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百度宅男当崇祯 >

第255部分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255部分

小说: 百度宅男当崇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密匣?”杨改革停下工作,看了看王承恩手里的密匣,查看了一下封印,锁具,都是完好的,取出钥匙,打开,里面正是徐光启写给自己的信件。这密匣,头一个送给的就是毛文龙,杨改革如今,还时不时的收到毛文龙写给自己的“私信”,里面都是一些表忠心,记录日常生活的东西,杨改革也时常写一些日常生活当中的东西回信,算是和这个封疆一方的军镇拉关系了,第二个密匣,就是给了徐光启了,杨改革还是头一次收到徐光启的“私信”。
    杨改革看过这密匣,觉得自己嘴巴里的口疮是越发的疼了。
    “嘶哎哟”杨改革痛得叫了出来。这回没说话,这口疮都疼起来,这症状是越来越严重了,原因就是导致自己生口疮的那些事,如今,又多了一个源头。
    “陛下,您这这是怎么了,要不要叫太医过来看下?”王承恩被皇帝那声“哎哟”吓住了,皇帝的叫声那个“惨”。
    “没事,没事就是上火牙疼,不碍事,给朕再泡点苦茶,朕还要降火。”杨改革这症状,明显的就是精神高度紧张,过度焦虑所致的口疮。
    王承恩看着皇帝,也只能依着皇帝的意思,去给皇帝泡苦茶。
    杨改革忧虑的看着徐光启给自己写的密匣,里面透露,他已经到了陕西了,诸多事宜,正在逐步进行,一切安好,移民还算顺利,百姓们听说皇帝舍得千万两银子去救他们,都是感激涕淋,念皇帝的好,很多受灾的百姓已经开始主动的找他们了,他已经开始以以工代赈的方法招募灾民自救了,正在逐步的在黄河以及支流沿岸设立救济点,负责接收移民,江南的粮食,已经开始往陕西运了,转运工作,会随着第一批运粮船的抵达而开始,派往各个湖泊联络的移民官已近奔赴各地了,会负责和当地的官府联系、接洽,待移民一到,就会立刻开始围湖造田工程,争取在明年能够大规模的种上好田,完成皇帝的使命。
    这一段杨改革看着还算舒心,还算是松了口气,不过看到下面的,口疮就发作了。下面的内容,徐光启向皇帝解释,因为移民赈灾的千万两白银当中,有四五百万两是加的田税,而田税,大部分要靠秋税,所以,最迟要等到明年才会聚齐那些银子,虽然移民的过程中,是田造好了,分到户了,才会给移民分那二十贯的移民安家钱,可是,移民近一年的吃喝拉撒都是要用银子来买单的,所以,千万两白银,差不多有一半是要用来干这个的,所以,一个月,他就至少要开销四五十万两银子出去,而他带去的一百多万两银子,也就能够支持三个月的,最多支撑到八月底,九月初,就必须有银子接着了,否则,移民工作就得前功尽弃。徐光启跟皇帝委婉的提了下,如今时间,快过了一个月,因为是启动,所以,花费又额外的多些,光是调集粮食和雇船、买船、造船,就花费不少,还有移民官的开销等等,问皇帝那个什么盐课什么的可有消息,那个田税,夏税虽然没多少,是不是可以先给他那里匀一匀。
    又是要在两三个月之内就要钱的,杨改革就觉得自己的口疮好像疼得厉害田税就不说了,那都靠秋税,夏税能收得上来几个?而秋税,别人最迟可以明年交,你还别催,这是合法合理的。而盐课那事,如今和田税落到一个地步去了,别人也可以依着秋税交税,也就是说,明年交税那都是合法合理的,你还别催
    杨改革快崩溃了。
    徐光启说他那里每个月至少需要四五十万两,一旦移民工作全面展开,这银子就如同流水一般,止不住的,更不可能中间断银子。
    再加上毛文龙那里,袁崇源那里的十万,自己新军的一二十万,拱卫京师的满桂他们,每个月也要不少,还有陕西去了一个车营的人马去练兵,还得给些私房钱给毕自肃,还得给刘吉善准备点,给林丹汗准备好赏格、支援,蒙古皇协军这也是要钱的,前去清剿蒙古右翼,这是军事行动,肯定需要钱,自己今年年底还准备运兵去朝鲜打游击的更要准备好银子,还在大力的打造战舰,租用舰队,还有上半年就答应下来的,下半年补发各边二百万两欠响的,自己宫中的开支,京营的开支
    杨改革本来就因为这些天文数字一般的账单给搞得虚火乱窜,口疮乱长,现在接到徐光启的密匣,这下,真的有崩溃的架势了。
    “嘶,哎哟”杨改革摁住自己口疮最疼的地方,长长的叫了声“哎哟”,这日子,是没法过了,自己的内帑,不过百万两银子,这样多的地方都要用钱,一个月都支持不下去了啊最可恶的是这些钱都集中在了今年下半年,如果能挨到今年年底,那都不用怕了,自己一刀把晋商砍下去,什么钱都有了,席卷全国的风暴一爆发,搜刮的银子还少吗?可惜,自己现在是挨不到今年年底了。
    即便是算上刘延元争取到的二百万两的银子,可是,这二百万两银子,也就够自己花一两个月的,最多挨到十月,十月离年底,还有一两个月呢,十月还是自己启动朝鲜战场的日子,到时候人马舰队一到齐,没钱那是万万不行的,更是需要一笔钱,这可怎么过啊更可恶的是,自己要砍晋商,砍大商人,甚至砍那些腐朽的官僚们,少不得需要再笼络一些人站在自己这边,这些人就是京营的官兵,就是各边的官军,这些虽然不是核心枪杆子,可是,也在笼络的范围里,要砍人,必须枪杆子牢靠,更不能放过一个枪杆子,所以,这补发军饷的事,必须在砍晋商之前发到官军的手里,那可是二百万两啊还不能在砍晋商之后支出,杨改革想到这里,只能在心里泪目。
    莫非,再从银行里借钱过日子?争取挨到明年去?可是,这发行票子的事,要拖到什么时候去?杨改革又不甘心了。那银行里借空了,藩王、勋贵、百官就能让自己如意?
