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恐怖悬拟电子书 > 恶魔的饱食 >

第19部分

恶魔的饱食-第19部分

小说: 恶魔的饱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731部队还存在着世人尚不知道的秘密历史,诸如石井中将和战后占领军之间的关系;731部队的真实沿革;当时十四五岁入伍的少年见习技术员,几百名年轻人可爱的青春以及他们战后隐瞒自己经历的苦难的人生航程,等等。”
  “希望笔者森村先生写出731部队这些真实的记录,向731部队的正史挑战。匆匆就此搁笔,匿名写这封信,有些失礼,请原谅。
                 敬具KK生”
  我把投递邮局的邮戳上的“京都西阵”作为惟一线索,设法找出写匿名信的人,但是直到今天,这些尝试还是以徒劳而告终。
  (一)石井中将和美国占领军之间的关系;
  (二)731部队的真实沿革;
  (三)称为少年见习技术员的特殊队员的轨迹。
  这恐怕就是暗示要我写的内容。
  虽然我说自己正在写“关东军防疫给水部总部——满洲731部队的纪实”,但是,KK先生指出的(一)至(三)部分,确实是我写得最不充分的地方。
  我的意图并不是写日本陆军的一支派遣军或者一支部队的战记,而是把731部队作为战争罪恶的象征来解剖军国主义和战争罪恶的机制。
  可是,KK先生信中提到的“当时十四五岁入伍的少年见习技术员,几百名年轻人可爱的青春”,是指何而言呢?
  若干文献中都提到731部队中有一批称为“少年见习技术员”的青少年的事实。读秋山著的《特殊部队七三一》一书,大致能推断出KK信中提到的“原部队人员秋山浩”,可能就是第四期少年见习技术员(战争结束时约十六七岁)。
机关刊物《房友》
  这里有一本只有极少数有关人员才能看到的机关刊物《房友》。
  每一期都是打字印刷的,约20至25页,是一个封皮只由红、绿两种颜色绘制的小册子。
  翻遍了每一期的任何一页,也找不到发行单位的标志,也未写明发行负责人和事务局的所在地的底页。这是为了防止新闻媒体进行采访。
  打开最新一期(65号),下述报道立即映入眼帘:
  房友会——这是原731部队少年见习技术员建立的战友会,《房友》是它的机关刊物。
  “房友”的“房”字可能是取自当年731部队驻守的平房,也许“房友”两字也是表示同学的中国语。“BO”(汉字“房”)表示“房间”,(日语中)“FUSA(汉字也写作‘房’)”意思是同根生出的一串花或果实。也可说表示同窗、同期毕业生。如果是后者的意思,那就是指原731部队少年见习技术员的同窗会。
  《房友》创刊于1957年11月15日。在创刊之前,曾向会员们征集过这个会的名称。他们提出了“731”、“平房”、“炼成”、“杂菌苦乐部”、“房友会”、“明魂”、“平房友之会”、“光”、“向上”、“友”等各种方案,最后定为“房友会”(据《房友》创刊号)。
  今年(1981年)1月发行的《房友》第64号刊登一名会员的如下来信:
  “听说,对‘房友会’的做法,似乎也有人提出了种种批判,但是我们并非乐意回顾过去,赞美过去,而是由于我们在少年时期曾经是在异国他乡的同一屋檐下同甘共苦的伙伴,若干年见一次面,互祝健康,重温旧谊,进一步加深友谊关系。难道不可以有这样的机会吗?”
  在同一期上,还有如下内容的一封信:“每当我读到刊登的记事时,就立即回想起各位的活跃情况和少年时代,每当我见到精神饱满的各位时,对满腔热情的诸君就产生很大的期待,觉得只有你们才能拯救今后危机中的日本。石井先生等各位对我们进行化学基础教育的情景,犹如昨天的事情。”
  这里所说的“石井先生”恐怕就是指731部队长石井四郎军医中将而言,读者来信的内容和倾向因人而异。
  还看到了使“昭和一代”的我也感到惊异的语句:“无论在战前、战时或战后,我们昭和一代人都是作为国家的核心活跃至今天,这也是由于平房精神的恩惠。”
  如果追查一下“房友会”及其机关刊物《房友》的根子,那么,就会出现1942年4月上旬107名年龄仅十四五岁的少年从日本内地来到冰天雪地的哈尔滨火车站时的情景。
  731部队少年兵——集结之后立即被人们这样称呼着。
731的侍童队
  参加731部队的少年兵有两个共同之处:
  第一,他们出身的家庭经济情况都不富裕;第二,少年们都正在国民学校(相当于今天的小学)里上学,在校时是成绩优秀,头脑聪明的人,都是有上进心、求知欲很强的人。
  关东军司令部和731部队教育部派人到日本全国各地,动员那些希望求学但由于家境困难又不得不放弃的少年们说:“当军队的少年见习技术员吧!”
