的话还没说完,这个被众人取笑的李兄立刻羞赧着脸反驳道:“那里的事,梦瑶姑娘可是清倌人呢”
    “哈哈哈”一群人大笑。
    这楼歪得很快,也正得很快,毕竟,大家来这里,是守株待兔的,不是寻欢作乐的,万一皇帝正在某个角落听我们的谈话,那我们谈这些岂不是让皇帝对我们有了坏印象?
    “依我看,这事不会有假,天下都传言,琉璃斋是座金山,是假不了的。这二成,二十万两一年,应该不是说虚的。”一个士子很快的就把话题扳回来了。
    “我看不尽然,二十两就买一块玻璃镜,这琉璃斋光是赚这二十万两银子,就得产一万块镜子呢,这镜子虽赚钱,我看,也不可能有这样多。”一个士子出来进行了疑问。
    “你这就是不懂了吧,李兄买的那镜子,不过巴掌大小,就值二十两银子,你可知道,这穿衣镜值多少钱?少则几百两,多则几千两也是有的,你到琉璃斋那条街上去瞧瞧,嘿嘿,整条街都是装的那种大玻璃呢,当真是奢华到了极点,每年赚个百万两,我可不觉得稀奇”
    “不错,琉璃斋不光有玻璃镜子,还有玻璃窗户,更甚,还有那种千里镜,可惜,一般人即便是有钱也买不到,听说,凡是购买这种宝贝的人,都必须造册登记,提供证明呢,听说,还有很多神奇的宝贝,啧啧,那可都是钱啊再加上,如今又有了这种衡量温度的衡器,这每年赚个百万两,当真不算多。”这琉璃斋,始终是京城里的一个热门话题,一谈到琉璃斋,那就是羡慕的对象,皇帝,小户人家的姑娘变娘娘,巨额的银子,等等,总之,有说不尽的八卦。
    众人一致的点头赞同,对于琉璃斋那种吸金的能力,这里面的人大多有深刻的体会。守株待兔的人们,在继续的守株待兔。
正文 第三百零八章 没法过下去,不如意的日子
    第三百零八章没法过下去,不如意的日子
    这几天的日子,杨改革过得可不怎么舒心,按理说,已经把大臣们全都套了进去,应该高兴才是,可是,杨改革这日子,是越过越难过,越过越窝心,越过,越是煎熬了。
    杨改革在乾清宫处理日常政务。
    “陛下,邸报的销量又下滑了,只有两三千份了,比最高时七八千份掉了一半多。”樊维城不安的在皇帝面前报告事情。
    杨改革表面上很平静,可是,心底里,却是火急火燎,嘴巴里,也因为焦躁、焦急,起了口疮,一说话,就牵动创口,就疼得杨改革咧嘴。
    “嘶,两三千份?这样少?没搞错?”杨改革顾不得说话会扯动嘴里的创口,问到,这几天可没一天过好日子,本来就是焦头烂额了,现在,更是烂到嘴巴里面去了。
    “回陛下,是的,原先百姓们还对这个好奇,买得人也颇多,即便是买不起,也可以好几人出钱买一份,凑一份出来,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买的人却不多了,除了京师,还有其他地方卖了不少的数量,不然,光是京师,还卖不到两三千份。”樊维城解释道。
    “是什么原因,你找到了吗?”这邸报可是被杨改革寄予了厚望的,到时候可要起杀手锏一般的作用的,是要用来和东林党争舆论权的东西,现在居然卖不出去,杨改革顾不得嘴巴口疮冒火,问道。
    “回陛下,估计,还是新邸报贵了点,买得起的人实在是不多,或者,识字的人实在不多”樊维城没有一点办报纸的经验,说起为什么,也只能以自己的想当然来说了。
    杨改革随手翻了翻这些邸报,很都自己都看过,杨改革又匆匆的温习了一遍,得出了结论,这报纸,没有吸引人的噱头,都是一些再正经不过政令,人事任免,或者某某地方的嘉奖,惩罚,或者是大臣的谏议,虽然有些东西用的是半白不白的话写的,不过,很多东西,都还是用文言文写的,这怎么吸引人?看了不打瞌睡都算好的了,即便是有些奇人奇事,地方风俗这类东西,可是,也只能说,是一份政治性太强的报纸,没有能够吸引人眼球的东西。
    杨改革稍稍的看了下着新邸报,就明白过来为什么卖不动了,这报纸要想卖得多,还是得搞点吸引人的噱头才行,比如,把邸报上面印几个穿式的女郎,或许立刻就会火爆起来。
    “樊维城,你这邸报办得,朕给你的评价就是政治性太强,没有吸引大家注意力的东西,你回去了,得想点办法,弄一些能够吸引人的东西刊登在上面,这样,你这邸报别说只有两三千份,即便是卖到两三万份,也是可能的。”杨改革心里其实很焦躁,不过面对人的时候,也是显得平平常常,很多事,即便是自己的帝党,也不能漏,生死存亡之大事,不得不保密。