    杨改革的日子是没法过下去了。
正文 第三百零九章 好主意
    第三百零九章好主意
    这天,不是什么上朝的日子,杨改革的口疮也渐渐的好了,心中已经不那样焦躁,心中已经有了主意。
    乾清宫里,杨改革在召见人,召见的对象,就是毕自严。
    杨改革想来想去,觉得,还是先把纸币弄出来,试试水再说,行,那就好;不行,自己再想办法补救,这纸币,始终是吊在心里的,不上不下的,始终是叫人煎熬,如果行,那谢天谢地,如果不行,也别再浪费自己的感情,该干嘛的干嘛去。
    “毕爱卿,纸币的事,弄得怎么样了?”杨改革首先发问道。
    “纸币?陛下是说宝钞吗?”毕自严惊异的看着皇帝。
    “对,宝钞,哦,不,就是前段日子,只能跟你们说的那个纸质的票据的事,朕如今想发行一些纸质的纸币。”杨改革现在是决定把纸币推出来了,不管是行得通,还是行不通,都得试试。
    “陛下,这时机好似还没有成熟啊陛下此时发行宝钞,实在是急了点,如今,臣正在试着和李若涟的银行那里做对接,他那边开出的票据,我户部可以承认,如今,才刚刚有了一点进展,陛下,此事万万不可操之过急,待夏秋二税以票据交过几次,百姓和商家相信了银行的信誉,再发行纸币不迟”在毕自严看来,这纸币就是宝钞,这大明宝钞那就是一个害人的名词,皇帝想玩宝钞,虽然有诸多的准备和对策,但是,毕自严依旧觉得如今时机尚不成熟。
    “嗯,时机还不成熟?还有那些地方不成熟的?朕可是等不了了啊”杨改革问道。
    “陛下,这宝钞在我朝早年就发行烂了的,在百姓眼中,这就是无用的纸一张啊陛下如果没银钱,可想其他的办法,万万不可在此事上面做文章,否则陛下的一世英名,尽付于此,臣如今正在逐渐的改变这种看法,这就需要时间,陛下,不可急于一时啊”毕自严急不可耐的求皇帝别这样干,他好不容易做出了一点成绩,如果皇帝忽然要发行宝钞,他的努力,可就付之东流了。
    “朕如果说朕不是因为缺钱而弄这个,只是为了方便百姓的生活而发行纸钞,毕爱卿,你觉得你信吗?或者,这种事的可信度,你觉得有多高?”发行纸币的种种困难,必须要面对的种种挫折,杨改革已经料到了一些,已经有所准备,而发行纸币的第一步,就得说服一个能执行自己意图的人,最好是管理国家户部的,最好是对银钱,数字比较熟悉的人,杨改革数来数去,也就毕自严适合干这个,虽然以前就跟毕自严透过风,商量过纸币的事,不过,那个时候,商量的是弄票据,票据和纸币的差距可就远了,银票就属于票据,银票是被大家认可的,可是这宝钞,那可就完全不一样了。杨改革现在想弄的纸币,可不是票据这类东西,以前只算是给毕自严吹了吹风,现在,就要来真的了。
    听到皇帝不是因为弄钱,只是为了方便百姓而发行纸钞,毕自严一边觉得很想笑,一边又不敢笑,又觉得皇帝太天真,皇帝要么就是天真的过份,要么,就是一个大圣人。
    “总之,陛下,这件事如果陛下执意要这样去做,臣是相信陛下的,不过,恐怕天下的百姓持怀疑态度的居多,当年,这宝钞,可是把百姓给坑苦了,俗话说‘一年遭蛇咬,十年怕井绳’。”毕自严想了想,觉得也只能这样回答皇帝。
    “嗯,这种情况,朕也料到了,朕现在也算是略有威名,不过,如果要说发行纸钞不是为了弄钱,呵呵,恐怕相信朕的人不会太多。”杨改革自嘲的说道,这明朝,还真的是一个相当先进的国家,发行纸币这种事都干过,而且干过近百年的时间,当然,继任者太糟糕这些事,多说也没意思。