  对于当时由于家庭贫困而无法升学的少年们来说,军队的少年见习技术员是一个获取资格、求学上进的好途径。
  这和进幼年学校不同,少年见习技术员有获得军队文职人员身份的保证,虽然为数不多,但是还可以领到月薪,而且根本不用担心吃住等一切问题。部队中,也有教育设施(学校),当时是“为国奉公”的教育气氛笼罩着全国小学的时代。731部队通过学校当局进行动员,许多少年应征入伍。
  北起青森县南至鹿儿岛县,经过考试合格的十四五岁的少年们只身从内地(日本)来到了哈尔滨。
  少年们抵达哈尔滨火车站后,立即前往平房,配属给731部队教育部。按照今天的说法,他们还是些中学(小学里有两年高等科,相当于今天的初中二年级)刚毕业还很幼稚的孩子。当然,他们根本不可能知道731部队是一支负有何种特殊任务的部队等情况。
  1942年4月,107名少年入伍了。当时部队的设施虽然已大致建成,但是由于怀疑少年们是否会来北满这个地方,所以尚未做好接受少年们的准备。
  少年们暂且被安顿在一幢利用大仓库临时改建而成的少年兵宿舍里。虽然巳经是4月上旬,但是初到哈尔滨的夜晚,无比寒冷,到了夜间,仓库改造而成的宿舍里,高高的天花板显得空荡荡的,屋顶上寒风在呼啸。
  他们都是素不相识的少年,熄灯时间一到,都蒙上棉被,听着穿过附近平房火车站的夜间火车的汽笛声,就想起了自己的故乡和父母兄弟,一会儿又想到即将开始的部队生活,一直无法入睡。
  听着窗外异国寒风的呼啸声翻着身,寂寞与不安冲击着他们的内心。
  从日本内地抽调许多军医、医学工作者和研究人员组成的这支部队,从创设为“加茂部队”之日起,就深为研究人员奇缺而苦恼。
  尤其严重的是,专门研究细菌战的骨干技术人员的绝对数量不足。
  制造细菌和进行实验,需要理论指导和研究的学者,也需要许多协助学者整理实验资料和制作各种标本的研究人员和助手。在战前的日本,大量培养卫生临床检查技术人员的教育机构比较少。
  虽然匆匆忙忙地从日本各地的医院和公共卫生部门里抽调了一批具有检查技术的技术人员作为军队文职人员配属到731部队中来,但是由于不习惯从事和细菌打交道的危险作业而发生差错,死了不少人。也有不少技术人员离开了部队。
  石井四郎十分重视这种情况,立意要培养出既掌握细菌战的技术秘密,又在防谍方面具有铁的纪律的熟练技术人员。从这一点出发,计划大量培养少年见习技术员——731部队从少年兵培养出来的骨干干部。
  实际上,在1938年时,731部队里就有了第一批少年兵。但是,从1941年的关东军特别大演习开始,到同年12月8日爆发太平洋战争,许多少年兵转战南方,他们根本尚未在731部队里扎根就奔赴前线,参加了防疫给水作战。因此,培养技术人员的事,由于战线的扩大而中断了。
  少年们在利用仓库改建而成的宿舍里度过了第一个不眠之夜。实际上,他们是731部队新开始培养的第一期少年兵,也就是说,731侍童队诞生了。
  早春季节,在夜间气温低于…25°C的严寒地带,开始了少年兵的严格训练。
可柏的训练课程
  少年兵的一天,是从清晨六时起床号响开始的。起床后不洗脸就在宿舍一旁的练兵场集合开始上早操。
  只要稍想睡懒觉或磨蹭一些,马上就会挨班长的木枪或嘴巴子。总人数为107名的第一期少年见习技术员举行入伍仪式以后编为四个班,每个班配置一名由下士官提拔的文职人员任班长。对这些单纯的少年来说,班长的训斥是最可怕的。刚一听到来自教育本部的起床号声,他们就争先恐后地从床上跳起来。
  做操、跑步约30分钟以后,他们回到少年兵宿舍,洗脸,然后值班人员抬来了早餐(开始时到63号楼食堂去吃)。很大的铝制容器里盛满了猪肉大酱汤和白米饭。这是731部队“名产”——营养充分的早餐。猪肉上虽有时还带着猪毛,但是在出身贫穷的农村少年兵看来,这是连做梦都没有想到过的佳肴。
  吃过早饭,稍事休息以后,从九时起在教育队的教室开始进行紧张的学习。这就是少年兵每天的课程。
  他们要培养出731部队的骨干技术人员,学习的内容是高深的,包括如下广泛的领域:
  数学(陆军教授高木)
  语言学
  英语(陆军翻译羽野)
  汉语(陆军翻译春日)
  化学(药剂中尉阿部)
  物理(陆军教授斋藤)
  地理(陆军副教授堀内)
  历史(陆军副教授堀内)
  博物学(陆军技师八木泽)
  国语与汉文(陆军技术员有木)
