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魔幻玄幻电子书 > 道果 >

第448部分

道果-第448部分

小说: 道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击溃左贤王,斩敌两万,俘虏三万七,救出三千中原子民!好啊,朕自登基,当属今日最喜!”李坤说了好一会,又吩咐起来,“着兵部将战报统计出来,拟定奖赏,决不能亏待兵将!要论功行赏,不可有一点疏忽!”

    正在听其吩咐的兵部尚书连忙点头,跟着想了想,还是道:“启禀陛下,迈山侯上的折子里,将首功定在了邱修撰身上,这个……”

    “邱言当然算是首功!”李坤听到“邱修撰”三个字,笑容更盛,但脸上的神态,却有些不对,只是旁人因其喜气,一时间竟是没能察觉,“杀左贤、绝三圣、传战机、通三水,这一条条哪个不是大功?你们不要有什么想法,这次军势大盛,朕……”

    话还没有说完,这位大瑞至尊的身子一晃,跟着仰头就倒!

    “官家!”

    “陛下!”

    “圣上!”(未完待续。。)

    ps:  感谢“玩下下拉”的打赏!







第七百零三章 病榻奏对,枢密寻贤【第二更】

    李坤这一倒不要紧,整个皇宫立刻鸡飞狗跳,被他召来问事的政事堂宰执、枢密院枢密使、六部尚书,连同白面老人,都大吃一惊。

    跟着,风波扩张,好在消息虽然封锁不住,却不算失控。

    朝廷方面固然有了波动,但有两院宰执出面,很快平息了骚动,至于人心方面的变化,也暂时压了下去。

    与之相比,倒是宫中由于李坤突然昏迷,反而更为混乱,但宗室的事,外臣们却不方便插手。

    本应统领后宫的皇后年龄尚轻,一直都由太后做主,待得宫中乱象呈现,太后便发出懿旨,招来了一位在宗室中有威望的亲王过来主持人心。

    定王,李铎。

    论辈分,李铎还在李坤之上,乃先皇年龄最小的兄弟,素有贤名,德高望重,正在壮年,在皇室中也有很大的影响力。

    在听闻李坤昏迷之后,他接了懿旨,在第一时间赶来皇宫,但没有擅入禁内,直到太后做主,才得以入内。

    入了宫中之后,定王也不客气,指挥若定,很快就将纷乱人心平定下去,又与王甫、马阳、张链等宰执在李坤的寝宫外碰头,交谈几句。

    这时,负责几名太医,也诊治完毕,从宫里出来,脸上依稀能看到汗水,他们一收到消息,就马不停蹄的赶来,连口水都喝不上,再加上诊治的是皇帝,须得小心谨慎,不能有过,内外煎熬之下,自然出汗。

    “怎么样了?”有定王在场,就算几位大臣担心,在礼制上也不能逾越,只能按捺心头之念。静待结果。

    领头的太医是名中年男子,双眼炯炯有神,听了定王询问,也不犯怵,回了一礼,从容道:“圣上的身子并无大碍,只是最近心神紧绷、连日疲劳,连着几夜没能安睡,神乏体疲,心气一时上涌。这才昏厥过去,要静养一阵子,便可痊愈。”

    “你可要查仔细了!陛下身系江山社稷,是半点差错都不能有的。”定王听了,有些不满,“这样轻易的就断定没有大碍,太过莽撞了,真的没事,岂会昏迷?还是赶紧搞清楚病因。对症下药才是!药膳、药材,都要用上好的!”

    太医听了并未反驳,只是道:“养神安体的药自有太医院安排,不牢殿下费心”言语中没有退缩的意思。听的定王眉头大皱,张口又要再说。

    这时,马阳道:“定王殿下,若不放心。不妨再请几位太医过来看看,毕竟这些事情,我们是不在行的。总不能耽误了。”这话就是劝了,以马阳的身份说出来,就算是亲王,也不能不领情。

    定王收敛表情,做出了虚心接受的样子,点点头,挥手让那些个太医离去。

    太医走前,还是交代了一句:“圣上如今心神疲惫,最受不得吵杂,若与人交谈,最好不要超过一刻钟的时间。”

    “记下了。”王甫、马阳点头应下。

    不等几位太医走远,那宫中又有小黄门出来喊道:“圣上醒了!圣上醒了!诸位太医,都赶快去看看吧。”

    这一下,太医们又折返回去,再入宫殿,约莫一炷香的时间后,才再次离开,里面也传令,让王甫、马阳等人进去,并且提到定王。

    定王长出一口气,满脸庆幸道:“没事就好,没事就好,各位大人,咱们快进去看看吧。”话落,当先而行。

    王甫与马阳先是看着定王背影,跟着对视一眼,紧随其后。

    这宫殿乃是寝殿,李坤昏迷后就被转移到这里,离御书房最近,走进殿内,能闻到空气中飘荡着一股药味,缕缕青烟萦绕其中,宫殿深处有一点呜咽。

    待得走得近了,众臣才看到是御榻边上的皇后和嫔妃在低声啜泣。

    李坤身为皇帝,还有许多不足,最近这两年,也逐渐显露出刚愎之态,但在个人品德上,却一直严格要求自己,除了皇后外,真正的嫔妃只有两人,因为太后在上面压着,皇后威望不够,倒也使得三人颇为亲近。

