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魔幻玄幻电子书 > 道果 >

第447部分

道果-第447部分

小说: 道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这些部族边上多有注释,注明存在的时间和去向,其中多数都因战乱、或气候原因迁徙离开,只有少部分强势部族,占据肥沃的牧场和土地,才能定居下来。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迁徙和定居的部落之外,那书中还提到了几个部落,记载了大概的迁徙路线,这点信息可谓弥足珍贵,不提其中的军事价值,单是用来研究草原部族的变迁、消长,都算是重要文献,对史家来说价值千金!

    “要记述北疆南边的大瑞地理,虽说艰苦,但算不上艰险,可北疆北边的地理,就不是那么容易记录的了,普通百姓根本没有机会、也没有胆量前往,老凯等人须得随军行进,才有可能,但伏兵、袭击随时可能出现,本就朝不保夕,便是百战老兵,一样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想在这种环境中,去观察和记录地理特征,再加以注释,该需要怎样坚韧的神经与坚定的意志?”

    想到这些,邱言的目光再次投向了已经闭上眼睛的老凯,但这次,他对于老凯的看法,已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之前,他虽然出手救助,其实还是看在因果气运的牵扯上,想要一探究竟,这才落下棋子,对老凯本人并没有什么特殊的看法,既不高看,也不鄙夷。

    但如今看到了这本书册,联想到其人话语,前后的事情在心里一转,经过也就清晰许多。

    “肖健和兵卒,都说这老凯畏敌如虎,在战场上贪生怕死,既然如此,他又何必每战必上?早早做个逃兵,岂不更能保命?如果真是苟且偷生之人,那是宁可逃遁,被朝廷缉捕,甚至投靠异族,也不会愿意拿刀拿剑去面对面和人厮杀……”

    想着想着,邱言仿佛看到了,在这十年间,老凯在刀光剑影中,一边忍受性命威胁,一边还要承受袍泽的误解、辱骂和殴打,这期间,亲缘、亲友、战友接连殒命,最终只剩孤零零的一人,精神与**承受着双重的折磨。

    可这些遭遇,并没有让初衷扭曲,最终这一切,都化作了一句——

    有用就好。

    “有的人居承平、享富贵,地位不凡、一呼百应,但遇到一点风波就怨天尤人,甚至迁怒整个族群,其心其志,不如一兵!人道之异,果然万千。”

    老凯体内的三魂,慢慢浸入大地,前往冥土阴阳路,邱言的心情也生出了敬意与沉重。

    蓦地,那阴阳路显,伸出几道枷锁!

    枷锁血红,一个个张牙舞爪的人影从中探出,拉扯着老凯的三魂。

    “一族兴,一族衰,转折之人反而要承担罪孽?”

    邱言眼中精芒一闪,阴阳路中突生一点神光,将老凯三魂包裹,凝成一道,跟着沉入阴阳路中,消失在泥土深处。

    “老凯尚且是这等待遇,他之前提到的兄弟与战友,估计境遇也差不多,我能暂时护佑老凯,但其他人就爱莫能助了,治标更要治本,不妨找一突破口,唔,图阆部么……”

    想着想着,邱言心中浮起一片山河,赫然是边疆南北,为册上所记内容,被具象出来,山川河流中有文字流转,霍霍生辉,为注释与注解。

    这景象浮现,与那悬浮头顶的典籍雏形重叠,典籍扩张,转眼覆盖山河景象,跟着便将其融入其中,收缩之后,重新收缩为书册大小。

    不过,封面上一个模糊的字却慢慢成形,最终稳定下来——

    赫然是一个“舆”字!

    此为武经总要的第三部分,舆部!

    书册震颤,书页变幻,缝隙之间,仿佛有一座座山峰被封在里面,又好像有河流湖泊要流淌出来,都被死死压住、夹住,不让其扩展、显露。

    邱言念头一动,震颤不休的舆部重回天灵,沉入魂中,融入人文火种的投影。

    那火种中,悬浮着完整的“制”部与只差临门一脚的“事”部,两部典籍相对旋转,有股平衡之相,而今这超出雏形、隐现框架的“舆”部一归来,立时就加入了两者之中,打破平衡,然后重建,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很快,在三部典籍的气息交缠中,三书中心,一本模糊至极、似雾聚合而成的书册也缓缓成型,似虚似实,似有似无。

    邱言这时候,已将注意力从魂中移开,又盯着老凯看了一会,梳理前因后果,最终思路停在了“图阆部”这三个字上。

    “图阆少主折损我手,本是此次出塞的布局之一,却牵动诸多,因果牵扯,一生奔波,不及一人一时之想。”

    实际上,就算邱言不杀那布义齿,图阆部又或其他部族,一样会来袭击兵营,这点在左贤王部败亡的一刻就已注定,中原与草原对峙方为根源。

    “但终究有我的推动,不能轻易揭过。”

