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潇潇雨歇 >

第228部分

潇潇雨歇-第228部分

小说: 潇潇雨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词撬荒茉市矸⑸氖隆

    明白了李渊一直一来对她的想法,唐瑛心中的苦闷可想而知,她很想告诉李渊,她啥也不会,啥也不懂,更不想涉及到你们李家的家庭事务中去。但,转念一想,唐瑛也只有苦笑,她这两年所做的一切,何尝不是为自己挖了这个大坑呀,别说李渊等人了,换成她面对自己这样的人,怕也会做出同样的决定。

    强迫自己不去想以后的生活,唐瑛抬起红肿的眼睛隔着窗帘望向车外。帝辇经过之处,满大街一片宁静,街道上的人们都死命地控制住自己的好奇心,屏气低头等着帝辇走过。而这种在别人眼中的天子威严,看在唐瑛眼中,却是无穷的寂寞。轻叹一声,她苦笑,自己的思想,终于还是不属于这个时代呀!

    从这时起一直到进入长安城门的一段时间里,车内两人再也没有交谈过,各想各的心事,各想各的将来。

    “朕知道你心有不甘,但朕希望你能明白,朕也是为你好,为大唐的将来着想。”在帝辇驶入长安皇城城门的时候,李渊轻声道:“朕自身的经历和前朝的那些教训都说明了一个道理,一个好皇帝的身边,不仅要有贤能的臣子们,还要有一个知心知意,为他分忧解难的好女人。唐瑛,不要让朕失望。”

    唐瑛依旧低着头,不动,也不说话。她能说什么?李渊已经把一切都说明白了,她还能说什么?抵死不从?笑话,别人眼中的天大恩典,她却视为洪水猛兽,也要别人能相信她,能理解她呀。可惜,同为巾帼豪杰的李秀宁在这方面都不曾理解她。何况别人?想起单雄信一口一个秦王妃,李盖欢喜秦王对她的好,秦琼母亲的欣慰目光,徐御医迫不及待让她嫁给李世民……唐瑛这一刻,再次有了那种深深的孤独感,她,终究还是一个穿越人呀。

    不过,穿越人又如何,在她的前世,那个现代社会里,多数女人还不是以能嫁给荣华富贵为荣,真正靠自己打拼而获得幸福的女人,简直是凤毛麟角。长叹一声,唐瑛苦笑,她不要这样的好命还不行,老天爷呀,您给唐瑛开的什么玩笑。

    李渊没有逼唐瑛表态,他知道,这样的选择的确需要时间,就比如他也需要时间来好好考虑一下几个儿子的安排:“回去后休息几天,依旧去帮太子做点事吧,虽然有了规章制度,但具体实施起来也很繁琐。你给二郎画的那个什么水窖图。朕也看到了,他已经用在了并州屯田中,你没事的时候也过去看看,别让他们弄走了样; 倒是白白浪费了你一番心血。”

    “嗯,臣……知道了。”李渊淡淡的吩咐落到唐瑛的耳朵里,唐瑛是想哭,这算什么,又是两边使唤,逃不了,也甩不掉了。唉,自己咋就这么命苦呀。

    又是太子和秦王兼顾。真要自己先做出选择吗?唐瑛默默的点头,心里却苦笑,这半年来,李渊处处表现出对太子的满意和对秦王的不满,原以为他已经下定了决心,谁知道,还是在犹豫。或许,李世民和平接替的希望还在吧。也好,既然暂时摆脱不了你们李家,那也只好周旋一段时间了。

    李渊温柔的伸手拍一下唐瑛的肩膀:“在外人面前,还是不要一口一个唐瑛,你是朕钦封的县主,是我李家的女人,明白吗?”

    唐瑛这下是裂嘴回了李渊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是,唐……李瑛会注意的。”

    “呵呵。”李渊点到为止了。

    回府后,唐瑛独自在花园里待了很久,对李渊掌控她未来的不甘心,对她忤逆李渊可能给身边亲人带来灾祸的不忍心,想一走了之却又不放心,想了半天,心里竟是一团乱麻,怎么也理不出头绪来。到最后,唐瑛只得狠狠地吐了一口怨气:管他的,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在家里休息了两天,唐瑛已经缓过劲来,既然均田开始了,她就要仔细安排好田庄里的人们,能为自己争取到的合法利益越多越好。只是不知道,自己的这个县主身份,能获得的良田数目是多少,嘿,庄里的人还是太多了,既然妇孺都能分得田地,那么,让一些人出去单独立户,应该

瓦岗三年 第三百六十六章 恢复(下)

    第三百六十六章 恢复(下)

    作者有话说(这段是修改上来的,不算字数):嗯,那啥,今晚更新的时候,打开的文档弄错了,于是,《三百六十六章 恢复》上传的时候,遗漏了中间一大截。嗯,因为必须有些交代,所以就没删除,而是重新修改了这一章,内容变了,字数也增加了,但订阅过的筒子们再去看应该不会再花钱吧?汗,请大家原谅。因为上一章遗漏重来,所以,看过上一章的会觉得这一章有所重复,所以,所以……抱头鼠窜。