    此刻,三女都在御榻跟前,李坤昏迷的消息,着实将她们吓了一跳,担忧不已,泪水不绝,刚刚李坤恢复了神智,苏醒过来,这才算是有所收敛。

    现在,见到外臣进来,也只能勉强控制,倒是边上坐着的那位年约四十许的妇人,显得颇为沉静,气态雍容,眉宇间也有愁色,却还有一番威严。

    这妇人正是李坤的生母,当今太后,真正执掌后宫权柄之人。

    王甫等人这时来到近前,也看到了李坤的模样,那人皇躺在榻上,面色苍白,有些憔悴,但一双眸子却依旧清亮,见了众臣,微微点头。

    看了这一幕,众臣算是放下心来,随后由马阳起头,就要出声,却被太后摆手拦住,就听这皇帝生母道:“皇上的身子还有些不爽利,太医吩咐了,听不得大声。”

    王甫等人点头表示理解。

    定王上前一步,先给太后行礼,然后看了一眼李坤,长舒了一口气道:“皇上没事就好。”

    “李铎,这次多亏你了,我与皇帝都会记得。”太后点点头,勉强露出一丝笑容。

    “都是臣该做的。”定王赶紧欠身,作出恭谦之态。

    “皇叔,这次让你操心了。”躺在床上的李坤,也出声说话,他的声音有些微弱,但字字清晰,然后让身边的皇后扶着,从榻上坐骑,斜靠一边,对几位大臣道:“让诸位爱卿虚惊一场,日后不要责怪才是。”

    这礼贤下士之语,王甫等人都是肃穆以对,跟着郑重道:“还请陛下保重龙体,此乃国之根本,关系社稷安危。”这番话,确实是发自真心。

    李坤已有后代,但年龄太小,不过两岁,这时如果壮年的皇帝出现什么问题,后果不堪设想,很有可能引发大乱。

    李坤点头道:“朕记下了,这也是好消息太多,一时有些承受不住。”

    “皇儿,政事自有大臣们操劳,今后你不妨多歇歇。”太后忍不住说了一句,自李坤登基,几乎日日宵衣肝食,那劲头着实把她给吓得不轻,早就有所担心,几次规劝都没有效果,这次出了事情,又岂能干休?

    “是啊皇上,龙体为大。”皇后也忍不住垂泪说着。

    李坤不好反驳,只好拿话带过,转移话题:“朕肯定是会注意的,对了,邱言如今何在?这边疆的局势近乎清晰,他也该回来了吧?朕可是有好些话要问问他。”

    虽有心要提战局,可这番阵仗,怕是一提起来,太后就要发难,李坤只好提起邱言,这邱言书就典籍的事情,太后也是知道的,还多有夸赞,称是贤臣。

    太后果然就道:“对的,邱大人能书就典籍,说明是贤人,定然气运如虹,回京之后,也能驱散晦气。”不过,她关注的地方,和皇帝并不一致。

    李坤也不说破,目光扫过群臣。

    众臣对视几眼,最后将目光落到了枢密使王靖身上。

    枢密院执掌天下兵事,权柄还在兵部之上,边疆的消息变化,自然是枢密使最为清楚。

    注意到众人目光,气度儒雅、留着一撇八字胡的王靖眼皮子跳了跳,颇为头疼。

    他乃文官出身,对兵事有着研究,可对于邱言了解不多,这一次迈山侯出兵,左贤王部饮恨,固然与邱言关系密切,可方方面面千头万绪,还有很多事情要注意,都要有人主持,分工合作,恰巧这通信一项,并非是他在执掌,如何去说?

    正在这时,王靖身后的一名高大男子主动开口,出声回应:“启禀圣上,臣正要禀报此事,邱修撰在通使三水后,先归定昌,发掘了一部《北疆志》,意义非凡,跟着却又离开城池,说是去探究边疆地理,以完善兵家典籍。”

    “完善兵家典籍?看来他心气不小啊。”听到邱言擅自离开,李坤没有发怒,反而点了点头,“朕让他随使同去,就是让他多经历一些,也好写出典籍,他能不负所望,现在更是精益求精,这是好事,但总归要先回一趟京,把那典籍给朕过目才是。”

    听了这话,群臣中就有人暗自叹息,知道邱言的身份果然是不同了。

    宗师之位渐成,又有典籍护身,这样的人物,可比一个状元名头来的有效,换成他人擅离职守,纵是好意,也要引来非议,皇帝也要不喜,可邱言此举却被说成是精益求精,可见人不同,性质就不同。

