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浪迹在武侠世界的道士 >

第462部分

浪迹在武侠世界的道士-第462部分

小说: 浪迹在武侠世界的道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维空间却和四维差不多。唯一不同的,便是四维是有时光的。

    二维便是一个平面。

    当初他经历天魔之劫。在那个奇异的世界中,做到了将天魔拉入二维空间战斗,但那时候他是精神入道,以幻为真,近乎无所不能,放在这真实界,依旧不能有如此神通。

    此时李志常所处的局面,不是任何维度。

    他以元神道体为赌注,运行《三垣星宿黑天劫》,便是为了获取庞然无比的浩大力量,来催动神秘铜铃。

    事实上李志常算是成功了,他迸发出连他自己都难以想象的狂暴能量,如潮水般向神秘铜铃涌去。

    可是神秘铜铃的本质,远远超出李志常的想象,将那几乎可以炸毁半个酆都地狱的强横道力,点滴不剩的吸纳。

    李志常最后一点真灵也随之进去,这一点灵性,乃是他的根本,纵千百世轮回,灵台不昧的凭借。

    他还在,却又不在。

    此际身处应当是神秘铜铃的核心,却似乎又不是。

    确切的说,他仿佛来到了混沌。

    昔二仪未分之时,号曰洪源。溟涬濛鸿,如鸡子状,名曰混沌。

    这是《太始道经》对混沌的说法。

    也可以理解为天地未开辟时,宇宙模糊一团的状态。

    故因混沌未分,故而无法想象,‘无过去,无未来,无现在’之别。

    仿佛轰然一声巨响,似乎混沌中发生了大爆炸。

    李志常自然不可能听到巨响,但却能以巨响来形容,他此刻的心念。

    种种玄妙难以言喻的道理,灌入李志常的心海之中,心思飘无,或有想,或无想,或非想,或非非想。

    恍然间李志常‘看’到了一座巍峨壮丽的巨大宫殿,飘入其中,里面妖神陈列,个个皆有金仙实力。

    李志常数了下,足足有三百六十五个妖神,杀气弥漫殿宇之中,若不是李志常此时非生非死,怕是便被这深邃恐怖的杀气,压成画饼。

    即使黑山老妖那般强横,到了这里,若是敢放泼撒野,也得灰飞烟灭。

    这么多金仙级数的高手,凝结出的强大杀意,足以让星辰陨落,天地翻覆。

    而大殿正中坐着一个无敌皇者,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气势,面目看不清楚,周身时光扭曲,似乎跳出了时光长河。

    匹夫而为百世师是为‘子’,一言而为天下法是为‘天子’。

    天子之上还有更厉害的,那便是天帝。

    李志常确凿无疑,这位便是他闻名已久的天帝。

    天帝的气息,如归墟深渊般难以测度,李志常定了下来,就这么静静看着天帝,仿佛看见了道的本体。

    看见了混沌,看见了阴阳变化,看见了五行生克。

    他所学所知,皆可以从此时静默的天帝身上,找到答案。

    这里仅仅是当初天帝残留的影像,却能让李志常有如此收获,若是真的见到天帝,那又会如何。

    李志常心中流淌过一段话:“今谓天高,无少长愚智皆知高。高几何?皆曰不知也。”

    这是形容孔子的一段话,用在天帝身上,似乎更加恰如其分。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李志常拂去了心中与天试比高,与天争锋的道念,清虚恬淡。本来以为明镜无尘的道心,原来还有如此多的尘埃。

    不知过了多久,李志常显化自身,朝着天帝微微躬身,然后从那些妖神身旁走过,能灭杀一切事物的强绝杀意,从他身体穿过,没有影响到他。

    他仿佛成了一道光,照彻虚空。

    那是精神道火,洁白纯净,如若琉璃。(未完待续。)

第二十九章清微天

    精神道火李志常早已练成,此时见了天帝威严,更心生玄妙,纯净许多。

    那大殿之中,突然间凭空出现一口铜钟,先是金光灿然,上面刻有无穷妖兽,宇宙星辰,天地万物生焉。

    在宫外守候的青叶蓦然回首,若同黑漆点就的瞳仁,流露出丝丝清幽玄妙的气息,轻轻抚~弄北落师门如绸缎般的绒毛,心中不由生出一种亲近熟悉。

    那铜钟钟身之上,最引人瞩目的还是那无敌的皇者,让诸天万物不由自主,发自内心崇敬。

    同天地不老,似日月辉映。

    尔后上面金光消散,铜钟消解,成无数白色光点,如烟如雾,朦朦胧胧,飘飘渺渺。

    最后这些光点结合,虚空中凭空生出一个人影,仿佛老年,仿佛中年,又仿佛少年。

    如此变化,演绎人生老病死一生,如此从小到大,到老,再变小,过了足足九次变化,最后才生出一个羽衣星冠的少年道者。

    面容柔嫩,仿若透明水晶,一双眼睛黑白分明,幽远深邃,如若蕴含宇宙星辉,让人见之失神。

    身形立在殿内,却飘渺虚无,与道合真。

    观其神貌与李志常有三分神似,却决然不同。

    那少年头顶生出一道白气,璇然落地,化出一个道者,这才是李志常。

    两人对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少年道者亦是李志常,乃李志常以神秘铜铃道化之身也。