    ……………………………………………………………………………………………………………………

    见唐瑛恢复了从前的臣子生活,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都有些吃惊,而吃惊之余,却也都很高兴。李建成很高兴,他又可以天天和唐瑛一起探讨国事,借此正好消除前一段时间的误会,为他重新争取唐瑛的芳心而赢得机会了;李世民则高兴唐瑛的回归又可以帮助自己了,在这样雪上加霜的日子里,唐瑛的回归对秦王府来说,真是最最值得庆幸的事情了。

    李建成见来做事的唐瑛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黑脸,绝口不提他和李世民之间的争斗,也是松了一口气,殷勤地把手中的工作逐一向唐瑛介绍后,又给她重新介绍了一下六部各自的工作范围。眼下江南刚刚平定,一系列善后工作需要做,各地的总管又全部更名为督府,各级官员要重新任命,李建成忙的一个头两个大。

    同时,李建成也明白唐瑛是个喜欢做实在事情,不讲虚话的人,因此,他也毫不客气地把该他负责的户部工作扔给唐瑛不少,主要是人口的核对,田亩的分派校验等等重点项目的最后总校对,反正唐瑛一年前就过这摊子事,又有裴矩这个总把关的,李建成倒是很放心。

    在东宫忙了几天,一切比较顺手后,唐瑛方抽空回了秦王府。简短地把手头的事情和李建成要办的事情给李世民做了汇报后,唐瑛方把她和李渊从皇帝寝陵地回长安路上的谈话捡主要的说了说。当然,唐瑛并没有把李渊让她进行选择的事说出来,而只是将皇帝对她的安排重点说了出来,她面前都是聪明人,很清楚她想表达什么内容。

    果然,李世民听了唐瑛的话后,就是一喜,有些按捺不住的急着问:“你的意思是说,本王还是机会赢得父皇的信任?”

    长孙无忌则更注重比例的大小:“唐瑛,你觉得陛下是属意太子多一些,还是秦王多一些?”

    唐瑛垂下眼帘,还用问嘛,如果是属意李世民多的话,李渊恐怕早给李世勣家里下旨迎娶她过门了:“大人问之不当了。”

    长孙无忌也是关心则乱,话一问出口就知道没对,听了唐瑛的回答,他不好意思地笑笑:“总之是个好消息,只要陛下心里有秦王的位置,秦王还是有机会的。”

    李世民笑嘻嘻地看着垂头的唐瑛:“唐瑛,你放心,本王绝对能从父皇那里拿来迎娶你进府的旨意。对了,下个月李世勣就要回长安复命了吧,到时候,本王亲自去找他谈谈。”

    唐瑛当然不会自作多情地认为李世民去找李世勣光谈她的事情,因而抬头看向长孙无忌,同时对他摇摇头。

    长孙无忌完全明白唐瑛的暗示,因而笑着对李世民道:“秦王,臣觉得您还是不宜在这种时候去拜访李大将军,毕竟,陛下并没有对您说过这些事情,您还是不知道的好。”

    李世民心里咯噔一下,也明白过来了。对呀,他的父皇正是考察他的时候,他这个时候跑去找李世勣谈唐瑛的婚事和要李世勣表明立场,的确很不合适,不仅不合适,一旦被他的父皇知道,后果可就难料了。

    “是本王思虑不周。这样吧,月底,本王向父皇请命去趟并州,唐瑛,你随本王走一趟吧,亲自去看看水窖的建设。”

    唐瑛想了想,点头了:“也好,只要陛下同意,我没意见。”

    李建成和李世民在唐瑛面前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隐瞒他们之间私底下的那些手段,因为他们都知道唐瑛最憎恨背后小动作,玩阴的。但他们却都不知道,唐瑛对他们之间玩的那些手段,有一些是早就了解的,比如李世民对常何等人的收买,有一些是她从旁人的私下议论中获知的,比如李元吉曾经在四月初想要在府上刺杀李世民。

    得知了李元吉欲下黑手之事后,唐瑛自以为是地将李世民划到了受迫害的那一方。在她看来,李世民这一年中,被李建成设计,被李渊猜疑已经弄的够惨了,心腹谋士被调离身边、文学馆几乎成摆设、大将被人设计收买、手下被人无故殴打、他本人还险遭不测等等,而李世民在这一年里却是忍辱退让,从没见他真正反击过。由此可见,处于劣势的李世民最后为了自保,不得不发起玄武门兵变,也实在是被逼无奈。

    不要说唐瑛了,这段时间里,李渊对李世民的态度好起来了,也跟李元吉欲杀他有关。李渊实在是很郁闷,李世民的确功劳很大,人也不苟言笑,但要说李世民就是杨广之类的杀兄逼父的贼子,把他看成十恶不赦之人,也太过分了,他毕竟没有做过什么对不起他这个父亲,对不起几个兄弟的事呀!