    那边,李坤露出一点疲惫之色,又道:“耿卿,你回去后,还是安排人手去找到邱言,若他正在兴头上,也不要强令,省的误了典籍之事,但至少要将典籍原本请来,让朕好生看看。”

    “臣领旨。”高大男子点了点头,此人名为耿赤,为军中出身,战功赫赫,才能以兵家身份,坐镇枢密院,为枢密副使。

    枢密院虽然执掌军政,可自来都是文臣署理,武官入主,实属不易,由此也能看出耿赤的不凡。

    随后,皇帝疲惫,群臣问安而退,耿赤却忍不住烦恼起来,为的正是邱言。

    他其实还有消息,知道邱言并非单纯要观边疆地理,还在酝酿一场风暴!(未完待续。。)

    ps:  感谢“庆天子”投出的月票!







第七百零四章 修撰延边走,丘下聚蓬头【三更毕】

    回到枢密院,王靖就用有些埋怨的口吻,对耿赤道:“耿兄,收到了消息,怎么也不提前与我说一下,差点让我在陛前失仪。”

    刚才在李坤提问的时候,王靖没能及时答上来,难免留下不好的印象,不可能一点影响都没有,现在回过神来,当然要稍有表示。

    按理说,邱言的消息不是他负责的,可如果有了踪迹,总该要和他通个气的。

    耿赤听了,稍显歉然的回道:“王兄息怒,不是有意隐瞒,这其中其实有着内情。”耿赤当初领兵时纵横南北,着实打过几个胜仗,可谓气势如虹,可自入了枢密,却渐渐低调,轻易不与人争吵,就是官位比他低的,也都笑脸相对。

    归其根本,还是“以文统武”的朝廷训示作用,他毕竟武官出身,虽说有了个宰执之格,可还是让很多文人看不顺眼,轻易就会找茬,当然要更加小心。现在听到王靖的埋怨,自然是要把事情解释清楚的。

    “哦?还有内情?”王靖听了,也感奇怪,以为是推托之词,却还跟着耿赤到了他的衙司,看着他从一面柜子中抽出抽屉。

    这房间很大,被一排排的柜子占据,柜子有些类似药柜,分成一格一格的小抽屉,抽屉门上还有标签,写着文字,多是地名、地域。

    耿赤抽开的那个抽屉,就写着“关外道、大界山”这六个字,他从里面取出一张纸条,递了过去。

    “还只是个消息?若找到邱言了,定要安排人手接回来吧?”王靖一脸疑惑,接过纸条后展开一看,眼皮子又跳了起来,“这是怎么回事?”

    耿赤苦笑:“这正是没有告知王兄的原因所在,邱言的动向太过离奇。消息也很是模糊,难辨真伪,所以我让探子再行打探,准备搞清楚真伪再说。”

    “原来如此,”王靖经历了开始的惊讶,此时平静下来,“这种消息,是要验证之后才能上报,你这也是稳妥之举,我是错怪你了。”

    耿赤叹息一声:“我亦没有想到。陛下会突然有恙,此事太过突然,所以处置不周。”

    “其实,倒也不算突然。”王靖说了这么一句,就闭口不再言及此事,可耿赤心里已然明白含义。

    李坤事必躬亲、勤勉之极,这种行为在史书上描写出来,后人自是称赞,可在当代朝臣来说。就不算好事了,任谁也不想顶头上司是这么一个工作狂人,不光自己不休,还处处插手。这样一来,想不疲劳都难。

    何况,李坤健忘一事,很多大臣都已经注意到了。毕竟时常上奏,在某个问题上被反复提问,一次两次还好。次数多了,难免就引起怀疑,继而有所猜测。

    不过,以臣论君,在礼制上不妥,王靖只能点到即止,意会而不言传。

    说着说着,话题回到了那条情报上,两名枢密使交流几句后,还是决定先不把事情上报,搞清楚邱言的目的再说,当然了,对于李坤的吩咐,也要同时进行,最好是先把那本兵家典籍的原本,请到京城。

    待得商议完毕,王靖离开,他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如今柔罗显乱、左贤授首,头颅都在送来京城的路上,此举必会激怒柔罗人,就算朝廷上还有反对开战的官场势力运作,可他们这些负责军政的人,不能将希望寄托在求和上,需提早做好战争准备,再加上皇帝本就有心一战,诸事繁杂。

    要是开战,肯定不能如肖岚那样,带足几日干粮,以骑兵突击,来去如风,而是要做好拉锯鏖战的准备,无论是战是和,总归要有武力压轴。

    器械调配、后勤补给等方面,有兵部操心,可枢密院作为军政顶层,不能不予过问,更何况,总体战略的确定、军镇兵马的调动等大方向的计划制定,也绕不开枢密院,王靖与另外一名枢密副使,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都要忙于此事,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