    “臣愚钝,恳请陛下赐教。”樊维城是给这一天天往下降的销量折磨得厉害,特意跑到宫里来支招的,没有得到皇帝的指点之前,他是无论如何,也不想走,这次他还能进得了宫,如果这事再继续这样砸下去,恐怕下次连进宫的机会都没了。
    “唉这样,施首辅,你以内阁的名义,发个要求,让六部九卿,各省、府、州、县各个衙门都把这新邸报作为每天必读的东西,让大大小小的官员每人都定一份这种邸报,以了解朝廷的动向,这新式邸报就是日后朝廷和官员们,和百姓们沟通的一个重要渠道了。”杨改革毫不客气的盗用了日后的办法,那就是“强制性”的要求定报,杨改革相信,光凭着这一招,就能够自己的邸报壮大了。
    施凤来正陪着皇帝处理政务,听见皇帝的吩咐,楞了一下,大大小小的官每人一份?这,京城里,大大小小的官员,怕是有好几千吧,这真的是要人手一份,那这邸报的销量,可就非常的可观了。
    “陛下,这样做合适吗?”施凤来对这种新鲜事可就拿不定主意了,得看皇帝怎么说。
    “你别管合适不合适,告诉百官,朕每天都会看这种新邸报,以此来了解一下天下的动态,对于开阔人的视野,也是相当的有好处的,朕整天在宫中,看了这邸报,就觉得好似到了我大明朝的每一处一般,受益良多,你就这样跟百官们说,如果有哪个不愿意出钱订报的,照样把邸报每天送给他,这钱,朕出了”杨改革为了邸报的销量,为了让邸报能够成为左右舆论的利器,少不得要下点功夫培养一下的,即便是贴钱,也得干。
    施凤来得了皇帝肯定的答复,而且有了保证,立刻答:“臣遵命,一定按照陛下的要求去办。”施凤来对大事,对于新鲜事可没有什么大的判断力,几乎都需要皇帝来做主,施凤来倒是也习惯了这样。
    “嗯,大伴,内廷也是一样,各衙门的首领太监,有品级的,都要订报,另外,在外的各地镇守、监军、守备、织造等等,包括朕派出去的会计们,都需要订这种新式邸报,明白吗?”杨改革一不做,二不休,大臣们都要求订报了,太监们更没理由不订报,这下这邸报的销量,倒是不愁了。
    “奴婢领命,这就吩咐下去。”王承恩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下来了。皇帝让太监们干什么,那是看得起太监,根本无需考虑太多。
    樊维城心里可爽快了,这一趟来宫里,果然是来对了,按照皇帝这个弄法,这下子,他的邸报,销量要过万了。
    “樊维城,你自己也要想办法,朕这样,也只是帮得了一时,帮不了一世,新邸报还得增强自身的吸引力才行,否则,送给别人擦屁股,别人还嫌硬呢。”
    “臣明白,臣一定按照陛下的意思,积极的想办法,一定把这销量增上去。”樊维城快乐得很,皇帝这一手,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就可以让他的销量翻几番,他还要想个什么办法?只要呆在家里自个乐就是。
    樊维城告退了,杨改革继续坐在乾清宫里,处理政务。
    杨改革正在看的是锦衣卫收集的一些情报总汇,这个是每天必须的,是了解百官、京师、关外,甚至海外的动向必须,杨改革看了一会锦衣卫的情报汇编。
    “嘶哎哟”杨改革半天没动嘴,忽然想开口说话,那里知道,刚张嘴,话还没说出来,就牵动了嘴里的口疮创口,疼得是一声喊叫。
    王承恩连忙过来伺候着,关切的问怎么回事,其他人也是关切的看着皇帝。
    “没事,没事,就是嘴里起了几个泡,扯动了伤口疼的,大伴,把太医开的那清热降火的药给朕端几碗来,朕要降火。”杨改革也就是刚张口的时候比较疼,一旦话说开,又没什么了。也是给这每次说话之前先来个“嘶”是烦透了,决定好好的降火。
    不一会,小太监就端着几碗药过来了,试吃的太监已经试吃过了,杨改革端起一碗降火的药,“咕咕咕”的一口气喝了个干干净净,喝完了一碗,还觉得不解气,端起另外一碗,一口气,又喝了下去,连喝了几碗,杨改革才没继续喝,这嘴巴上面起泡,实在是受不了。
    几个陪着皇帝处理政务的大臣看着皇帝如此的喝药法,也是吃惊什么事让皇帝急成这样,这样上火。
