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大明二十四监 >

第236部分

大明二十四监-第236部分

小说: 大明二十四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丹听了这个消息之后,把报信的兵叫了过来,仔仔细细的查问着。从兵士的汇报上,没有什么别的大区别,就是追着那群人从西门大营,一路跑到了南营,他们倒是想在南营放火来着,但自己的军队已经追到了。所以他们就开始向南逃,然后蒙古兵就在后面紧追不舍,包括到了那些很窄的峡谷,蒙古们也冒险追了过去,目前就追到了那里。然后他们有一些马掉累倒了,他们爬上了大斜坡。上面石头挺多的,坡也斜的很,目前带兵的将军回来请示,是不记损失的冲上去,还是想着困死他们,因为马都累的死的死,跑的跑,一旦他们下了斜坡,肯定是逃不过追杀的。(未完待续。。)

第392章峡谷疑云
    林丹听完了立刻把军队里的当地人叫了过来询问,这一询问才知道整个阴山大峡谷的地理特征,和分布情况。另外当地军士把原联军的太阳坡之截杀,明皇设计的空中飞人之事也说了一遍,那可是把联军逼的从围困明皇,变成了被迫进攻的关键之举。
    林丹听了半天,终于大体弄明白了怎么回事,现在有一群人堵住了太阳坡,无论是蒙古兵追过去的,还是明军自己引过去的,阴山大峡谷都是被堵住了。
    林丹沉静下来想着问题,那帮人是从哪里出现的,很明显他们是明皇的部下,问题是他们是刚刚赶到、还是早已被明皇上安排在了南面的芒牛山还是马头山、甚至直接就在峡谷里?这个问题很重要,如果是明皇早就安排好的,他们能适时的出现在战场之上,那就相当容易解释了。如果是刚刚到,那这种巧合,林丹是不信的。
    所以林丹最终的推断是早已伏在了南方的某处,等待时机,来给自己来一下恨的。明皇为什么会安排这批人在那里?林丹接着往深层次里想着、、、、、、
    最后,林丹想了一会,交待了几句,让报信的兵丁回去,接着堵住那些明军,而让当地的蒙古兵,把详细的峡谷地图画了出来,一个具体的方案在脑子里出现了。
    归化城里因为天应军的成立,让大家都为之一震,加上欢庆胜利。汉人奴隶们的尽情取悦,所以军心的高涨慢慢的恢复着。但大同城却是因为得到了战争警报而显得是人生百态。
    孙承宗是忙前忙后,二十万蒙古军那数字的确是太大了点。要是有一万熟悉操作神弩的净军或者锦衣卫,他估计是不会着急。现在他们是刚刚上手,射击、上弩、利用瞄准镜都还不是顺手。
    让已经到了大同的五千有神弩的新锦衣卫,抓紧时间的训练,弩箭的快、准那是用弩箭的数量给堆出来的。这点暂时是没有时间让他们积累了,只能不断的熟悉然后在实战中提高吧。好在有一条让孙承宗感到欣慰,体力可是比净军和锦衣卫强的不是一点二点,拉完这五百支弩弦玩一样的。
    如今孙承宗用习惯了皇上的持弩兵。再回后头来。指挥那些持传统武器的边兵,相反倒显得不适应起来。而对于大同各处边墙的加固、战略物质的到位、民工运输队的招募、安民等等问题也让他忙里忙外。
    代王现在已经解放了,不再象以前一样,只能守在一个城里边。新政了随便去哪里都可以。现在人家在大敌来临之际。带着王妃、侧妃萧洒的进京游玩去了。当然这个时节也没有朝廷的人会在意他了。不过这个举动背后的意义却是重大,代王为什么走?那是逃了,为什么逃?他害怕大同会被攻下。大同防守这么烂?就这样,连带着许多的官宦富户们也是纷纷的出走了。这给整个大同的民心造成了相当坏的影响,许多百姓也随着纷纷出逃。下一步民夫都是个问题。
    从四面八方的宗室子弟们却对代王的如此作派相当的太不起。俗话说贱命一条,就是这个意思,人越是有钱,这命就显的越金贵,而穷的更快尿血了,死不死的,也就是可以豁出去了。
    这些宗室子弟,都是贫穷出身,为了一条活路,他们都愿意背井离乡。但到塞外,皇上所建的新城天门城去居住,那里有房子有地,是必须得面对蒙古人的侵扰,虽然这句潜台词没人说,但这是都知道的,穷人贱命,既然皇上都能出征草原,凭什么自己就来惜命呢?所以来的人,大都是做好了这方面的准备,更何况皇上在新政里已经说了会保护他们。还有十八家钱庄也在等着边墙外的土地,人家都不怕,自己又怕什么呢?
    好在现在眼见着皇上一场一场的大捷这样打着,特别是皇上占领了归化城,这一下,大家更相信,蒙古这个大祸,肯定会让皇上给平定的,所以来大同的宗室子弟更加的多了。
    到了大同听到岱海天门城的建设暂时停了下来,说是蒙古的一个大头子正在和皇上在归化城打仗,为了不让他们毁坏天门城,但等着打完了那四十万蒙古兵再开始,这让需要的宗室子弟们担心不已。好在有一条,宗室子弟及家小在大同的吃饭问题都由皇上出钱,这一个消息,倒是把宗室子弟感动的不已,大叫着皇上仁慈,比他爷爷可是大方多了。十余多宗室子弟可都是拖家带口来的,这一下都是大概四五十万张嘴,这得多少粮食啊!
    再在听到蒙古二十万人开了过来,一个个还是知道感恩的,十万余人你一句我一句的,皇上对自己好,那这个恩就得报,现在百姓、富人都往大同外面跑,那是怕受了兵灾,而自己等深受皇上大恩,这良心不能让狗吃了,别人能背弃了皇上,自己这些血浓于水的亲族不行,所以他们跑到宣大总督府,找张朴主动的要求为守城尽绵薄之力。
    这一下让张朴挺感动的,自从来了这么多的宗室子弟,这大同的治安环境是直线下降,不是一般的差,不是偷了这家的,就是盗了那家的,他是管不敢管,问不敢问。现在的宗室的新政是好,但这条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一条却被皇上给忘记了,还得归宗人府管,这还真是一条差距。
    但如何用这些宗室子弟,还真不是他能说的算,现在兵部尚书亲自出马,他顶了天的就只是一个二把手,哪里有拍板的权利呢。
    孙承宗一听,这倒是个好消息,现在就为民夫发愁呢。当然是来者不拒,城墙之上的擂石就是最缺的,有了这十万人参与,那量肯定是供应的上。守城,重的是物质,物质只要不断,这敌人无论如何也很难攻上高高的城墙的。(未完待续。。)