    用仙家说法。便是第二元神,身外之身,玄妙无穷。

    因神秘铜铃之不灭真灵。慨然接受李志常以《三垣星宿黑天劫》迸发的巨大能量,弥补自身,又寄托了李志常的精神道火,两者水乳~交融,不分彼此,休戚与共。

    若是李志常将来证得元始,神秘铜铃亦鸡犬升天。

    只是神秘铜铃遭受了重创。记忆缺失,李志常纵然知晓了不少奥秘,还有许多不知。

    它的来历确实惊天动地。乃是天界之门,又称混沌钟,可以来往诸天万界,过去未来。行走自如。

    李志常能够在弱小时穿越时空幻界。皆是它先天能力。

    即使如今天界之门,已被南天门取代,但南天门的作用,又比混沌钟小了不知多少。

    它是昔年天帝用来镇守天界之物,开天辟地之前便已存在,是太古上古威力最强的神器。

    即使李志常不足以催动其全部威能,有它相护,只要不逢‘元始’。大部分劫难都难以奈何。

    这时一枚符篆飘来,静静浮在李志常面前。

    那符篆不由分说。化出一道清气,将李志常裹挟。

    以李志常如今道心大进,神通大涨的能耐,居然丝毫反抗不得,混沌钟所化少年道者,双目生出两道白光,追了上去,却扑了空。

    他神色震惊道:“元始符诏。”

    他和李志常本就一体同人,不分彼此,即使李志常在其他世界,也照样感应,可是如今他半分都感受不到李志常的气息。

    他纵然实力再强,也得以李志常为本,李志常气息与他隔绝,心灵不在交流,羽衣开始消散,身体几经变换,又成了一口铜钟,呜呜作响,响彻诸天万界。

    青叶抱着北落师门恍然而入,只见到铜钟作响,再无李志常。

    此钟一响,诸天震动。

    黄泉河水轻舟之上,紫微帝君微笑不语,碧霞元君凤目一寒。

    五庄观中,镇元子愕然,猴身道者一怔。

    西天有梵音佛唱,共计四十八道白虹,从大雷音寺中飞出,掠过长天。

    阴山十八重地狱,地藏王神色恍然。

    九幽深处,一个神秘道人,冷冷一笑,足下生出一朵血色莲花,左右肩头各自露出个剑柄,霎时间就飘渺无踪。

    且不说此钟一响,诸天震动。

    李志常被清气裹挟而去,眨眼间就到了一处清净之所。

    此刻他身处云雾之中,前方便是一处道场。

    他落下云头,周围皆是气息飘渺的仙家人物,数之不尽,有几道气息,深沉难测,分明是金仙以上的境界,如渊若虚。

    他一落入道场,便有一个蒲团,悄然生出,李志常顺势盘坐。

    李志常到了这里之后,只觉得心灵无限放松,颇有种‘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意趣,原本无时无刻存在的命运,也消失得无影无终,清净自在,无忧无虑。

    他戏曲一切繁杂的念头,连同之前见过天帝的震撼,也一同平复。

    一切神通,有为法,皆在一坐之下,抛在脑后。

    此时那道场正宗,高台之上,有白鹤驾云而来,上面坐着位中年道者,随侍着白发长须的老者。

    李志常心中突然响起一个声音——‘玉清紫虚高上元皇太上大道君’,不住回荡,仿佛道音,玄之又玄。

    等他回过神来,中年道者已然坐在一朵莲花上,莲花七彩,放大光明,难以形容其具体面目,森罗万象,天地万物,一切初始,皆不足以概括。

    李志常哪里还不知道这位便是元始天尊。

    ‘元始’高于众生之上,哪里会在乎李志常的心思,道音吐出,若春雷绽放,涤荡心神。

    天尊不拘于俗,不拘于物,不拘于礼,众仙默坐,只听大道真言。

    元始开讲,自是混元道果,道之终极。

    李志常起初还听得懂几句,到后面发现前面所听,与后面所听,却又自相矛盾,条理不清。

    若是前面对,那后面自然是错,若是后面对,那么前面也是错。

    元始绝不会错,那么便是他没有懂。

    大道真音,哪里会为李志常停留半点,那微言大义,如清溪流泉,有始无终。

    李志常所修行的太乙真诀在这种矛盾中,自发运转,他此刻似乎已经完全踏入金仙之境界,感应到无数平行时空的另一个‘我’,如恒河沙数,难以穷尽,或住天宫,或降人间,或居地狱,或摄群邪,或为仙童玉女,或为帝君圣人,或为天尊真人,或为金刚神王,或为魔王力士,或为天师道士,或为皇人老君,或为天医功曹,或为男子女子,或为文武官宰,或为都大元帅,或为教师禅师,或为风师雨师。