    心火一动,侵染血色。

    “一将功成万骨枯,为了成事,不知多少人指点江山,以人为棋,但人非死物,总归不同,那白昭元之语果然一一应验,如今看来,说不得还要做过一场,但在这之前……”

    想着想着,邱言抬手伸出一根手指,在那脏污的册子上一点,手下生光,笔画一动,写下了“北疆志”三字。

    顿了顿,他又在封面一角,写下“凯未”两字,沉吟片刻,加了个“等”。

    《北疆志》,这本在日后史家中影响颇大的典籍,就此定名。

    “你赠我书,我定还你人情,且在九幽等待……”

    做完这些,邱言长舒一口气,心念再转,筋骨震颤,澎湃气血从毛孔中蔓延出来,顺着近在咫尺的道道因果,逆流而去,灌注在场伤兵身躯。

    那伤者虚弱、衰败之相尽去,伤口急速愈合,虽无断肢再生,但断裂处鲜血顿止,筋骨重组。

    “这是……”本在辗转哀嚎的伤兵纷纷瞪大了眼睛,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未完待续。。)

    ps:  感谢“rler1107”、“二十月”的打赏!

    明日继续爆发!







第七百零二章 凯旋讯入京,龙患初露迹【第一更】

    “报——”

    杨众帐外,响起了一个声音,拉着长长的尾音,就有一名兵卒冲了进来。

    “什么事?”杨众在帐中,正与一众将领,向施公请教战法。

    施公的名号,在兵家里并不是秘密,资格很老、地位也高,但为人行事却不倨傲,有后辈请教,会毫无保留的指点。

    这些在兵家中都有先例流传的,凡兵家后进有机会见到施公,没有不抓住机会请教的,杨众等人当然不会放过。

    不过,因为心中还有挂碍,难免显得有些难以沉得住气。

    如今,报信的兵卒一进来,立时将他们的注意力引了过去,此人被杨众吩咐,在那伤兵营外,等待邱言的兵卒。

    转头看了其人一眼,杨众又朝着帐外看了看,皱眉问道:“怎么只有你回来了?邱修撰呢?”

    兵卒赶紧就道:“报统领,邱修撰方才治愈了满营伤兵后,就径直出来,直接离开兵营,属下虽与他说了统领吩咐的话,却还是没能拦住。”

    “治愈了满营伤兵?然后走了?去了哪里?”杨众略感诧异,从位子上起身。

    兵卒就答:“说是要完善边疆地理,同时去完一段因果。”

    “边疆地理?因果?”杨众疑惑中朝施公看去。

    后者没有露出意外神色,反而说道:“治愈之法,应是以自身气血充斥伤者体魄,刚刚有股气血波动掠过,虽然一闪即逝,却逃不出老头子的感知,不过,这是治标之法,能暂时稳固伤势、巩固生机,终究没有根除隐患。药还是要吃的、还要静养一阵子方可。”

    不过,这些杨众虽也关心,但他还是更为在意邱言的去向。

    “施公,还请明示,邱修撰是要去什么地方?”想着想着,杨众干脆直接出言请教。

    “邱言的去向?”施公站起身来,“他去哪里,老头子管不了,不过,慈不掌兵、义不掌财。有些事情,总是要经历的。”这话说完,其人身子一变,化作元婴之态。

    “行了,草原的事,让那几位供奉和庞家丫头告诉你吧,老头子是时候回去了,不然我那肉身,怕都要生虱子了。”

    话落。元婴一冲,化作一道虹光冲出帐子,疾飞天空,转眼消失天际。居然是不告而别了。

    待得元婴去得远,营中气血才侵袭过来,要镇压神通超凡,可哪里还能摸得到边?

    “怎么回事?怎么说走就走了?”杨众身边。有将领看着飘荡着的帐帘,忍不住把心里的想法给说了出来。

    这话说的不只是施公,还指邱言。

    众人同入了兵营。也是杨众等人引路,带邱言去了伤兵营,见了老凯,结果邱言突然就走,固然让人感到突兀,但更多的,还是烦恼即将接踵而来的麻烦。

    “这下可不是闹着玩的。”杨众边上,一谋士打扮的男子上前,在杨众耳边低语,“先前状元公抵达,将军带他去伤兵营,属下就把那消息写了两份,分往京营大元帅处和兵部传信了。”

    “嗯?这么快?”杨众闻言也是惊讶。

    谋士略显羞惭:“属下急于将此信报过去,朝廷多次询问邱修撰的消息,显然很是着紧,属下便想着赶在其他军镇前传信,一等侯爷回师,再送状元入京,便可一下定局。”

    这话说得很明白了,其实就是要和其他军镇争功,不光是军功,这找到邱言,俨然也是大功一件,这也是由于朝廷表现的太过露骨所致。

    李坤在得知道门异动后,更加着紧的想要找到邱言,甚至有些不在意三水通使的结果了,这就像是自己的一件宝物被旁人盯上了一样,当然是坐不住了。

    何况,没过多久,又有消息说,百家残留也有异动,联想到邱言书就典籍的事情,这两者之间的联系,那是昭然若揭了,李坤如何还坐得住?

