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江东突击营 >

第59部分

江东突击营-第59部分

小说: 江东突击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走的时候是个营长。”沈红英说道。

    罗毅啧啧连声道:“不简单,不简单,大别山的老百姓,个个都是好样的。有一首歌谣好像是这样唱的: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

    沈红英自豪地说:“没错,当年黄麻暴动的时候,我们这里的农会也出了很多人去支援的。我们这里,也是人人好汉。”

    罗毅说:“那就好,我还怕红军一走,大家就没勇气了呢。沈红英同志,你既然是原来的妇女干部,现在还敢不敢回竹园镇去发动群众?”

    “发动群众?”沈红英差点怀疑自己听错了,“罗营长,你是让我带领群众去打莫祖德这个大土豪吗?”

    罗毅摇摇头:“No,No,不是要打土豪。沈红英同志,现在的形势,不允许我们打土豪分田地,我们必须采取一些灵活的斗争策略。我想请你到竹园镇去当土豪。”

    “什么叫当土豪?”沈红英不懂了。

    罗毅呵呵笑着,从兜里掏出一叠纸来,拿给沈红英看。沈红英仔细一看,这些纸居然是竹园镇的房契和地契,差不多是莫祖德在竹园镇拥有的全部不动产了。

    “这些东西,怎么会在你手里?”

    罗毅说:“我买下来的呀。”

    “啊?”不单沈红英惊讶,连唐荣等人也觉得意外了。

    “罗营长,这……这得花多少钱啊?”唐荣问。

    “不多不多,总共是8000块钱。”罗毅说,“够便宜的了,200多亩水田,镇上的20多间房,8000块钱全姓罗了,现在我也当一把地主了。”

    罗毅不太了解当年的地价,他是按后世的评判标准来判断的。在当年,一等的水田最高大约是200块钱一亩,三等的只要20块钱。这山坳里的水田都算不上什么好地,200多亩地加上房产,卖8000块钱也不便宜了。

    乐家林在一旁郁闷地说:“8000块钱呀,罗子居然眼也不眨就拍出去了。这个地方的水田跟我们那里根本没法比,不知道他怎么会喜欢。”

    唐荣没有理会乐家林的抱怨,接着问罗毅:“那莫祖德呢?”

    “他早就惦记着要去到株州那边去当老太爷了,只是这边的地产卖不出去,所以不得不呆在这里。刚才他请我去镇上坐,说起此事,我干脆就直接把他在镇上的所有财产全部买下了。我说总统侍卫室打算在这附近建一个战时的备用行营,所以他也没问什么,就把房契、地契都给我了。”

    沈红英问:“罗营长,你把莫祖德的房子和土地买下来,真的打算在这里当土豪吗?”

    罗毅说:“我说过了,不是我去当,而是派你去当。你替我把这些房子、土地都管起来,当我的管家,行不行?”

    “我不干。”沈红英说。

    “为什么呀?”

    “我可不愿意当财主家的管家。”

    “这样啊?”罗毅装作苦恼地说,“如果是这样,那就算了。本来我的想法呢,是把房子分给各位军属住,土地一部分免租金分配给军属们耕种,另一部分租给其他农民,收来的租子用于救济周围其他村子里的红军家属。既然你不愿意……”

    “我愿意!”沈红英眼睛里亮着喜悦的光芒,劈手把罗毅手上的房契和地契都抢过去了,“我愿意当这个土豪。”

    大家都哄堂大笑起来,突击营的官兵们已经是见惯了罗毅耍人的样子了,看到沈红英被罗毅耍了一次,都觉得十分开心。

    几天以后,莫祖德的家人过来通知罗毅,莫老爷已经举家搬走了,把房子都腾了出来。罗毅让乐家林带着他那个连的士兵,陪着军属们回到竹园镇。军属们有些在竹园镇本身就有住房,突击营的士兵帮助他们进行了修缮,又给他们买了米面等生活必需品。有些人的家已经被还乡团拆掉了,就由沈红英协调,分配他们住在镇上莫祖德所属的房子里。

    莫祖德自己的大宅子没有被分掉,罗毅吩咐把那里改造成竹园镇的行政中心,沈红英熟门熟路地说:“我明白,就是苏维埃政府嘛。我们原来的苏区政府的牌子还在我家坟地里埋着呢,我去把它挖出来挂上。”

    罗毅满头汗:“这个这个,那块牌子还是继续埋着吧,等全国解放了,咱们给它送到博物馆去。现在呢,还是先挂一块和谐一点的牌子,比如,叫作竹园镇社区服务中心,你看好不好?”

