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潇潇雨歇 >

第240部分

潇潇雨歇-第240部分

小说: 潇潇雨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那些不必要的胡思乱想。但李渊却失望了,他没能从李世民脸上看出有一丝一毫的表情波动,他讲了那么多,李世民对此都是无所谓的,这个儿子似乎已经彻底死心绝望了。

    回想起唐瑛说的那些话,李渊有时也冲动的想把这个受了委屈的孩子抱进怀里,好好安慰一番。可李渊知道。李世民要的不是他的拥抱,不是他的安慰,而是他的一个承诺,可他恰恰给不出这个承诺。所以,李渊看着面无表情的李世民天天在他跟前晃荡,若无其事地隐藏起自己的痛苦,而他作为父亲,除了时不时地提醒儿子几句,竟也是全无办法,否则,他又会伤害另一个儿子了。

    正因为有了这些想法,有了一点点对二儿子的内疚,李渊才看着这些天唐瑛和二儿子越走越近的身影,没有说出不许两个字。作为父亲的李渊,还是看得出李世民看向唐瑛时满眼的炙热与渴望的,就让这个善解人意又有情有义的女子代替自己好好安慰一下二儿子吧,毕竟在这个时候将唐瑛从李世民身边拉开太残酷了一点。至于以后,唉,以后再说吧,似乎,也不一定非把唐瑛给继承人。让她陪失意的儿子过一辈子,应该也不会出什么问题吧?

    想到这儿,李渊皱起的眉头又舒展开来:“呵呵,他们倒是会玩。走,咱们也过去玩玩。让他们动作轻点,不要惊动了秦王他们。”

    高无庸心领神会地躬身应了一声,赶紧先出去准备了。这边,尹贵妃冲张婕妤使了个眼色,两人一左一右跟在了李渊身边。

    “陛下,臣妾前两天听齐王殿下说,他府上的王妃不太会管事,他很不高兴呢。”

    张婕妤的话让李渊前行的脚步顿了一下:“四郎呀,他一向就不太喜欢齐王妃,他喜欢那个杨妃。”

    尹贵妃叹口气,带着些许醋味道:“是呀,她们杨家的女人都是大美人,秦王家里一个,齐王家里一个,都很得宠呢。”

    李渊笑笑,他岂不知这点。秦王和齐王府上的两个杨妃,不仅被他格外赐予了侧妃的地位,也格外受两个儿子宠爱,除了她们确实长的美丽以外,有着皇家血统的两个杨妃,无论容貌和气质,都不是他身边这几个女人能比的。虽说当初把这两个女子给两个儿子有笼络隋朝旧臣的意思,但,他从内心也是舍不得将杨家人斩尽杀绝吧。男孩那是不得已,只能杀了!

    张婕妤看了一眼尹贵妃。嘴角翘了一下,娇笑一声:“得宠又如何,那两个美人又不会理家管事。我可是听说,齐王内宅被管理的一塌糊涂呢,齐王为了这个,经常抱怨,说府上没个像样的女人能帮他管家。”

    李渊哦了一声:“你们这些女儿呀,就喜欢打听这些家长里短的小事。”

    尹贵妃笑了:“皇上,我们是女人呀,自然喜欢这些事。这天下的女人呀,像李瑛县主那样的可少的很。不过说起来,李瑛县主那么精明能干,谁娶她回家,那一定能把家管的像模像样。”

    张婕妤赶紧接嘴:“可不是,李瑛县主可是当过大将军的,能带兵打仗的女人,管一个小小的王府,可真是大材小用呢。”

    三人虽是在说笑,可精明的李渊马上就从两人的话语中琢磨出了另一个味道。他没有接嘴,却是皱了皱眉头,眼睛也望向了李元吉的临时住所。李元吉这段时间以来,一反常态地经常在他面前提到唐瑛,话语中充满了敬慕与渴望。来到仁智宫后,更是在打猎时紧跟在唐瑛左右,时不时地讨好一番,现在更是通过自己宠爱的女人来表达心意了。

    看来,这个四郎也不是一味只喜欢漂亮女人呀,也懂唐瑛这样的才女远比那些漂亮女子更值得追求和拥有。李渊在心里轻叹一声,世上只有一个唐瑛,他也只能把唐瑛给老大和老2中的一个。只是,这个老四,真的是喜欢唐瑛这种类型的女子了,还是另有所图呢?不过。不管他怀有什么心思,想得到唐瑛,都是痴心妄想了。

    尹贵妃和张婕妤将李元吉授意她们的意思说出来后,发现李渊的眉头皱了起来,两人马上就收住了话题,开始说些别的事情。李渊也收起了心事,随着她们说笑了一会儿,一行人渐渐地走到了湖边。在远远看见湖边并排蹲着的两个人人影时,李渊挥了挥手,除了他,所有的人都停了下来,李渊也特意放轻脚步,向两个人走去。

    “殿下你看,这样,要这样夯实了才不会漏水,即便井壁上还会被水慢慢地浸入,但其流逝的速度却是非常非常缓慢的,几乎不会造成什么影响。”

    听着唐瑛的话,李渊发现这两个人并没有说什么他想象中的男女之情,便轻轻地靠近两人身后,有些奇怪地探头过去一看。就见唐瑛身前挖了一个深坑,她右手拿着一块小木板使劲地往坑壁上来回地压,左手的食指在木板压过的地方戳着,正给李世民展示着什么,看的他也好奇起来。

    “这是什么?”