    人的同情心最容易让他们在感情上倾向弱者,因而,正是李元吉不顾一切的傻冒行为,反而再次让李渊已经下定的决心又犹豫起来。以往那些人都在说,秦王当了皇帝,一定不会放过兄弟们,但眼下却是李建成还没当皇帝,就有人想帮他杀李世民了。现在他还能保护自己的儿子,以后他走了,大儿子当了皇帝,很难说会不会马上杀了老2。

    “唉,难呀。”望着御花园里盛开的牡丹,李渊是连连叹气,他要怎么做才能让几个儿子和平相处下去。

    陈叔达站在李渊的身侧后一点,保持着李渊两步开外的距离,默默地看着身前不远处,低头垂手,默不作声。

    在李渊身边的这些辅政大臣中,陈叔达与裴寂等人一样,都很受李渊重视和信任,而陈叔达与裴寂等人并不一样的却是他的出身很显赫。他是南陈宣帝的第十六子,少年时就以才思敏捷而著称,其诗词绘画都很不错,被皇帝封为义阳王。

    不过,在南陈时代很吃香的他在大隋时代却过的很一般,仅仅是绛郡的通守。当年李渊晋阳起兵杀往长安的路上,路过绛郡,李渊自持与陈叔达有旧,特命李建成前去招降,没成想,李建成连城门都进不了,还被陈叔达痛骂的一通。后来唐兵攻下绛郡后,李渊不计前嫌,亲自为陈叔达松绑并说好话,陈叔达感念李渊的不杀之恩,方投降了李渊。

    跟随李渊后,陈叔达的才学被李渊看重,任命他为丞相府主簿,留在自己身边与记室温大雅同掌机密,期间朝廷上的

瓦岗三年 第三百六十七章 帝心

    第三百六十七章 帝心

    只是,陈叔达虽然参与了李渊大部分的机密文件的起草定稿等等。又是黄门侍郎,纳言侍中,天天陪伴在李渊身侧,应该是李渊最最信任的臣子了,但陈叔达与李渊的私人关系却远远比不上裴寂和封德彝,甚至比不上裴矩,这是因为陈叔达不会说皇帝喜欢听的话,也不会去用心揣摩皇帝的心思,所以,他大多数时间里都是默默地待在偏殿,李渊不召唤就不会到帝前邀宠。

    此时,站在李渊的身侧,陈叔达秉持了自己一贯的原则,看着身前一尺的地方,沉默不语,等着皇帝的嘱咐。

    “子聪,在朕身边的这些人中,朕最信任你了,你可愿意为朕分忧?”等了半天没听到任何声音,李渊只得苦笑着先开口。

    陈叔达眉头微微一皱:“陛下有何吩咐?”

    李渊侧头看他:“在朕的两个儿子中,你觉得哪一个更好?”

    不出所料。陈叔达骤然听到这样的问话,也是身形一动不动,没一点吃惊的地方。李渊欣赏地看着陈叔达,他就喜欢这个人处事不惊的样子。

    陈叔达真没啥吃惊的,两个皇子之间的明争暗斗,长安城里瞎子都看得出来,何况身为中枢大臣的他。而李渊有此一问,陈叔达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这或许跟他的出身有很大关系,在他看来,皇储之争是很正常的事情,皇帝在皇子之间进行选择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回禀陛下,两个都很好,不分伯仲。”

    李渊略显意外地扬扬眉:“都好?没一点区分?”

    陈叔达低垂着眼目,继续回答:“是,无论哪一位皇子,都是文武全才,都能当一个好皇帝,都能给大唐带来繁盛。”

    李渊苦笑,这个回答等于没回答,一点实际的意思都没有:“子聪,同样的问题朕问裴寂,他说正统为重,明摆着向着太子;朕问封德彝,他说这是朕的家事,臣子不好多嘴;朕问裴矩,他左右言之。就是不肯回答朕;朕问萧瑀,他张口秦王闭口秦王,只认得秦王一人。眼下朕问你,你却如此回答,和封德彝等人有什么区别?你们是不是都怕得罪人呀?”

    “回陛下,臣说的都是肺腑之言。”陈叔达很认真的抬头看向李渊:“皇帝的家事就是国事,皇帝没有家事,裴相错也;既然是国事,臣子就该正言之,怎好缄口不言,封大人他们也错也。”

    李渊哦了一声,兴趣来了:“这么说,爱卿所言是心里话喽?你真的看好朕的两个儿子都能当一个好皇帝?”

    陈叔达肯定地点头:“是。”

    “原因?”

    “臣知道,眼下多数人眼里看见的是太子的理政之才,秦王的战功赫赫,都偏袒一方。然在臣看来,太子和秦王都具有不同凡响的文治武功。太子当年随陛下起兵,自带一军,战场上杀敌立功不亚于秦王,若是臣没记错,拿下长安城的首功是太子;河北之战。太子挂帅一举平定叛军,其军务上的能力令老臣也刮目相看;而秦王这些年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