    “陛下能明白就好,发行宝钞,此事,陛下还是少做倚靠的好,如果是一些票据、银票什么的,那是可行的,待李若涟那里把银票,票据做起来,做出信誉来,然后陛下再让李若涟那里发行一些小额的,通存、通兑、通用的票据来,以此充当宝钞的作用,如此,才不会让人觉得陛下在重发宝钞,这才是可行的道路,陛下”毕自严也是一副莫奈何的模样,宝钞的名声实在是不怎么好,这东西在历史上存在好几十年,太多人过过他的苦头,一时间想改变大家的想法,很难,按照毕自严的想法,先让李若涟的银行把以银票为主的票据也为给做上去,等有了足够的信用,逐渐的发行一些小额的通行通兑的票据,也就是变相的宝钞,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成功,那里像皇帝这样,一上来,就要弄纸币,搞宝钞的,就冲宝钞这个名字,皇帝铁定就要失败,而且要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瞧:这又是一个为了骗老百姓的钱挖空心思的皇帝。
    “呵呵,朕听毕爱卿的话,对这宝钞很有研究啊”杨改革也不急,今天,他倒是准备了不少东西,这纸币,是坚决要上场的,开始耐心的劝说毕自严。
    “回陛下,臣自从得陛下的吩咐,对宝钞,也专门研究过,这宝钞的弱点和强处,臣可以说通晓,如果陛下想听臣的意见,臣知无不言。”毕自严见皇帝想重发宝钞,而且似乎决心颇大,也准备说些掏心窝子的话,至于结果怎么样,他也无能为力,皇帝想做的事,他还没那个能力去管。
    “好”杨改革正打算忽悠了毕自严去给自己发行纸币呢。见毕自严还肯和自己交流这宝钞的事,也是正处下怀,有些事,计划赶不上变化,按照以前商量的,一步一步的来,确实是一个好路子,可惜,如今,杨改革准备冒险一搏了。
    “陛下,其实,宝钞说起来,也是件好事,虽然有诸多不足,但是也有诸多的优点,如果陛下能补足宝钞的弱点,这宝钞未必就不能发行的。”毕自严倒是一副我是专家的口气。
    “嗯,仔细的说说。”杨改革觉得这毕自严似乎对宝钞的发行比自己了解,看来,这毕自严确实没少下功夫。
    “陛下,这宝钞的第一害,就是以前朝廷只负责发放,不负责回收,即便是回收,也存在诸多问题,这其中,就是倒钞法的问题,朝廷说回收昏烂的旧钞,实际上,朝廷以宝钞抵税的时候,只收新钞,而旧钞则往往不要,所以,旧钞只能烂在百姓的手中,倒是有些有关系的人,可以通过关系,利用低价收购旧钞,然后串通了官府,以旧钞全额抵税,这其中的差价,也是巨大的,长年累月下来,这宝钞的价值就越来越不值钱了,这是其一,陛下如果要发行纸币,少不得要解决这个问题,当然,如果陛下以李若涟的银行发行和回收宝钞,剥离了官府而独自去运作,这倒是可以避免地方官府从中转手获利的”毕自严说起这宝钞,那是通透,作为帝党里,一个对经济有一定研究的官员,对这方面,自然是很留心。
    “嗯,不错,不错,接着说。”杨改革点点头,没料到,这宝钞居然还有这样多的讲究,还是头一次听说,这简直就是无本的买卖,前台不让人用旧钞抵税,后台就用低价收别人的旧钞,这种做法,当真是犀利,果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没说错。
    “其实也是回收的问题,陛下也见过以前的宝钞,那印发宝钞的纸张,实在相当的差,字迹模糊,不易辨认这个就不说了,这纸张容易昏烂,不能见潮,更不能见水,而且不耐用,这都决定了,朝廷发行的宝钞,很容易损坏,发出去的宝钞,要不了多久,就得全部收回来再发,这其中又有专门收旧钞,串通了官府以旧钞抵税的中间人,这宝钞折旧的问题就越发的显现出来,宝钞一到百姓的手中,立刻就跌价一成以上,你说,百姓怎么会喜欢这种钱?所以,陛下得准备好耐用,不怕湿,不易损坏的纸张”毕自严说出了种种难处,就是为了要阻止皇帝发宝钞。
    “还有就是滥发的问题,其实,前面那几个问题,都还是小问题,没有节制的滥发,才是宝钞发行不下去的原因,这宝钞不似金银,金银始终是有限的,这纸,想印多少就印多少,朝廷一没钱,一有事就烂印,烂发,而回收又极其有限,所以,这年长日就的,谁还敢要这废纸?老百姓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