第393章果断放手
    八月二十五日下午,归化的朱由校又接到了林丹的最新动向,南营、东营均拔营起寨。朱由校一阵大奇,不打了?想想也不对啊,太阳坡那边的一万多人刚刚是送了供给过去,明显是一个长期困守的局面,这又是个什么招数。
    “皇上,会否因为走了二十万昨日和今日又损失了七万人,林丹恐分兵各处被皇上各个歼灭,所以合兵一处。”何可纲分析着说。
    “何爱卿所说有理,但现在不仅仅是合兵一处,而是拔营起寨,不知道意欲何往,而太阳坡前,却是按兵不动,这是什么招数?”
    “回皇上,臣认为,现在已经是下午了,相信林丹此迁营,只不过是短距离而走,不会多远,而他的方向却是朝他的补给队伍而去。”曹文昭分析道。
    “他为何退这么远,和供应队伍扎营在一起?”朱由校奇怪的问。
    “皇上,解释的理由有很多,但最显然的是示弱。”曹文昭说。
    “曹爱卿,你且说说林丹为何要示弱?”示弱这个词当然好理解,可是是故意示弱,也可以是非故意示弱,故意的当然是有想法了,而非故意的则是无奈之举。
    “回皇上,从起本身看,从来势汹汹到三营退五里而驻,再到南营彻底被毁。到如今,撤南营拔东营,再退十里,这本身就是一种示弱的表现。至于其想要表达的意思,却让臣无法所知。”曹文昭说了一通。但等于什么都没说。
    “曹爱卿,依你所说,退五里和南营被毁,那都是朕所强势造成。而今林丹这自拔营寨却显然是其故意为之,而让我们能理解的就是为了避免再次被袭击而已,对否?”
    “回皇上,正常之思路皆会以为:这是林丹现在在避战,而是等待出征的二十万侵大同的消息,然后再做打算。”曹文昭回道。
    “嗯,曹爱卿谈及正常思路。但朕可不能再以正常思路来判断林丹了。此人性格坚忍,哪里会如此的善罢干休,如今他的兵马还守着太阳坡,只守不战。倒是有点围点打援的意思。而他却退而十里。这里面肯定是有关系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今天的教训足够让朱由校记上许多时间的。
    “皇上圣明,林丹此示弱肯定会有不可告人的秘密。但肯定不会是单纯的引皇上去追击而战,这是肯定的。但他为何会选择和供给队伍驻扎在一起,这着实让人费思量。”曹文昭立刻赞同道。
    “不知今晨二十万人出发时,可曾携带供给部队,”朱由校问。
    “回皇上,未曾带那些人出发,只是浩浩荡荡的二十万人朝东南而去。”
    “对这批人的行踪也看紧他,提防他们会杀个回马枪。”朱由校担心他们会不会从岱海东面直接的沿着修好的道路,直接杀到太阳坡。大阳坡并不是绝对的天险,只有对在谷中之人而讲是天险而已,而相对两边的芒牛山和马头山,只能是低矮之地而已。
    现在朱由校反复在想一个问题,那就是林丹从今天早晨发现了闫应元到现在‘困守’着他们,到底在想着什么?他肯定知道是自己这边故意安排的闫应元在他们的南边的。守在哪里也不会是单纯的想着围点打援,若真想消灭闫应元,他肯定会不惜一切代价的进攻,或者从西边的芒山或者东边的马头山上找路上去。但他现在却玩了一手困,到底是自己在钓他的鱼,还是他在钓自己的鱼呢?
    正想着这个问题呢,‘监视’人员回报说,林丹已经到了他的补给营地,并在那里扎营。
    “大家谈一谈,若朕再去攻击一次,会有什么后果。”朱由校听完了回报,想了想问。
    “回皇上,若此次前去,需几军以圆阵交相互保护,万不可持强而强攻强守,再落入敌人的圈套。”何可纲说。