    突入起来的声音把李世民和唐瑛吓了一跳,两人忙回头一看,赶紧起身行礼。

    “参见陛下。”“拜见父皇。”

    “不必拘礼,都起来吧。”李渊一边说着,一边蹲了下去,看着那坑,学了唐瑛,拿起木块往坑壁上压,觉得压过的地方硬硬的,有种很牢靠的感觉:“这是什么东西?陷马坑?”

    唐瑛笑了笑,蹲在李渊身边解释:“不是,这就是臣跟陛下提起过的那种小水窖。”

    “哦。”李渊点头,旋即更好奇了:“这就是水窖呀。二郎不是已经在并州弄了吗?”

    李世民这时才回话:“回父皇。儿臣得到那边的反馈消息,说是水窖的蓄水能力不行,经常是蓄满了水,没多久就没了,里面的水流逝很严重,故此才再向唐瑛请教的。”

    李渊点点头:“哦,你们在谈论如何不让水流逝,朕听到一些。”

    唐瑛笑回:“水窖里蓄的水,肯定会流逝的,但流逝的速度却可以降低到最小。臣就是在向秦王演示如何把流逝控制到最小。”

    “嗯,给朕讲讲,朕也来听听。”

    “是。”唐瑛一点也不矜持,指着李渊屁股后面不远处言道:“陛下身后也有这样的一个坑,是我们昨天挖的,挖好后就灌满了水,但今天去看时,浸水加蒸发,就去了一小半,可见那个坑的蓄水功能很差。”

    李渊听话地转身过去,看了看那个消失了一截水的坑,又回到刚才的那个坑前:“这两个坑的区别在哪儿?”

    “陛下现在看的这个坑,一来,坑壁和坑底的土层都比那边那个夯的更牢更结实,还用黍米汤和草浆裹了一层碎石子,如同城墙一般覆盖一层,保证了不渗水性。另外,臣还做了一个木板外面包泥浆的盖子,灌满水之后,把口子给盖上,这样就减少了水的蒸发。过几天,咱们再来看这个坑,保证水的流逝就几乎没有了。”

    李渊点头:“还有点复杂,不是随随便便挖一个坑就行的。”

    唐瑛笑回:“当然有点复杂,但工艺性并不很强,材料也不难找,建设成本很小,作用却很大。并州现在建设成功的小水窖,工艺就简单了点,像挖水井一样,那就起不到水窖的作用了。殿下回去以后,派人把咱们今天演示的过程告诉那边建设水窖的百姓,改善一下,水窖的作用今冬明春就能显现出来了。”

    李世民应了一声,在心里默默盘算,如果水窖的作用在明年能显露出来,他是不是该让自己辖区内的所有地方官吏,都去动员百姓家家建设两个。按唐瑛教授的办法,建设小水窖的钱,朝廷无须多出,百姓自己在自己家的农田里动手,完全能节省朝廷开支。只是,黍米汤的需求量会很大,不知道能不能供应的上,这笔开支也不是小数目,要预先规划安排出来。

    李世民在想自己的事,李渊的兴趣却还在水窖上,对农田有作用的设施,他都非常关注,因为大唐眼下最重要的事,就是要尽快在全天下恢复农业生产。

    仔细地观察了那个微型水窖一会儿后,李渊问唐瑛:“就这么一个坑,就能起到你说的那种旱涝保收效果?真有这么好的话,哈哈,咱大唐可就不怕什么天灾了。”

    唐瑛笑道:“陛下,光靠一个水窖,肯定起不到那么大的作用,不过,做的好的话,大旱之年的人畜饮水问题,应该能解决大半,而大涝之时,也能起到一点储水的作用。至于农田浇灌和排水,还有防灾上的作用,水窖就不行了,要靠水库才行。”

    “水库?”李渊想了想:“水库的修建始于周,然千年以来,似乎除了灌溉,也没什么你说的防灾功能吧?特别是大旱之年,别说水库了,连大河也会干枯。”

    唐瑛没李渊这么丰富的历史知识,但她却在皇宫的藏书阁里看过《水经注》,加上一些后代的科学研究,自然比李渊的见识要高了那么一点点,因而从容应对道:“陛下所言极是。然,这不是水库没作用,而是人为因素遏制了水库在防灾上的作用。”

    “哦?”李渊抬眼看看和他一样听的全神贯注的李世民,方笑道:“说仔细一些。”

    “在以前,除了特别的年代,历朝历代的朝廷都很重视水利设施的建设,因为这关系到粮食收成和国家税收的问题,水库的建设更是以灌溉为主,往往都是以人工湖代替了真正的水库。臣在《水经注》上看到的记载多是如此。不是说这些做法不对,而是说,这些做法还不到位,将水库真正的调节功能给忽视了。”

    唐瑛的这番话有一点点超前,李渊和李世民都被唐瑛带蒙了,李世民更是糊涂:“唐瑛,你越说我越糊涂。水库不就是大湖吗?没雨的时候,水库的水用来浇灌,有雨的时候,水库里存水,难道还有别的作用?”