    杨改革喝完了药,挥退了太监们,用笔在纸上面写了一些字,递给王承恩,道:“大伴,按照朕的这个意思,以太监的名义发表文章”杨改革小声的对王承恩说道。
    “遵命,陛下”王承恩首先习惯性的遵命,然后才接过皇帝的纸一看,吓了一大跳。皇帝这纸上面写的是“大内诸公好古风,行止无愧褒贬空清谈高论俱竖儒,负剑挟弓有厂公。”一手看似打油诗的诗,说得居然是他们太监的,这几句诗,可是把太监夸上了天了,好似太监就成了天下第一好人,王承恩当下就被自家的皇帝给感动了,皇帝待他们太监那是相当好的,可是,这几句话,更是说道了他的心窝里去了。
    王承恩当下就感动得流泪了,轻声的道:“陛下,奴婢们能得陛下如此的高看,奴婢们都知足,都知道陛下的好,做什么事,都会念着陛下的好的”边说边呜咽,当真是泣不成声,皇帝这首诗,虽然有打油诗的成分,可是说的话,却是把他们太监夸上了天了,皇帝就是太监的知心人呐
    “呵呵,大伴,无需如此,最近,有些大臣,闲着没事干,正聚集在一起,商量着跟朕打嘴才呢,又是要朕学习圣人之言的,又是要朕彻底放弃加税的,更是有大臣说要让朕,唉,不说了,反正,那些大臣们,需要给他们找点事做做,呵呵,朕就派你们内臣去和这些竖儒去打嘴仗,你呆会派人把史上有名的太监,有大成就的太监,有功的太监一一的整理出来,然后配上朕给你的这首诗,在邸报上说道太监的好,批评那些竖儒,懂了吗?”杨改革和王承恩小声的嘀咕着。
    杨改革接到锦衣卫的报告,这京师“有些人”,不满皇帝的种种作为,聚在一起,谈论着陛下的一些事,其他事杨改革都还能忍受,无所谓,唯独有一件,不能忍受,必须立刻采取措施,那就是那些“竖儒”,东林党们,居然谈论着,要废掉这种新式邸报,继续沿用以前的人工抄邸报,他们大概也是隐隐约约的感觉到,这新式邸报对他们舆论权的压力了,杨改革是坐不住了,立刻送上这首二十一世纪听过的打油诗,让自己的太监出面,和那些“竖儒”“腐儒”在邸报上斗一斗,打打嘴才,转移一下视线,逼迫他们来和自己战斗,让他们搞废邸报的企图完全落空,不接招的话,太监们可就把他们骂了个够,接招的话,除了在邸报上和太监打嘴才还能干什么?这邸报,一万年也别想废掉。
    “奴婢明白了,奴婢遵命,这就去准备,明日陛下就可以看到好戏了”王承恩既然得了皇帝的命令,可不管是什么,先执行了再说,而且是坚决的执行。
    “好大伴,这些有名太监的事迹,要尽量的有根据,有史实,要把那些文人骂得体无完肤,要让他们一看见这邸报,就发疯”杨改革不怀好意的说道,心中也蛮得意:你们动不动就喜欢和我打嘴才,如今,我也要找你们打嘴才,把你们拖死,让你们坏我的事。什么事杨改革都可以忍,唯独要搞废邸报这件事,杨改革是忍不得,报纸被你们搞废了,那掌握舆论权,岂不是一句空话?日后那原子弹爆炸了,岂不是连自己都炸了个混身碎骨?
    “奴婢明白,这事,不光是奴婢愿意和情愿,怕这内廷所有的奴婢们都是愿意的,都是心甘情愿的,陛下放心,这一次,奴婢定要那些人好看”王承恩欢喜的说道,他们太监,从来就是被文人贬得一文不值,如今皇帝给了个机会,要在正式的“舞台”上和文人大战一场,以证明他们也是有用的,也是忠心的,这当真是难得的机会。
    “好这件事,你就多留意一下,吩咐一个办事可靠的人去专门跟踪这件事。”杨改革说道。
    “遵命,奴婢明白。”王承恩欢欢喜喜的回答道。
    王承恩是欢天喜地的出去办这件事了。
    几个辅助皇帝处理政事的大臣莫名其妙的看着皇帝和大内总管在那里小声嘀咕着什么,听又听不清,只见这王总管拿着一张纸,欢天喜地的出去了,大概是办什么事吧,众人猜测着。
    乾清宫又恢复了安静,杨改革继续的处理政务。
    不一会,王承恩又回来了,满脸的春风,那张老脸上,笑得那个灿烂,比吃了几斤密还甜。
    “陛下,徐师傅的密匣。”王承恩刚回来,就送给皇帝一件东西。
    “密匣?”杨改革停下工作,看了看王承恩手里的密匣,查看了一下封印,锁具,都是完好的,取出钥匙,打开,里面正是徐光启写给自己的信件。这密匣,头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