    “回皇上,臣认为凭着皇上战车的威力和机动性,第次为战,三百丈之线为界,敌进,则退战车凭阻击守,阻击弩不断的耗损敌人的兵力,若敌退,则一步步稳稳而进。”满桂的打法倒是大气,接合着皇上持铁丝网进退之法,演绎而出的战术。这点倒是很得朱由校的战术思想,就是大炮战术的一个翻版,凭借着那射距的优势极大的扩大战果,
    “回皇上,臣认为林丹以迁后十里,其肯定是有用意的,但却无法预知其有何招数,若皇上再次提兵前去,此去将离城更加的遥远,更会不利,故恳请皇上待想一个妥当的战术再议。”曹文昭老实的回答着,象是布个布阵扰乱视线,被烧了甚至是用那半湿的毡布来弄个烟雾弥漫,仍然是挡着视眼,这些是他绝对想不出来的战术,天知道万一去了,还能有什么等着自己。
    “众位爱卿说的都很好,满桂所言更合朕之战术思想,应好好深入研究下去,下一步将把这种战术思想发展下去。何爱卿所说,倒是相互的配合,不使我军陷于绝境,未言胜,先言稳,朕甚喜。曹爱卿所言,虽非长他志气,灭自己威风之意,但的确起到了这个作用。”朱由校一个个的分析着。
    “臣口不择言,向皇上请罪,还请皇上责怪。”曹文昭一听到皇上这是点名批评了,赶急的请罪。
    “曹爱卿不必如此,临战谨慎,这不是大明军的祸,而是福,所以朕采纳曹爱卿的计策,不去攻击,如此任由他林丹纵有千般聪明,也是枉然。”朱由校几乎可以肯定,林丹好好的跑到补给队伍那边,肯定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什么好心,虽然不知道他到底是意欲何为,打什么小九九,但再让明军颠颠的跑过去,那肯定是捞不到好。
    战争是人类进步的最好动力,不知道这话对还是不对,但道理肯定是有的。现在自己弄了这个神弩竖盾,肯定会有人在捉摸着如何破解,从木盾到冲车、到小推车,再到今天的扰乱视线的万布阵、烟雾阵,这些都是有效的破解之法。当然还会有许多的方法,足以应对自己的武器,这点朱由校还没自认到拿着个冷兵器到处的认为无敌的无耻程度。战争的关键并不单纯是武器的先进,但先进到一定的程度那当然就另当别论了。朱由校很看好林丹,他能想出扰乱视线,也可能会想到别的方法,所以这个险他是不会冒的。
    “臣谢皇上不怪之恩,”曹文昭这起起伏伏的,让皇上搞的一惊一乍的。
    “朕要以不变应万变,看看林丹还能玩出什么花样来。”
    “皇上圣明。”
    “给闫爱卿发信,让他在太阳坡之上,看看能否有什么后路。林丹极有可能想拿他做局,若那出来的二十万兵士有转向的迹向,让他立刻烧毁了阻击弩,果断撤退。”朱由校真的很担心闫应元的安全,若真是在太阳坡上天无路下地无门的,再让人从两边的山上给堵住了,那就麻烦了。
    “回皇上,闫大人是带着阻击战车而去,自然可以象皇上一样,再来一个空中飞人的。”满桂说道。
    “朕就是怕这个空中飞人,林丹的军中有很多的人,是当时的联军,他们当然知道朕可以弄一个空中飞人,那闫爱卿也肯定可以。所以林丹若果想对付闫爱卿,肯定会防着这一点。”让闫应元做这一个引敌入谷的前提那就是个突然性,现在闫应元已经提前暴露了,林丹这一天故意的困了他们半天,按理仅仅是谷中无水,闫应元他们都能渴死,就这一点,林丹肯定是故意而为之的。朱由校自已知自已事,论智商,自己只能是中等而已。之所以打了这么多次仗,凭的就是先进的武器和训练的给力。若给聪明人玩博弈,他的头都大了,这时候他特别的想念孙承宗或者袁可立,哪怕是把宋应星、卢象升弄过来也行啊。玩心眼的事情,他真的不感兴趣啊。
    “皇上,那闫大人岂不危险了?”满桂一愣。
    “无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