    不光是李坤,就连王甫、马阳,也有些沉不住了,因为邱言的人道典籍,而生出心思。

    在他们看来,虽说邱言书就的是兵家典籍,可依旧是人道大典,有重要意义,涉及到新旧两党的争夺焦点。

    人道典籍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诞生的,能配上这个称呼,须得是秩序承认,有百家响应,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普通文人,是没有资格去贬低和否认典籍的,因为上天会直接给予承认。

    所以,典籍中的内容,往往有着难以动摇的正统性,而这个正统性,正是新旧两党所需要的,他们可以透过解释典籍中的语句,证明自己的主张是正确的,进而去攻讦对方,从而达到政|治目的。

    这一点,有瑞以来,并不鲜见,在王甫开启变法后,更是比比皆是,不过,他们所选的典籍多数还是古人、先人的著作,那四书五经里的语句,都被用不同的方法解释,来达成目的,从而符合自身的说法,时人称之为“六经我注,我注六经”。

    用六经的话语,来给自己的主张注解,为的就是占据正统。

    和古人的典籍比起来,今人典籍因为还未传播开来,其实更易着手,日后典籍深入人心,自己的主张,当然也就根深蒂固了。

    但这个人选,同样难以抉择,当世书就典籍的,最为著名的人物,当属陈氏兄弟,这两人论辈分和地位,丝毫也不弱于王甫、马阳,尽管新旧两党都试图拉拢两陈,并适当的扶持理宗,但幅度却不敢太大,原因就在于两陈也有自己的主张,一个操作不当,就会尾大不掉,把一个新的对手喂养壮大。

    更何况,两陈弟子众多,遍及朝野,本就是一个不小潜在势力,随时可能趁势而起,新旧两党又岂能放心,所以邱言成就典籍的消息,就像一抹甘霖,让他们有了新的选择。

    和两陈比起来,邱言无论是年龄、资历还是弟子门人势力,都居于劣势,即便王甫与马阳视之如后辈,但在利益集团的促使下,还是难免要起利用之心。

    如此一来,朝廷上的三大势力——

    皇帝、变法派和保守派都急于找回邱言,迎回那部典籍原本,表现出来的,自然也就是整个朝廷的意志了。

    与此相比,三水通使反倒次之。

    在这种局面的推动下,边疆军镇也都接到了命令,让他们寻找邱言,一旦有了踪迹,立刻就要回报。

    这些事,杨众心里也很清楚,而且因为家族背景,他知道的比面前谋士还要精确、具体,知道那京城因邱言的一部典籍,早就暗潮汹涌,连很多超然之人,都隐隐露出了身形,几位亲王更是有所行动,以定王为首的几王,甚至通过隐秘渠道,联系边将!

    这些都是朝廷和皇室非常忌讳的事,由此也可见影响之广,也难怪定昌军的谋士会沉不住气,一见到邱言,就忙不迭的发出了消息,争夺功劳。

    想清楚了这些,杨众还是用言语敲打了那谋士一番,随后又道:“当务之急,是要先寻回邱修撰,当然,也要搞清楚前因后果,遣人去伤兵营询问,顺便将两位郎中先生请来。”

    询问的结果,很快就让杨众明白了原因,看着手上那本被脏污书册,他翻了几页纸后,神色越发凝重,沉默了好一会,才叹息一声道:“从前误会了他,须得为其正名。”那声音里,已经夹杂了一点沉重。

    随后,又看了一眼封面上的题字、定名,杨众就让人将这《北疆志》收起,跟着便令人继续去寻邱言。

    但这命令还未下达,地面忽的震动起来,有“笃笃笃”的声音从远方传来,好像密集的鼓点,连绵不绝,越来越响。

    杨众闻声色变,知道又有大批骑兵靠近,正想为何无人来报军情,帐外已有传令兵疾奔而来。

    “骑兵统领,侯爷凯旋而归!大胜!”

    ………………

    “好好好!好个肖岚!这一仗当真打出了我大瑞的威风!乃开国以来,对草原从未有过之大胜!”

    待得定昌军凯旋的消息传回兴京,李坤一拿到战报,就忍不住大笑起来,兴奋到了极点,满脸通红。

    “击溃左贤王,斩敌两万,俘虏三万七,救出三千中原子民!好啊,朕自登基,当属今日最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