  军事学(陆军文职人员长屋)
  生理学(军医中尉白井)
  细菌学(军医大尉伊藤,其中包括细菌检查法、染色法、培养基制造法、灭菌消毒法和动物解剖法等)
  “进行着一种十分紧张的填鸭式教育上课时,手持木枪的教育部人员站在教室后面对学生进行监视,谁想打盹,马上就会挨上一枪但是,少年们怀有一种‘要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的使命感和求知欲。他们以十分认真的态度来消化教官的一言一语,都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在难懂的课程内容面前,他们毫不畏惧,取得了令人惊叹的进步”,一个曾经担任过班长的原部队人员谈到对第一期少年兵的印象时这样说道。
  使少年兵感到发懵的是化学课的时间,尽管都是些大家首次看到的龟甲文字(化学符号),但是教官仍快速进行讲课。因此无论在上厕所还是吃饭,少年兵们都不择时间抓紧片刻闲暇学习化学。
  少年兵最难对付的是下午的军事训练,虽然他们都是从日本全国各地选来的头脑优秀的少年,但是,每一个人的体力和运动神经是有差异的,刺杀、格斗等“特别训练”和部队纪律,有着军队特有的严格性。
  “虽说如此,不仅可以领到每月的薪水而且部队教育结束后,成绩优秀者可以上哈尔滨医科大学将来也可以开拓出做医生的道路,也能够当临床检查技师。免收住宿费和伙食费,而在部队教育中期就可以无条件地当雇员。在孩子们的心中,有‘来到了这么好的地方,怎么能够掉队呢?’的深刻感受”,一个原少年兵这样回忆道。
  紧张的填鸭式教育和军事训练结束以后,傍晚则是少年们的自由活动时间。这些少年兵“作为731部队地地道道的人员,将能成为建设王道乐土基础的人才”,但是,在自由活动时间里,他们却又成了一个孩子。
  春天的傍晚,吃过晚饭以后,走出教育队,举目远眺无边无际的黄色大平原,望乡之情就涌上心头。
  在遭到班长训斥的日子里,独自吹着乡愁和怀旧的口哨,寂寞之感笼罩了全身,不禁热泪流满双颊。有时“逃走”这两个字也在少年兵的脑海中闪现,但一想起家中贫困的生活,又常常哭泣着钻入了被窝。
  在上级看来,将刚入伍的这107名小光头的少年队员同自已的孩子相比较,确实也怪可怜的。
  教官们商定之后,对少年兵说:“喂,XXX和XXX,今天到我家来帮助种种菜地吧!”东乡村宿舍区家家都有一块小菜园,少年兵就是帮助种这个菜园。
  但是,帮助种那么一块小菜地,约有一个小时就干完了,其目的是干完之后请少年们到家中吃老婆和女儿亲手做的豆沙糯米饭团和饭菜。
  许多用大量小豆和砂糖做成的饭团和令人感到温馨的家庭气氛,大大地安慰了少年们的心。
  少年兵大声喊叫着“雇员殿”①、“技术员殿”,并很有礼貌地敬礼。他们的出现,给731部队吹进了一股清新的风,出现了有些青年也想努力成为受少年们尊敬的模范前辈的局面。
  ①“殿”是一种尊称,通常接在姓名或官衔的下面。——译者
  但是,一年以后,当对少年兵们进行部队各部门的教育时,他们逐步地认清了731部队黑暗的真面目。
魔鬼的继承人
  对第一期少年兵来说,“731部队的日日夜夜是连续的惊恐,也是斯巴达式训练和学习的日积月累”(原少年兵语)。
  使少年们感到惊叹的事情之一是部队实习内容水平之高。
  进行细菌学和免疫学的实验训练时,自然要使用显微镜。使少年们瞠目而视的是借给他们使用的显微镜数量之多,种类之丰富。
  实习实验是在63号楼二层左侧的实习室里进行。在一间很大的实习室里,靠窗边放置了一张长拒台似的实验台,上面排着150多台奥林巴斯公司制的光学显微镜且各带有一台本生灯。当时,即使在日本的任何一所大学里,也不可能做到每个人一台显微镜,不,到了农村地区,不少中学里连一台也没有。
  在阳光反射下显得黑亮的显微镜和专用实验台面前,少年们发出了感叹声。
  “让我们充分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又在实地手把手地教给我们有关细菌的基础知识我们的目光闪闪发亮,突飞猛进地吸收细菌学的知识。就连吸管(取微量容积液体使用的玻璃制的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