    每一个‘我’的念头纷至杳来,一时间庄生晓梦。(未完待续。)

第三十章风波恶

    以李志常的修为自不会被迷惑,可是每一段人生,都如此真实,有些在过去,有些在未来,有些在诸天万界,正在发生。

    我即众生,众生非我。

    红尘皆苦,唯有断去烦恼,方可得清净、自在。

    欲修其行,先修其心,元始之所以为‘元始’,只因其心无外物,却衍生万物,无所不包,无所不容。

    大道道音如若水流,尔后一声钟响,震荡神魂。

    元始讲道不立文字,大道真音,亦非任何语言,只是一颗种子,落在李志常灵台中,至于有何造化,那便是李志常的事情了,与元始无干,与大道有干。

    大道无所不容,无所不包,既然存在皆在大道之内。

    那九幽之下,混沌钟声响,直达九天之上,足足有三十三声,每一声钟响,李志常便清明一分,于无数之‘我’,得见本来。

    不知何时九幽黄泉,被血色染红,那混沌钟下,尽是滔天血海,血海滔滔,奔腾不息,正如人世苦海,挣扎其中,不得超度。

    紫微帝君和碧霞元君那一叶轻舟,在其中飘飘荡荡,青光湛然,碧霞元君淡淡道:“这下子,事情已然不可收拾了。”

    紫微帝君突然笑了起来,道:“我也没想到他道心如此坚定,死中求活,亦没有想得到混沌钟居然甘心认他为主,要知道从某种意义而言,混沌钟可杀过他。”

    “这血海之中。向来流淌的是别人的血,这一次血河道人怕不是要流自己的血了。”碧霞元君突然叹了一口气。

    紫微帝君闭目不答,头上生出一朵庆云。

    天一生水。道法自然,紫薇为北极之枢,群星之主,主宰生灭,诞生虚空几近永恒。

    随即有群星灿然,星罗棋布,三垣帝星。冉冉生辉,星空浩瀚,岂非言语可以穷尽。

    那滔滔血海之中。不知何时生出一朵莲花,血色的莲花,上面盘坐一个孤高倨傲的道人,面容模糊。目光所及。便是混沌钟所在。

    那血色海水不断攀升,好似一只巨大的手,向悠扬的钟声源头——混沌钟抓去。

    只是那混沌钟周围时光荡漾,慢的惊人,到了高空,那卷起的血浪,越来越慢。尔后星辉垂落,将那血水消融。

    九幽无日月。故而一直昏沉,纵此时有紫薇清辉。亦不绝幽暗。

    血海之中,道人目光凌厉,破开幽暗,背后却生出虚空万象,十万魔兵,魔气滔天,冲霄震斗。

    震碎了时光,震散了星斗。

    碧霞元君呵呵冷笑,解下腰间丝带,抛向空中,登时一道碧霞,径自往那朵血色莲花撞去。

    这碧霞乃是碧霞元君神力汇聚,乃众生愿力炼化,没有任何神通和法力,却参杂众生心念,纷杂无比,即使金仙大罗,只要被沾到,也得乱了止水道心。

    两道剑气自血河道人处生出,一灰一红,相互交融。将碧霞围住,不过片刻便将那道碧霞,碾压干净,不剩半分。

    这两道剑气,一为阿鼻,一为元屠,随血河道人而生。阿鼻杀戮,元屠凶历,自来不曾轻出,自开天辟地以来,血河道人也只动过寥寥几次。

    若非紫微帝君和混沌钟施加给血河道人压力太大,碧霞元君还不至于让他动用两剑。

    那碧霞消散,忽而又生。

    于灭出一生,两道剑气毫不犹疑继续发威,将其磨灭于生出。

    碧霞于生出灭,于灭出生,周而往复,一灰一红两道剑气亦不知疲倦,将碧霞见一次灭一次。

    此际诸天万界,无量众生,有信仰碧霞元君者,皆心中生出碧霞元君的神像,心中感动,默念神名,众生愿力滚滚而来,无休无止。

    这道碧霞有众生愿力支撑,自是灭之不绝。

    可那阿鼻元屠更是不知有什么神异,剑气不增不减,亦无变化,仿佛违背了世间增长消减的法则。

    又过了数个呼吸,星空之下,血海之上,生出一尊巨大佛陀,左右随侍两位尊者,一是阿难,一是迦叶。

    佛陀不言,周身大放光明,将这九幽之地,照的如若琉璃遍地,点尘不染。

    伟岸、超然、不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