    “啥叫社区?”沈红英不懂。

    罗毅解释道:“就是社会主义和苏区的简称,千万别说出去,一般人我不告诉他的。”

    沈红英大喜:“好,我们就叫社区服务中心。”

    莫祖德家里的土地被拿出一部分分配给了军烈属们,大家都有一种恍然隔世的感觉。前几天,他们还戴着脚镣,在还乡团的监督下在这些田里耕作,现在,他们已经成为这些土地的主人了。大家的劳动热情都焕发出来了,每天都在田里操劳。他们知道,只要这一季能够丰收,他们就能够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了。

    镇上的其他百姓对于军烈属们重新获得自由,并分配到了土地,觉得十分惊奇。不过,这个地区原来是苏区,军烈属在镇上是有足够的地位的,所以大家并不会说三道四,相反,他们对于这支能够把军烈属们解救出来的军队充满了兴趣。




第一卷厉兵袜马094抗战民俗村     罗毅买下竹园镇的确是机缘巧合。莫祖德对于在浠春经营土地已经失去兴趣了,这个地方土地比较贫瘠,一年的产出没有多少,而过去若干次红军的发展,也让他吓破了胆,生怕什么时候再闹一次。看到罗毅出手大方地买下了所有的红军家属,莫祖德灵机一动,决定把自己在竹园镇的产业都卖给罗毅。罗毅现在对于钱的概念已经淡漠了,山寨四兄弟在美国的演唱会和唱片销售收入高达几百万美元,罗毅一年的分成就有一百多万美元,属于典型的不差钱一族了,花上区区8000块大洋算不了什么事情。

    罗毅买竹园镇的目的与当年承包朱山镇一样,都是为了建立一个根据地。朱山镇上已经有了工业,有突击营的家属和兵工厂,罗毅实在舍不得让它直接暴露在日军的视线里。他需要建立另一个根据地,只用来屯兵,而不搞工业,这样,未来鬼子进村扫荡之类,也打破不了几个坛坛罐罐的。他这次到大别山区来拉练,就是这个目的,现在误打误撞地买下了竹园镇的房地产,正好实现了他的预想。

    沈红英是个泼辣干练的人,在与罗毅交流了几次之后,她重新恢复了当年当妇女主任时候的风采,在竹园镇和周围的村庄里往来穿梭,联络过去的积极分子,发动群众拥军优属。罗毅让人给沈红英找了一套小号的制服,让她穿上,又给她配了手枪和警卫,沈红英摇身一变,成了突击营的地方工作专员,走路都带着风声了。

    竹园镇一带原有的一些小地主,见到沈红英又生龙活虎地出现了,吓得连忙逃到城里去了。罗毅安排人和这些小地主联系,半买半抢地把他们的土地和房产都收了下来,消除了后患。不过,竹园镇因此很长时间都流传着一个传说,说国军的一位营长不知怎么,居然看上沈红英这个半老娘们,不但花钱把她从莫老爷手里赎出来,还把整个竹园镇都买下来送给她了。竹园镇如花似玉的大姑娘有的是,这位才20出头的营长,怎么会看上一个比他大出六七岁的丑娘们呢?

    当然,这个传说也有不实的地方,沈红英虽然年纪是老了一点——都快满27岁了——但长得还是挺不错的。在罗毅眼里,她真的……挺像他在大学里的辅导员的,就是那个因为他翘课而找他谈过好几次话的辅导员,鼻子上长着几个雀斑,天天骑着个电动自行车上下班的。顺便说一句,罗毅没有恋母情结。

    作为曾经的苏区,浠春县有大量的红军家属,在还乡团回来后,这些家属都或多或少地受过迫害。为了避免他们仗着突击营的势力产生出报仇雪恨的冲动,罗毅让沈红英找了一些思想比较成熟的军属组成一个秘密的委员会,并亲自给他们讲了若干次时事政治课。从罗毅嘴里,军属们第一次听说了长征的事情,知道红25军已经到了陕北,与中央红军胜利汇合了。这个消息对于大家来说都是一个值得庆贺的消息,因为他们中有许多人的儿子或者丈夫就在红25军里。原来他们一直以为红25军已经战败了,现在既然知道红25军到了陕北,那么他们的儿子或者丈夫依然活着的可能性就大大地提高了。

    “同志们,现在革命形势处于低潮,反动派的力量还很大,我们虽然有了一些力量,但还不足以推翻反动派的统治,所以,我们必须先隐蔽起来,逐渐地发展。未来十年内,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准备抗击日本侵略者,保家卫国。”罗毅对着一群老人妇女慷慨陈辞,听得大家连连点头,纷纷低语交谈说这位罗营长真的很有学问。罗毅暗自揶揄自己,万一将来有幸再穿越回去,大学毕业找不着工作的时候,就去应聘当村官吧。

    “罗营长,你说吧,我们应该做什么,我们都听你的。”一名军属表态道。

    “对,我们都听你的。”