    “当然有。”唐瑛肯定地点头:“水库主要作用就是蓄水和泄洪。蓄水就是把自然河道和雨水存在水库里,不让它随意流逝;泄洪就是大水来时,先经过水库大量蓄水,然后由水库慢慢地把洪水放入到下流河道中,使其不至于冲毁农田和房屋。”

    “这……好像没啥区别吧?”李渊父子同时挠头了。

    唐瑛噗地一乐:“这样吧,咱们三个就在这儿,砌一个真正的水库出来,然后我再慢慢给你们讲解。这水库还有一个很好的作用呢,那就是生态利用。嘿嘿,来,动手挖泥啦……”

    望着唐瑛孩子般地跑到湖边挖起了湿泥来,李渊父子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使下,也是童心大发,跟着唐瑛跑到湖边。三人就这么不管不顾地玩起了泥巴,将远远看着他们的高无庸弄的是直摇头,不过,他脸上的笑容却越发多了起来,皇上已经好几天没这么笑过了。

瓦岗三年 第三百八十八章 前途渺茫

    第三百八十八章 前途渺茫

    坏消息来的如此之快。让原本绝对不相信李建成会有叛逆之心的李渊,心里也开始敲鼓打锣了。许多事情,不得不预防万一呀。李渊深知,这件事如果是真的,他想瞒也瞒不住,而且,他的处境也会很危险,等真把事情弄清楚了再来进行防范,怕一切都来不及了。

    在以防范为主要思想的驱使下,李渊采取的行动也很果断。他一面听从宇文士及的建议,派宇文颖火速前往庆州质询杨文干的举动,一面借口要商讨政务,召李建成前来仁智宫见驾。这时,李渊依旧将太子可能叛逆的消息死死封锁住,不对外透露一点。

    只是,李渊身边的人都有各自的打算,别说身在仁智宫的李世民和李元吉得到了零星的消息,就是长安城里,接到圣旨的李建成也得知了皇帝召他前去的真正原因了。

    那一刻,李建成真的慌神了,他的确是让人私运盔甲给杨文干。也的确有让杨文干选派精壮兵士到长安来,可却不是要谋逆,而是想加强长林军的实力。只是,私运盔甲在律法上形同谋逆,即便他是太子,这种罪名也是无法承受的。如果皇帝真信了别人的诬告,严重的可能立即要了他的命,轻的,怕是也会丢掉太子的头衔。

    去还是不去?这可是关系到生死的大问题。李建成唯一能确定的是,如果他不去,那么,他要谋逆的罪名可就坐实了。而去呢?也是生死未卜,前途渺茫呀。

    东宫的属臣们面对这样的突发事件,也是慌了神,说什么的都有。最终,李建成决定采纳詹事主簿赵弘智的建议,轻车简从前往仁智宫面见皇帝请罪。既然皇上已经都知道了,还不如干脆认了私运盔甲的罪名,反正,这个罪名说重也重,说轻嘛,也轻,只要态度好,一切都还有挽回的余地。

    仁智宫里,唐瑛这几天有点度日如年的感觉,明明感觉到发生了什么大事,却是一点也摸不着消息。从那天以后,李渊虽然如往常一样时不时地召他们过来玩笑一番,但却经常心事重重的呆坐着,强装出的笑脸让人看的心里堵的慌,而仁智宫外,千牛卫明显地增加了巡哨人数,也让人看的心里发紧。

    只是,唐瑛没有刻意去问过李渊,既然李渊下了决心要隐瞒这件事,去问反而会让李渊产生怀疑,唐瑛绝不会再让自己犯下这种错误。故此,唐瑛在李渊面前,除了时不时地流露出疑惑的表情外,就是不露声色的关心。她的这种表现,比起李世民经常表露出的若有所思和李元吉表现出的啥也不在意,显然更得李渊的欢心,李渊看向唐瑛的目光也越发柔和起来。

    虽是炎热的夏日,傍晚湖边吹来的风里还是带有不少凉爽的水气,唐瑛最喜欢这个时间在湖边散步,李武提着一个大水罐找过来的时候,唐瑛正从水边往回走。

    “将军。您在散步呀?”李武和灵云儿一样,习惯用以前的称呼来叫唐瑛,他们也知道,比起什么县主、公主的称呼,唐瑛更习惯他们这样的叫法。

    唐瑛冲李武笑笑:“怎么,又来为秦王打水?这点小事,不是有太监们嘛。”

    李武笑回:“殿下习惯了我为他打整盔甲等物,不让那些太监动手。将军,您知道吗?太子来了。”

    “太子?”唐瑛愣了一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