    罗毅说:“我要求大家做到三点。第一,不要暴露我们的情况,我们突击营现在的身份是反动派的保安队,这是一个伪装的身份,我希望大家能够保守秘密。做到上不传父母,下不传子女,尤其是不能让反动派知道。”

    “没问题。”军属们喊道,“过去还乡团拿着枪逼我们说出红军的情报,我们也没说过。”

    “这个第二嘛,就是大家要努力开展生产运动,改善群众生活,建立互帮互助小组,尤其是要帮助那些家里缺乏劳动力的军烈属家庭。如果生活上确实有困难,可以和……红英联系,申请救济。我们突击营会拿出一笔钱来,建立优属基金,帮助那些有困难的军属家庭。”

    罗毅说着,指了指坐在身边的沈红英,沈红英含着笑向他点了点头。在沈红英的反复要求下,罗毅已经把对她的称呼从“沈红英同志”变成了“红英”。沈红英现在对罗毅的崇拜已经如滔滔江水一般了,心里早就把罗毅当成了革命导师,被一位革命导师直呼名字,难道不是一件很荣幸的事情吗?

    “罗营长,你放心吧,我们能养活自己。”

    “部队上花销大,留着钱给同志们买子弹吧。”

    “我们不需要部队上的钱,我们还要给部队交公粮呢。”

    军属们纷纷表态道。革命老区的百姓,真是太淳朴了。

    “我谢谢大家的好意了。公粮就免了吧,大家如果未来有余粮了,部队会按市场价格进行收购的。以下我说第三点……”

    “你说吧!我们听着呢。罗营长说话我们都爱听。”一个妇女说。

    “别吵,让人家营长说话。就你罗索。”另一个妇女责备道。

    “你也别吵。”

    “是你先吵的。”

    “@#%^&*(”

    好不容易让大家静下来,罗毅擦擦头上的汗,继续说道:“第三点,是希望大家发扬当年支持红军的精神,继续支持我们突击营。如果世界局势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一两年后,日本鬼子就会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我们这里就会变成敌后的抗日战场。我希望咱们浠春县的老百姓,能够踊跃地支持抗日战争。小伙子们能够踊跃参军上前线,老乡们能够帮助送军粮、救护伤员。”

    “罗营长,这个都不用说了,我们过去就是干这个的。”沈红英在旁边插嘴道,“你看,他们都是各村的干部和积极分子,好多都是支前模范呢。”

    “那就好。从现在开始,我们准备安排部队住到各个村子里去,请大家帮助我们做好群众工作。我保证,我们的部队一定会像红军一样,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请大家监督。”

    在那次会后,积极分子们回到各村,开始动员百姓腾出房子准备接纳突击营入住了。罗毅吩咐,各连排在入住时,必须向房东家交纳住宿费和伙食费,借用房东家里的任何东西,都要支付折旧费。虽然支付的标准很低,一年算下来也就是两三块钱,但对于当地农民来说,就是非常不错的一笔收入了,所以最后已经不用积极分子们去动员了,村民们抢着要求突击营住到自己家里去。70年后,浠春县旅游局网站上称:早在1936年,我县竹园镇农民已经开始从事民俗接待,并涌现出许多全年民俗接待收入过百元的专业村……



第一卷厉兵袜马095战斗堡垒     “立正!向右转!齐步走!”

    伴随着一声声的口令,在竹园镇外的大空场上,一支队伍正在进行着训练。值得注意的是,队伍里的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而且都是穿着农家服装,原来,这是竹园镇新成立的民兵部队。

    经过两三个月时间的磨合,突击营已经在竹园镇扎下了根,影响力则已经扩散到了整个浠春县以及周围几县的一些乡镇。罗毅去拜访了浠春县的县长和国民党驻军的连长,故伎重演,又说了一番诸如南洋回来之类的鬼话,同时给每个人塞了一叠绿色的美元纸币,从而换来了县长的认可,突击营在竹园镇的存在就完全合法了。和朱山镇一样,竹园镇也是位于山区的贫困镇,当时的政府对于这样的镇子是不太在乎的。

    罗毅不打算分出突击营的力量来保护竹园镇的安全,在与沈红英等人商议之后,决定建立竹园镇的民兵组织,作为地方部队,在未来的战争中协助突击营作战。突击营现在军用物资的供应十分丰富,罗毅让乐家林安排,把在朱山镇的库房里存放着的一批旧枪拿来发给竹园镇的民兵。即使是如此,沈红英也乐得直蹦高了,据她说,这些突击营淘汰下来的旧枪,比当年红军用的枪还要新得多了。罗毅表示,弹药可以敞开供应,一杆枪可以配上200发子弹,所有的民兵一定要练好枪法。

    组织民兵的通告发出后,报名的人挤满了竹园镇社区服务中心,也就是罗毅解释为“社会主义苏区”的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